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大手笔:洛神赋》收录了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曹植以绚烂典丽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凄美动人的人神恋爱故事,后代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倒。大量的书画名作随之涌现,赵孟頫的《行书洛神赋卷》当属个中翘楚,被誉为最得“兰亭”神髓的赵体行书。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顾恺之,(348— 409 )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一 才高八斗话曹植
才华出众的翩翩少年
抑郁不得志
建安之杰陈思王
二 书文俱佳的爱情经典
描写人神恋爱的《洛神赋》 李宗为
最得“兰亭”神髓的赵体行书长卷 傅红展
三 《洛神赋》赏与读
四 众说纷纭洛神案
人神相 背后的爱情传奇
《感甄赋》辨疑
爱情绝唱的千古魅力
五 《洛神赋》珍品小楷赏
工稳精整 绰约姿媚:赵孟頫《小楷书洛神赋册》 华 宁
清劲奇异 险峭遒丽:姜宸英《小楷书洛神赋册》 傅红展
附录一 《洛神赋图卷》
附录二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概况表
才高八斗话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提到曹植,很多人就会想起这首妇孺皆知的五言诗和著名的“七步成诗”故事。史家笔下的曹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饱尝兄弟相残之苦,在壮志难酬的愤懑中郁郁而终;在影视戏剧中,他又成为才子佳人的化身,演绎出旷绝千古的爱情悲剧。历史上真实的曹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千古名篇《洛神赋》到底是怎样的作品呢?
才华出众的翩翩少年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曹植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混战时代。他生于公元192年,是曹操与妻卞氏的第三子,字子建,其上还有同胞兄长曹丕、曹彰。
曹植从小天赋异禀,据说十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论、辞、赋数十万言,显示出不群的文学才能。曹植的才华深得曹操赏识,认为“子建是儿中最可定大事者”,甚至一度有意把魏王的爵位跳过曹丕传给他。但曹植狂放的性格,率性而为的诗人气质,又使曹操感到失望。经过几次观察,最终还是将爵位传给了不如其弟锋芒毕露,但个性较沉稳,政治才能较强的曹丕。公元220年,曹丕被立为世子继承魏王的爵位,不久又称帝,建立魏朝,是为魏文帝。
抑郁不得志
曹植虽然大势已去,无法再和曹丕竞争。但由于夺嫡之争时的水火不容,曹丕对曹植深怀猜忌,处处对其限制、打击与迫害。曹丕在位的七年中,曹植虽然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时常处于岌岌可危之境,全仗母亲卞太后的庇护,才得以死里逃生。曹丕子曹叡继位后,没有再继续其父的迫害政策,对曹植示以优礼,将他从贫瘠的雍丘改封到沃饶的东阿,还请他游观洛阳城,但在政治上仍是优遇而不用。公元232年,曹植终于在“抑郁不得志”的愤懑与苦闷中死去。曹植生前曾被封为陈王,死后赐谥为“思”,故后人常称他为陈思王。
建安之杰陈思王
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在这一年改元“建安”(196至220年)。在历史上,建安时期是战争不绝、生灵涂炭的二十五年,但诞生于这一时期的建安文学,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建安文坛英彦辈出,出现了“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及蔡琰(蔡文姬)等优秀作家,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创作的高潮。其中最负盛名、对当时及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就是有“才高八斗”、“建安之杰”美誉的曹植。
曹植作品现存诗八十多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这些诗赋创作,是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从作品风格上看,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大多抒发个人的志趣与抱负,风格开朗豪迈,富于进取精神,洋溢着自信的少年意气。后期作品则显得深沉悲凉,充满受压抑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曹植在政治上失败了,但在文学上却取得很高的成就,被尊为文章典范。他的创作不仅影响了当时,也影响了其后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方向。
……
这部书的装帧真是没得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光是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设计者在细节上的用心。字体排版疏密得当,行距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封面设计更是匠心独运,那种水墨晕染开来的感觉,仿佛瞬间就能将人带入一个古典的意境之中,让人对内页的内容充满了美好的期待。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考究,比如书脊的锁线装帧,不仅结实耐用,也让书本可以完全平摊,阅读体验大大提升。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无论是摆在书架上,还是闲暇时翻阅,都能让人心情愉悦。从这本书的整体呈现来看,出版方在选材和制作上绝对是下了血本,绝对对得起它“名家大手笔”的称号,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这内在的篇章究竟蕴含着何等精彩的文字。