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让人困惑的一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百年之后又到哪里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人生?这世界上真的有命运吗?如果有的话,那么,什么是命,什么是运?这些让我们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都可以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的起点和终站》里找到答案。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是南怀瑾先生在望九高龄所做的有关生死问题阐释的录音整理,南怀瑾先生以诙谐幽默的极具个人色彩的南氏语言,向我们揭示了生死这两件人生大事的奥秘。南怀瑾先生运用佛法原理,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的知识,由死亡到出生逆向讲解了生命的整个过程;并用十二因缘说客观地分析了生命的起源以及人类遭受种种苦痛的根本原因,为迷茫者解惑答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好好活着,才可以好好地死去。
南怀瑾(1918-2012),生于中国浙江乐清县,学者、文化名人。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第一讲纽约的寺庙从军的和尚——显明法师生死问题及因果的科学性变易生死分段生死生命问题什么是悟道成佛变与不变道理分四种
第二讲寿终正寝唯物加唯心的生命死前的四大变化轮回的预现状况五种无心地
第三讲各种不同的安葬
墓地风水说的非科学性
风与暖寿识的关系四大的分化念佛怎么念“念速”有多快中阴身生起后的光明中阴身的生死
第四讲濒死与闷绝梦游的人独影境阴神阳神王阳明的故事
第五讲魂与魄中阴境界的行阴和想阴中阴境界的多生业识现象三个梦十二因缘到底是什么等流和异熟的生命禅宗密宗性宗破山海明的故事三合一——名色十个一切入
第六讲人生十二苦
苦集灭道四谛如何成胎胎中的成长变化入胎的境界自杀的果报转生不迷天人的境界风大观转化四大
附录生死之间
修行,是智慧之学,不是这样随便的信仰就说是修行了;我今天能够给你讲出来,是我的智慧跟你讲,不是我看了佛经来跟你讲的。佛经里有啊!但你也看不懂。你们现在听我讲了,认为现在懂了,你懂个什么啊!是我懂!你不过听听而已,这叫声闻众。听到声音以为自己懂了,你没有证到,你是听了我的言语告诉你的,是观待道理,你没有达到证成道理,你没有求证到,你听懂了有什么用啊!不要骗自己。
我们这些朋友,每天晚上喜欢来,说:老师啊,看你一眼也舒服一点。舒服个啥!坐在那里听我吹牛,因为上茶馆要花钱,去跳舞厅要付钞票,到这儿有茶喝,又听我乱吹。吹一顿好开心啊,一毛钱不花,当然高兴来看我,自欺欺人!都在那里骗,认为自己也在修行,修个什么行啊。
所以我经常说,你们真修行就要懂永嘉大师两句话:“实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那是智慧的解脱,不是做工夫啊。这个道理要真懂了,你要智慧去解脱的,不是盲修瞎练的。所以说,修行是个科学,先把这个道理通了,再说求证,求证不到不行。
我们讲了半天,这个死人还在死亡的无心境界中,中阴身还没有醒转来。因为要讲这个中阴身,马上就发现,还有许多相关的道理,必须先要知道的,所以岔过来讲了半天。
现在回来讲这个人死过去了,在中阴身要生起的时候,忽然,好像人醒了一样。这个时候,要醒来的时候啊,佛经上告诉我们,一个强烈的亮光就来了,非常强烈。可是你要注意,佛经那么讲,不要上当,这个光,不是太阳的光,不是月亮的光,不是电灯的光,不是一切的光,而是智慧之光。等于我问你,我们每个人睡醒了那个第一下,怎么知道醒?大家不知道,醒过来才知道,那个是智慧的光明。我们现在普通睡醒了以后,眼睛还没有张开,觉得醒了,这个已经是第二念了。第一念,我们睡够了以后,啪!这是比方,啪!电灯开关一样打开了,这个属于光明,是智慧之光,不是有形有相的。不过有时候也有形有相,譬如我们早晨睡醒了,或者中午一觉睡醒了,哎哎……我醒了,你那个时候迷迷糊糊还有点亮光,有时候偶然有点经验对不对?那个亮光是迷迷糊糊阴阴暗暗的。
所以,死后到中阴生起,像睡醒了一样。这个阶段叫中阴身,好像同活着一样,自己感觉也有身体,也看得见,也听得见,但却发现:咦?他们都在哭……啊呀!我死了!自己也哭啊。哎呀,你们不要哭,他还来拉你,不要哭了,我走了,你不要伤心了。不但这里听得到,连在外国哭他的,他也听见了,一起听见,一边劝你,一边到外国去劝别人,一念之间穿过去,那个神通真广大了。
这个身体叫中阴身,跟梦中身一样。你们想想看,你梦中有没有身体啊?有。你看到好吃的,也会感到香啊,也会哭,也会笑,也觉得火烧会烫,水淋会冷,刀砍你一下,也流血会痛,这就是中阴身的道理。中阴身如梦如幻,梦中看到害怕的,怕死了,还会跑,对不对?中阴的道理也一样。为什么用这个“身”字呢?因为还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作用,还有思想,这个是唯心所生的,可是它有这个作用。换句话说,他没有真正的眼睛、鼻子、舌头、耳朵、大脑、身体,但他可以看一切,色、声、香、味、触、法,他都会感应的,这个叫中阴身。
读罢此书,我内心的迷雾似乎被驱散了不少。我一直对人生的“起点”与“终站”有着模糊而又深刻的认知,它们就像生命的两极,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又似乎是循环往复。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我答案,而是通过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让我自己去体会。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常常被“起点”的压力和“终站”的恐惧所束缚,却忽略了中间最宝贵的“过程”。作者的文字,让我看到了“起点”的纯粹与美好,也看到了“终站”的豁达与安宁。它教会我,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每一个经历都值得被珍惜。我不再执着于寻找一个完美的“终点”,而是更加关注当下的体验,更加珍视每一次的成长。这本书让我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让我的内心更加平静。
评分我一直被“起点”与“终站”这两个词所困扰,它们似乎划定了生命的界限,让我在中间的旅途中充满了不确定。而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化解了我内心的纠结。它并没有直接回答生命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而是通过引导我去关注生命的过程,去理解生命的本质。我开始意识到,每一个“终站”都可能是新的“起点”的序曲,每一次的结束都蕴藏着新的开始。比如,一段关系的结束,可能会开启我新的自我认知;一次事业的失败,也可能是我走向更高目标的转折点。作者的文字,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温和而有力的方式,点醒了我内心的迷惑。它让我不再执着于寻找一个确定的“终点”,而是更加享受当下,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命无限的可能性,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份沉静而深邃的东方智慧。我一直在思考,生命的起点究竟是什么?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婴儿啼哭,还是更早之前,那个在母体中孕育的生命?而终点,又会是什么?是肉体的消逝,还是灵魂的升华?