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体集字古诗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 ||
| 定价 | 20.00 | |
| 出版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00年12月 | |
| 开本 | 12开 | |
| 作者 | 陈之清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806358832 | |
《欧体集字古诗: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内容简介:很多书法爱好者在经历了书法临摹之后,都非常希望尝试一下书法创作。由于古代碑帖文字的限制,不少集字帖多集中于成语佳句和对联,难以满足书法爱好者希望更多字数创作的需求。中国古诗集字字帖系列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各选编了十八首脍炙人口的唐宋古诗以供读者临写,创作。
......
收到货的时候,物流包装得非常扎实,完全没有卷边或受潮的痕迹,这点必须点赞。内页纸张的克重和适中的吸墨性,对于使用毛笔进行练习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字帖为了省成本会使用偏薄或过滑的纸张,导致墨色洇化严重,但这本字帖的纸质处理得恰到好处,既能清晰展现墨迹的干湿浓淡,又不会让初学者因为控笔不熟练而产生太大的挫败感。我关注的重点在于“集字”的编排逻辑。很多集字帖只是简单地把字堆砌在一起,缺乏连贯性,但《欧体集字古诗》系列显然在这一点上做了深度优化。陈之清先生显然是下了苦功,他挑选的诗句不仅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更重要的是,这些诗句的用字能够最大化地展示欧楷中各种笔画的结构变化,比如“捺”的出锋角度、“横撇”的提按转换,都在具体的诗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对于提升我对欧体结构美学的理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远比单纯对着某个字的局部进行揣摩要有效得多。
评分作为一名多年在书法圈子里摸爬滚打的老法子,我对市面上充斥的“快餐式”字帖实在有些审美疲劳了。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法帖”二字的诠释回归了本真。它不是那种追求时髦、花里胡哨的现代设计,而是扎扎实实地回归到传统帖学的精髓。那种朴素而庄重的封面设计,仿佛在对使用者说:“我们这里没有花架子,只有硬功夫。”在实际的临摹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于“间架结构”的提示非常到位。尤其是一些高低错落、欹侧平衡的技巧,在集字的过程中被巧妙地融入。比如某些字的左偏旁被特意处理得略微紧凑,以衬托右侧的舒展,这种长短搭配、疏密相间的处理,正是欧阳询“险绝”风格的核心所在。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九成宫》的字与字之间的气息连贯性,它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字,而是一首首微型的书法诗篇。
评分坦白说,我入手这本字帖之前,对“集字”的概念是抱有一丝保留的,总觉得不如原碑帖来得纯粹。然而,这本《欧体集字古诗》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经典碑帖的精髓“活化”并应用于更广阔的文本内容中。它的价值不在于替代原碑帖,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翻译”和“再创造”的路径。通过不同诗句的组合,我们能看到欧体在处理不同字形、不同笔画组合时所展现出的适应性和变化性。这种学习模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书法视野,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书法学习,是将古人的法度融入到自我对诗文的理解之中。这本字帖无疑是陈之清先生对推广欧体书法美学做出的一个非常具有洞察力的贡献,它让唐楷的典雅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可以被日常诗词吟诵所承载的美好。
评分这本《包邮正版 欧体集字古诗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陈之清编 中国古诗集字字帖系列 楷书法帖 上》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那墨韵浓淡适中的排版,让人一眼就感受到一股典雅的书卷气。我最欣赏的是它在选材上的用心,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千篇一律的字帖,这本似乎更注重“意境”的营造。翻开内页,那种精雕细琢的拓印质感,即便是对着屏幕看,也能想象出真迹的笔触力度与节奏变化。尤其是在摹写区域的设计上,它的米字格与田字格布局兼顾了初学者与有一定基础的书友,非常人性化。我试着临摹了几句唐诗的片段,发现陈之清先生在集字时对欧体的神韵把握得极其精准,那些险峻中求稳健,劲健里含秀美的“欧体”特点,在这本字帖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对于我这种热衷于楷书的爱好者来说,能将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的精髓融入到日常的古诗词学习中,无疑是一次绝佳的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练习工具,更像是一部移动的书法课堂,指导我如何在一个完整的诗歌语境中去理解和运用欧体笔法。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练习进阶的考虑上。第一部分通常是清晰的、放大版的范字,适合入门者进行轮廓的捕捉和笔锋的确认。而往后过渡到完整的诗句时,字号明显缩小,并且排版上更加接近真实的碑帖样式,这极大地锻炼了学习者在小字范围内的控笔能力和整体气韵的把握。我过去临习《九成宫》时,常常在长篇练习中遇到“写着写着就走味”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注意力集中在单个字上,忽略了通篇的和谐。而这本集字帖,由于是以诗歌为载体,强迫你在阅读和书写同步进行的状态下,去维持一种内在的韵律感。陈之清先生的编排思路,似乎就是想通过这种“诗意驱动”的方式,让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内化欧体的规范,而不是机械地复制笔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