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是继老子、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说本于黄帝和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其著作《列子》-书的理论价值很高,是道教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列子》不仅为道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为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列子》全书八篇,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其文字浅显易懂,妙趣横生,余味悠长,发人深思。认真阅读,你会发现,它的确能开启心智,其哲思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
《列子》又名《冲虚经》,为战国前期思想家列御寇所撰.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也是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包括天瑞篇、黄帝篇、周穆王篇、仲尼篇、汤问篇、力命篇、杨朱篇和说符篇,从其思想内容和语言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文献资料辑录而成的。该书共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可谓是异彩纷呈。此外,书中大量的关于古代养生与气功的论述,颇值得后人研究。
《列子全集》一书,系以后世诸子集成刊本为底本.参考了大量当代相关的著作论文,取长补短,撰写而成。我们不仅力求忠于原书原解、译文通俗易懂,而且在此基础上注入了一些当代人的认知和感悟,目的是使更多的读者较为轻松地了解《列子》的思想内核,体悟其中的智慧。
列子,是继老子、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说本干黄帝和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其著作《列子》一书的理论价值很高,是道教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序言
前言
天瑞篇
黄帝篇
周穆王篇
仲尼篇
汤问篇
力命篇
杨朱篇
说符篇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曰“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昙花一现,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卖干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书评四:关于“奇”与“常”的辩证探讨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对“常理”的不断试探与颠覆。在它的世界里,越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越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真理。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因果逻辑。比如,那些关于变化莫测的命运和偶然事件的描述,并非仅仅是猎奇,而是指向了一种对绝对确定性的批判。它告诉我们,世界远比我们用线性思维所能概括的要复杂得多。对于习惯于在既有框架内解决问题的现代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转换训练。它不直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展示“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即使是寓言式的运作),来引导你反思你自己的判断标准是否过于狭隘。我特别留意了其中一些关于“辨别真伪”的段落,它们非常巧妙地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新事物时的本能排斥和最终接纳的过程。这种对认知过程的细致描摹,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志怪或寓言,上升到了对人类心智局限性的深刻剖析层面。
评分书评二:文采斐然,难掩其疏离感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那些描绘场景的文字,用词考究,句式变化多端,显示出作者非凡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尤其是一些对话场景的刻画,简短却极富张力,能让人立刻在脑海中构建出鲜活的人物群像。然而,作为一名现代读者,我常常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隔阂”。这种隔阂并非来自语言的晦涩,而是思想内核上与当下世界的疏离。书中所倡导的某些处世哲学,在今天这个高度竞争和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显得有些理想化,甚至可以说是近乎“不合时宜”。这倒不是说它没有参考价值,而是说,要真正将其融入现实生活,需要极高的心性修为和环境的配合。我读到某些篇章时,会忍不住想,如果把这些故事放在现代都市背景下,主角们会如何应对?这种对比的落差,反而成了阅读的一大乐趣——它让你意识到,虽然外在环境变了,但驱动人心的那些基本欲望和恐惧,似乎从未改变。总而言之,它是一部需要用“品”而非“读”的书,需要慢下来,细细体会那份精致打磨下的古风韵味。
评分书评五:文字的韵味与时代的烙印 阅读这本古籍,就像是在一间堆满了古董的阁楼里,不经意间触碰到了一个年代久远的物件,那种温润的质感和历史的沉淀感扑面而来。作者的笔法极其精炼,没有现代文学中那种冗长的心理描写或环境铺陈,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被安置在那里。这种简洁的力量,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注意到,书中的许多观点,都带有鲜明的时代背景烙印,比如对权力与名利的淡漠,这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无疑是一种高洁的象征。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完全复刻那种生活状态,但书中所流淌出的那份淡泊与洒脱,却是永恒的精神财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个人化”的,它不会像小说那样紧紧抓住你的注意力,而是会时不时地在你进行其他活动时,冒出来一个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我常常会把喜欢的句子抄录下来,贴在案头,它们像一面面小镜子,映照出我此刻心境的起伏。这本书需要的是耐心,不是急躁地寻找“结论”,而是享受在文字的河流中漂浮的感觉。
评分书评三:散文诗般的哲学碎片集 如果一定要给这本书一个类型定位,我想它更像是一本古代的“生活禅”笔记,而非系统性的论著。它像是一系列被打碎了的、色彩斑斓的玻璃碎片,每一片都映照着不同的光芒。你不能指望从它那里找到一套完整的行为准则,因为它压根就没打算给你提供一个固定的参照系。书中很多篇幅都充斥着一种“无为”和“逍遥”的基调,这对于常年被“效率”和“目标”绑架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毒剂”。我发现自己读到关键段落时,经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那些句子像钟声一样在我心中回荡,让人产生一种想要放下手中一切、静坐冥想的冲动。这种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它不强迫你相信任何东西,只是轻轻地将一些不同的可能性展示给你。那些关于术士、隐士和奇闻异事的记录,与其说是历史事实,不如说是作者用来包装其哲学思考的“糖衣”。这本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允许读者在阅读时自由发挥,你的个人经历和感悟会在阅读过程中自动地填补和完善那些留白的叙事结构,使得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书评一:穿越时空的思想火花 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那种古朴又充满智慧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哲学著作,而是像一位老者在炉火旁娓娓道来的故事,每一个寓言、每一个片段都闪烁着对人性和世事的深刻洞察。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跳脱出世俗框架的想象力,书中描绘的奇人异事,虽然看似荒诞不经,却往往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当时乃至今日社会中存在的某些弊端或人性的弱点。比如那个关于“得意忘形”的故事,简直就是对现代人过度自我肯定的绝妙讽刺。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一位思维极其活跃的朋友对谈,你不断地在跟随他的思路上下翻腾,时而惊奇,时而会心一笑。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松散,没有严格的主线,但正是这种自由散漫,反而更贴合了古代文人那种信手拈来的叙事风格。对于那些习惯了严谨逻辑和明确主题的现代读者来说,初读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觉得故事跳跃性太大。然而,一旦沉下心来,你会发现每一个看似孤立的篇章,其实都在编织一张关于“道”与“术”的网,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完成一次深层次的精神洗礼。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明确的答案,而在于它激发了你提出更好问题的能力。
评分书很好,纸张好,印刷清晰,正品,比当当网还优惠,京东值得信赖,物流很给力!
评分纸质不行,又有点老旧,好像放了好久的二手书一样
评分知止而进,经典
评分发疯疯癫癫的@方方发广告广告广告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这本书建议不要买,好好的经典搞得好像幼儿读物一样,里面的翻译简直没有古文半点水平。
评分学无止境,购物狂欢,值得信赖!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看看
评分很不错的读物,非常值得翻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