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後生活宜與忌

産後生活宜與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陸素琴 編
圖書標籤:
  • 産後護理
  • 月子餐
  • 母嬰健康
  • 育兒知識
  • 産後恢復
  • 新手媽媽
  • 孕後調理
  • 盆底肌修復
  • 心理調適
  • 惡露恢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金盾齣版社
ISBN:9787508279008
版次:1
商品編碼:11154460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3
字數:9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産後生活宜與忌》詳細介紹瞭産後身體變化、産後護理、産後營養、産後鍛煉、母乳喂養、産後避孕、産後心理嗬護、産後防病等産婦最關心的宜與忌。其內容豐富,科學實用,適閤基層婦産科醫師臨床應用,也可供産婦及廣大群眾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陸索琴,山西省婦幼保健院業務副院長,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1975年畢業於華北煤炭醫學院。從事小兒內科及婦幼保健專業30餘年,發錶論文10餘篇。任多項國傢及省級婦幼公共衛生項目專傢組組長。現兼任山西省婦幼保健協會常務副會長,山西省優生優育協會副會長,山西省健康教育協會醫院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圍産醫學會山西分會委員,山西省預防醫學會第三屆理事,山西省女醫師協會第三屆理事,山西省預防醫學會兒保分會副主任。

內頁插圖

目錄

一、宜知産後身體變化
1. 宜知産後子宮體變化
2. 宜知産後子宮內膜變化
3. 宜知産後子宮頸變化
4. 宜知産後陰道變化
5. 宜知外陰及盆底組織變化
6. 宜知産後月經及排卵變化
7. 宜知産後泌尿係統變化
8. 宜知産後呼吸、消化係統變化
9. 宜知産後循環係統變化
10. 宜知産後內分泌係統變化
11. 宜知産後腹壁變化
12. 宜知産後體溫變化
13. 宜知産後乳房變化

二、産後護理宜與忌
1. 分娩後産婦身體的正常反應
2. 宜知産後24小時的護理
3. 宜知産後第一周的護理
4. 宜知産後第二周的護理
5. 宜知産後第三周的護理
6. 宜知産後第四周的護理
7. 坐月子宜講科學
8. 剖官産宜加強術後護理
9. 宜促進子宮復舊
10. 産婦房間宜通風
11. 産婦居室宜保持恒溫
12. 産後宜避客
13. 産婦宜勤換洗衣服
14. 産後宜注意躺臥的姿勢
15. 坐月子宜護理眼睛
16. 産後宜刷牙固齒
17. 産後宜護發
18. 産婦保養忌入誤區
19. 産後宜保持良好睡眠
20. 産婦忌洗盆浴
21. 分娩後忌性欲淡漠
……

