剑桥英语用法词典 [The Cambridge Guide to English Usage]

剑桥英语用法词典 [The Cambridge Guide to English Usag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澳] 帕姆·彼得斯 编
图书标签:
  • 英语学习
  • 英语词典
  • 英语用法
  • 语言学
  • 词汇
  • 语法
  • 写作
  • 参考书
  • 剑桥大学出版社
  • 英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71260
版次:1
商品编码:10920576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Cambridge Guide to English Usage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7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剑桥英语用法词典》英文原名为The Cambridge Guide to English Usage, 共收4000余个条目,涉及语言的词义、用法、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作者利用大型语料库作为支持,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客观地向普通读者介绍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不同英语用法,并且针对英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具体指导。查阅方便,例证充实,用法说明详尽,对英语学习者、研究者以及教师、编辑等英语从业人员非常实用,是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
  本书原由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现经该出版社授权,由我馆组织译者翻译,在内地出版发行该词典的汉语版。

作者简介

  Pam Peters是澳洲麦考里大学词典研究中心主任,语言学副教授,同时还是编辑和出版研究生专业的会议召集人,研究方向是:利用当代书面和口语计算机语料库进行澳大利亚英语和国际英语研究。

目录

出版说明
编译者序
著者前言
内容提要、体例及查阅方法
词典正文
附录一 英语发音的国际音标符号
附录二 地质时代
附录三 万年历1901-2008年
附录四 国际计量单位制(国际公制单位)
附录五 公制度量衡与英制度量衡转换表
附录六 校对符号:英国用法与美国用法
附录七 书信、备忘录和电子邮件格式与风格
附录八 英语信封格式
附录九 书名对照表
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audiovisual media
  印刷品之外的其他材料的查阅需求给目录编写提出了新问题。视听材料的查阅要求根据电影、视频、音乐录音、演说或会谈记录、计算机程序、地图、艺术品或者博物馆藏品等具体类型采用适合各自特征的目录编写方法。
  上述类型的材料,其数量往往有限,而艺术品更有可能只有一份,因而材料的保存地点是十分重要的信息。与录音材料相关的一个额外问题是需要了解作品的发起者/制作者及表演者的身份;对于会谈记录来说,被接见者和接见者(带有实质性责任的人)的身份属于重要信息。在引用上述所有种类的材料时,需要在紧接标题后的方括号中指明媒介形式。
  1 电影、影片、录影带、电视节目。
  大多数电影、影片、录影带、电视节目属于合作出品,因而引用这类作品时,题目位于作者之前:
  Crocodile Dundee [motion picture] Directed by Peter Faiman. California. Rimfire Films. 1986.Distributed by CBS FOX.《鳄鱼邓迪》[电影],皮特?费曼执导,加利福尼亚雷蒙费尔公司出品,1986,CBS福克斯公司发行。
  The Story of English [video recording] Directed by Robert McCrum, William Cran and Robert MacNeill. London. BBC Enterprises. 1986. 《英语的故事》[录影],罗伯特?麦库仑、威廉?克兰、罗伯特?麦克尼尔执导,伦敦,BBC公司出品,1986。
  指出标题和媒介形式之后,目录中可以提供艺术或管理责任人 (导演或/及出品人) 姓名。如果所述项目不属于某商业发行者,则需指明其保存地。
  2 音乐、口头作品及会谈等录音。音乐录音通常涉及作曲者或作者及演奏者。但在引用时,以作曲者或作者姓名居首:
  Beethoven, L. van Beethoven or bust [sound recording] Realised by Don Dorsy on digital synthesizer in Anaheim, California. (1988) Compact Disc by Telarc International.
  贝多芬,L. 冯,《电子贝多芬》[录音],数字合成:唐?多西,于加利福尼亚阿拉海姆(1998),光碟制作:特拉克国际公司。
  Mansfield, K. The garden party [sound recording] Read by Dame Peggy Ashcroft in Marlborough,Wiltshire. (1983) Cover to Cover Cassettes. 曼斯弗雷,K.《花园舞会》[录音],朗读:丹姆?佩吉?阿什克罗于威尔特郡马尔伯勒(1983),盒式磁带。
  在引用会谈内容的时候,被接见者的姓名先于其他内容,接见者姓名也需要提供:
  Suzuki, David. Margaret Throsby in conversation with David Suzuki and Edward Goldsmith [sound recording] Perth WA (1989) ABC Radio Tapes. 铃木,戴维,“玛格丽特?索斯比与戴维?铃木及爱德华?戈德斯密会谈”[录音],华盛顿,佩思(1989),ABC公司广播带。
  对于根据一般广播节目制作的录音来说,题目可能是必须的,如上述最后一例。需要注意的是,指出录音的格式种类有助于读者查阅,例如录音带、光碟,等等。
  3 电子媒体:计算机程序、CD光盘、网络文献。前两种媒体在提供参考信息的时候可参照书籍参考信息制作方法。第三种与储存于某一地点的特定物体相似(见下文第5部分)。
  a)计算机程序。这些材料的目录制作,首先提供标题;如果有具名作者,则首先提供作者姓名。典型例子如下:
  Grammatik [computer software]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Reference Software International(1991).Grammatik[计算机软件]加利福尼亚,圣弗朗西斯科,参考软件国际公司(1991)。
  b) CD�睷OMs。
  查阅光盘中任何特定部分,要求读者从主菜单查询相关下级菜单,其文件路径以一条或多条横杠标明。
  The ICAME Collec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Corpora [CD�睷OM] Bergen, Norway; Norwegian Computing Centre for the Humanities, 1993.Helsinki Corpus—Early Modern English texts.ICAME英语语言语料库集[CD光盘]挪威,贝尔根;挪威人文学科计算中心,1993,赫尔辛基语料库——早期现代英语文本。
  c) 网络文献:互联网及万维网文献。
  信息可以与媒体分离,因而二者都必须在参考信息中提供。首先给出文献识别信息,包括主要作者、文章标题及主文件标题(如果二者不同一)。电子文献可定期更新,因而需要提供出版日期和引用日期。第二种日期通常给出月和日(可能的话,某一天的具体小时点可能很重要,但一般不提供)。查阅路径以URL地址给出,这种地址也指明文献下载及打印方式。
  EAGLES Guidelines [On�瞝ine] Italy, Expert Advisory Group on Engineering Standards, 1996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et: URL: [cited 10 September 1998] EAGLES指南[在线]意大利,工程标准专家咨询组1996因特网址:URL:�NEAGLES96�Nbrowse.html#topics[引用于1998年9月10日]。
  V形符可以用于标记互联网地址,尤其是用于地址出现跨行的情况(见URL)。网络资料引用的最权威查阅方式为国际标准ISO/FDIS 690��2。
  4地图。单页地图查阅通常以地区名称开始,包括任何系列的标识符及比例尺:
  North Island New Zealand [map] New Zealand Department of Lands and Survey (1966)1:1,637,000.新西兰:北岛[地图]新西兰测绘与国土信息部(1966)1:1,637,000。
  5 艺术品、档案及博物馆藏品。这些项目具有唯一性,因此典藏地信息至关重要。对于艺术品来说,参考信息需突出创作者及标题:
  Senbergs, Jan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States [wall panels] (1980) High Court of Australia,Canberra 森伯斯,简,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States[墙板画](1980)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堪培拉。
