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作品系列:朱子学提纲(第三版)

钱穆作品系列:朱子学提纲(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穆 著
图书标签:
  • 钱穆
  • 朱子学
  • 理学
  • 宋明理学
  • 中国哲学
  • 学术著作
  • 文化史
  • 思想史
  • 传统文化
  • 哲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0701
版次:3
商品编码:11419209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钱穆作品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4
字数:14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于1969年撰成百万言巨著《朱子新学案>,“因念牵扯太广,篇幅过巨,于70年初夏特撰《提纲》一篇,撮述中要旨,并推广及于全部中国学术史。上自孔子,下迄清末,二千五百年中之儒学流变,旁及百家中说之杂出,以见朱子学术承先启后之意义价值所在。”本书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实为阅读和研究朱子学之入门。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年),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目录

弁言
朱子学业提纲
1、孔子与朱子
2、先秦儒至汉儒的流变
3、三国两晋至唐五代的儒学流变
4、宋之新儒
5、宋代之理学
6、朱子为集儒学之大成者
7、朱子之理气论
8、朱子之心性论
9、朱子论宇宙之仁
10、朱子论宇宙之神
11、朱子之圣人难为论
12、朱子论人心之
13、朱子论心之诚
14、朱子之天理人欲论
15、朱子之道心人心论
16、朱子论敬
17、朱子论静
18、朱子论已发未发以及涵养省察
19、朱子论克已
20、朱子论立志
21、朱子论格物
22、朱子论象山
23、朱子论禅学
24、朱子论为学
25、朱子论读书
26、朱子之经学
27、朱子之四书学
28、朱子之史学
29、朱子之文学
30、朱子之杂学
31、朱子学之流衍
32、研究朱子学之方法

精彩书摘

  (六)朱子为集儒学之大成者
  首当先述朱子之集理学之大成。
  理学在北宋,惟伊洛程门有其传。及至南宋,所谓理学传宗,同时亦即是伊洛传宗。朱子亦从此传统来。但至朱子,乃始推尊濂溪,奉为理学开山,确认濂溪之学乃二程所自出。
  吕希哲原明尝谓二程初从濂溪游,后青出于蓝。原明亲受业于伊川之门下。其孙本中居仁亦曰:二程始从茂叔,后更自光大。居仁又曾从游于杨时龟山游酢定夫尹焞和靖之门,三人皆程门弟子。然则谓二程学不从濂溪出,必乃程氏之门自言之。二程既只称濂溪为茂叔,未有先生之呼,而游定夫乃称周茂叔穷禅客,此五字并见于《程氏遗书》卷六。濂溪《太极图》,二程生平绝未提及。在南宋之世,正式主张濂溪启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妙,一回万古之光明者,为湖湘学者胡宏五峰。朱子继起,亦谓二程于濂溪,非若孔子之于老聃郯子苌弘。然同时汪应辰即贻书争辩。故朱子又曰:大抵近世诸公,知濂溪甚浅。即濂溪二子,亦失其家学之传。朱子始为《太极图说》与《通书》作解,濂溪著作,一一加以整理发明。又为稽考其生平,虽小节不遗,使后世重知濂溪其人之始末,与其学之蕴奥者,惟朱子之功。至其确定周程传统,虽发于五峰,亦成于朱子。
  朱子又极盛推横渠。二程于横渠,固甚重其《西铭》,然明道尝谓有有德之言,有造道之言,谓《西铭》则仅是造道之言。伊川《答横渠书》,谓吾叔之见,以大概气象言之,则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和之气,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言多窒,小出入时有之。此则尤指其《正蒙》言。朱子则谓横渠心统性情之说,二程无一语似此切。又云:伊川说神化等,不似横渠较说得分明。又曰:横渠说工夫处,更精切似二程。此亦皆指《正蒙》言。朱子又为横渠《西铭》与濂溪《太极图》同作义解,并谓近见儒者多议此两书之失,或乃未尝通其文义而妄肆诋诃。当知此等诋诃,亦出理学门中。当时理学界,知重二程,不知重周张。陆九渊象山之兄九韶梭山,亦与朱子辨《西铭》,象山继之,后与朱子辨《太极》。即朱子至友吕祖谦东莱,亦于朱子之言《太极》《西铭》者不能无疑。张栻南轩亦时持异议。朱子于庆元六年庚申三月辛酉,改《大学·诚意》章,越后三日,即为朱子易箦之日,此事尽人知之。然在前两夕己未,为诸生说《太极图》。前一夕庚申,为诸生说《西铭》。可见此两书朱子奉以终身,其谆谆之意,大可想见。后人言北宋理学,必兼举周张二程,然此事之论定,实由朱子。
  朱子于北宋理学,不仅汇通周张二程四家,使之会归合一。又扩大其范围,及于邵雍尧夫,司马光君实两人,特作六先生画像赞,以康节涑水与周张二程并举齐尊。二程与康节同居洛邑,过从甚密。康节长于数学,然二程于此颇忽视。
  ......

