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拾遺記》
評分《博物誌》所記山川地理深受《山海經》的影響。如前三捲所記為山川物産,外國、異人、異俗、異産、異獸、異鳥、異蟲、異魚等,性質大略相當於《山海經》的縮寫,內容部分采自古籍,又雜以新的傳聞。其中既有五嶽,又敘“海外各國”,稱五嶽為“華、岱、恒、衡、嵩”。張華還精通方術,《博物誌》除記有神人、神宮、神像、不死樹外,還講到瞭方士的活動,宣揚服食導引之法。可見張華的知識十分淵博。據晉王嘉《拾遺記》稱,張華“好觀秘異圖緯之書,捃采天下遺逸,自書契之始,考驗神怪,及世間閭裏所說”,所以寫成瞭這部廣羅各種奇聞怪異的著作。宋李石《續博物誌》,明遊潛的《博物誌補》均可視為張華的續書。
評分山水總論
評分疏俊嗜酒。及玄宗既平內難,將欲草製書,難其人,顧謂壞曰:“誰可為詔?試為思之。”壞曰:“臣不知其他,臣男頲甚敏捷,可備指使,然嗜酒,幸免沾醉,足以瞭其事。”玄宗遽命召來。至時宿酲未解,粗備拜舞,嘗醉嘔殿下,命中使扶臥於禦前,玄宗親為舉衾以覆之。既醒,受簡筆立成,纔藻縱橫,詞理典贍。玄宗大喜,撫其背曰:“知子莫若父,有如此耶?”由是器重,已注意於大用矣。韋嗣立拜中書令,壞署官告,頲為之辭,薛稷書,時人謂之三絕。顳纔能言,有京兆尹過壞,命顳詠“尹”宇,乃曰:“醜雖有足,甲不全身,見君無口,知伊少人。”壞與東明觀道士周彥雲素相往來,周時欲為師建立碑碣,謂瓖曰:“成某誌不過煩相君諸子:五郎文,六郎書,七郎緻石。”壞大笑,口不言而心服其公。壞子顳第五,詵第六,冰第七,詵善八分書。
評分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係列·後漢書·捲八十七
評分在王者仁政學說隨宋明理學興起之前,以天人感應和五德終始學說為基礎的緯學思想,始終是中古政治理論的核心。與之相關的符瑞、災異、德運、占候、天文、曆法、音律、堪輿等內容,是古人知識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嚴密的內在邏輯,並且在當時的政治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沒有現代政治學說可以憑藉的背景下,“太平”、“祥瑞”、“災異”、“天命”等等,是主要的政治語言。
評分全書十五捲,詳細記載瞭唐代科舉製度及與此相關的遺聞瑣事、文士風氣,並保存瞭許多詩人彆集中失載的斷章零句,是後人研究唐代科舉與文學的重要參考書。1957年古典文學齣版社以《雅雨堂叢書》本為底本,對照《學津討原》本補正文字齣版,1960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重版。此次以此本為底本,據《太平廣記》、周勛初《唐語林校證》有關條目改正訛誤。
評分所謂“剋羅齊命題”,即意大利學者貝奈戴托·剋羅齊的名言“一切真曆史都是當代史”所包含的思想,觸及曆史知識的形成與當前生活的緊密聯係。在實際的曆史研究中,這種聯係主要體現為“現實關懷”和“曆史寫作”之間的張力。《“剋羅齊命題”的當代迴響:中美兩國美國史研究的趨嚮》以中國和美國近期的美國史研究趨嚮為中心,探討曆史學傢所處的社會和時代如何引導乃至塑造其曆史寫作,而曆史學傢又如何以自己的專業方式迴應社會和時代提齣的問題。書中各篇文章論及社會政治、意識形態、學術思潮和史傢群體的變化在美國史研究中所産生的影響,並評析伯納德·貝林、戈登·伍德、埃裏剋·方納和楊生茂等學者的治史路徑和史學主張,以此對“剋羅齊命題”做齣某種迴應
評分永貞年,東市百姓王布,知書,藏繈韆萬,商旅多賓之。有女年十四五,艷麗聰悟。鼻兩孔各垂息肉如皂莢子,其根如麻綫,長寸許,觸之痛心髓。其父破錢數百萬,治之不差忍。一日,有梵僧乞食,因問布:“知君女有異疾,可一見,吾能止之。”布被問大喜,即見其女。僧乃取藥,色正白,吹其鼻中,少頃,摘去之,齣少黃水,都無所苦。布賞之白金。梵僧曰:“吾修道之人,不受厚施。唯乞此息肉。”遂珍重而去,行疾如飛。布亦意其賢聖也。計僧去五六坊,復有一少年,美如冠玉,騎白馬,遂扣門曰:“適有鬍僧到無?”布遽延入,具述鬍僧事。其人籲嗟不悅的:“馬小踠足竟後此僧!”布驚異,詰其故?曰:“上帝失樂神二人,近知藏於君女鼻中,我天人也,奉帝命來取,不意此僧先取之。吾當獲遣矣!”布方作禮,舉首而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