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于1969年撰成百万言巨著《朱子新学案>,“因念牵扯太广,篇幅过巨,于70年初夏特撰《提纲》一篇,撮述中要旨,并推广及于全部中国学术史。上自孔子,下迄清末,二千五百年中之儒学流变,旁及百家中说之杂出,以见朱子学术承先启后之意义价值所在。”本书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实为阅读和研究朱子学之入门。
钱穆(1895-1990年),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弁言
朱子学业提纲
1、孔子与朱子
2、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
3、三国两晋至唐五代的儒学流变
4、宋之新儒
5、宋代之理学
6、朱子为集儒学之大成者
7、朱子之理气论
8、朱子之心性论
9、朱子论宇宙之仁
10、朱子论宇宙之神
11、朱子之圣人难为论
12、朱子论人心之
13、朱子论心之诚
14、朱子之天理人欲论
15、朱子之道心人心论
16、朱子论敬
17、朱子论静
18、朱子论已发未发以及涵养省察
19、朱子论克已
20、朱子论立志
21、朱子论格物
22、朱子论象山
23、朱子论禅学
24、朱子论为学
25、朱子论读书
26、朱子之经学
27、朱子之四书学
28、朱子之史学
29、朱子之文学
30、朱子之杂学
31、朱子学之流衍
32、研究朱子学之方法
(六)朱子为集儒学之大成者
首当先述朱子之集理学之大成。
理学在北宋,惟伊洛程门有其传。及至南宋,所谓理学传宗,同时亦即是伊洛传宗。朱子亦从此传统来。但至朱子,乃始推尊濂溪,奉为理学开山,确认濂溪之学乃二程所自出。
吕希哲原明尝谓二程初从濂溪游,后青出于蓝。原明亲受业于伊川之门下。其孙本中居仁亦曰:二程始从茂叔,后更自光大。居仁又曾从游于杨时龟山游酢定夫尹焞和靖之门,三人皆程门弟子。然则谓二程学不从濂溪出,必乃程氏之门自言之。二程既只称濂溪为茂叔,未有先生之呼,而游定夫乃称周茂叔穷禅客,此五字并见于《程氏遗书》卷六。濂溪《太极图》,二程生平绝未提及。在南宋之世,正式主张濂溪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妙,一回万古之光明者,为湖湘学者胡宏五峰。朱子继起,亦谓二程于濂溪,非若孔子之于老聃郯子苌弘。然同时汪应辰即贻书争辩。故朱子又曰:大抵近世诸公,知濂溪甚浅。即濂溪二子,亦失其家学之传。朱子始为《太极图说》与《通书》作解,濂溪著作,一一加以整理发明。又为稽考其生平,虽小节不遗,使后世重知濂溪其人之始末,与其学之蕴奥者,惟朱子之功。至其确定周程传统,虽发于五峰,亦成于朱子。
朱子又极盛推横渠。二程于横渠,固甚重其《西铭》,然明道尝谓有有德之言,有造道之言,谓《西铭》则仅是造道之言。伊川《答横渠书》,谓吾叔之见,以大概气象言之,则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和之气,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言多窒,小出入时有之。此则尤指其《正蒙》言。朱子则谓横渠心统性情之说,二程无一语似此切。又云:伊川说神化等,不似横渠较说得分明。又曰:横渠说工夫处,更精切似二程。此亦皆指《正蒙》言。朱子又为横渠《西铭》与濂溪《太极图》同作义解,并谓近见儒者多议此两书之失,或乃未尝通其文义而妄肆诋诃。当知此等诋诃,亦出理学门中。当时理学界,知重二程,不知重周张。陆九渊象山之兄九韶梭山,亦与朱子辨《西铭》,象山继之,后与朱子辨《太极》。即朱子至友吕祖谦东莱,亦于朱子之言《太极》《西铭》者不能无疑。张栻南轩亦时持异议。朱子于庆元六年庚申三月辛酉,改《大学·诚意》章,越后三日,即为朱子易箦之日,此事尽人知之。然在前两夕己未,为诸生说《太极图》。前一夕庚申,为诸生说《西铭》。可见此两书朱子奉以终身,其谆谆之意,大可想见。后人言北宋理学,必兼举周张二程,然此事之论定,实由朱子。
朱子于北宋理学,不仅汇通周张二程四家,使之会归合一。又扩大其范围,及于邵雍尧夫,司马光君实两人,特作六先生画像赞,以康节涑水与周张二程并举齐尊。二程与康节同居洛邑,过从甚密。康节长于数学,然二程于此颇忽视。
......
