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丛书·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5:世界危机战后

世界大战丛书·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5:世界危机战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温斯顿·丘吉尔 著,吴良健,王铁生,高卓 译,王翼龙,吴衡康 校
图书标签:
  • 丘吉尔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回忆录
  • 历史
  • 战争
  • 政治
  • 传记
  • 英国
  • 世界危机
  • 战后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43631
版次:1
商品编码:1132553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界大战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8
字数:3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周年纪念发行
  人类历史走向微妙转折 世界格局是否尘埃落定
  1.关于一战著作。
  2.作者丘吉尔是有史以来伟大的英国人之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

内容简介

  

  1919年,著名的巴黎和会召开。战争状态终于结束了,然而,欧洲各国却不知不觉走进了另一种困境。战败国面临着严峻的制裁,而战胜国则各自希望得到更多的利益。《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列强重新达成平衡,希望达成和平的愿景。然而,这个愿景看起来显得非常脆弱。在欧洲大陆,局部的争斗从未结束。法国和德国并没有真正握手言和,俄罗斯陷入内战,爱尔兰要求独立,土耳其及周边国家纷乱不休。丘吉尔仍然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危险并没有离开世界”。

作者简介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英国取得了战争最后的胜利,荣膺嘉德勋章等英国最高荣誉。丘吉尔凭借极高的文学成就,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唯一获得该奖的政治家。

精彩书评

  

  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瑞典学院在为丘吉尔颁发诺贝尔奖时致辞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战时魔力的消失"1

第二章民众15

第三章复员31

第四章可怜的俄罗斯46

第五章干涉 59

第六章十四点74

第七章和平会议87

第八章国际联盟106

第九章未完成的任务124

第十章"三头政治"143

第十一章和平条约160

第十二章俄国内战 185

第十三章维斯图拉河的奇迹212

第十四章爱尔兰的幽灵225

第十五章爱尔兰协议254

第十六章爱尔兰自由邦的兴起277

第十七章土耳其还活着 303

第十八章希腊悲剧 329

第十九章恰纳克 357

第二十章世界危机的结束 383

附录 402

索引 407

中外文人名对照表427



精彩书摘

  克列孟梭和威尔逊早就在渴望较量了。豪斯使我们得知,3月28日关于萨尔河谷煤田问题的讨论引起了惊人的较量。总统说:“如果法国得不到她想要的东西,她就将拒绝与我们一起行动,如果那种情况发生,你希望我回国吗?”“我不希望你回国,但是我自己打算回国。”克列孟梭说,说罢便离开房间。老虎就是用这种粗鲁的方式对待他的对手的。此外他只是在近处走走。但威尔逊的态度十分不同。再渡大西洋是决定性的和不能改变的。然而,面对克列孟梭不断威胁要从大会撤走法国代表团,再加上受流行性感冒侵袭后情绪消沉,总统于4月7日发电报命“乔治?华盛顿”号返回法国。他忠实的秘书,在国内留守的图马尔蒂先生用最直率的措辞警告总统,他的退出将被在美国的朋友与敌人看作“急躁无礼的行动……不能为此间真诚地接受……是最不明智和隐藏着最危险的可能性的……一种脱逃。”这是决定性的。他不能退出;他必须坚持到底。同时克列孟梭也不再说有关撤出的话,继续每日出席大会。
  屠杀和炮轰!整个欧洲都在行动!150万把刺刀在找寻同等数目的忠诚、勇敢、可怜、迷惑的人们的胸膛!我们进入了交战阶段。哪里有取胜之路?法国参谋部对现代战争的条件一无所知;法军穿着蓝红相间的制服迎着机关枪和连发炮的火舌疯狂往前冲;德国入侵者不断向前挺进,取得了对防御者的绝对优势!法国陆军的精锐和他最优秀的中级军官在边境战役中损失殆尽!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要最大规模地以士兵的血肉之躯扑向入侵者射击的子弹——恐怕没有比这更可悲的场景了!对现代战争的一窍不通已经使纳塔尔小山间和中国满洲的小米田里血流成河!历史上不会有哪位将军能够拥有像霞飞这样的机会。他只是说,“让攻击者去进攻,让他们懂得子弹虽能杀人,但泥土能够阻挡子弹。”
  ……

