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由康熙敕令李光地负责编纂,实际上参与纂修者,除李氏外,尚有十一人,不乏对《周易》有精深研究之人,如胡煦、何焯、李鼎征等。作为分修人员,最基础的工作自然是由他们完成的。而康熙也亲自参与,其卷首凡例、及《启蒙附论》及《序卦明义》、《杂卦明义》都留有其与修的痕迹。当然,作为总裁的李光地,对《周易折中》的编纂的贡献无疑是独一无二的。正因如此,学者多将此书归于李氏名下。
评分我已有《小尔雅汇校集释》、《小尔雅校注》等,但胡承珙的原著未读到。此书是校点本,以备要本为底本、丛书集成续编本参校。可以一置。
评分胡承珙像[1]
评分(公元一七七六年至一八三二年)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生于清高宗
评分安徽古籍丛书中的一种,还算可以,值得读一读。
评分作为清王朝官方纂修的《易》学著作,《周易折中》自其问世后,即作为士子读《易》的钦定教科书而颁赐各级学校,流传颇广,且版本众多。是书于康熙五十四年修成后,即由内府武英殿刊刻。由于康熙极为重视该书的编纂,参与校对者有御前校对、南书房校对、武英殿校对,计十四人之多,故是刻校对颇为精良。此版后藏国子监,在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曾多次覆刻。后又有道光、同治两次修补本。而同治六年浙江抚署、同治十年湖北崇文书局本、同治十一年江西书局都据内府本或四库本刊行过此书,而上海点石斋、上海鸿文书局、积山书局、上海扫叶山房先后又据以石印。乾隆时,纂修《四库全书》,亦曾收入此书,并由王太岳对内府本作了校勘,改正了其中明显的一些错误,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评分(公元一七七六年至一八三二年)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生于清高宗
评分乾隆四十一年,卒于宣宗道光十二年,年五十七岁。嘉庆十年(公元一八o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补台湾兵备道,在官三年,民番安肃。旋乞假归里。承珙归里后,闭户著书,与陈奂往复讨论,不绝于月。著有《永是堂诗文集》三十卷,《毛诗后笺》三十卷,《小尔雅义证》十三卷,《仪礼古今文疏义》十七卷,《尔雅古义》二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评分累官补台湾兵备道,在官三年,民番安肃。旋乞假归里。承珙归里后,闭户著书,与陈奂往复讨论,不绝于月。著有《永是堂诗文集》三十卷,《毛诗后笺》三十卷,《小尔雅义证》十三卷,《仪礼古今文疏义》十七卷,《尔雅古义》二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