钱穆作品系列:朱子学提纲(第三版) 读完这本《朱子学提纲》(第三版),我深深为钱穆先生的治学精神所折服。从开篇的引言,就能感受到先生对朱子学的深沉敬意与严谨探究。他并没有急于进入细节,而是先宏观地勾勒出朱子学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与意义,点明其作为宋明理学集大成者的关键作用。随后,钱先生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层层深入地剖析了朱子学的核心思想体系。他不仅仅是在梳理朱子学的概念,更是在追溯这些概念的源流,解释它们是如何在朱子那里得到整合与发展的。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语言也颇为凝练,即便我之前对朱子学了解不多,也能随着钱先生的引导,逐渐理解其精髓。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第三版在保留了原有的深刻见解基础上,又融入了新的研究成果和视角,使得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更上一层楼。对于想要系统了解朱子学,或者希望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更深入认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入门与进阶之作。钱先生的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在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读来令人茅塞顿开,回味无穷。
评分对于我而言,《朱子学提纲》(第三版)就像是一座精心构建的知识殿堂,而钱穆先生则是那位技艺精湛的建筑师。他没有直接把我丢进迷宫般的哲学理论中,而是先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看到了整个建筑的宏伟蓝图。书的前半部分,钱穆先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解释了朱子学为何会应运而生,以及它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关键转折作用。这对于理解一个学说,是非常重要的铺垫。接着,他逐一解析朱子学的核心概念,比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存天理,灭人欲”等等。但钱先生的解析并非简单的概念堆砌,而是深入到这些概念背后的逻辑联系和思想渊源。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心学”与“理学”的对比分析,让我对两者的异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第三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了更详尽的阐释,并且引用了一些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使得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提升。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博学的长者在畅谈,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拿到《朱子学提纲》第三版,我怀着一种期待与敬畏的心情翻开。钱穆先生的著作,向来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独特的思想见解而闻名。这本书果然不负所望,它以一种非常宏观和历史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朱子学的全貌。钱先生并没有将朱子学孤立来看待,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他深刻地分析了朱子学为何能够成为一代显学,以及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印象最深的是,钱先生在解析朱子学思想时,那种返璞归真的能力。他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其阐释清楚。书中对于“格物致知”的理解,让我对知行合一有了更深的体悟;而对于“天理”的探讨,则让我看到了中国哲学中对宇宙秩序和人生意义的独特思考。第三版在保持原有精髓的同时,融入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使得这本书在保持经典性的同时,也具有了与时俱进的生命力。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次与中国传统智慧的深度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充满兴趣,但苦于很多经典著作晦涩难懂。《朱子学提纲》(第三版)这本书,简直是我的一场及时雨。钱穆先生的文笔流畅且富有感染力,他将朱子学这样深奥的学问,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他没有卖弄学问,而是以一种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引领读者一步步走进朱子学的世界。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对朱子学知识的介绍,更是对朱子学思想精髓的提炼和升华。钱先生在梳理朱子学理论体系时,非常注重其内在的逻辑自洽性,以及它与中国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我特别佩服他对于朱子学在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的阐述,让我看到了理学并非只是空谈,而是切实地指导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第三版在原有基础上,对一些历史细节的考证和观点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使得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更强。对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是了解朱子学的绝佳起点,也是继续深入研究的坚实基础。
评分初次翻阅《朱子学提纲》第三版,便被钱穆先生那股磅礴的学术气度和洞察秋毫的分析力所震撼。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说教式教材,而更像是一场与智者对话的盛宴。钱穆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朱子学从零散的哲学命题中提炼出来,呈现出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思想图景。他对于“理”的阐释,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伦理学的层层递进,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朱子学本就该是如此清晰明了。特别是关于“性即理”的讨论,钱先生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朱子学背后深刻的人性关怀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书中的每一步论证都建立在扎实的文本基础上,引用的史料和典籍都恰到好处,既增强了说服力,又拓宽了读者的视野。我尤其欣赏钱先生在梳理不同学派观点时的那种客观与公允,他不会因为个人好恶而偏颇,而是力求真实地呈现历史的原貌。第三版的增补内容,也恰好解答了我之前的一些疑惑,使得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著作,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对中国哲学史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评分2012年第一次网购书籍开始,一直上京东。买纸质书,看纸质书,已成为一种习惯。好书,非常实惠。感谢京东,感谢图书,让我感到如此富有。
评分大师作品。很好的书,不得不说,双十一,京东力度是最大的。
评分朋友推荐的版本,确实不错。内容自不必说,装订印刷都不错。
评分历代政治得失,带你了解各种制度
评分生活,读书,新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唐,宋,明,清,五代。语重心长。
评分钱穆的书,大家之作。纸质好,字迹清晰。而且我扫描一下确实是正品。价格又优惠。买了6本,可以用券。唯一不足的是出版商用16开本印刷就好了。。
评分京东优惠买的,可惜力度不到最大。
评分京东图书的活动力度大,物流也不错,就是不再提供纸质发票不太方便。
评分说是历代政治得失,倒不如说是中国政治制度史更为恰当。通过此书,对古代政治制度有新的认识,蛮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