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這樣復製評價,還是挺浪費時間。
評分不錯的書,薄。
評分張君劭先生的著作,很不錯
評分張君劭先生的著作,很不錯
評分200-100購買。民國大傢分析入理。百年經典,值得收藏。
評分即使是這樣復製評價,還是挺浪費時間。
評分紹熙間(1190~1194),硃熹應在祥芝芝山講學的著名學者邱葵的邀請,到芝山遊覽,與邱葵互相唱和,並留下題詠芝山的詩文,其詩曰:“床頭枕是溪中流,井底泉通石下池。宿客不懷過鳥語,獨聞山雨對花時。”後人將此詩刻石立碑於芝山上。[1]慶元二年(1196年),為避權臣韓侂胄之禍,硃熹與門人黃乾、蔡瀋、黃鍾來到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竹山村)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並寫下《福山》一詩。在此期間,他往來於南城、南豐。在南城應利元吉、鄧約禮之邀作《建昌軍進士題名記》一文,文中對建昌人纔輩齣發齣由衷贊美。又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為讀書亭書寫“書樓”,並為吳氏兄弟創辦的社倉撰寫瞭《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瞭“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的著名詩句。硃熹離村後,村民便將蛤蟆窩村改為源頭村,民國時曾設活水鄉(今屬上塘鎮)以紀念硃熹。在南豐曾鞏讀書岩石壁上刻有硃熹手書“書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硃熹手書“墨池”二字。硃熹還先後到過樂安、金溪、東鄉等地。在樂安流坑為村口“狀元樓”題寫瞭匾額。應陸氏兄弟之邀,到金溪崇正書院講學,並書“一傢兄弟學,韆古聖賢心”相贈。在東鄉路過潤溪(水名)時,留有《過潤溪》詩。慶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7)詔賜遺錶恩澤。淳熙九年,馮去疾提舉江南西路,特建南湖書院(今富奇汽車廠址),以紀念硃熹。
評分硃熹塑像(3張)
評分目前還沒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