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Chinese Art Education Engyclopaedia Music Volume]

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Chinese Art Education Engyclopaedia Music Volum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薇 著
图书标签:
  • 钢琴史
  • 西方音乐史
  • 音乐艺术
  • 艺术史
  • 高等教育
  • 教材
  • 音乐教育
  •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 九五重点教材
  • 音乐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667236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576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
外文名称:Chinese Art Education Engyclopaedia Music Volum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3-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对各个时代的钢琴音乐家进行了寻找渊源和承继关系的纵向比较,也进行了探索同时代人影响的横向比较,既有以音乐史为背景的狭义比较,也有以文化艺术史为背景的广义比较。总之,通过从各个视角出发的大量比较,试图建立一张经纬交错的钢琴艺术历史宏图,以拓展钢琴学子的思维空间,使之加深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钢琴作曲家的风格特征的理解。

内页插图

目录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序
前言
第一章 键盘乐器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管风琴
第三节 古钢琴
第四节 钢琴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约·塞·巴赫之前的键盘音乐
第一节 中世纪后期的键盘音乐(1300-1500)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键盘音乐(1500-1600)
第三节 巴洛克前半期的键盘音乐(1600-l675)
第四节 巴洛克后半期的键盘音乐(1675-1750)

第三章 约·塞·巴赫及其同时代的主要键盘作曲家
第一节 约·塞·巴赫(1685-1750)
第二节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1685-1759)
第三节 洛可可时期
弗朗梭瓦·库普兰(1668-1733)
让·菲利普·拉莫(1683-1764)
第四节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1685-1757)

第四章 古典时期的钢琴音乐
第一节 从巴洛克到古典时期的过渡
第二节 约瑟夫·海顿(1732-1809)
第三节 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
第四节 穆齐奥·克莱门第(1752-1832)
第五节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第五章 浪漫时期的钢琴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弗朗兹·舒伯特(1797-1828)
第三节 费里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蒂(1809-1847)
第四节 罗伯特·舒曼(1810-1856)
第五节 弗雷德列克·肖邦(1810-1849)
第六节 弗朗兹·李斯特(1811-1886)
第七节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1897)

第六章 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的钢琴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俄罗斯民族乐派
(一)+概述1
(二)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
(三)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1872-1915)
第三节 挪威钢琴民族乐派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
第四节 西班牙民族乐派
(一)伊萨克·阿尔贝尼斯(1860-1909)
(二)恩里克·格拉那多斯(1867-1916)
第五节 法国民族乐派
(一)概述
(二)塞撒·弗朗克(1822-1890)
(三)卡米尔·圣一桑(1835-1921)
(四)加布里埃·福雷(1845-1924)

第七章 20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的钢琴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克洛德·德彪西(1862-1918)
第三节 莫里斯·拉威尔(11875-1937)

第八章 20世纪(印象主义以后)的钢琴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表现主义
第三节 新古典主义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精彩书摘