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旅行见闻的手册,它的叙事口吻带着一种近乎顽童般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的无限热情。作者似乎信奉“最好的知识来自于双脚丈量”,他记录的不是名胜古迹的官方介绍,而是他在那些偏远小镇上与当地人讨价还价的窘态,是深夜里被奇怪的虫鸣声惊醒的真实感受,是吃到一口意想不到的美味时那种灵魂出窍般的满足感。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完美”和“即时性”。他会毫不避讳地记录自己的迷路、被骗、甚至生病的不适,这些“负面”的经历反而让整个旅程显得无比真实可信。而且,书中穿插了大量的速写和手绘地图,那些线条虽然粗糙,却充满了生命力,比任何高清照片都能更有效地传达出当地的气氛。读这本书,就像是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朋友的信件,充满了未经修饰的真诚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放下手头的工作,去体验那种流浪在路上的自由感。
评分说实话,我对那种纯粹的学术性著作总是抱有一种敬畏,但最近读到的那本关于宋代美学思想的论文集,却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采用那种堆砌专业术语的传统方式,而是将复杂的哲学概念,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作者在分析“意境”这个核心概念时,巧妙地引入了当时的园林艺术和点茶文化作为佐证,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理解框架。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论证过程极其严谨,每一步推导都有详实的文献依据支撑,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远超枯燥的考据。读完之后,你会感觉到自己的认知边界被拓宽了,不再只是停留在对艺术形式的表面欣赏上,而是开始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深层哲学思辨。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也非常清晰,逻辑链条完整到几乎不需要回头查阅前文,这对于理解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论述至关重要。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普通读者也能触碰到那个时代顶尖思想的脉搏。
评分我最近翻阅的一本关于古典音乐赏析的书籍,风格可以说是极其的“学院派”,但又充满了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热忱。作者似乎将每一部交响乐都视为一个微观的宇宙来对待,他的分析细致到了每一个声部的进入、每一个和弦的色彩变化,以及作曲家在特定段落如何运用对位法来构建情绪的张力。比如,他对某部奏鸣曲中呈示部到发展部的转调处理,用长达数页的篇幅,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曲家的个人心境,进行了一场近乎解剖般的研究。这本书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乐理基础,否则很多精妙的论述会变成天书。然而,对于那些真正热爱古典音乐,渴望深挖作品内涵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盏明灯。它教会你的不是“怎么听”,而是“为什么要这样听”,它将听觉的体验,转化为了一种理性的、可供审视的知识结构,读完后你再回放那部作品时,耳朵里听到的绝对是另一个层次的交响了。
评分我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古代文人生活状态的随笔集,那本书的叙述方式极其的跳跃和个人化,作者仿佛是坐在你对面,用一种带着慵懒和讥诮的语气,娓娓道来他观察到的那些文坛旧事和风流人物的轶闻。他似乎对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不感兴趣,反而专注于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带着烟火气的细节。比如,他对某一著名诗人饮酒时的小动作的描摹,细致到连他如何捏起酒杯、如何眯起眼睛看月亮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感觉那个遥远的人物忽然就鲜活了起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犀利,充满了各种双关和反讽,读起来酣畅淋漓,但同时也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否则可能会漏掉很多精妙之处。它不是一本让人轻松阅读的作品,更像是需要你全神贯注去解码的智力游戏,每一次读懂一个暗喻,都会带来一种小小的胜利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非主流的视角去审视那些被神化的历史形象,让一切都回归到“人”的层面,真实得有些残酷,但又迷人至极。
评分人生中漫长的打磨,早已让我逐渐变得强大,在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与跌倒之后,我仍能怀着我的微笑勇敢地站起来,然后再以坚定的步伐朝着我的梦想走下去,走向未知的远方。
评分我看见我走过的十六年华,如此颠簸。我走过的岁月,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那里面饱含了多少打磨过后的艰辛、苦痛与艰难,我都一一铭记于心。我时常提醒着自己,不管处于怎样的荆棘中,我都要义无反顾的坚强勇敢的走下去。因为我明白,像我这样拥有着平凡的出生和注定平凡的死亡的孩子,只有在人生漫长的打磨中,努力做好自己,才能把自己变得足够优秀。若只要心强大,任何的风雨苦痛我都能怀着微笑,勇敢地踏过去。
