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言
2 形而上學基礎
斯賓諾莎的實體概念的曆史根源
斯賓諾莎對實體一元論的論證
實體一元論的發展
總結
3 心靈與身體
心身的統一
認知
實體一元論和樣態同一性學說
總結
4 心理學
導言
主動/ 被動的區分
保持的努力
被動的感情(情感)
總結
5 倫理學說
斯賓諾莎的倫理自然主義
若乾最初的難點
倫理學說
人際間的倫理學
總結
6 方法
斯賓諾莎拒絕方法論上的懷疑
幾何學方法與知識結構
作為力量的知識與幾何學方法
總結
參考書目
形而上學基礎
斯賓諾莎的實體概念的曆史根源
在斯賓諾莎看來,任何實在的事物都屬於兩個基本範疇實體或樣態中的一個。實體被界說為“在自身內並通過自身而被認識的東西。換言之,形成實體的概念,可以無須藉助他物的概念”。(第一部分,界說三)樣態是“實體的分殊,或者在他物內並通過他物而被認知的東西”。(第一部分,界說五)這兩個範疇被認為窮盡瞭一切存在。一物不能既在自身內又在他物內;每一事物必須或者在自身內或者在他物內(公理1)。一般認為,斯賓諾莎關於實體與樣態的區分是事物或主詞(subject)與性質或陳述(state)的區分。(我們將在下文提到另一種解釋,見本章“實體一元論的發展”部分,“實體和它的樣態:兩種解釋”一節。)
實體範疇最終可追溯到亞裏士多德,他在《範疇篇》中寫道:
“實體一詞最真實的、首要的和最確定的含義是,它既不述說主詞,也不呈現在主體中,例如,單個的人或馬。”
亞裏士多德的實體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據語法分析齣來的,語法中的基本區分是個彆事物[蘇格拉底(Socrates)、特戈(Trigger)]、個彆事物的性質或“偶性”(短的、棕黃色)與個彆事物或性質的類(動物、馬、顔色)。性質或偶性必須存在於個彆主體之中,也即:除瞭個彆事物的短,不可能再有彆的短。事物的類最終需要個彆事物,類是個彆事物的述謂,也即,動物是馬的述謂,但馬是個彆馬(特戈)的述謂。個彆事物像蘇格拉底和特戈並不存在於一個主體中,也不作任何事物的述謂。例如,我們不說“馬是特戈”。亞裏士多德顯然是從這些不對稱的關係中得齣結論說,在一切存在的事物中,第一實體是最基本的。他指齣“如果(第一實體)……不存在,其它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存在”。而且“由於這樣一個事實,第一實體最適於叫做實體:它們是構成其餘一切事物基礎的獨立存在體,其餘一切事物或者是它們的述謂或者呈現在它們之中”。你也許會反駁這種觀點,指齣就如同沒有無主體的性質,也沒有無性質的主體——蘇格拉底(一個主體)必須或跑、或走、或站、或坐、或躺,等等。亞裏士多德也許受到語法形式的不對稱性的影響,在語法形式中指謂個彆事物的詞不能占據謂詞的位置。(“蘇格拉底”隻能是一個語法上的主詞。)然而,語法結構的不對稱,並不錶明主體和性質之間的實存的依賴關係也不對稱。
可是,亞裏士多德繼續寫道:
“實體的最明顯的標誌顯然是,盡管它在數目上保持為同一個,它卻能夠接受相反的性質。”
實體能夠(並確實)在變化中保持為同一個事物。如果蘇格拉底的臉色改變瞭,那是因為他在太陽下呆瞭很長時間,原來的顔色(白)不存在瞭,一種新的顔色(棕黃色)代替瞭它。但是在這整個變化過程中,蘇格拉底仍是同一個個彆的人。因此,作為性質存在的主體,它們能經受住性質的變化,在這個意義上,亞裏士多德的第一實體可以被看作比性質更根本,是它們的基礎。
斯賓諾莎的直接先驅笛卡爾也把第一實體錶述為性質必須存在於其中的主體,他寫道,“實體”一詞
“適用於每一個這樣的事物,無論我們直接知覺到的是什麼,都存在於作為主體的它之中;或者適用於一切這樣的事物,無論我們知覺到的什麼,都依靠它而存在。‘我們認識到的什麼’,指我們對之有真觀念的事物的特性、性質或屬性。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們對實體本身所具有的唯一觀念是,它是一個無論我們知覺到的什麼……都存在……於其中的事物。”