  巴赫出身于德国中北部爱森纳赫市一个著名的音乐世家,自幼学习小提琴、管风琴和古钢琴并深入钻研17世纪德国管风琴大师的传统。他15岁即走上谋生之路,参加教堂的唱诗班。从这以后,他又在阿恩斯塔德(1703-1707)和米尔豪森(1707-1708)任管风琴师,在魏玛公爵府圣乐团任宫廷管风琴师和乐队首席(1708-1717)。从1717年起他曾在寇顿一位亲王宫中任乐正,在那里住了6年。1723年任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的管风琴师与宫廷乐长,直至1750年去世。巴赫早年的键盘乐创作大多为管风琴曲,而他的大部分古钢琴曲都是在寇顿和莱比锡期间完成的。
  由于巴赫长期在教堂任职,一直受到宗教环境、宗教气氛、宗教音乐的熏陶,因此他对宗教的信仰与对艺术的热爱是融为一体的。他对于艺术的功能和艺术家的职责有一种宗教的观念。他谦卑、质朴、内向、勤勉、坚强。巴赫音乐中的新教精神最充分地体现在他的管风琴曲中。他以苦难中德意志民族特有的内省方式探索人生的意义,用音乐直接表达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他是一个基督教徒,却以浓厚的人情味和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精神充实着传袭的宗教音乐。在他肃穆严峻的管风琴众赞歌中,既显现出沉思冥想的超然虔诚,又透露出他如火如荼的人间激情。巴赫的音乐充满了对人间和平的祈求和对安居乐业的渴望。不仅在其管风琴音乐中,就连在他的不少古钢琴赋格、组曲中的萨拉班德或者序曲中亦常表现出静观冥想、虔诚专注、含蓄内向的悲剧性意味以及对天国幸福的追求和渴望。表面上看来这是宗教感情,实际上却是人性的披露。可以说巴赫的音乐已经超越了宗教的局限。他音乐中的悲哀与痛苦的体验,光明与希望的追求成为世代音乐永恒的主题。难怪在巴赫去世几百年后的今天他的音乐依然深深地感动人心。在西方,人们把他的音乐遗产看作是这个动荡不安、充满忧患、危机四伏的世界中的安慰。当暴力动乱、冷漠孤独袭击人类社会之时,人们从巴赫的音乐中听到了人类灵魂的呐喊,感受到了最真实、最纯朴的心灵之美,并从中寻求到安宁与和谐,寻求到精神家园。这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最有神力的音乐。
  ……