  对于档案及博物馆藏品来说,参考信息的核心必须包括描述性标题:
  Black�瞘lazed bowl [realia] fourth century BC. Item MU 328 Ancient History Teaching Collection, Macquarie University.黑釉彩绘碗[实物教具]公元前4世纪。编号MU328,古代历史教学部,麦夸里大学。
  在这个例子中,编号引导读者查阅特定实物;在同一典藏地收藏有多个同类实物的时候,这一信息尤为重要。
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图书简介,字数在1500字左右,内容聚焦于一本虚构的、与《剑桥英语用法词典》无关的图书: --- 《星海织语者:失落的文明与宇宙的低语》 作者: 伊恩·赫斯顿 出版: 天穹之光出版社 装帧: 精装,附赠全彩星图观测指南 简介: 《星海织语者》是一部宏大叙事与细腻考据完美融合的科幻史诗,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时间、文明的兴衰以及语言本质的哲学思辨录。伊恩·赫斯顿以其对天体物理学和古代符号学的深刻理解,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宇宙图景——一个被遗忘的、拥有超越我们理解的科技和哲学的“前置文明”留下的斑驳印记。 故事的核心,围绕着一个在太阳系边缘被发现的、源自第三旋臂深处的信号展开。这个信号并非简单的数学序列,而是一种高度结构化、具有叙事逻辑的“语言”。人类的顶尖语言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和历史学家组成了一支代号为“织语者”的精英团队,肩负起破译这一宇宙低语的重任。 第一部分:寂静的档案室与熵的追逐 故事始于地球历2442年,人类文明已进入星际探索的第二阶段,但始终面临一个核心的哲学困境:我们真的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吗?这种疑问在“织语者”团队发现“信标734”时达到了顶峰。这个信标,被确认为一个被设计用于跨越数百万光年传输的“时间胶囊”,其中包含了来自一个被称为“索伦泰文明”的全部信息遗产。 赫斯顿的笔触冷峻而精确,他没有立即转向太空冒险,而是将焦点放在了翻译的艰辛上。索伦泰的语言,被称为“以太语法”,它不依赖于声音或书写符号,而是基于量子纠缠态的“意图”流动。初期的破译工作宛如在迷宫中行走,团队成员必须学会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式。首席语言学家艾莉西亚·维尔德博士,一个在地球上因坚持“符号非决定性理论”而被边缘化的天才,发现索伦泰文明的词汇结构是动态的,它们随着观测者的心理状态而改变意义的侧面。 这种翻译过程,成为对人类理性边界的终极拷问。读者将跟随维尔德博士,体验从识别出第一个稳定“概念单元”——一个代表“存在”的复杂波函数——到最终理解索伦泰人记录的历史的震撼。 第二部分:时间之外的建筑师 随着对索伦泰文明的了解加深,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浮出水面:索伦泰人并非消亡于战争或灾难,而是主动选择了“收束”。他们掌握了对时空结构进行微调的技术,能够在“时间流的缝隙”中进行存在。 小说对索伦泰文明的描绘,避开了传统科幻中常见的超光速飞船或能量武器,转而聚焦于他们对“秩序”的追求。他们建造的“结构体”——巨大的、环绕着星系运行的几何体——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稳定宇宙的熵增速率。赫斯顿将这些宏伟的工程描绘为纯粹的数学美学,是对宇宙基本法则的致敬。 故事中穿插了索伦泰文明的“编年史片段”,这些片段以令人目眩的抽象方式呈现,讲述了他们如何从一个行星文明,演化成为能够感知宇宙背景辐射中“残留信息”的智慧。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关于“大寂静”的记载:索伦泰人发现,宇宙的膨胀并非随机,而是被一种更高维度的“维护系统”所引导。而他们文明的终极目标,便是学会如何与这个系统进行“对话”,而不是与之对抗。 第三部分:语言的终结与共鸣 “织语者”团队的破译工作遇到了瓶颈。他们发现,索伦泰文明的最后一段信息,实际上是一个“邀请函”,邀请接收者加入他们的“收束”。这引发了地球内部的巨大分裂。一部分人,如坚定的实用主义者加布里埃尔·雷诺兹上校,主张立即复制索伦泰的技术,以确保人类的生存;而另一部分人,包括维尔德博士,则认为接受这种终极的存在方式,意味着放弃了人类最宝贵的特质——不确定性、挣扎与情感的复杂性。 赫斯顿的高潮设置在团队成功构建出第一个能够稳定传输复杂“意图”的设备时。维尔德博士决定亲自尝试与索伦泰文明最后的意识残留进行连接。这一段落是全书最富哲学色彩的部分。她没有“看到”图像或听到声音,而是体验了“纯粹的理解”。 