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本專注於碑刻的圖冊,它的攝影和製版技術簡直可以用“鬼斧神工”來形容。我之前在網上看過一些碑林的圖片,總覺得缺乏現場感,或者細節丟失嚴重。但這本書完全不同,它仿佛將碑石直接搬到瞭你的書桌上。光影的捕捉非常到位,能夠清晰地分辨齣刀痕的深淺和石材的肌理,那種曆經韆載的風霜感撲麵而來。色彩的還原度極高,即便是原本已經斑駁的墨跡或銹蝕的痕跡,也得到瞭忠實的記錄,這對於研究古代書法和雕刻技法的人來說,是無可替代的寶貴資料。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親自去現場看碑,可能也無法像這樣近距離、多角度地觀察到這些細節。
評分這本書在學術性與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這一點非常難得。對於專業研究者而言,它提供瞭詳實的考據和權威的注釋,可以作為案頭必備的參考資料。而對於像我這樣對曆史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它的敘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不賣弄術語,而是用生動的故事將那些遙遠的教義和人物鮮活地呈現在眼前。例如,書中穿插的一些關於景教在唐代宮廷中傳播的小軼事,讀起來津津有味,讓原本略顯枯燥的教義講解變得引人入勝。可以說,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橋梁,讓深奧的宗教史料變得平易近人,激發瞭更廣泛群體對中國古代文化融閤史的關注。
評分這本《西安碑林名碑精粹: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這不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像是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大氣,選用的紙張質感極佳,拿在手裏摩挲,能體會到那種細膩的觸感。裝幀的工藝非常考究,書脊的裝訂牢固,即便是經常翻閱,也無需擔心散頁的問題。我尤其欣賞它內頁的排版布局,字體選擇恰到好處,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每幅碑刻的圖像都經過精心處理,清晰度極高,即便是那些細節繁復的紋飾,也能看得分明。圖片與文字的穿插布局也很有章法,讓讀者在欣賞圖像的同時,能方便地對照解說文字,整體閱讀體驗流暢自然,是一本能讓人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藝術品級彆的書籍。
評分我常常在想,一本好的書籍,能讓人産生持續互動的欲望。這本書對我來說就是如此。我發現自己經常會不自覺地翻開它,不是為瞭係統閱讀,而是隨意地停留在某一頁,去品味某一處精妙的篆刻,或者去琢磨某句古奧的譯文。它的內容並非一次性消費品,而是可以反復咀嚼、每次都有新發現的“精神食糧”。這種耐讀性,來源於其內容組織上的層次感——從整體布局到局部細節,從文字到圖像,都構建瞭一個完整而立體的知識體係。這本書真正做到瞭“精粹”,它沒有冗餘的廢話,每一頁、每一段文字和圖片都是經過精心篩選和提煉的,是真正有價值的知識結晶。
評分書中對碑刻內容的解讀深度和廣度,令我這個初學者都感到由衷的敬佩。它並非簡單地羅列碑文和翻譯,而是將每一塊碑都置於一個宏大的曆史背景下進行闡釋。作者顯然是下足瞭功夫去考證每一個詞匯、每一個典故,甚至是對碑刻上那些難以辨認的殘損部分,也給齣瞭閤理的推測和佐證。我特彆喜歡它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方式,比如在解析某一段復雜的宗教術語時,會追溯其在波斯乃至更早時期的淵源,這種跨文化的溯源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曆史視野。讀完之後,你會覺得不僅僅是認識瞭一塊碑,而是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東西方文明的交匯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成功地將冷冰冰的石頭變成瞭有溫度、有故事的文化載體。
評分“碑帖”常放在一起閤稱,其實“碑”主要指漢、魏、唐碑,按照類型來分,則有墓碑、廟碑、造像和摩崖等;“帖”則是指書人的書劄或詩稿等。因為古代沒有照相技術,隻能依靠拓本流傳,隨著印刷術的提高,碑帖拓本專屬收藏,流通漸少,因而所謂的碑帖收藏,實際上是指拓本(或拓片)收藏。
評分碑文主要記述瞭唐貞觀九年(635)至建中二年(781)景教在中國的流傳情況,及景教之教義教規。“大秦”為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的稱呼,“景教”即基督教的一支聶斯托裏派。據碑文記載,唐貞觀九年(635)大秦僧人阿羅本初來長安,太宗使宰相房玄齡賓迎人內,又下詔於義寜坊建大秦寺使之宣講景教。至高宗朝,詔諸州各建景寺,以阿羅本為鎮國大法王。後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諸朝,景教均受到大力推崇。唐建中二年(781),特刊立此碑,以述景教來華史實,碑文中還以敘利亞文記錄瞭景教僧眾之姓名、官職。此碑對於研究我國古代和敘利亞、伊朗等國文化交流提供瞭寶貴數據。《景教碑》約在唐武宗減佛期間被埋人地下,明天啓年間重見天日後,一些在華傳教士即將碑文譯成拉丁文寄往歐洲,由此引起瞭世界學術界的關注。
評分名碑,拓片質量也不錯,價格實惠。
評分此碑絕少齣版,書印製不錯。恐本子晚一些
評分撰述者景淨,波斯人,大秦寺僧。書者呂秀岩,不可考,署名“朝議郎前行颱州司士參軍”。
評分活動買瞭不少書,陸續收到,很開心,就是買的比看的快,嗬嗬。
評分《虞恭公溫彥博碑》,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傢一級文物,原為清內府舊藏“宋拓本”,王澍跋語評定:“所見溫公碑此第一”。鈐有“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嘉慶鑒賞”、“嘉慶禦覽之寶”、“石渠寶笈”、“寶笈三編”諸印。首行“碑”字“田”可見,“田”部中竪嚮上有伸齣。四行“食邑河內”之“邑”字口部完好。九行“太子洗馬李綱直道正辭”之“馬”字上半近乎完好,“李”字中竪泐處已連及左點。“道”字“目”部二小橫完好。十二行“申明臣節”之“申”字“田”部完好。十三行“東北道招慰”之“慰”字完好。十三行“天地橫潰”之“潰”字可辨。
評分碑帖非常好,印刷精美,值得購買,就是價格稍貴,滿減時纔能買,送貨也快,唯一不滿意的就是京東的包裝,實在太差瞭,就是彆的齣版社的牛皮紙重新包瞭一下,沒有把書用塑料袋重新裝,書籍都弄髒瞭,很多灰。希望京東能把外包裝好好弄弄。不要為瞭省一點錢,導緻用戶體驗很糟糕。
評分首先看一下《曹全碑》為王懿榮舊藏“明代未斷之本”,紙墨古雅,拓工超群,符閤國傢一級文物標準。首行“商”至十九行“吏”無裂紋。十八行“臨槐裏”之“臨”字右下二“口”完好。十九行“貢王庭”之“王”字完好,尤為珍貴的是,此本原為民國時期有正書局影印的底本,現今彩色影印,如見真本,可謂化身萬韆,善本走進尋常百姓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