前言/序言



《风云际会: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变局与大国博弈》 一、引言:历史的转折点与时代的脉动 本书聚焦于二十世纪初那段风云激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关键时期。这不是一部聚焦于单一战役或人物的微观史,而是试图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审视驱动欧洲乃至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深层力量。从190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数十年间,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浪潮、帝国主义的最后冲刺以及错综复杂的联盟体系的构建与瓦解。理解这段历史,如同解剖一个即将爆发的巨大火药桶,才能真正洞察随后灾难性冲突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我们将探讨的重点,在于那些塑造了时代精神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白热化的军备竞赛、新兴大国对既有秩序的挑战,以及民族主义这把双刃剑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异化。 二、帝国的黄昏与新兴势力的崛起 二十世纪初的欧洲,表面上是维多利亚时代余晖下的稳定幻象,实则内部已是暗流涌动。 1. 德意志帝国的雄心与“世界政策”: 俾斯麦体系瓦解后,威廉二世推行的“世界政策”(Weltpolitik)成为欧洲地缘政治中最具颠覆性的变量。我们将详细分析德国在俾斯麦谨慎外交遗产上的激进转向,特别关注其对海军力量的急速扩张,这直接挑战了“两强标准”的海上霸权——英国。这种由工业实力支撑的、渴望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政治野心的膨胀,如何一步步将欧洲拖向不可逆转的冲突轨道。 2. 衰落中的传统强国: 奥匈帝国,这个多民族的“老欧洲”的代表,其内部的民族矛盾和斯拉夫民族主义的崛起,使其成为巴尔干地区一个结构性的不稳定的支点。同时,沙皇俄国在经历了1905年革命的洗礼后,虽然在政治上有所收缩,但在巴尔干地区仍扮演着斯拉夫保护者的角色,其与奥匈在东南欧的利益冲突,构成了欧洲东部战线的核心张力。 3. 法兰西的复兴与东方的盟约: 普法战争的阴影从未散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巩固国内政权的同时,将外交重心放在了打破俾斯麦的包围圈上。法俄同盟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大陆分裂为两大对峙阵营的开端。本书将深入剖析法兰西如何平衡其对俄国的经济和军事依赖,以及其在殖民地扩张中与英国、德国的摩擦。 三、联盟体系的锁定与“集体安全”的幻觉 欧洲大国在应对彼此猜忌时,采取了建立复杂联盟体系的方式,本意是寻求安全保障,却最终导致了“集体不安全”的局面。 1. 英德关系的结构性恶化: 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的终结,并非出于意识形态的选择,而是基于对德国日益增长的海军力量和全球贸易野心的战略判断。爱德华七世时期英德关系的短暂缓和并未能消除核心矛盾。我们将着重分析英德之间的海军竞赛如何成为双方政治互信的终极杀手。 2. 英法与英俄的“和解”: 英法协约(Entente Cordiale)和英俄协定的签订,本质上是英国为了应对德国威胁而进行的战略性调整。这些协议如何从解决殖民地争端开始,逐渐演变为军事上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对俄国参与的分析,将揭示英国在不愿卷入欧陆纷争与遏制德国扩张之间的艰难权衡。 四、火药桶的引燃:巴尔干的危机与局部冲突的外溢效应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桶”,本书将详细梳理两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如何将局部冲突的模式推向了极限。 1. 民族主义的狂热化: 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的激进主张(泛斯拉夫主义)与奥匈帝国维持其多民族帝国框架的保守需求之间的不可调和性,是如何被外部大国(俄国和德国)的战略投射所激化的。 2. 危机管理的失灵: 局部战争的爆发与解决过程,清晰地展示了各大国危机处理机制的僵化和对误判的依赖。每一次危机解决后,欧洲的政治版图都被重塑,但更重要的是,各国对军事解决的依赖度也随之增加。 五、时代精神的探讨:军国主义、技术乐观主义与舆论的塑造 除了看得见的政治军事博弈,我们还将探讨塑造时代思想的非物质因素。 1. 军事计划的教条化: 欧洲列强在和平时期制定的详尽军事计划(如德国的施里芬计划)体现了一种将战争视为精密工程的倾向。这些计划一旦启动,便具有巨大的惯性,使得政治家在危机来临时难以有效干预军事进程。 2. 媒体与公众舆论的推波助澜: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民族主义宣传和对“他者”的妖魔化在各国国内日益盛行。我们将考察,在缺乏成熟民主制衡的时代,这种舆论氛围如何为战争动员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基础,使得发动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心所向”的选项。 结语:在宿命中前行 本书旨在描绘一个在工业革命、帝国竞争和民族主义的驱动下,走向自我毁灭的欧洲图景。它并非预言,而是对结构性失衡的冷静记录。理解这一时期的复杂性,才能体会到历史进程中,决策者的选择是如何被宏大的时代背景所钳制,最终导向那场被后人称为“自杀性战争”的浩劫。我们所考察的,是那个时代所有大国在追求自身绝对安全的过程中,如何集体性地走向了集体毁灭的悖论。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的叙事风格极其引人入胜,他仿佛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指挥官,用近乎冷峻的笔触描绘着宏大的战略部署和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能感受到那种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徘徊的紧张感,那种面对未知命运的决绝与挣扎。他的文字充满力量,既有对盟友和对手深刻的洞察,也流露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这种多层次的叙述,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记,而是活生生的、充满戏剧张力的史诗。