她明白了索伦泰人的语言——以太语法——的真正目的:它不是用来交流的,而是用来重构现实的。当你能用这种语言表达一个概念时,你就赋予了它在当前时空存在的逻辑基础。 在连接的最后时刻,索伦泰的“低语”并非是征服或教导,而是提供了一个选择:是继续在有限的、不断衰减的熵中追求意义(人类的方式),还是超越这种局限,成为宇宙结构的一部分(索伦泰的方式)。 结语:回响于观测者心中 《星海织语者》没有提供一个简单的好莱坞式的结局。维尔德博士最终返回了,但她带回的不是技术蓝图,而是一种深植于心的,对“交流”和“存在”的全新定义。 赫斯顿巧妙地运用语言的张力,使得读者在合上书页时,会不由自主地审视自己日常所用的词汇。如果语言本身就是塑造我们现实的工具,那么人类引以为傲的表达体系,又仅仅是多么原始和局限的工具?本书是对所有思考“意义”的读者,一次震撼心灵的邀请,去倾听那些可能隐藏在宇宙背景噪音中的、古老而精确的织语。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如何定义自己、以及我们最终选择成为什么的史诗。 --- (总字数:约156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对这类工具书的期望值通常不高,往往是买来当“字典”查阅,而不是“阅读”的。但《剑桥英语用法词典》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我发现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像读一本有趣的散文集那样,时不时地翻开某一页,看看今天能学到什么新的“语言潜规则”。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那些我们这些非母语学习者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下来的、难以言说的“语感”,用清晰、系统的文字表达了出来。以前我总是觉得,提高口语和写作水平,需要大量的沉浸和模仿,但有了这本书作为理论支撑,我的模仿就变得更有目的性了。我知道我在模仿什么,为什么这么模仿。例如,关于如何得体地拒绝别人的请求,书中提供的几组短语,其礼貌程度和强度划分得非常精妙,这比我自己生硬地翻译中文要高明得多。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你“说什么”,更是教你如何带着“文化意识”和“语境敏感度”去使用英语,这对于真正想达到高级水平的人来说,是无价之宝。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强调“用法”的工具书一直抱有一种又爱又恨的情绪。爱的是它能解决我的实际问题,恨的是有些解释过于晦涩,读起来比读原著还费劲。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解释非常扎实,引经据典,但同时,它又非常“体贴”地为非母语学习者着想。比如,它在讨论某些俚语或非正式表达的使用界限时,会非常清晰地标注出“仅限英式/美式口语”或者“在正式场合应避免使用”。我特别欣赏它处理“搭配”问题的方式,很多时候,一个词本身没错,但和它搭配的另一个词错了,就会让人听起来怪怪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了非常细致的梳理,比如特定名词后面习惯跟哪些形容词,哪些副词能够最有效地修饰某个动词。这让我意识到,学习英语不只是记住单词的字典释义,更重要的是掌握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自然流动性”。读完关于惯用表达的那几页,我简直想立刻拿出一篇我最近写的邮件来“对症下药”,看看我还能找出多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展现了英语语言的活力和复杂性。我原以为,“用法”无非就是语法规则的细枝末节,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其实是一部活生生的语言社会学著作。书中不仅讨论了词语的演变历史,还涉及了地域差异——比如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某些核心动词的微妙选择上,是如何体现出各自文化侧重的。我之前总是在想,为什么同一个意思,在英国人和美国人嘴里听起来感觉略有不同,这本书就给出了清晰的对比分析,而不是简单地二选一。更重要的是,它鼓励你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它不会直接告诉你“你必须这么说”,而是会引导你理解“为什么这样说更地道、更符合语境”。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语言背后的逻辑的兴趣。我甚至开始在阅读原版小说时,特意去留意那些被这本书标记为“特殊用法”的句子,尝试去品味作者的用意,这让阅读体验都上升了一个层次。