前言/序言


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西方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与核心要义。本书以音乐为核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钢琴在西方音乐史中的地位演变、技术革新、演奏风格以及其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第一章:键盘乐器的早期探索与钢琴的孕育 在钢琴诞生之前,键盘乐器早已在欧洲音乐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本章追溯了古希腊的尼科马赫斯琴(monochord)、中世纪的管风琴(organ)、早期羽管键琴(harpsichord)和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等乐器的发展脉络。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早期乐器在音色、触键反应和力度控制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它们如何激发音乐家们对更富表现力键盘乐器——钢琴——的渴望。我们将考察当时音乐美学思潮的变化,例如对情感细腻表达的追求,以及这些对钢琴发明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钢琴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克里斯托弗利(Bartolomeo Cristofori)在1700年左右发明的“大键琴,能发出强音和弱音”(gravi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标志着钢琴的正式问世。本章将详细介绍钢琴发明的关键技术,包括弦槌(hammer)击弦机制、减震装置以及键盘系统。我们将分析早期钢琴在音色、音量和动态范围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以及这些特点如何迅速吸引作曲家和演奏家。同时,我们将关注早期钢琴制造的里程碑,以及不同制造商(如斯泰因、斯特拉迪瓦里)对钢琴技术的贡献。 第三章:古典主义时期钢琴的成熟与革新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是钢琴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在钢琴音乐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本章将深入研究古典主义时期钢琴奏鸣曲、协奏曲等体裁的发展,分析其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和声以及情感的平衡。我们将探讨这一时期钢琴演奏技术的进步,如对触键力度、音色变化的精细控制,以及踏板的初步运用。同时,我们将考察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如何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推向新的高度,以及他们对钢琴音乐语言的革新性贡献。 第四章: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的辉煌与情感的释放 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席卷欧洲,钢琴作为最能表达细腻情感和澎湃激情的乐器,迎来了其艺术发展的巅峰。肖邦、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作曲家创作了大量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钢琴作品。本章将重点分析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在旋律、和声、织体以及情感表现上的深刻变革,如更加自由的曲式、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我们将详细研究肖邦对钢琴音色和触键的极致追求,李斯特在技巧和表现力上的巨大飞跃,以及其他作曲家如何通过钢琴展现浪漫主义的理想与激情。同时,本章还将探讨19世纪钢琴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如弦的加粗、音板的增大以及击弦机制的改进,这些技术革新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章:印象主义与20世纪初钢琴音乐的变革 步入20世纪,音乐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钢琴音乐也随之进入新的探索时期。德彪西、拉威尔等印象主义作曲家,以及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等后期浪漫主义和新浪漫主义作曲家,在钢琴音乐创作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本章将分析印象主义音乐对色彩、氛围和暗示的侧重,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钢琴的音响效果中。我们将探讨20世纪初钢琴音乐在和声、节奏、结构以及演奏技法上的革新,例如对不协和音程的运用、自由节奏的探索以及更加复杂和精密的演奏技巧。 第六章:20世纪中叶至今的钢琴音乐探索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音乐思潮的涌现,钢琴音乐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实验性的特点。勋伯格、韦伯恩、斯托克豪森、梅西安等作曲家在十二音技法、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将这些理念融入钢琴音乐创作。本章将介绍这些作曲家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革新性尝试,例如对音色、触键、空间等非传统音乐元素的关注,以及新演奏技法的出现(如利用钢琴的内部音响、特殊的演奏姿势等)。我们将探讨不同风格流派对钢琴音乐发展的影响,以及当代作曲家如何挑战和拓展钢琴的表现边界。 第七章:西方钢琴演奏风格的演变与传承 除了作曲家的贡献,钢琴演奏家的技艺和风格也是西方钢琴艺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章将追溯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钢琴家的演奏风格,从早期注重清晰度和优雅的巴洛克风格,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均衡与逻辑,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充沛与技巧炫技,直至20世纪至今的多元化探索。我们将考察不同演奏家对乐曲的理解、对音色的处理、对节奏的把握以及对情感的表达,并分析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演绎,对后世演奏风格产生影响。本章还将强调钢琴教育在演奏风格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第八章:钢琴音乐与西方社会文化 钢琴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其发展始终与西方社会文化紧密相连。本章将探讨钢琴在不同历史时期在音乐厅、沙龙、家庭等不同场合的地位变化。我们将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审美趣味的变迁如何影响钢琴的普及和音乐风格的形成。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钢琴音乐在反映社会变迁、表达民族情感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结语 本书通过对西方钢琴艺术史的系统梳理,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钢琴这一乐器在西方音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领略不同时期作曲家和演奏家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并从中汲取艺术养分,启迪音乐创作与演奏的灵感。本书的研究成果,将为中国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的古典音乐听众,我一直对钢琴艺术的魅力深感着迷,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听”的层面。《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这本书,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钢琴艺术背后的故事和演变。它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更是音乐的解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作曲家在创作理念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体现在他们的钢琴作品中。例如,书中对于贝多芬音乐中“英雄性”的阐述,让我对他的奏鸣曲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精神上的共鸣。同样,书中对于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描绘,也让我体会到音乐如何通过色彩、氛围来营造意境。这本书最令我惊叹的是,它能够将如此宏大的历史进程,以一种条理清晰、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对音乐的“品鉴”和“分析”,让我能够从一个更专业的角度去审视我所喜爱的作品。从早期的键盘乐器到现代钢琴的演变,从巴洛克时期的严谨到浪漫主义的奔放,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它让我明白,每一首伟大的钢琴作品,都是其时代精神和作曲家心血的结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冰冷的乐谱转化为鲜活的音乐历史,让我对钢琴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更真挚的热爱。

评分

作为一名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本价值连城的“工具书”。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将晦涩的音乐历史变得清晰、生动。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音乐“逻辑”的梳理,例如,它如何分析巴洛克时期对位法的精妙运用,古典时期奏鸣曲式结构的逻辑性,以及浪漫主义时期和声的丰富与自由。这种对音乐内在逻辑的剖析,让我对作品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书中对于不同时期钢琴演奏技巧的演变,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对于我理解音乐作品的演奏实践至关重要。例如,它如何描述19世纪钢琴技巧的飞跃,以及这些技巧如何被作曲家们用来表达更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体现在其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但其语言却并不晦涩,反而充满了逻辑性和条理性。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音乐作品相结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钢琴艺术的魅力。它是我在音乐学道路上的重要指引,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有深度地去探索和研究钢琴艺术。

