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无障碍读原著·注音解词释疑)(典藏版)(礼盒)(套装全15册)》主要包括《封神演义》、《聊斋志异》、《拍案惊奇》、《隋唐演义》、《醒世恒言》、《官场现形记》、《二刻拍案惊奇》、《儒林外史》、《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喻世明言》、《东周列国志》、《警世通言》共15册。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神思超拔,文锋犀利,迸发着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孤鬼花妖、冥间地府无疑是蒲氏志怪传奇的聚焦点、演绎点,然而,大千世界,人间百态,或禽兽虫蝶,或山川沟壑,或潜鱼腾龙,或风霜雷电,或书斋科场,或官署衙门,或市井店铺,或闺闼宅庭,亦吞吐幻化,尽收笔底。
《封神演义》又名《封神传》,俗称《封神榜》,是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神魔小说之一。
《醒世恒言》为白话短篇小说集,由明末冯梦龙编辑整理。与冯氏的另外两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首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漾初创作的拟话本短篇小说集。成书于明朝天启七年(1627),第二年由尚友堂书坊刊行问世。与其后创作的《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
内页插图
目录
《封神演义》
第一回 纣王女娲宫进香
第二回 冀州侯苏护反商
第三回 姬昌解围进妲己
第四回 恩州驿狐狸死妲己
第五回 云中子进剑除妖
第六回 纣王无道造炮烙
第七回 费仲计废姜皇后
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
第九回 商容九间殿死节
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
第十一回 茇里城囚西伯侯
第十二回 陈塘关哪吒出世
第十三回 太乙真人收石矶
第十四回 哪吒现莲花化身
第十五回 昆仑山子牙下山
第十六回 子牙火烧琵琶精
第十七回 纣王无道造虿盆
第十八回 子牙谏主隐磻溪
第十九回 伯邑考进贡赎罪
第二十回 散宜生私通费尤
第二十一回 文王夸官逃五关
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
第二十三回 文王夜梦飞熊兆
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
第二十五回 苏妲己请妖赴宴
第二十六回 妲己设计害比干
第二十七回 太师回 兵陈十策
第二十八回 子牙兵伐崇侯虎
第二十九回 斩侯虎文王托孤
第三十回 周纪激反武成王
第三十一回 闻太师驱兵追袭
第三十二回 黄天化潼关会父
第三十三回 黄飞虎泗水大战
第三十四回 飞虎归周见子牙
第三十五回 晁田兵探西岐事
第三十六回 张桂芳奉诏西征
第三十七回 姜子牙一上昆仑
第三十八回 四圣西岐会子牙
第三十九回 姜子牙冰冻岐山
第四十回 四天王遇炳灵公
第四十一回 闻太师兵伐西岐
第四十二回 黄花山收邓辛张陶
第四十三回 闻太师西岐大战
第四十四回 子牙魂游昆仑山
第四十五回 燃灯议破十绝阵
第四十六回 广成子破金光阵
第四十七回 公明辅佐闻太师
第四十八回 陆压献计射公明
第四十九回 武王失陷红沙阵
第五十回 三姑计摆黄河阵
……
《聊斋志异》
《拍案惊奇》
《隋唐演义》
《醒世恒言》
《官场现形记》
《二刻拍案惊奇》
《儒林外史》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红楼梦》
《西游记》
《喻世明言》
《东周列国志》
《警世通言》
精彩书摘
哪吒怒发气吞牛,郑伦恶性展双眸。火尖枪摆喷云雾,宝杵施开转捷稠(敏捷而密集)。这一个倾心辅佐周王驾,那一个有意能分纣王忧。二将大战西岐地,海沸江翻神鬼愁
话说郑伦大战哪吒,恐哪吒先下手,把杵一摆,乌鸦兵如长蛇阵一般,都拿着挠钩套索前来等着。哪吒看见,心下着忙。只见郑伦对着哪吒一声“哼”!哪吒无魂魄,怎能跌得下轮来?郑伦见用此术不能响应,大惊曰:“吾师秘授,随时响应,今日如何不验?”又将白光吐出鼻子窍中。哪吒见头一次不验,第二次就不理他。郑伦着忙,连哼第三次。哪吒笑曰:
“你这匹夫!害的是甚么病?只管哼!”郑伦大怒,把杵劈头乱打。又战三十回合,哪吒把乾坤圈祭在空中,一圈打将下来。郑伦难逃此厄,正中其背;只打得筋断骨折,几乎坠马,败回行营。哪吒得胜,回来见子牙,将“郑伦如此如彼被乾坤圈打伤,败回去”说了一遍。子牙大喜,上了哪吒功。不表
且说苏侯在中军,闻郑伦失机来见。苏侯见郑伦着伤,站立不住,其实难当。苏侯借此要说郑伦,乃慰之曰:
“郑伦,观此天命有在,何必强为!前闻天下诸侯归周,俱欲共伐无道,只闻太师屡欲扭转天心,故此俱遭屠戮,实生民之难。我今奉敕征讨,你得功莫非暂时侥幸耳。吾见你着此重伤,心下甚是不忍。我与你名为主副之将,实有手足之情。今见天下纷纷,刀兵未息,此乃国家不祥,人心、天命可知。昔尧帝之子丹朱不肖,尧崩,天下不归丹朱而归于舜。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崩,天下不归商均而归于禹。方今世乱如麻,真假可见,从来天运循环,无往不复。今主上失德,暴虐乱常,天下分崩,黯然气象,莫非天意也。我观你遭此重伤,是上天警醒你我耳。我思‘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不若归周共享安康,以伐无道。此正天心人意,不l、可知。你意下如何?”郑伦闻言,正色大呼曰:
“君侯此言差矣!天下诸侯归周。君侯不比诸侯,乃是国戚,国亡与亡,国存与存。今君侯受纣王莫大之恩,娘娘享宫闱之宠,今一旦负国,为之不义。今国事艰难,不思报效,而欲归反叛,为之不仁。郑伦窃为君侯不取也!若为国捐生,舍身报主,不惜血肉之躯以死自誓,乃郑伦忠君之愿,其他非所知也。”苏护曰:
“将军之言虽是,古云: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古人有行之不损令名(好名声)者,伊尹是也。黄飞虎官居王位,今主上失德,有乖天意,人心思乱,故舍纣而归周。邓九公见武王、子牙以德行仁,知其必昌,纣王无道,知其必亡,亦舍纣而从周。所以人要见机顺时行事,不失为智。你不可执迷,恐后悔无及。”郑伦曰:
“君侯既有归周之心,我决然不顺从于反贼。待我早间死后,君侯早上归周;我午后死,君侯午后归周。我忠心不改,此颈可断,心不可污!”转身回帐调养伤痕。不题
且说苏侯退帐沉思良久,命苏全忠后帐治酒。一鼓时分,命全忠往后营把黄飞虎父子放了,请到帐前。苏护下拜请罪,言曰:
“末将有意归周久矣。”黄飞虎忙答拜曰:“今蒙盛德,感赐再生。前闻君侯意欲归周,使我心怀渴想,喜如雀跃,故末将才至营前,欲会君侯问其虚实耳。不期被郑伦所擒,有辱君命。今蒙开其生路,有何分付,愚父子惟命是从。”苏护曰:
“不才久欲归周,不能得便。今奉敕西征,实欲乘机归顺。怎奈偏将郑伦坚执不允。我将言语开说上古顺逆有归之语,他只是不从。今特设此酒,请大王、公子少叙心曲,以赎不才冒渎之罪。”飞虎曰:
“君侯既肯归顺,宜当速行。虽然郑伦执拗,只可用计除之。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史册),岂得区区效匹夫匹妇之小忠小谅(狭隘的忠诚与宽谅)!”酒至三更,苏护起身言曰:
“大王、贤公子出后粮门,回见姜丞相,把不才心事呈与丞相,以知吾之心腹也。”遂送黄飞虎父子回城。飞虎至城下叫门,城上听得是武成王,不敢夤夜开门,来报子牙。子牙听得是三更天气报“黄飞虎回来”,忙传令开城门。少时,飞虎至相府来见子牙,子牙曰:
“黄将军被奸恶所获,为何夤夜(深度。夤yin)而归?”黄飞虎把苏护心欲归周所以,一一说了一遍:
“只是郑伦把持,不得遂(达成)其初心。再等一两日他自有处治。
不表飞虎回城。且说苏侯父子不得归周,作何商议。苏全忠曰:“不若乘郑伦身着重伤,修书一封,打入城中,知会子牙前来劫营,将郑伦生擒进城,看他归顺不归顺,任姜丞相处治。孩儿与爹爹早得归周,恐后致生疑惑。”苏护曰:“此计虽好,只是郑伦也是个好人,必须周全得他方好。”
……
前言/序言
穿越千年,品读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 自古以来,中国古典文学便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精妙绝伦的笔触,以及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承载着我们民族精神、历史记忆与文化血脉的宝贵遗产。如今,一套精心编纂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版)(礼盒)(套装全15册)横空出世,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引领读者走进那些不朽的文学殿堂,感受古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与宏大的精神追求,重新发现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文字光芒。 这套书并非简单的名著汇编,而是一次对中国古典文学精髓的深度挖掘与悉心呈现。它精选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璀璨的十五部经典巨著,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古典文学版图。从先秦的《诗经》之风雅,到汉赋的铺陈,唐诗的盛唐气象,宋词的婉约豪放,元曲的通俗流丽,再到明清小说的跌宕起伏,每一个时代,每一部作品,都凝聚着那个时代最深刻的思考与最动人的表达。 《诗经》:风雅颂,万物生 套装的开篇,便是中华诗歌的源头活水——《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古代人民的劳动生活、婚恋情感、祭祀歌舞,以及社会风貌。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爱情萌芽,感受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民生疾苦,体会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敬之情。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一个鲜活的故事,一段真挚的情感。它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丰富的意象、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楚辞》:浪漫的诗魂,屈原的泪 紧随其后的是《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展现了中国文学史上另一种独特而浪漫的风格。它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奇幻的神话、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在《楚辞》的世界里,你能看到诗人乘坐长车,驾着六龙,在日月星辰间遨游,与神灵对话,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理想受挫的悲愤。它的色彩浓烈,情感饱满,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浪漫主义的血液,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的创作。 唐诗宋词:文坛双璧,风华绝代 唐诗宋词,无疑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座高峰。套装中精心收录了代表性的唐诗和宋词作品。唐诗,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痛,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壮志。它们展现了盛唐的开放包容、诗人的家国情怀、时代的壮丽图景。 而宋词,则以其婉约细腻、情景交融的特点,书写着另一番风味。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绪,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志未酬,都将词的意境推向了极致。唐诗的雄浑与宋词的婉约,恰似中华文化的两面,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元曲:通俗的韵律,市井的生机 元曲,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以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唱叹有致的特点,赢得了广泛的喜爱。套装中的元曲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的悲壮,王实甫的《西厢记》的浪漫,马致远的《汉宫秋》的凄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人性的复杂以及市民阶层的精神风貌。