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一门传世墨迹选

王氏一门传世墨迹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玮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319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092505
品牌:文物出版社(Cultural Relics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王氏一门传世墨迹选》收录了《历代法书墨迹选》系列之《王氏一门传世墨迹选》,以供欣赏。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万岁通天帖》的名称始于宋代岳珂。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十卷二十八人书,在唐代称为《宝章集》。原本久已亡佚,因此岳珂著《宝真斋法书赞》卷七著录,称残存的七人十帖连尾款的一卷为《万岁通天帖》。

评分

字帖还是文物出版社的好,比例不会失调!

评分

特别好,质量没问题。喜欢。多多推荐朋友。很满意

评分

《万岁通天帖》的名称始于宋代岳珂。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十卷二十八人书,在唐代称为《宝章集》。原本久已亡佚,因此岳珂著《宝真斋法书赞》卷七著录,称残存的七人十帖连尾款的一卷为《万岁通天帖》。

评分

启功在《唐摹〈万岁通天帖〉书后》认为:“世传王羲之的书迹有两类:一是木版或石刻的碑帖;一是唐代蜡纸钩摹的墨迹本。至于他直接手写的原迹,在北宋时只有几件,如米芾曾收的《王略帖》等,后来都亡佚不传,只剩石刻拓本。”“至于《万岁通天帖》不但没有误摹之笔,即原迹纸边破损处,也都钩出,这在《初月帖》中最为明显,如此忠实,更增加了我们对这个摹本的信赖之心。”[12]唐摹《万岁通天帖》较之台湾收藏的《远宦帖》,日本收藏的《孔侍中帖》、《丧乱帖》等更为重要。以其忠于原作风貌,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二王以及东晋至六朝书法的可靠依据。《万岁通天帖》包含着深厚历史与艺术价值。[13]《万岁通天帖》上有北宋“史馆新铸之印”朱文方印、“颖川祯”朱文半印、“居仁文府”白文印、“临濮侯裔世家”白文方印、“种杏轩”白文方印、南宋“绍”“兴”朱文连珠印。元“王芝”朱文长方印、“王芝”白文椭圆印、“王芝私印”白文方印、华幼武“春草堂审定记”等印。[14]《万岁通天帖》摹本藏北宋建隆史馆,历经北宋宣和内府,南宋绍兴内府,及韩庄敏家。又为岳珂收藏,并著录于《宝真斋法书赞》;元代曾为王芝、岳飞五世孙岳浚、张雨、无锡华幼武秘藏,明代传至华幼武后裔华夏,藏于真赏斋’清代入清内府收藏;1922年溥仪携往长春,1948年由郑洞国率部在长春起义时,交于负责接收的解放军部队,1954年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评分

《宝章集》原十卷久已亡佚,传之于世的是摹本。摹本在流传过程中两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无锡华夏(中甫)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火烧痕迹犹存。重装后,次序错乱,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通书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万岁通天帖》前后钤有唐宋间诸旧藏印。北宋始不断收刻于各法帖中。《万岁通天帖》目录如下: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书;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行草书;第四帖:王荟《翁尊体帖》(《郭桂阳帖》),行草书;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书;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楷;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琰牒》、《在职帖》),行楷;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书;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一日无申帖》)行书。共七人十帖。卷尾有“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呈原迹”的衔名。

评分

启功在《唐摹〈万岁通天帖〉书后》认为:“世传王羲之的书迹有两类:一是木版或石刻的碑帖;一是唐代蜡纸钩摹的墨迹本。至于他直接手写的原迹,在北宋时只有几件,如米芾曾收的《王略帖》等,后来都亡佚不传,只剩石刻拓本。”“至于《万岁通天帖》不但没有误摹之笔,即原迹纸边破损处,也都钩出,这在《初月帖》中最为明显,如此忠实,更增加了我们对这个摹本的信赖之心。”[12]唐摹《万岁通天帖》较之台湾收藏的《远宦帖》,日本收藏的《孔侍中帖》、《丧乱帖》等更为重要。以其忠于原作风貌,为人们提供了研究二王以及东晋至六朝书法的可靠依据。《万岁通天帖》包含着深厚历史与艺术价值。[13]《万岁通天帖》上有北宋“史馆新铸之印”朱文方印、“颖川祯”朱文半印、“居仁文府”白文印、“临濮侯裔世家”白文方印、“种杏轩”白文方印、南宋“绍”“兴”朱文连珠印。元“王芝”朱文长方印、“王芝”白文椭圆印、“王芝私印”白文方印、华幼武“春草堂审定记”等印。[14]《万岁通天帖》摹本藏北宋建隆史馆,历经北宋宣和内府,南宋绍兴内府,及韩庄敏家。又为岳珂收藏,并著录于《宝真斋法书赞》;元代曾为王芝、岳飞五世孙岳浚、张雨、无锡华幼武秘藏,明代传至华幼武后裔华夏,藏于真赏斋’清代入清内府收藏;1922年溥仪携往长春,1948年由郑洞国率部在长春起义时,交于负责接收的解放军部队,1954年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评分

启功认为:“《万岁通天帖》次序与《宝真斋法书赞》、《真赏斋帖》微异。原有人数,按《旧唐书》所记,三组为三十九人,今卷所存仅五分之一;如按窦蒙《述书赋·注》所说‘凡二十八’,则今卷也仅存四分之一。”[9]元代张雨跋赞:“右唐摹王氏进帖,岳氏具言始末,传信传宝为宜。然双钩之法,世久无闻,米南宫所谓下真迹一等。阁帖十书林以为秘藏,使以摹迹较之,彼特土苴耳,晋人风裁,赖此以存,具眼者当以予为知言。好事之家,不见唐摹,不足以言知书者矣。”明代文徵明《跋通天进帖》:“右唐人双勾晋王右军而下十帖,岳倦翁谓即武后通天时所摹以留内府者。通天抵今八百四十年矣,而纸墨完好如此。唐人双勾,世不多见,况此又其精者,固当为唐法书第一。”[11]清代朱彝尊评价:“钩法精妙,锋神毕备,而用墨浓淡,不露纤痕,正如一笔独写”。

评分

正在阅读,读后分享,欢迎继续优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