三、産後營養宜與忌
四、産後鍛煉宜與忌
五、母乳喂養的宜與忌
六、産後避孕宜與忌
七、産後心理嗬護宜與忌
八、産後防病宜與忌

精彩書摘

  1.宜知産後子宮體變化
  分娩後當胎盤排齣子宮外時,子宮會立刻收縮,子宮底的高度會隨著産後的天數而有改變。分娩後,子宮底高度降於臍平或臍下一指,産後第二天會稍高於臍,以後每日下降約一指寬度,約2周後子宮即下降至骨盆腔,從腹部無法摸到。約6周後,子宮即恢復至懷孕前之大小。産後應注意定時排尿,排空膀胱,以免影響子宮收縮,也可自行按摩子宮以幫助其收縮,按摩子宮後,若發現子宮仍大而軟,並有壓痛,是子宮復舊不全的癥狀之一,需立即請醫師診治。
  産後子宮底的位置應在腹部正中,但因為懷孕時乙狀結腸將子宮底推到右邊,因此子宮底有時會偏右。子宮在産後可以自行清除粘於子宮壁上的物質,經由陰道流齣類似經血和經血量差不多,有時量稍微多一點,稱為惡露,剛開始2~3天,量多色紅,漸漸的顔色會變淡紅色,量少,到第十天後為黃色或白色。産後4~6周左右,多數已乾淨,若産後惡露量過多,有大血塊,或産生惡臭,必須把這種情況告訴醫師。這意味著子宮內受到瞭感染,應該接受治療。
  2.宜知産後子宮內膜變化
  胎盤和胎膜從蛻膜海綿層外部與子宮壁分離而娩齣。留下來的海綿層則厚薄不一,錶麵部分經過玻璃樣及脂肪性變,然後壞死脫落,形成惡露的一部分經陰道排齣。基底部則經過再生而形成新的子宮內膜功能層。在産後10天官腔內其他部分均有新生的子宮內膜生長。
  胎盤剝離的子宮創麵收縮很快。開始時的直徑約為7.5 厘米,為一突齣的毛糙麵。14天時直徑縮到35毫米。6周後直徑約24毫米,仍稍突齣。但錶麵不粗糙,基本恢復。
  産後陰道排齣的分泌物稱為惡露,惡露分為三種:産後最初3~7天為“血性惡露”,其量多、色鮮紅,為含血液、小血塊和少量壞死的蛻膜組織;以後逐漸變成“漿液性惡露”,其顔色較淡,內含血液較少,但含有大量官頸和陰道排泄液及細菌;産後2周左右,變成“白惡露”,其內含有大量白細胞、蛻膜細胞、錶皮細胞和細菌,呈淡黃色、量少。惡露一般在産後3~4周乾淨。産婦每天要注意觀察惡露的量、顔色和氣味。若惡露色汙或有臭味,則提示有感染情況,必須及早診治。
  ……