不過,在他的《哲學原理》中,笛卡爾區分瞭兩個實體概念。首先,他把實體解釋為“以這種方式存在的某物,即其存在不依賴任何他物”。按照這個界說,上帝是唯一的實體。但是,根據這個詞的另一個含義,即“其存在隻需上帝通常協助的事物”,笛卡爾告訴我們,有形的實體和心靈(被創造的思想實體)也都是實體。
盡管作為性質的主體和作為述謂的主詞的實體概念在笛卡爾那裏與在亞裏士多德那裏是一樣的,但是笛卡爾附加瞭獨立存在的標準,即使當那個條件被弱化以承認僅僅依賴於上帝的通常協助的實體時,也大大地限製瞭能算作實體的東西。個彆的物體,例如人或馬的個體,很容易並且不可避免地遭受自然力量的毀滅,因此不具有被創造的實體的資格。隻有“一般的”物體或總體上的物質纔可以被恰當地看作實體。然而,心靈或靈魂,在笛卡爾看來,完全不同於肉體的東西,是一個實體;也就是說,除非上帝取消對它的作用,心靈不會被自然腐化,不會停止其存在。
斯賓諾莎把實體界說為在自身內並通過自身而被認識的東西,與此相聯係,把樣態界說為“在他物內並通過他物而被認識的東西”,這錶明他也把實體看作性質(樣態)必須存在於其中的主體,一個其存在獨立於他物的東西。⑨但是,亞裏士多德將這個詞運用於平常的個彆事物,像人和馬;笛卡爾將它(在不完全相同但相關的意義上)運用於上帝,作為總體的物質和被創造的心靈;而斯賓諾莎則采取瞭這樣一種徹底的觀點:隻有一個實體,即神,或“包含著無限多的屬性的實體”,因此其餘的每一事物隻能是屬於這個實體或神,或是在它之內的樣態。在斯賓諾莎那裏,笛卡爾所主張的被創造的實體的兩個基本類型的主要屬性(不變的本質特性)——廣延和思想——被適當地理解為一個絕對無限實體的屬性;而個彆的心靈和物體(亞裏士多德的第一實體——眾多的馬和眾多的人)被適當地理解為一個實體的眾多樣態。
《倫理學》第一部分的前十四個命題闡述瞭斯賓諾莎實體學說的公設,這在命題十四的論證中達到瞭頂點。
“除瞭神以外,不能有任何實體,也不能設想任何實體”。(第一部分命題十四)
我們可以循著斯賓諾莎達到這一驚人結論的論證路綫,一步一步地理解斯賓諾莎的實體觀。
這是一本真正能引發持續性思考的書,它帶來的衝擊力並非一蹴而就的頓悟,而是一種緩慢滲透、逐漸改變既有認知的過程。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發生瞭一些微妙的偏移,那種對事物流變本質的追問似乎更強烈瞭。作者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強行灌輸任何結論,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敘述,引導讀者自己去構建理解的路徑。每一次重讀,都會從不同的側麵挖掘齣新的意味,這正是經典解讀作品的魅力所在。它提供瞭一種看待“根本問題”的全新框架,讓人在麵對當代紛繁復雜的議題時,能退後一步,從更宏大、更基礎的層麵進行審視和判斷。這本書無疑會成為我書架上需要反復翻閱的指路明燈之一。
評分這本書的史料考證工作顯然下瞭大功夫,那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令人肅然起敬。細節的還原度非常高,無論是對當時信件往來的引述,還是對特定曆史事件背景的描摹,都顯得紮實可靠。然而,這種嚴謹並沒有讓閱讀體驗變得沉悶,反而因為細節的豐富而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它為讀者構建瞭一個立體的、可觸摸的曆史場景,使我們能更好地理解某一理論在特定曆史時刻産生的社會迴響。我尤其關注到作者是如何處理那些模糊不清或存在爭議的曆史記載的,他采取瞭一種審慎的態度,既不妄加揣測,也不迴避問題,這種學者的剋製與智慧,讓整本書的論斷更具分量。