前言/序言


钱穆作品系列:朱子学提纲(第三版) 内容简介 《朱子学提纲》是史学大师钱穆先生梳理中国哲学史,尤其是宋明理学发展脉络的开山之作。本书以朱熹(朱子)的思想为中心,系统地阐述了朱子学的基本框架、核心概念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钱穆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独特的史学眼光,将朱子学置于更为广阔的历史语境中,深入剖析其思想渊源、发展流变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本书并非单纯的朱子学思想介绍,而是钱穆先生以朱子学为切入点,展现其对中国文化精神与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 一、 缘起与背景:为何需要一部《朱子学提纲》? 在钱穆先生动笔撰写《朱子学提纲》之际,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巨变,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冲击。如何在时代浪潮中重新认识与理解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如何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应对时代危机,成为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穆先生正是怀着这样的使命感,希望通过对中国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朱熹的系统梳理,来揭示中华文化精神的精髓与生命力。 朱熹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门类繁多。自宋代以来,朱子学便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长达数百年。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对朱子学的理解也经历了几度兴衰与争议。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声浪不绝,朱子学也受到了不少误解与非议。钱穆先生撰写此书,旨在拨乱反正,还原朱子学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澄清其被曲解之处,并重新发掘其蕴含的智慧与价值。 本书的“提纲”二字,便暗示了钱穆先生的写作意图:以提纲挈领的方式,梳理出朱子学最核心、最根本的思想脉络,避免陷入繁琐细节的泥沼,从而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朱子学的全貌。这是一种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学术态度,也是一种对知识体系进行结构性重塑的尝试。 二、 朱熹其人与时代:理解朱子学的钥匙 要理解朱子学,首先必须理解朱熹其人及其所处的时代。钱穆先生在书中不仅阐述了朱熹的思想,也勾勒了朱熹的人生轨迹与时代背景。朱熹(1130-1200)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内外忧患、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一方面,北方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崛起,屡屡侵犯南宋疆土;另一方面,社会内部也存在着贫富差距、官僚腐败等诸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知识分子普遍面临着“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们渴望通过思想的力量来挽救时弊,重建社会秩序。 朱熹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肩负起了思想救国的重任。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家,更是一位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游走于朝堂与乡野之间,著书立说,讲学授徒,身体力行地践行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体系,正是他对时代问题的深刻反思与回应。钱穆先生通过对朱熹的生平与时代的梳理,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理解朱子学的历史框架,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朱熹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 三、 朱子学的核心范畴:理、气、心、性、情、物 《朱子学提纲》的核心在于对朱熹哲学体系的系统梳理。钱穆先生将朱子学的基本概念,如“理”、“气”、“心”、“性”、“情”、“物”等,逐一进行条分缕析的阐释。 理与气: 这是朱子学本体论的基石。“理”代表着事物的秩序、规律、本质、法则,是一种形而上的、普遍的存在。“气”则代表着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性因素,是一种形而下的、具体的存在。朱熹认为,“理”先于“气”,是“气”的本源和依据,但“理”又必须依存于“气”而表现出来,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钱穆先生在此部分,详细阐述了朱熹关于“理气关系”的论证,揭示了朱子学如何试图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心、性、情: 这是朱子学心性论的重点。