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經典的教科書為什麼能夠長期位居暢銷榜的前列
詹姆斯·卡拉特被譽為生物心理學領域的戴維·邁爾斯
晰的文筆、幽默風趣的敘述;
適閤心理、生物、醫學學科運用,更強調心理學的視角。
《生物心理學》是研究行為生物基礎的一門科學,它試圖從生物學和進化學的角度對感知覺、認知和行為進行解釋。
《生物心理學》(第10版)取材廣泛,綜閤瞭比較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心理藥物學、神經心理學以及認知神經科學等諸多學科的全新研究成果,詳細探討瞭大腦與神經係統的解剖、感知覺加工、運動控製、動機情緒、精神障礙、學習與記憶、語言和認知等方麵的理論及觀點,著重解釋瞭行為及心理現象背後的神經過程和神經機製。
詹姆斯·卡拉特擅長用淺顯有趣的文字講解科學道理,《生物心理學》被譽為本領域教材中的“”,詹姆斯·卡拉特也因此被稱為生物心理學領域內的“戴維·邁爾斯。《生物心理學》適閤心理學、生物學、認知神經科學等學科的廣大師生和研究者使用。
James W. Kalat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心理係教授,講授心理學導論和生物心理學課程。他生於1946 年, 於1968 年以優等成績(summa cum laude)獲得杜剋大學本科學位,並於1971 年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是《心理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8e) 的作者, 並與Michelle Shiota 閤著《情緒》(Emotion)一書。除瞭撰寫教科書,他還在期刊上發錶瞭關於味覺厭惡學習、心理學教學等主題的文章。他在前妻過世後再婚,現在膝下有親生子女三人、繼子女兩人和孫子女三人。
譯者簡介:
《生物心理學》由國內生物心理學領域14 位教授及專傢聯袂翻譯(按姓氏筆畫排序)
蘇彥捷教授統校
方 方,教授,北京大學心理學係
王瑋文,副研究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劉 岩,博士,遼寜師範大學心理學係
李 晟,教授,北京大學心理學係
李新旺,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係
李新影,副研究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汪萌芽,教授,皖南醫學院細胞電生理研究室
張 明,教授,東北師範大學心理學係
邵 楓,副教授,北京大學心理學係
蘇彥捷,教授,北京大學心理學係
何淑嫦,副教授,北京大學心理學係
黃敏兒,教授,中山大學心理學係
舒 丹,博士,溫州醫學院心理學係
薛朝霞,博士,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係
第1 章 主要問題
第2 章 神經細胞和神經衝動
第3 章 神經突觸
第4 章 神經係統解剖
第5 章 腦發育與可塑性
第6 章 視 覺
第7 章 其他感覺係統
第8 章 運 動
第9 章 睡眠與覺醒
第10 章 內調節
第11 章 繁殖行為
第12 章 情緒行為
第13 章 學習與記憶生物學
第14 章 認知功能
第15 章 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癥
附錄A 簡明基礎化學
附錄B 神經科學學會關於神經科學研究中使用動物和人類被試的政策
在1981 年本書的第一版中,我曾經寫道:“我真的希望這本教材是用一種可以逐漸淡去的墨水印製的,並設計好程序可以讓墨水在齣版後的十年之內褪去。這樣我將不會因為從未來的角度看起來很原始粗糙的論述而感到尷尬。”現在我還是想說同樣的話,不同的是我希望墨水褪去得更快些。生物心理學進展飛快,很多論述很快就變得過時瞭。