评分

作为一名对西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钢琴艺术发展历程的书籍,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我所喜爱的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演变。《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它不仅仅是列举了作曲家和作品,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时期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些风格如何在钢琴音乐中得以体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作曲家演奏风格的探讨,这对于我理解和模仿这些音乐至关重要。比如,在谈到巴赫时,它不仅仅介绍了赋格的创作技巧,更强调了那个时期键盘乐器在音色和表现力上的局限性,以及巴赫如何在这种限制下创造出如此宏大而精妙的音乐。而在描述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时,书中则详细阐述了钢琴音量、踏板等技术上的革新如何使得更具戏剧性和情感张力的音乐成为可能。阅读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通往音乐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那些影响深远的音乐理念是如何萌芽、发展并最终演变成我们今天所听到的丰富多彩的钢琴音乐。它以音乐本身为核心,辅以历史、社会、技术等多方面的视角,让我的听觉体验也随之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这本书的体量和深度,让我觉得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收获,它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音乐时光,让我对钢琴艺术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博学而睿智的音乐导师,耐心地引导着我穿越西方钢琴艺术的历史长河。它不仅仅是讲述历史事件,更是深入到音乐的灵魂深处,解读那些打动人心的旋律和节奏。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作曲家“创作哲学”的阐述,例如,它如何分析莫扎特音乐中的纯净与均衡,贝多芬音乐中的冲突与解决,以及肖邦音乐中的诗意与忧伤。这种对作曲家内心世界的探索,让我对他们的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对于乐器本身演变的描述也十分精彩,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介绍,更是分析了这些技术进步如何催生了新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例如,它如何描述现代钢琴的出现,如何使得作曲家们能够创作出更具戏剧性和情感张力的音乐。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它将深奥的音乐理论和复杂的历史信息,以一种清晰、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音乐的体验,一种对艺术的启迪。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更完整的音乐观,让我能够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欣赏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

评分

我一直对西方古典音乐,尤其是钢琴音乐情有独钟,但总感觉自己在理解上隔靴搔痒。《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这本书,就像是我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找到的一座灯塔。它以音乐本身作为切入点,将原本复杂庞杂的钢琴艺术史,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音乐时期“声音”的描绘,例如,它如何形容古钢琴时期音乐的清脆,击弦古钢琴的力度变化,以及现代钢琴的丰富音色和表现力。这种对声音的细致描绘,让我能够更好地在脑海中构建出音乐的画面。书中对于各个时期作曲家在创作上的独特性,以及他们如何利用钢琴这一乐器来表达自己的音乐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例如,它对于李斯特创新性地运用踏板和和声,来创造出更具戏剧性和色彩感的音乐的描述,让我对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系统的音乐认知框架,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每一首钢琴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它陪伴我度过了许多愉快的阅读时光,让我对钢琴艺术的理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评分

我曾有过一段较为深入的学习钢琴的经历,但由于当时主要精力放在技巧训练上,对于钢琴艺术的历史和理论基础了解甚少。工作后,我一直想弥补这一遗憾,《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一需求。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它将枯燥的历史年代转化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音乐场景。从最初的羽管键琴、击弦古钢琴,到我们现在熟知的现代钢琴,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乐器本身的演变如何直接影响了音乐的创作和演奏风格。我被书中对各个时期代表性作曲家及其钢琴作品的深入剖析所吸引,例如,它不仅仅介绍了斯卡拉蒂的奏鸣曲,还分析了斯卡拉蒂作为一位早期键盘音乐大师,如何通过其作品探索了乐器本身的表现力。同样,书中对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的解读,让我深刻体会到他如何将钢琴的戏剧性和哲理性推向了新的高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明白,每一首伟大的钢琴作品,都是那个时代音乐思想、技术条件和社会文化融合的产物。它不再是孤立的音符堆叠,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对于我这样一位希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获得提升的音乐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视野,让我能够以更宏观、更深刻的视角去欣赏和理解钢琴音乐。