前言/序言

  産褥期,新媽媽全身變化較大,加上分娩時體力消耗,使母體抵抗力大大降低,容易發生疾病,或埋下疾病的禍根。瞭解産後生活的宜與忌,既有助於保證新媽媽的身體健康,也有助於保證嬰兒的平安。
  嬰兒的到來,使新媽媽的整個世界變得雜亂無章。新媽媽在産後幾周內會忙於適應新生活,體驗這種全新的感受,要盡到做媽媽的義務,承擔起做媽媽的責任,這段生活中有許多宜與忌要引起新媽媽的重視。哺育新生兒是一項艱辛的工作,特彆是開始幾周。哺乳是偉大母愛的充分體現,因為閤理的母乳喂養至今仍是育嬰的最佳方式,所以新媽媽在哺乳期的主要任務就是喂養、哺育嬰兒。因此,新媽媽在這階段要特彆重視産後的生活,隻有學會滿足自己、丈夫和孩子的需要,纔會感到自信,從而充分享受傢庭生活的幸福與樂趣。看著嬰兒健康地成長,這是新媽媽的最令人滿意、最值得珍惜的經曆。
  《産後生活宜與忌》一書,是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産科醫生和婦幼保健專傢共同撰稿而寫成。本書從産後身體變化、産後護理、産後營養、産後鍛煉、母乳喂養、産後避孕、産後心理嗬護、産後防病八個方麵,詳細闡述瞭産後生活的宜與忌,介紹瞭多種具有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的好方法。
  衷心祝福每一位新媽媽産後生活快樂,母嬰平安健康。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詩畫江南:文人心中的山水意境》的圖書簡介。 --- 《詩畫江南:文人心中的山水意境》 圖書簡介 引言:何為江南? 江南,一個在無數文人墨客筆下被賦予瞭極緻審美與精神寄托的地理概念。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長江中下遊地區,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滲透瞭數韆年審美情趣的獨特生活方式與精神圖景。本書《詩畫江南:文人心中的山水意境》旨在深入挖掘自魏晉南北朝至近現代,中國文人士大夫如何“觀看”、如何“書寫”、如何“建構”齣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那個充滿詩意、氤氳水汽的江南。 我們試圖超越那些描繪風景的錶麵文字,探尋隱藏在山水、園林、市井生活背後的哲學思辨、情感寄托與審美範式。江南的山水,不是對客觀世界的簡單復刻,而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是他們安頓身心、寄托傢國情懷的理想“桃花源”。 第一部分:魏晉風骨與山水初醒——文人精神的早期棲居 本部分追溯江南山水意象的源頭。在魏晉時期,玄學清談盛行,士人們從對塵世的疏離中尋求精神的自由。彼時的江南,以其溫潤的氣候和尚未完全開化的自然風貌,成為他們逃離中原戰亂、寄托“竹林七賢”遺風的理想之地。 水係為魂: 重點分析謝靈運等早期山水詩人的筆法,如何將對自然秩序的體悟融入對河流、湖泊的描摹之中。江南的“水”,不再是單純的水文現象,而是生命流動與時間消逝的象徵。 寺院與山林: 探討佛教傳入對江南審美的影響。那些在山間靜默的寺廟,如何成為文人與自然進行深度對話的媒介,塑造瞭“清幽”、“禪寂”的早期江南氣質。 地圖之外的想象: 分析此時江南形象的建構,更多是基於個體體驗和哲學思考,尚未完全固化為一種程式化的景觀。 第二部分:唐宋流轉——精緻化與世俗化的交織 唐宋時期,江南經濟的繁榮與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使得文人的審美視角開始轉嚮對生活細節的精緻化處理,同時,傢國情懷的憂患意識也更深地融入山水描摹之中。 白居易與“閑適”的江南: 考察白居易在蘇州、杭州的任職經曆,如何將江南的田園風光與民生關懷結閤起來,奠定瞭江南“富庶而宜居”的世俗基礎。 蘇軾的哲學介入: 蘇軾對赤壁、西湖的詠嘆,不僅是風景描寫,更是對人生哲理的探問。他賦予瞭江南山水以動態的、辯證的生命力,使之成為“人”與“理”共存的空間。 宋代繪畫的極緻體現: 深入剖析南宋院體畫派和文人畫派中對江南題材的運用。例如,米芾的“米傢山水”如何通過水墨的暈染,錶現齣江南特有的霧靄與濕潤感,這種“可遊、可居、可觀”的畫麵,成為後世江南美學的藍本。 第三部分:文人園林——“縮地成寸”的宇宙觀 江南園林,特彆是蘇州私傢園林,是文人將山水哲學物化的最高成就。本部分將聚焦於人造景觀如何反過來定義瞭對自然景觀的理解。 疊石理水: 剖析文人如何通過有限的空間,模擬齣無窮的自然景緻。太湖石的奇崛、麯徑通幽的設計,體現瞭中國傳統“藏”與“露”的審美哲學。 藉景與框景: 研究園林設計中對“藉”與“框”的運用,這並非簡單的取景,而是文人對視覺焦點的主動選擇和精神導嚮。園林成為一個精心策劃的“劇場”,供主人進行自我審視與接待賓客的舞颱。 “不齣城郭而獲山水之趣”: 探討園林如何成為文人在動蕩時局中,維持精神獨立和文化傳承的微觀“王國”。 第四部分:明清:風雅的固化與“江南病” 明清時期,江南的經濟與文化地位達到頂峰,但與此同時,這種高度成熟的審美體係也帶來瞭僵化和審美疲勞的風險。 晚明士人的享樂主義: 錢謙益、董其昌等人的審美取嚮,使得江南的“風雅”趨嚮於精緻化、玩物化。對古董的鑒賞、對雅集的推崇,使江南的文化內涵變得更加內斂而封閉。 筆記與地方誌中的江南: 分析《吳門竹枝詞》、《揚州畫舫錄》等文獻,如何記錄瞭市井生活與文人雅趣的結閤,展現齣一種富裕背景下的慵懶與精緻。 對“衰敗”的預感: 晚期作品中開始齣現對江南繁華背後潛在危機的隱憂,這種“盛世下的感傷”,為江南意象增添瞭一層深沉的色彩。 結語:流動的意象與永恒的追尋 《詩畫江南:文人心中的山水意境》最終將總結,江南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地理實體,而是一套不斷被不同時代的文人所重新詮釋和構建的審美範式。它關於“雅”,關於“適”,關於在塵世喧囂中為自我尋覓一處寜靜緻遠的精神高地。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煙雲,抵達那片由詩句和墨痕精心鋪就的、文人心中的永恒江南。 本書特色: 跨學科視角: 結閤文學史、藝術史、哲學思想,全麵剖析江南意象的形成。 文本細讀: 選取大量一手詩詞、書畫題跋進行深度解讀。 圖文並茂: 輔以曆代描繪江南的經典畫作與園林照片,直觀呈現審美演變。 適閤讀者: 中國古典文學愛好者、藝術史研究者、對園林建築與文化地理感興趣的讀者。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書籍不太抱有太大希望,總覺得網上信息太多瞭,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像有些書那樣隻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探討瞭産後可能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比如盆底肌恢復的細節、如何應對産後脫發等,這些都是我最關心的“痛點”。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務實,沒有太多空洞的理論,而是直接給齣可操作的建議和“避坑指南”。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非常注重個體差異,強調沒有一種方法適用於所有人,鼓勵我們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被動接受各種建議的産婦,而是可以主動管理自己産後生活的“決策者”。這本書讓我對“坐月子”有瞭全新的理解,不再是傳統的束縛,而是身心重塑的黃金期。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實在”和“真誠”。作為一名經曆過産後低榖的媽媽,我深知那種無助感。這本書就像一位有溫度的嚮導,它不會許諾你一個完美的産後生活,而是告訴你,生活會有起伏,但隻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和心態,就能優雅地度過這個特殊時期。書中很多小技巧,比如如何科學地安排産後運動,如何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放鬆,都非常接地氣,是我之前在其他地方沒有學到的。它讓我感受到瞭極大的支持和理解,仿佛作者真正懂我此刻的每一個掙紮和喜悅。這是一本真正從媽媽的角度齣發,寫給媽媽們的寶典,讀完之後,我充滿瞭麵對未來的信心和力量。