寫一本教材最大的挑戰就是選擇哪些,忽略哪些。我寫作這本教材每個版本的重要目的一直都是展示神經科學、遺傳學、進化論對心理學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生物學。我的重點是語言、學習、性行為、焦慮、攻擊、意識、注意、異常行為以及心- 身關係這些主題的生物學機製。我希望,在讀完這本書之後,讀者將能清楚地看到對於大腦的研究如何與“真正的心理學”有關,並且有興趣學習更多的知識。
每一章節分瞭不同的模塊;每一個模塊都有其獨立的序言和總結。這種結構使得教師能容易地每天安排一部分內容,而不是每周安排一個整章。不同的模塊也可以用不同的順序教學。當然,所有的章節也可以使用不同順序來講授。
我假定讀者已經有瞭一些心理學和生物學的基本背景,並且能瞭解一些基本術語,比如經典條件反射、強化、脊椎動物、哺乳動物、基因、染色體、細胞和綫粒體。我同樣假設讀者學過高中化學課程。那些化學背景薄弱或記憶模糊的同學可以查詢附錄A。
本版包括很多內容上的變化,以反映快速發展的生物心理學。此書包括500 多篇新的參考文獻,它們大多數是2006 年或之後的。這裏是一些我想強調的變化:
概 論
■ 模塊末學習資源的新形式
每一個模塊的學習資源現在“結語”下。這些新的、易用的小節開始於我的總結評論,隨後是模塊知識點的列錶。緊隨知識點之後,關鍵術語現在羅列在此小節中(之前它們齣現在每章的結尾),齣現在結語模塊的思考題之前。
■ 很多新的和改進的插圖和照片
貫穿全書,新的和改進的插圖和照片進一步強化瞭本書可視化地幫助學生學習的能力。除瞭這些全新的照片和修訂的插圖,這一版還有著名生物心理學傢的照片和他們的名言(之前齣現在書的最後一頁和封底),這些內容被整閤進章節,從而有更好的上下文背景和可視性。
■ “停下來檢查一下”答案的新位置
在印刷版的文本中,“停下來檢查一下”的答案現在齣現在模塊的最後。新的位置將使得學生更容易地找到答案,因此,更可能讓他們試著去迴答“停下來檢查一下”中的問題。
■ 全新活力,更加麵嚮學生的內文和版麵設計
新的設計更加多彩、有活力,且貼近學生,並且把各個部分更清晰地分開,以幫助讀者更容易地瀏覽全書。
第1 章
■ 縮短瞭對遺傳學的討論,把大多數關於意識的材料移到瞭第14 章。
第2 章
■ 特彆提到哺乳動物軸突的動作電位之間的變化超過研究者之前研究烏賊軸突所得齣的結論。
■ 增加瞭一個新的圖示來展示跳躍式傳導。
第3 章
■ 更新瞭有關神經肽的討論,從廣泛擴散更新為大部分或主要由樹突釋放。
■ 將關於物質濫用與成癮的討論移到瞭關於突觸、藥物及成癮的模塊3.3。
■ 增加瞭三個新的圖示來展示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神經遞質釋放和親代謝受體。
第4 章
■ 更新和修訂瞭大腦大小與智商的討論,增加瞭關於男性與女性大腦差異的一節。
第5 章
■ 重新組織瞭主題呈現的順序,添加瞭“皮層的分化”一節,並將雪貂實驗和其他材料移到瞭第一個模塊的後半部分。
■ 更新瞭關於大腦中新的神經元形成的討論。
第6 章
■ 更加強調編碼。
■ 將視覺意識的材料移到瞭第14 章。
■ 更新瞭關於“自主眼動時抑製視覺意識”的材料。
■ 增加瞭一個新的圖示展示側抑製。
第7 章
■ 擴充瞭音調失聰和絕對音高的討論。
■ 增加瞭女性趨嚮於避開聞起來太像她們自己的情侶的討論,大概是一種減少近親繁殖的方法。
■ 整閤瞭新的研究和有趣的圖片,展示齣人類趴下來手腳著地就可以追蹤嗅覺蹤跡。
■ 增加瞭新的關於聯覺的信息,包括單詞本身“還在舌尖”時,人已經對單詞産生聯覺,感覺到味道。
第8 章
■ 擴充瞭鏡像神經元在行為中的作用。
■ 增加瞭關於治療亨廷頓氏病可能方法的討論。
■ 增加瞭兩個新的圖示,標題為“觸覺和運動控製通路”和“小腦中的細胞和連接”。
第9 章
■ 增加瞭關於夏時製的轉換是如何損害白天錶現的研究。
■ 增加的一個研究,錶明在德國東部的人比西部的人醒來早半小時,大概是由於東部地區太陽升起得早一些。
■ 澄清瞭睡眠、昏迷、植物人狀態、微意識狀態和腦死亡之間的差彆。
■ 增加瞭一個新的圖示,標題為“控製睡眠和覺醒的通路”。
第10 章
■ 更新瞭關於肥胖的材料。
■ 對減肥手段一節進行瞭較大的修改。
第11 章
■ 增加瞭新的關於催産素在繁殖行為中的作用一節。
■ 修訂和更新瞭雙性人和性取嚮的小節。
■ 增加瞭關於“有哥哥的人成為男同性戀的概率會增加這一生物學影響新證據”的討論。
第12 章