评分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书很好,我已经快速读一遍了在商店里我们可以看看新出现的商品,不一定要买但可以了解他的用处,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广度,扩宽我们的视野,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更新,新出现的东西越来越多,日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而我们购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不要买些外表华丽而无实际用处的东西,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爱对新生的事物好奇,会不惜代价去买,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经过朋友的介绍来过一次,就再也没有去过别的购物网站了。书不错 我是说给懂得专业的人听得 毕竟是小范围交流 挺好,粘合部分不是太好,纸质还是不错的,质量好,封装还可以。虽然价格比在书店看到的便宜了很多,质量有预期的好,书挺好!之前老师说要买 但是是自愿的没买 等到后来说要背 找了很多家书店网上书店都没有 就上京东看看 没想到被找到了 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
评分书像旧的,书皮儿有不少脏,擦不掉。
评分我安静地过着我此刻的生活,在每天匆忙之中来回我的三点一线,我并不为别的,我只为那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打磨。求学之路漫长而又艰辛,其中的疲惫与苦痛不言而喻。然而我又厌倦懈怠,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我的梦想,为了我想要的明天。高中的打磨所给的那些,收获在我的心里早已成了我不懈努力的垫脚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会证明,用我的一生。
评分书刚到手,随便翻翻,错字、缺字、多字比比皆是,如第38、52页错字,第58、64页缺字,第50页句中又多了个字。不知整本书看下来还有多少。失望失望?
评分平时拿出来看看,很好。
评分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曹植写的名家大手笔洛神赋很不错,名家大手笔洛神赋收录了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曹植以绚烂典丽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凄美动人的人神恋爱故事,后代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倒。大量的书画名作随之涌现,赵孟頫的行书洛神赋卷当属个中翘楚,被誉为最得兰亭神髓的赵体行书。才高八斗话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提到曹植,很多人就会想起这首妇孺皆知的五言诗和著名的七步成诗故事。史家笔下的曹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饱尝兄弟相残之苦,在壮志难酬的愤懑中郁郁而终在影视戏剧中,他又成为才子佳人的化身,演绎出旷绝千古的爱情悲剧。历史上真实的曹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千古名篇洛神赋到底是怎样的作品呢才华出众的翩翩少年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曹植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混战时代。他生于公元192年,是曹操与妻卞氏的第三子,字子建,其上还有同胞兄长曹丕、曹彰。曹植从小天赋异禀,据说十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论、辞、赋数十万言,显示出不群的文学才能。曹植的才华深得曹操赏识,认为子建是儿中最可定大事者,甚至一度有意把魏王的爵位跳过曹丕传给他。但曹植狂放的性格,率性而为的诗人气质,又使曹操感到失望。经过几次观察,最终还是将爵位传给了不如其弟锋芒毕露,但个性较沉稳,政治才能较强的曹丕。公元220年,曹丕被立为世子继承魏王的爵位,不久又称帝,建立魏朝,是为魏文帝。抑郁不得志曹植虽然大势已去,无法再和曹丕竞争。但由于夺嫡之争时的水火不容,曹丕对曹植深怀猜忌,处处对其限制、打击与迫害。曹丕在位的七年中,曹植虽然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时常处于岌岌可危之境,全仗母亲卞太后的庇护,才得以死里逃生。曹丕子曹叡继位后,没有再继续其父的迫害政策,对曹植示以优礼,将他从贫瘠的雍丘改封到沃饶的东阿,还请他游观洛阳城,但在政治上仍是优遇而不用。公元232年,曹植终于在抑郁不得志的愤懑与苦闷中死去。曹植生前曾被封为陈王,死后赐谥为思,故后人常称他为陈思王。建安之杰陈思王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在这一年改元建安(196至220年)。在历史上,建安时期是战争不绝、生灵涂炭的二十五年,但诞生于这一时期的建安文学,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建安文坛英彦辈出,出现了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及蔡琰(蔡文姬)等优秀作家,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创作的高潮。其中最负盛名、对当时及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就是有才高八斗、建安之杰美誉的曹植。曹植作品现存诗八十多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这些诗赋创作,是他跌宕起伏
评分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在人生漫长的打磨之中,我选择以更坚定、更勇敢无畏的姿态去迎接那些苦难与磨砺。所谓的彩虹,不过就是光,只要心还透明,就能折射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