朱熹继承了儒家关于“性”的传统,认为“性”是人天生的本然之性,但受“气”的限制,人又会产生“情”的波动,人自身的“心”则是在“性”与“情”之间进行活动和选择的场所。朱熹的“格物致知”便是要通过对事物的认识,来体悟“理”,进而涵养“性”,约束“情”,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钱穆先生在此部分,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朱熹如何将儒家的道德修养与认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修身养性理论。 物: 朱熹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研究,来体悟“理”。“物”在这里既指客观的万事万物,也指人自身的品德、行为。钱穆先生梳理了朱熹关于“格物”的具体实践方法,强调了其知行合一、事功并重的思想倾向。 四、 朱子学的两大支柱:道统与政统 除了本体论和心性论,《朱子学提纲》还着重阐述了朱子学的另外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道统与政统。 道统: 朱熹提出了“道统”之说,意在追溯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以来,一脉相承的儒家道义传承。他将自己视为这个道统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并将朱子学置于这个神圣的传承链条之中。这不仅是对儒家经典的诠释,更是对一种文化正统的建构。钱穆先生在此部分,深入分析了朱熹构建道统的意图,以及这种道统观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 政统: 朱熹的思想不仅关乎个人修养,也关乎社会政治。他将儒家的道德原则与政治实践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强调“德治”,反对“法治”的绝对化,主张君主应以身作则,推行仁政,以道德感化民众。钱穆先生通过梳理朱熹的政治思想,揭示了朱子学如何成为宋代及以后中国政治思想的重要支撑。 五、 朱子学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 《朱子学提纲》的价值不仅在于对朱子学本身的梳理,更在于钱穆先生对朱子学历史地位的深刻定位。钱穆先生认为,朱子学之所以能成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并最终成为官方哲学,在于其成功地将儒家的思想体系进行了理论化、系统化,使其更具解释力与说服力。 朱子学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它构成了官方意识形态的基础,指导了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统治思想。在教育上,它成为士人学习的核心内容,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在文化上,它渗透到文学、艺术、伦理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历史的演进并非一成不变。钱穆先生在书中也并非对朱子学进行无保留的赞美,而是以一种历史的眼光,审视其兴盛与衰落,以及其思想中的某些局限性。他对朱子学的梳理,旨在帮助读者在理解其历史贡献的同时,也能辩证地看待其思想遗产。 六、 钱穆先生的学术风格与洞见 《朱子学提纲》充分展现了钱穆先生独特的学术风格。他一贯强调“温情与敬意”的治史态度,在梳理朱子学时,他始终对朱熹及其思想抱持着一种理解与尊重的态度。他擅长从宏大的历史背景出发,将个体思想置于时代的洪流之中进行考察。他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即使是晦涩的哲学概念,也能被他阐释得通俗易懂。 钱穆先生的洞见在于,他不仅看到了朱子学作为一个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更看到了它与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他认为,朱子学并非是脱离现实的玄谈,而是中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如何安身立命、如何治理国家、如何认识宇宙人生所作出的深刻回答。因此,理解朱子学,也就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 七、 结语:一部“提纲”背后的精神探索 《朱子学提纲》并非一本仅供学术研究者阅读的枯燥著作。对于任何一位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思想史的读者来说,本书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南。钱穆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卓越的智慧,为我们勾勒出了朱子学的壮丽图景,引领我们走进中国哲学史的殿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阅读本书,不仅是对朱熹思想的认识,更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体悟。它帮助我们理解中华民族的根源,理解我们在历史长河中走过的道路,也为我们如何在当下思考与行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本书作为“钱穆作品系列”的重要一环,不仅巩固了朱子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也展现了钱穆先生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的独特魅力与深邃思想。