評分這本書的文筆老辣,行文流暢,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概念時的清晰度和穿透力,他總能找到最恰當的比喻和最精煉的語言來闡釋那些看似深奧的理論核心。相比起許多枯燥的學術著作,這部作品簡直是一股清流,它成功地架設瞭一座橋梁,連接瞭精英哲學與大眾讀者。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本人對研究對象那種近乎著迷的熱情,這種真誠的情感貫穿始終,使得冰冷的哲學思辨也煥發齣人性的溫度。書中的結構安排也頗具匠心,每一章的過渡都自然而然,邏輯鏈條嚴密,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瞭對某一思想體係的深入探究。這種行文的功力,實在令人佩服,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敘事藝術的展示。
評分我一直認為,好的傳記需要捕捉到人物靈魂深處的矛盾與掙紮,而這部作品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作者沒有將這位思想巨匠塑造成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將其置於真實的生活睏境之中,展現瞭他如何平衡理想與現實、信仰與理性之間的張力。通過對若乾關鍵人生抉擇的深入剖析,我們得以窺見其思想體係中那些潛藏的、來自個體經驗的深刻烙印。這種寫實主義的手法,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它讓我明白,偉大的思想往往誕生於普通人的日常經驗和不懈的內心搏鬥之中,而不是憑空産生的。這種對“人”的關注,而非僅僅是“思想”的梳理,是本書最寶貴的價值所在。
評分這部傳記作品以其引人入勝的筆觸,將我們帶入瞭一個充滿智慧與激情的哲學世界。作者對人物背景的刻畫極為細膩,讓我仿佛能親身感受到十八世紀歐洲知識分子所處的復雜社會環境與思想激蕩。敘事節奏張弛有度,既有對時代思潮的宏觀把握,又不乏對個體生活細節的精妙捕捉。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那種純粹的求知欲和對真理的執著所打動。它不僅僅是關於一位哲學傢的生平記錄,更像是一部關於思想如何誕生、成長並最終挑戰既有秩序的史詩。那種在孤獨中堅持自我,不斷嚮未知領域探索的精神,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思考。尤其是書中對當時學術界錯綜復雜關係的梳理,清晰地展示瞭思想傳承與衝突的脈絡,為理解那個時代的思想版圖提供瞭絕佳的視角。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讓一個對哲學背景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沉浸其中,感受到思想的強大力量。
評分質量好,內容主要介紹作者,適閤初學者
評分京東的東西買的比較放心,關鍵是速度有保證
評分因為我幾年前寫瞭一篇小文章,有關洛剋的“政府解體”理論的。
評分包裝完整,還沒有拆封,先給五星。
評分另外國內剛剛翻譯過來的劍橋思想史專著,是斯金納主編的,由復旦大學李宏圖組織編譯的。其中有一本《洛剋的語境》,這套書中的其他書中也多有涉及。
評分中華書局精裝本好,值得買。大愛京東,最近收不住手,一直在買。
評分蠹魚萬捲食之不化,怎得功名。
評分心儀已久,終於拿下。本套書介紹的偉大思想傢,近、當代比重比較大,沒有培根,沒有伏爾泰,有點小失望…
評分超級推薦的一套書,介紹瞭曆史上重要思想傢的平生,讀完非常有感觸!印刷很好,送貨也快,小孩子也可以閱讀,人類曆史的偉大思想傢造就瞭如今社會思潮,值得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