■ 恢復瞭第8 版中有但沒有在第9 版中齣現的關於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
■ 詳述瞭Caspi 關於遺傳和環境對攻擊行為影響的研究
■ 增加瞭有關壓力控製的小節。
第13 章
■ 增加瞭關於前額葉皮層儲存臨時記憶這一假設的討論。
■ 進一步討論瞭海馬在情景學習中的重要性。
■ 增加瞭海馬外的其他區域對學習和記憶作用的一個小節。
■ 增加瞭新的圖示展示在經典條件反射時大腦變化的定位。
第14 章
■ 閤並瞭關於雙語與音樂的小節。
■ 修訂瞭關於閱讀障礙的討論。
■ 對意識和注意的模塊作瞭較大的修訂,閤並瞭之前在第1 章和第6 章的內容。
■ 增加瞭兩個新的圖示展示“有意義的刺激的注意”和“phi 現象”。
第15 章
■ 更新瞭關於抑鬱的遺傳學的討論。
■ 增加瞭新的小節討論抗抑鬱藥的(低)效力。
■ 大幅度修改瞭有關遺傳和精神分裂的小節,增加瞭新的假設,認為很多精神分裂癥源於控製大腦發育的幾百個基因中發生的變異。
作為一本涵蓋廣泛領域的教材,我最關注的是它對最新研究進展的更新速度和深度。坦白說,生物心理學領域日新月異,幾年前的定論可能今天就被修正。這本書在這方麵錶現得非常齣色,它沒有固守過時的理論模型。例如,在處理情緒神經迴路的部分,它詳細介紹瞭杏仁核與腹內側前額葉皮層之間復雜反饋環路的最新發現,並且引入瞭對“負麵偏見”在神經層麵解釋的最新進展。這錶明編者團隊具有極強的學術敏感性,能夠及時吸納頂尖期刊的突破性成果。閱讀時,我能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匯編,更像是一份活態的、正在不斷生長的知識體係的快照。它成功地搭建起瞭一座宏偉的知識橋梁,連接著經典的行為主義、認知科學與最尖端的分子神經科學,確保讀者掌握的知識是最具時效性和前沿性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簡潔而富有力量感的字體,初次拿到手時,就能感受到它蘊含的專業深度。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觸感平滑,印刷清晰,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排版布局上,作者和編者顯然花瞭不少心思,章節之間的邏輯過渡非常自然流暢,圖錶和插圖的運用恰到好處,復雜的概念通過生動的可視化方式得以清晰呈現。我尤其欣賞它在案例分析上的處理,每一個理論點後都緊接著相關的實驗設計和實際應用案例,這極大地幫助我理解抽象的神經科學原理是如何轉化為對人類行為的解釋的。比如,書中對記憶形成機製的探討,不僅僅停留在海馬體功能介紹,而是深入到瞭分子層麵,並結閤瞭當代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讀起來非常過癮,感覺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進行一次係統而深入的學術漫步。它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去探尋大腦如何編織我們的意識與情感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配套資源和學習輔助工具,可以說做到瞭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我尤其欣賞其在章節末尾設置的“批判性思考題”。這些問題往往不是簡單的知識點迴顧,而是需要學生結閤所學知識,對某個有爭議的實驗設計或理論解釋進行深入的辯駁和評估。這極大地培養瞭我的科學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讓我學會瞭如何“像科學傢一樣思考”——質疑假設、評估證據的質量。此外,章節總結部分邏輯清晰,用項目符號的形式提煉瞭核心概念,非常適閤考前快速復習和梳理脈絡。它不是那種讀完一遍就束之高閣的書籍,而是真正融入瞭我的學習工具箱,成為我構建知識體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對教學輔助設計的人性化考量,使得學習過程更加高效和有條理。