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学前教育学(第3版)》从学前教育的宏观与微观领域,从理论与实践方面,系统阐明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实施要领与细则,它既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用教材,也适用于从事学前教育的各方人士。《学前教育学》还希望能引起社会对学前儿童教育的更广泛重视,从而为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给以有力的支持和切实的关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一、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四、现代学前教育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环境与学前教育
二、经济与学前教育
三、政治与学前教育
四、文化与学前教育
五、人口与学前教育
六、社会基本群体与学前教育
第三章 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一、现代社会的特点
二、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三、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育
第四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二、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争论
三、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 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一、儿童观的变革
二、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第六章 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一、出生至周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二、一岁和两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要领
三、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四、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五、五六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第七章 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
一、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
二、托儿所的物质环境设备
三、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
四、托儿所的保教要领
五、托儿所有效的保教方法介绍
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
一、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二、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三、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目标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第九章 幼儿园的活动
一、关于活动的理论
二、幼儿园的生活活动
三、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四、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五、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
第十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一、家庭育儿环境
二、家长育儿守则
三、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
四、家庭中的品格养成教育
五、家庭中的早期阅读
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七、如何对待儿童的绘画活动
八、家庭中儿童收看电视的问题
第十一章 学前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
一、当今世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
三、我国城市社区学前教育
四、我国农村社区学前教育
五、社区玩具图书馆的建设
六、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的趋势
附一:我国幼儿德育研究的新进展
一、幼儿德育心理研究的发展
二、幼儿德育内容研究的发展
三、幼儿德育技术与方案的研究
四、幼儿德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附二:幼儿德育技术介绍
一、移情训练
二、角色扮演训练
三、价值澄清法
精彩书摘
198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国际学前教育协商会议,对学前教育的概念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其解释为:“能够激起出生直至进小学的儿童(小学入学年龄因国家不同而有5-7岁之不同)的学习愿望,给他们学习体验,且有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活动总和。”
前苏联早在1959年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学前儿童机构,改善学前儿童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措施”的决议中,即将原为两个机构的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成托儿所-幼儿园,成为一个统一的机构,其目的是使学前教育制度统一,使衔接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为此,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托儿所-幼儿园教育大纲。以后把多次修订的大纲,称为《苏联幼儿园教育大纲》,内容要求均包含3岁前儿童的教育。1978年前苏联新版的《学前教育学》以及1983年新编的高等师范院校用的《学前教育学》,均论述了从出生开始的教育。显然,学前教育的年龄概念,在前苏联早已从儿童出生便开始了。
世界范围的学前教育年龄概念的向前延伸,是科学与教育发展的必然反映,也是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必然要求,这说明入学前年龄阶段的全部教育已被人们更加关注了。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教育作出整体的研究,当今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年龄对象应为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它又可细分为两个年龄阶段的教育,即0-3岁的学前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两者既相联系,又各具特点。
……
前言/序言
序言
儿童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在社会急剧变革、文明加速发展的现代,儿童成为每个国家的宝贵财富,谁拥有健全的儿童,谁便拥有未来。儿童是处于成长中的一代,儿童成长的质量将决定他(她)们日后的发展。为儿童的健全成长提供条件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社会关怀儿童的程度,是该社会文明发达的标志。
儿童是未成熟的人,儿童长大成熟要经历学龄前期和学龄期这两个关键阶段。而学龄前期是学龄期的前奏和准备,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现代教育的新观念认为,教育要从学龄前儿童开始,继而接受学校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教育学龄前儿童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经历了对儿童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教育儿童经验的积累,更经历了对学前儿童生理、心理与教育的科学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与发展。
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童营养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使儿童的潜能得到较好的、充分的发展,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后记
本书作为教材献给读者,力求沿着前言的构想思路编写。书中吸收了我1990年参加编写的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及我1993年编写的现代学前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两书的适用部分。在本书的部分章节中引用了同行的文章成果,以使本教材丰富、充实、可借鉴、可操作。
“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一章,选用了1993年全国3岁前小儿教养研讨会的论文,有陶筱芬、倪丽敏、王秋雯、黄菊宝、吴慧华、龚群、董书洁、唐水芬、邱雪梅、蔡小娥、雷美慧等同志及上海市儿童保健所、上海市延吉七村托儿所、上海市棉纺十四厂托儿所等。
“幼儿园教育”一章选用了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文章。
“在学前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一章中,采用了《正在兴起的中国社区学前教育》(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中刘馨、张念芸、张燕、李丹玲同志的文稿(其中,《我国城市社区学前教育》《上海卢湾区打浦街道社区学前教育》等为刘馨所写,《新型的农村学前教育》为张念芸所写,《牧区的学前教育》为张燕所写,《社区玩具图书馆建设》为李丹玲所写)。本章还选用了陈秀云、吴玲、王国平及广西上林县教育局的文章。
我的研究生冯文革为第五章 提供了部分文稿内容。附一、附二采用了李辉、韩兰、陈虹、霍力岩同志的论文资料。