用户评价

评分

钱穆作品系列:朱子学提纲(第三版) 读完这本《朱子学提纲》(第三版),我深深为钱穆先生的治学精神所折服。从开篇的引言,就能感受到先生对朱子学的深沉敬意与严谨探究。他并没有急于进入细节,而是先宏观地勾勒出朱子学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与意义,点明其作为宋明理学集大成者的关键作用。随后,钱先生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层层深入地剖析了朱子学的核心思想体系。他不仅仅是在梳理朱子学的概念,更是在追溯这些概念的源流,解释它们是如何在朱子那里得到整合与发展的。书中的论述逻辑清晰,语言也颇为凝练,即便我之前对朱子学了解不多,也能随着钱先生的引导,逐渐理解其精髓。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第三版在保留了原有的深刻见解基础上,又融入了新的研究成果和视角,使得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更上一层楼。对于想要系统了解朱子学,或者希望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更深入认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入门与进阶之作。钱先生的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在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读来令人茅塞顿开,回味无穷。

评分

对于我而言,《朱子学提纲》(第三版)就像是一座精心构建的知识殿堂,而钱穆先生则是那位技艺精湛的建筑师。他没有直接把我丢进迷宫般的哲学理论中,而是先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看到了整个建筑的宏伟蓝图。书的前半部分,钱穆先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解释了朱子学为何会应运而生,以及它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关键转折作用。这对于理解一个学说,是非常重要的铺垫。接着,他逐一解析朱子学的核心概念,比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存天理,灭人欲”等等。但钱先生的解析并非简单的概念堆砌,而是深入到这些概念背后的逻辑联系和思想渊源。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心学”与“理学”的对比分析,让我对两者的异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第三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了更详尽的阐释,并且引用了一些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使得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提升。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博学的长者在畅谈,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拿到《朱子学提纲》第三版,我怀着一种期待与敬畏的心情翻开。钱穆先生的著作,向来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独特的思想见解而闻名。这本书果然不负所望,它以一种非常宏观和历史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朱子学的全貌。钱先生并没有将朱子学孤立来看待,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他深刻地分析了朱子学为何能够成为一代显学,以及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印象最深的是,钱先生在解析朱子学思想时,那种返璞归真的能力。他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其阐释清楚。书中对于“格物致知”的理解,让我对知行合一有了更深的体悟;而对于“天理”的探讨,则让我看到了中国哲学中对宇宙秩序和人生意义的独特思考。第三版在保持原有精髓的同时,融入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使得这本书在保持经典性的同时,也具有了与时俱进的生命力。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次与中国传统智慧的深度对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充满兴趣,但苦于很多经典著作晦涩难懂。《朱子学提纲》(第三版)这本书,简直是我的一场及时雨。钱穆先生的文笔流畅且富有感染力,他将朱子学这样深奥的学问,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他没有卖弄学问,而是以一种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引领读者一步步走进朱子学的世界。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对朱子学知识的介绍,更是对朱子学思想精髓的提炼和升华。钱先生在梳理朱子学理论体系时,非常注重其内在的逻辑自洽性,以及它与中国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我特别佩服他对于朱子学在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的阐述,让我看到了理学并非只是空谈,而是切实地指导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第三版在原有基础上,对一些历史细节的考证和观点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使得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更强。对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是了解朱子学的绝佳起点,也是继续深入研究的坚实基础。

评分

初次翻阅《朱子学提纲》第三版,便被钱穆先生那股磅礴的学术气度和洞察秋毫的分析力所震撼。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说教式教材,而更像是一场与智者对话的盛宴。钱穆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朱子学从零散的哲学命题中提炼出来,呈现出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思想图景。他对于“理”的阐释,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伦理学的层层递进,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朱子学本就该是如此清晰明了。特别是关于“性即理”的讨论,钱先生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朱子学背后深刻的人性关怀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书中的每一步论证都建立在扎实的文本基础上,引用的史料和典籍都恰到好处,既增强了说服力,又拓宽了读者的视野。我尤其欣赏钱先生在梳理不同学派观点时的那种客观与公允,他不会因为个人好恶而偏颇,而是力求真实地呈现历史的原貌。第三版的增补内容,也恰好解答了我之前的一些疑惑,使得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著作,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对中国哲学史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评分

2012年第一次网购书籍开始,一直上京东。买纸质书,看纸质书,已成为一种习惯。好书,非常实惠。感谢京东,感谢图书,让我感到如此富有。

评分

大师作品。很好的书,不得不说,双十一,京东力度是最大的。

评分

朋友推荐的版本,确实不错。内容自不必说,装订印刷都不错。

评分

历代政治得失,带你了解各种制度

评分

生活,读书,新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汉,唐,宋,明,清,五代。语重心长。

评分

钱穆的书,大家之作。纸质好,字迹清晰。而且我扫描一下确实是正品。价格又优惠。买了6本,可以用券。唯一不足的是出版商用16开本印刷就好了。。

评分

京东优惠买的,可惜力度不到最大。

评分

京东图书的活动力度大,物流也不错,就是不再提供纸质发票不太方便。

评分

说是历代政治得失,倒不如说是中国政治制度史更为恰当。通过此书,对古代政治制度有新的认识,蛮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