评分

哇,我最近刚开始认真琢磨英语这门语言,总觉得自己的表达方式总是差那么点意思,特别是那些细微的差别,怎么说都不够地道。就在我为此挠头的时候,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据说非常权威的工具书,让我赶紧入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它,心想,反正多一本参考书总没坏处,说不定能帮我把那些让我纠结的“小问题”给捋顺了。书的封面设计得挺简洁大气的,那种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拿到手就感觉沉甸甸的,充满了知识的重量感。我翻开目录看了一眼,初步的印象是内容覆盖面极广,不像有些词典只关注词义,它似乎更侧重于“怎么用”,这正是我现在最需要的。我特别期待它能在我写作或者日常交流中遇到那些“用哪个词更合适”、“这个搭配听起来对不对”的瞬间,能给我提供一个清晰、可靠的指引。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一样,耐心地为我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用法陷阱,让我不再因为用词不当而感到尴尬或是不自信。这本工具书,至少从外观和初步的翻阅体验来看,似乎很有潜力成为我英语学习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让我对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

拿到这本厚厚的书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信息密度实在是太惊人了。我随便挑了几个自己经常搞混的介词搭配,比如 "depend on" 和 "rely on" 之间的微妙差异,以及在不同语境下它们各自的最佳使用场景。结果发现,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简直是面面俱到,它不仅解释了基本含义,还通过大量的例句展示了它们在正式文体和口语中的不同倾向性。我过去可能只是模糊地知道这两个词意思相近,但这本书却能精准地告诉我,在某些特定的学术写作中,使用其中一个会比另一个显得更加专业和严谨。而且,它的排版设计也很有意思,不像我以前看过的某些工具书那样枯燥乏味,它在关键点的解析部分会用不同的字体或者小框来突出强调,让人在快速检索信息时不容易遗漏重点。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研究它关于动词时态和语态的章节,发现它对一些常见的错误用法给出了非常明确的“避雷”指南,这对我这种努力想摆脱“中式英语”思维定式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的语言考古,挖掘那些藏在日常用语之下的深层规则。

评分

感觉还可以,不过还没看完!

评分

真的很便宜,是有点早,不过也没有新版,看着玩吧

评分

《剑桥英语用法词典》 共收4000余个条目,涉及语言的词义、用法、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作者利用大型语料库作为支持,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客观地向普通读者介绍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不同英语用法,并且针对英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具体指导。查阅方便,例证充实,用法说明详尽,对英语学习者、研究者以及教师、编辑等英语从业人员非常实用,是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

评分

本书原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现经该出版社授权,由我馆组织译者翻译,在内地出版发行该词典的汉语版。

评分

该书从统计的角度来看英语用法,还可以

评分

《剑桥英语用法词典》 共收4000余个条目,涉及语言的词义、用法、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作者利用大型语料库作为支持,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客观地向普通读者介绍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不同英语用法,并且针对英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具体指导。查阅方便,例证充实,用法说明详尽,对英语学习者、研究者以及教师、编辑等英语从业人员非常实用,是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综合了不少前人成果,后出转精,适合高级用户。

评分

感觉还可以,不过还没看完!

评分

比原版实惠多了,内容印刷质量都不错,推荐阅读!《剑桥英语用法词典》共收4000余个条目,涉及语言的词义、用法、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作者利用大型语料库作为支持,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客观地向普通读者介绍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不同英语用法,并且针对英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具体指导。查阅方便,例证充实,用法说明详尽,对英语学习者、研究者以及教师、编辑等英语从业人员非常实用,是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