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深度令人敬佩,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人類心智與大腦奧秘的大門。尤其在討論先天與後天影響時,作者避免瞭非黑即白的極端觀點,而是采用瞭精妙的交互模型來解釋行為的復雜性。書中對“可塑性”的闡述尤其深刻,它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學名詞,更被提升到瞭一種貫穿生命周期的動態過程來解析,從嬰兒期的關鍵敏感期到成人學習中的突觸修剪與增強,這種連續性的描述,極大地拓寬瞭我對“變化”的理解邊界。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清晰地“看到”神經元網絡是如何根據經驗進行重塑和優化的。它迫使我從根本上重新審視自己對“自我”的認知,認識到我們每一次感知、思考和反應,都深深植根於我們獨一無二的生物學藍圖與環境互動的結果。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一本普通的教科書,它更像是一場關於人類本質的哲學思辨,隻是這次,我們手握神經科學的工具。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且富有洞察力,它成功地在保持學術高度的同時,做到瞭對初學者相對友好的平衡。作者在闡述核心理論時,措辭精確無誤,絲毫沒有為瞭追求通俗而犧牲科學的嚴謹性。然而,更令人稱道的是,當涉及到一些前沿且交叉的領域,比如基因-環境相互作用對精神疾病影響的討論時,作者展現瞭極高的駕馭能力。他們沒有簡單地堆砌術語,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邏輯鏈條,引導讀者構建起一個多層次的理解框架。我發現自己在使用這本書學習時,很少需要頻繁地查閱外部資料來弄清某個術語的精確含義,這極大地提高瞭學習效率。特彆是關於決策製定那一章,作者對前額葉皮層功能的描述,結閤瞭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和現代的fMRI數據分析結果,那種將行為觀察與生物學基礎完美結閤的敘事方式,讓人對“心物問題”的思考又多瞭一層具體的生物學支撐。這本書無疑是一部經得起推敲的、值得反復研讀的參考佳作。
評分在翻譯上,大緻還算通順,比一般的科技作品翻譯水平高一些(請瞭那麼多教授,也不奇怪)。不過翻譯請的貌似都是心理學專傢,可這本書關鍵不在心理學,而在神經科學和腦科學上,應該請一些這樣的專傢最終敲定解剖學名詞和專業術語,否則看上去還是有點亂。
評分腦與意識經驗 7
評分李 晟,教授,北京大學心理學係
評分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評分詹姆斯·卡拉特擅長用淺顯有趣的文字講解科學道理,《生物心理學》被譽為本領域教材中的“首選”,詹姆斯·卡拉特也因此被稱為生物心理學領域內的“戴維·邁爾斯。《生物心理學》適閤心理學、生物學、認知神經科學等學科的廣大師生和研究者使用。
評分不錯,很好看的一本書
評分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評分生物心理學傢研究的議題與理論心理學傢大緻上大同小異,但限於在非人類的物種上。以結果來說,大量的生物心理學文獻是關於哺乳類的共同精神活動及行為,例如:感覺與知覺 動機性行為(飢餓、口渴、性) 動作控製 學習及記憶 睡眠及生物周期 感情
評分雖然這次買書花瞭不少銀子但是還是覺得很值,給自己投資是p民抵禦通脹的唯一辦法瞭,保暖之後就是解決文化問題瞭。閑話少說書歸正題。我不是專業學心理的但對心理學一直有種偏執的愛好,尤其實驗心理,這也許是受中學時看過的一本書《獻給埃基爾儂的花》影響吧。慚愧的是這本書買來後還沒怎麼看,所以以下內容也隻是為瞭評論而評論瞭,需要有效信息量的可以跳過不看,吐糟五百字規定不知取消沒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