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是国内首本按服装部位分类编写的词汇,自2001年5月正式出版以来,为广大读者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为我国的服装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读者好评,迄今为止第1版和第2版已印刷13次,印量达100000册。
《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第3版 音标版)》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除了订正原来错误疏漏之处,另在原有词目基础上增加了2500余条,全书共收词约20000条,基本上反映了目前服装词汇的面貌,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查阅需要;二是增加了英文词目的音标,以使读者更加准确地认读,方便读者使用。
周叔安,1946年生人,老三届高中生,曾在长沙市第一服装厂当工人十多年。1983年被调入湖南省服装工业公司,从业务员做起。1986年被借调到北京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工作。1988年被借调到中国服装总公司派驻香港工作十二年。现已退休,仍受聘于香港某时装公司搞服装外销。自学英语。集二十年的收集整理,编成“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一书。
2001年5月,《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第1版)》由中国纺织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2009年3月,本书出了第2版。今天,第3版又与读者见面了。与第2版相比,新版主要的变化是:在英汉部分为所有的英语中心词目添注了音标,以更加方便读者的学习。此外,在参阅了大量最新资料的基础上,又选加了约2500条新词目,使全书收词达到20000余条。同时,还对部分词汇再次进行了调整或修正,力求更加准确。总之,本书努力追逐时尚潮流,积极扩充信息容量,以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
今年,《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十岁了!十年来,承蒙广大读者,特别是服装业内人士的厚爱,本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第1版曾获得“2003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第2版亦荣获“2009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优秀图书奖”。借此机会,编者衷心感谢广大读者多年的支持,是你们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持续的动力。感谢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和原湖南省服装工业公司的培养。感谢中国纺织出版社的包含芳、郭慧娟,陈静杰各位编辑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辛勤工作。还要谢谢我定居澳洲的女儿以及我香港的老朋友王巧玲女士,是她们持续多年帮我收集资料。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已经辞世二十年的父亲。他是我自学英语的老师,也是我跋涉人生的导师。没有他当年的教诲和激励,我难以坚持到今天。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虽不能及,心向往之。这些年来,虽然为服装行业做了点实事,但编者自知学识和能力十分有限,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也恳请广大读者一如既往,多多关注本书。对新版的错漏之处,还望不吝赐教并及时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编者
作为一名长期接触国际时尚设计领域的人士,我深知一套精准可靠的专业词汇参考资料是多么重要。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语言学习辅助材料,但真正能做到深度、广度和精准度三者兼备的服装类词典却凤毛麟角。我特别欣赏这套词汇体系在收录广度上的全面性,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服装部件名称,更是深入到了面料的微观结构、复杂的裁剪技术术语,甚至是近年来新兴的智能纺织品相关的概念。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对一些跨文化、跨语境的表达差异也做了细致的区分和标注,避免了我们在实际的国际贸易或学术交流中因词义理解偏差而产生误会。这种“百科全书式”的覆盖面,使得它能够真正成为我们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瑞士军刀”,无论是起草技术规格书,还是理解前沿的研究报告,都能迅速找到最恰当的对应词汇,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专业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了沉稳的藏青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字体,散发着一种专业而又不失典雅的气质。纸张的质感也相当出色,触感平滑,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细小的字母和符号也一览无余。在实际使用中,我注意到它的开本设计非常人性化,既便于携带,又保证了足够的阅读空间,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笨重得让人望而却步。书脊的装订牢固,即便是频繁翻阅查找,也不易松散,这对于需要经常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翻开内页,你会发现排版布局极其考究,主词条和辅助信息之间的层级分明,通过不同的字号和字体样式进行区分,极大地减轻了阅读时的视觉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出版社在制作高端专业词典上的一贯水准,让人在每一次翻阅时都能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专业体验。这种高品质的制作工艺,无疑延长了书籍的使用寿命,也提升了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绝对是物有所值的投资。
评分从一名深度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词汇的语境化应用展示上做得非常到位,这正是许多传统词典所欠缺的“活的语言”的体现。它没有仅仅提供冰冷的对等词汇,而是为许多关键术语配置了简短而精确的例句或情景描述。这些例句并非生硬的教科书式翻译,而是紧密贴合了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实际工作场景的需求。例如,对于一个描述面料特性的术语,它会给出在“面料检测报告”或“客户订单确认函”中可能出现的实际用法。这种“学以致用”的示范,对于巩固记忆和理解词汇的实际应用边界至关重要。通过这些真实的语境,读者能够迅速掌握如何恰当地在专业对话中使用这些词汇,从而真正实现从“知道”到“会用”的飞跃,这是任何语言学习者最渴望得到的能力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编纂逻辑和索引系统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检索需求。我尝试了多种查找方式,包括按首字母顺序、按词义分类以及通过反查功能进行搜索,每一种方式的路径都设计得无比顺畅。例如,当我想查找某个特定功能的拉链类型时,我可以直接在相关的大类下快速定位,而不是被迫浏览数百个不相关的词条。这种结构化的知识组织,极大地优化了学习和工作时的“时间成本”。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的堆砌,更像是一个经过精心规划的知识地图,引导使用者能够系统地、有层次地理解服装领域的专业词汇体系。这种强大的检索能力和清晰的知识脉络,使得它从一本单纯的“工具书”升级为一本高效的“学习辅助系统”。
评分关于音标系统的呈现方式,我认为这是这本书最体现其“专业版”定位的关键特色之一。它采用了一套公认度高且标记规范的国际音标系统,这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来说,是确保发音准确性的黄金标准。我观察到,每一个词条旁的音标都标注得一丝不苟,没有出现任何含糊不清或者使用非标准符号的情况,这对于需要进行口头汇报或演示的场合尤为重要。此外,它似乎还对美式和英式发音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这在服装设计这个高度国际化的行业中,是一个非常贴心的设计。这种细致入微的差异化标注,帮助使用者清晰地把握不同地域的专业术语习惯,避免了“一刀切”的简单处理。对于致力于精益求精的专业人士而言,这种对语音细节的关注,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构筑扎实专业基础的基石。
评分《s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是国F内首本按I服装部位分类编写的词U汇,W自2001年c5月正式出版以来,为广大
评分没啥说的,各种完美~XD
评分挺实用的,希望词汇再增加一些。
评分书还不错的 质量很好的
评分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ZZ]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sm]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SM],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 书的内容直得一读[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内容也很丰富。[QY],一本书多读几次,[SZ]。 快递送货也很快。还送货上楼。非常好。 [SM],超值。买书就来来京东商城。价格还比别家便宜,还免邮费不错,速度还真是快而且都是正版书。[BJTJ],买回来觉得还是非常值的。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所在来这里买书是非常明智的。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让我得到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审美方式,伴着笔墨的清香,细细体味,那自由孤寂的灵魂,高尚清真的人格魅力,在寻求美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让我抛弃浮躁的世俗,向美学丛林的深处迈进。合上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NRJJ]希望下次还呢继续购买这里的书籍,这里的书籍很好,非常的不错,。给我带来了不错的现实享受。希望下次还呢继续购买这里的书籍,这里的书籍很好,非常的不错,。给我带来了不错的现实享受。
评分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评分实用的专业书,大小随身带很方便,还有一个书皮,真是不错。
评分谢谢大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