《学前教育学(第3版)》图书简介 一、 何为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且至关重要的教育学科,其核心在于深入研究0-6岁(或0-8岁,根据不同学制和地域划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它不仅关注儿童的知识获取,更将目光聚焦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身体、语言、创造力等多个维度。这门学科的根本目标是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独立、自信、有创造力、善于合作的个体。 二、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学前教育学(第3版)》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业者以及所有关心儿童早期发展的教育者提供一本全面、深入、实用的教材。本书不仅仅是对学前教育知识的罗列,更是对学前教育理念、方法、趋势的系统阐述和深刻剖析。 理论深度与前沿视野: 本书紧密结合国内外学前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将理论深度与时代前沿相结合。在梳理经典学前教育理论的同时,也积极引入和探讨当前备受关注的议题,如STEAM教育在学前阶段的应用、游戏化学习的深化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适应性等。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清晰地把握学前教育学领域的发展脉络和未来方向。 实践指导与操作性: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本书在阐述理论的同时,高度重视其在实际教育场景中的应用。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情境模拟、教学设计示例,帮助读者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书中提出的教学策略、活动设计、环境创设等内容,都力求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直接应用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提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系统性与逻辑性: 本书构建了一个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的知识体系。从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讲起,逐步深入到儿童发展的关键领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角色、家庭与社区合作、教育评价以及学前教育的政策与管理等多个方面。这种系统性的梳理,有助于读者构建起完整的学前教育知识框架,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育人导向与人文关怀: 本书始终秉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保护儿童的权益,激发儿童的内在潜力。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儿童成长的深切关怀和教育者的职业责任感。本书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读者的教育情怀、人文素养和反思能力,使其成为一名真正懂儿童、爱儿童、善于教育儿童的专业人才。 三、 主要内容模块概览 本书的内容设计力求全面覆盖学前教育学的核心范畴,并根据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进行优化和深化: 第一部分:学前教育学的基石 学前教育学的界定与研究范畴: 明确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任务。深入探讨学前教育在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回顾国内外著名学前教育家(如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维果茨基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分析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与演变,为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理念提供历史视角。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重点阐述0-6岁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介绍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强调环境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影响。 第二部分: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 探讨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详细介绍当前主流学前教育的课程理念与内容领域,如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以及如何在不同领域中渗透核心素养。 学前教育基本原则: 梳理并阐述学前教育实践应遵循的核心原则,如尊重儿童、保育与教育相结合、游戏是学前儿童基本活动、家园共育、教育公平等。 学前教育方法与活动设计: 深入分析适用于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如观察法、谈话法、示范法、实践活动法、区域活动等。重点讲解如何围绕儿童兴趣和发展需求,设计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包括游戏设计、主题活动组织、区域环境创设等。 学前儿童学习方式的特点: 强调儿童通过感官、动作、游戏、探索和互动进行学习的特点,以及如何支持和引导儿童主动学习。 第三部分:学前教育的专业素养与环境 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专业发展: 深入剖析现代学前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探讨教师在儿童成长中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在职培训、反思性实践等途径实现专业成长。 学前教育环境创设: 强调物理环境(室内外环境布置、材料投放)和心理环境(师幼关系、生生关系、安全感、自由度)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指导如何创设支持儿童探索、合作、创造的环境。 家园社协同育人: 阐述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互补作用。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家园沟通机制,提升家长育儿能力,争取社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部分:学前教育的评价与管理 学前教育评价的理念与方法: 介绍学前教育评价的原则(如发展适宜性、全面性、过程性、非惩罚性)和方法(如观察记录、作品分析、谈话、检查表等)。重点讲解如何通过评价了解儿童发展状况,调整教育策略。 学前教育管理与政策: 探讨幼儿园的组织管理、卫生保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介绍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如《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以及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 四、 谁适合阅读本书?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作为专业核心教材,本书为学生系统构建学前教育学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教师与园长: 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帮助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技能,应对教育实践中的挑战。 教育研究者: 本书梳理了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与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深入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素材。 关心儿童成长的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 对于希望了解儿童早期发展规律、掌握科学育儿方法、认识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本书也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读物。 五、 学习本书,您将获得: 科学的儿童发展观: 深入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学会尊重儿童,以适宜的方式引导其成长。 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核心理论、理念和方法,形成专业的教育视角。 可操作的实践技能: 学习如何设计和组织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创设支持儿童发展的环境,与家长有效沟通。 前沿的教育视野: 了解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为自身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深厚的教育情怀: 在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提升教育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前教育学(第3版)》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前沿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必将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儿童早期教育工作,为培养健康、快乐、富有潜力的下一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