评分

从文学角度来看,作者的语言功力令人叹服。他擅长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将战场的混乱与高层决策的冷静并置,创造出强烈的张力。时不时穿插其中的个人感想和对历史人物的精准刻画,使得冰冷的历史事件变得有血有肉。尤其是他对某些关键转折点——比如某个决定性的战役或谈判破裂的瞬间——的细节描写,堪称典范,其文笔的沉稳与深刻,足以使其在所有回忆录中占有一席之地。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那个特定时期的重大事件,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最高决策层的内部视角。能够窥见那些改变世界走向的会议室里的争论、幕后的妥协与坚持,这种“局内人”的叙述,为我们理解那些历史转折点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参照物。它揭示了权力运作的微妙之处,以及在巨大压力下,领袖人物所必须做出的艰难抉择,这对于理解现代政治决策机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尤其是封面那张历史照片,光影的处理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在翻开书页之前,就已经沉浸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年代之中。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即便是在长时间阅读之后,眼睛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细节之处彰显出品位,这无疑是一套值得收藏的珍品。

评分

对于任何对二十世纪初欧洲格局演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必读的案头书。它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详尽记录,更是一份关于领导力、危机处理和国家命运的深度思考。它迫使我们去反思:在面对全球性的挑战时,我们应该如何权衡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这种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远超一般的历史读物,读完之后,对理解当今国际关系中的许多深层逻辑,都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评分

都知道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其实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样经典!堪称前传!

评分

京东配送服务一直都不错。

评分

买二战买成一站了,看来一坑不满又入一坑。内容没看不作评价

评分

正版图书,支持京东!

评分

他的职责和荣誉使他超脱了他用一生中许多时间度过的和平时期的党派行为。与此同时,胜利对他在国内外事务的判断上产生了一种清醒的影响。11月底以前,他一接到劳合·乔治与克列孟梭建议在怀特岛 (也许是泽西岛) 会晤的联名电报,就认为他必须前往,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他也必须作为整个美国的代表与会。他自问,如果他未经授权向他人许诺他的国家的保证,或者如果他以他的国家的名义答应的事情后果不佳,他在历史上将处于何种地位。因此,在胜利的容光焕发中,他呼吁美国参议院,以他们最强有力的议员组成代表团(适当关注参议院中的共和党多数)以加强他的力量。他说:“我无法预计今后几年里党派事务将怎样发展,但是任何事情的重要性都不能与我们在和平时期承担的职责相比,和我们战士在战争时期承担的职责相比。我们已经违反我们的愿望,违反我们的整个传统,被拉入欧洲事务。我们是没有理由不进入的,我们也不会不载誉而归。” 克列孟梭(对自己)说:“我必须考虑到法国的长远安全。这不仅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还要依靠我们曾经保存下来的奇迹。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帮助过我们,我们已脱离致命的危险境地了。我们决不能指望再有这样的帮助了。法国再过一千年也休想再见到这种幸运的时机了。现在是与德国修好和结束几百年来的争吵的最适当时候。我们不如他们强大,我们把他们打倒了,我们现在作为战胜国还要把他们扶起来。” 至于劳合·乔治,他说:“历史将评价我的一生,而且不会断定我碌碌无为。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我毁损了我借以上升和立足的每一种政治基础。然而毕竟生命短暂,而且所有要紧的措施均不会在最重要的时刻落在处理一般事件的水平以下。英国人民有良好的记忆力,我应当相信他们。” 就这样三人在停战后三周内在怀特岛(或在泽西岛?)会晤,一起决定为了使世界在持久和平中重新举步前进而应采取的实际步骤。

评分

屠杀和炮轰!整个欧洲都在行动!150万把刺刀在找寻同等数目的忠诚、勇敢、可怜、迷惑的人们的胸膛!我们进入了交战阶段。哪里有取胜之路?法国参谋部对现代战争的条件一无所知;法军穿着蓝红相间的制服迎着机关枪和连发炮的火舌疯狂往前冲;德国入侵者不断向前挺进,取得了对防御者的绝对优势!法国陆军的精锐和他最优秀的中级军官在边境战役中损失殆尽!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要最大规模地以士兵的血肉之躯扑向入侵者射击的子弹——恐怕没有比这更可悲的场景了!对现代战争的一窍不通已经使纳塔尔小山间和中国满洲的小米田里血流成河!历史上不会有哪位将军能够拥有像霞飞这样的机会。他只是说,“让攻击者去进攻,让他们懂得子弹虽能杀人,但泥土能够阻挡子弹。”

评分

非常不错,正版是一定的了,及时收到很解渴

评分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可以使现代人自我调适的能力大大加强,使自我修养的过程大大缩短,使现代人在“知行合一”中得到解脱、安慰和智慧。

评分

非常不错,正版是一定的了,及时收到很解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