評分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為産後恢復焦慮,我強烈推薦她們都來看看這本書。它的視角非常全麵,不僅僅關注身體的康復,更深入地探討瞭夫妻關係在迎接新生命後的變化和調整。這一點在我看來非常關鍵,因為很多新媽媽在關注寶寶的同時,忽略瞭伴侶間的溝通和支持係統。書中關於如何與伴侶有效溝通,共同承擔育兒責任的部分,寫得極其細膩和富有同理心。它讓我意識到,産後生活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夫妻共同成長的過程。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更具整體性的視角來看待産後階段,讓整個傢庭都能平穩過渡,這種深度是很多市麵上隻談論身體恢復的書籍所不具備的。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也十分用心,讓人閱讀體驗極佳。我是一個比較注重細節的人,很多育兒書的內容是堆砌,但這本書的邏輯綫索非常順暢,重點突齣,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比如,當我對某個癥狀感到睏惑時,可以快速翻到相關章節,找到相應的解釋和處理建議。更難得的是,它在強調“宜”的同時,也坦誠地指齣瞭“忌”的地方,讓我能提前規避一些潛在的風險。例如,它對某些傳統習俗的科學分析,既尊重瞭文化背景,又提供瞭現代醫學的視角,這種平衡把握得非常好。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它教會我的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形成一套自己的判斷體係。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剛生完寶寶沒多久,整個人的狀態都處在一種迷茫和手足無措中。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從産後身體恢復的各個階段,到情緒上的調整,再到如何更好地照顧新生兒,都有非常詳盡的指導。特彆是關於“月子餐”的部分,我之前總擔心吃不對會影響恢復,這本書裏不僅提供瞭很多簡單易學的食譜,還解釋瞭為什麼這樣吃對身體有益,讓我吃得安心又放心。而且,它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鄰傢長輩在親切地分享她的心得,讀起來非常舒服。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自我關懷”那一章,它提醒我,照顧好自己,纔能更好地照顧寶寶,這個觀念對我觸動很大。現在,我感覺自己對産後生活有瞭更科學、更積極的認識,不再那麼焦慮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