评分

在我看来,《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音乐百科全书”,它将钢琴艺术的发展脉络,从音乐本身出发,进行了极其详尽且富有洞察力的梳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音乐风格的“听觉化”描述,让我在阅读时,仿佛就能“听”到那些跨越时空的旋律。例如,书中对古典时期奏鸣曲结构清晰、旋律优美的描述,以及对浪漫时期音乐情感充沛、技巧华丽的描绘,都让我对音乐的感知更加具体。它不仅仅是介绍作曲家和作品,更是深入探讨了乐器本身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如何影响了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我被书中对于不同演奏流派的分析所吸引,例如,它如何描述不同时期钢琴家在对作品理解和表现上的差异,这对于我理解同一首作品在不同演奏家演绎下的不同魅力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严谨性体现在它对音乐学理论和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握,但其叙述方式却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它让我明白,钢琴艺术的发展并非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创新、突破和传承。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对钢琴艺术的理解也随之不断深化。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钢琴艺术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

这是一本我一直期待的书,一本真正从“音乐”本身出发,来讲述西方钢琴艺术史的书。《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做到了这一点。它不像一些书籍那样,仅仅堆砌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名,而是真正地将音乐的语言、结构、表现力作为叙述的线索。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时期钢琴音乐“声音”的描绘,例如,它如何形容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清晰、颗粒感,古典时期音乐的歌唱性和平衡感,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色彩和宽广的动态范围。这种对声音的细致描绘,让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声音。书中对各个时期作曲家在创作上如何运用钢琴的特点,以及演奏家如何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演奏技巧,进行了详细而精彩的阐述。例如,它分析了肖邦是如何将波兰民间音乐的元素融入到钢琴作品中,并创造出如此富有诗意和技巧性的音乐。同时,书中对于不同时期音乐理论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对于我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其流畅的文字和生动的例子,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清晰的音乐发展脉络,让我能够将我所听到的每一首钢琴作品,都置于一个更广阔、更深邃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和欣赏。

评分

这套《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简直是钢琴学习者和爱好者们的一场及时雨!我一直对钢琴艺术的发展脉络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太过零散,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困境。它从最根本的音乐角度切入,梳理了西方钢琴艺术从萌芽到繁荣的漫长历程,每一个阶段都仿佛被精心解构,再以最生动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历史时期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列举了名字和作品,而是将这些音乐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了社会、文化、技术等因素如何影响了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风格。阅读的过程,就像是穿越时空,亲历了巴洛克时期的严谨与华丽,古典时期的均衡与优雅,浪漫时期的奔放与激情,再到20世纪的多元与探索。书中对音乐理论、演奏技巧演变的阐述也十分到位,让我对不同时期钢琴家们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博学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我,让我能够更深入地聆听和理解那些伟大的钢琴作品。它的专业性毋庸置疑,毕竟是国家级重点教材,但其语言却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感染力,让我读起来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对于任何希望在钢琴艺术的海洋中深入探索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

我是一名在音乐学院进修钢琴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教材”这几个字,我总是抱有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审慎的态度。然而,《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彻底颠覆了我以往的刻板印象。这本书在学术深度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没有故弄玄虚,没有生僻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将复杂深奥的音乐历史知识,以一种清晰、逻辑严谨且富有层次感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喜欢它对每一个音乐时期特征的精准概括,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来印证这些特征。例如,在描述古典时期时,书中通过对莫扎特和海顿的作品分析,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音乐对清晰性、对称性和结构性的追求,这对于我们理解古典奏鸣曲的精髓至关重要。又如,在论述浪漫主义时期时,对肖邦、李斯特等作曲家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技巧革新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让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旋律有了更深层次的音乐学意义上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对音乐“演变”过程的关注,它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罗列,而是动态地展示了音乐风格、演奏技法、乐器发展是如何相互影响、螺旋上升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和“怎么来的”,这种溯源式的解读,极大地提升了我对钢琴艺术的整体认知和鉴赏能力。作为一本“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它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但它传递给我的,远不止是枯燥的理论,更是一种对音乐艺术的深邃洞察和无限热爱。

评分

孩子愿意提前学习。真好,h

评分

还可以的吧。还算好的吧,还不错的吧。

评分

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

评分

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

评分

评分

正版。。还没来得及看。。。喜欢。。。。

评分

不错不错,非常棒啦

评分

挺好

评分

帮朋友买的,书是正品,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