它们以鲜活的人物、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市井的繁华与人间的悲喜,是中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独特风景。 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世情百态 进入明清时期,中国小说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其中尤以“四大名著”为代表。这套典藏版毫无疑问地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巨著纳入其中。 《三国演义》以其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演绎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军事斗争,教会我们智慧、权谋与忠义。书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智慧的绝佳读物。 《水浒传》则是一部英雄传奇,描绘了梁山好汉们聚义造反、替天行道的传奇故事。它展现了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塑造了如宋江、武松、林冲等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 《西游记》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奇幻故事。它融合了神话、民间传说与宗教思想,既有引人入胜的冒险情节,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老少皆宜的经典。 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则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迁,以及宝黛钗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它不仅是一部爱情悲剧,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社会画卷,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文化习俗,以及人生的无奈与虚无。 散文名篇:情思千载,文脉永恒 除了诗歌和小说,套装中还精选了中国古典散文的经典篇章。从先秦诸子的哲理思辨,到汉代文章的铺陈,再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风变革,以及明清时期文人尺牍、笔记随笔的雅致,这些散文作品或议论深刻,或叙事生动,或抒情真挚,它们是思想的载体,是智慧的传承,是情感的流露。通过这些散文,我们可以窥见古人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独特见解。 匠心之作,传承经典 这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版)(礼盒)(套装全15册)之所以被称作“典藏版”,不仅仅在于其内容的珍贵,更在于其制作的精良。精美的礼盒包装,彰显了其收藏价值;高品质的纸张印刷,保证了阅读的舒适体验;字体清晰,排版考究,力求呈现最原汁原味的古籍风貌。 更重要的是,这套书特别融入了“无障碍读原著·注音解词释疑”的理念。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古文的阅读并非易事。晦涩的字词、典故的缺失,往往成为阻碍我们深入理解的壁垒。这套书深谙此道,在原著的基础上,精心为读者提供了准确的注音,详细的解词,以及贴切的释疑。这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古典文学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跨越语言的障碍,直抵作品的内核,体会作者的真意。每一个生僻的字词,每一个隐藏的典故,都在细致的注释中得到清晰的解读,让阅读不再是艰涩的攀登,而成为一次愉悦的探索。 为何选择这套书? 选择这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意味着选择了一次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通往古老智慧的桥梁,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系统性与代表性: 15册的篇幅,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而丰富的文学图景。 权威性与可靠性: 精选经典版本,经过严谨的校勘与编纂,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易读性与理解性: 注音、解词、释疑的加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更多人能够无障碍地享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收藏性与馈赠价值: 精致的礼盒包装,使其成为一份珍贵的收藏品,亦是馈赠亲友、传承文化的理想选择。 无论您是文学爱好者,历史研究者,还是渴望了解中华文化精髓的普通读者,这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版)(礼盒)(套装全15册)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宝藏。它将带领您穿越千年时光,与古人的灵魂对话,感受那些不朽文字的力量,重新点燃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与自豪。 现在,就让指尖轻触书页,让目光跟随文字,踏上这场穿越千年的文学之旅吧!去品味那些曾经激荡过无数心灵的篇章,去理解那些渗透在中国文化基因中的智慧与情感,去感受那份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荣耀。这套书,是您与伟大文明的一次亲密接触,是一场值得珍藏一生的心灵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