这本书似乎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领我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自我探索。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一路走来的足迹,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那些坚定的选择与迷茫的徘徊,它们共同构成了我独一无二的生命轨迹。我开始理解,生命的起点并非仅是生理上的诞生,更是一种意识的觉醒,对世界的好奇,对未来的期盼。而终点,也不应只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一种对圆满的追寻,对生命意义的体悟。作者通过那些看似平常的叙述,却蕴含着洞察人心的力量,让我在字里行间,仿佛看见了自己灵魂深处最真实的模样,也看到了人生旅途中那条既平凡又壮丽的道路。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被忽略的角落,也点亮了我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认为,“起点”和“终站”是人生中最具哲学意义的两个概念,它们关乎生命的起源与归宿。而这本书,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领我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内心对话。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所谓的“起点”,究竟是从何而来?是那个生理上的诞生,还是意识的觉醒?而“终站”,又意味着什么?是肉体的消亡,还是精神的永恒?作者的文字,没有给我任何预设的答案,而是让我自己去感受,去体悟。我开始观察身边的万物,从一棵树的生长到一片叶子的凋零,都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轮回。这本书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找到一个确定的“起点”或“终站”,而在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去理解生命的真谛。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起点”与“终站”的意义。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起点”是过去的总结,“终站”是未来的期许,而中间的过程,则是为了达到那个“终站”而努力。然而,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每一个“起点”都充满了未知与可能,而每一个“终站”也并非是虚无,而是一种成熟与升华。作者的文字,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不断循环与变化。每一次的结束,都是为了下一次的开始;每一次的成熟,都孕育着新的生机。它让我不再畏惧生命的结束,而是以一种更加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我开始理解,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逐一个遥不可及的“终点”,而在于在每一个“起点”上,用心地去创造,去体验,去感受。这本书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积极的态度。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它没有枯燥的理论,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精辟的见解,引领我走进人生的“起点”与“终站”。我开始反思,我们常常过度关注“终站”的辉煌,或者对“起点”的渺小耿耿于怀,却忽略了构成生命的最重要部分——“过程”。那些日复一日的平凡日子,那些琐碎的点滴积累,才是真正塑造我们生命的基石。作者的文字,让我看到了“起点”的纯真与无限可能,也看到了“终站”的豁达与安宁。它教会我,不应过分执着于结果,而是要全然地投入过程,在每一个当下,尽力而为,坦然面对。生命就像一场马拉松,重要的不仅是冲过终点线的瞬间,更是沿途的风景,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跌倒再爬起。这本书让我对“人生”这个词有了更深的敬畏,也让我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更积极的态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知识的堆叠,更是思维的重塑。我一直认为,人生的起伏跌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起点”和“终站”。如果我们将其视为绝对的开始和结束,那么中间的历程便充满了焦虑与不安,总是在追赶,总是在担心。但这本书却巧妙地打破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终站”都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的结束都孕育着新的开始。比如,一次失败的经历,在我们看来可能是终结,但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它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指引我们走向更正确的方向,这本身就是一次生命的重启。反之,那些看似辉煌的“起点”,如果没有持续的努力和反思,也可能成为走向衰败的开端。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我对“变化”和“永恒”有了全新的理解。它让我不再惧怕变化,而是拥抱变化,相信生命是一个不断流动、不断重生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我们要做的是,在这流转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韧。
评分我一直是一个对生命起源和终结充满好奇的人,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思考的大门。它让我不再仅仅从科学或宗教的角度去理解生命的起点与终站,而是从一种更贴近人心的角度去感受。作者没有直接告诉我生命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是通过引导我观察自然,体悟生活,来让我自己去寻找答案。我开始留意身边的每一个细节,一粒沙,一滴水,都似乎蕴含着生命的密码。我反思自己是如何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年人,这其中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起点”的消逝,也是一个“终站”的到来。而这些,又何尝不是新的“起点”呢?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未知,而是拥抱未知,相信生命是一个无限循环、不断演化的过程。它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知道一切答案,而在于敢于提出问题,并且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平静。我一直认为,人生的“起点”和“终站”是两个遥不可及的概念,充满了神秘和未知。而这本书,却将它们拉回到了最朴实的生活之中。它没有教我如何去“开始”或“结束”,而是教我如何去“生活”。我开始理解,每一个微小的善意,每一次真诚的付出,都可以视为生命的“起点”;而每一次的放下,每一次的释怀,则是一种“终站”的智慧。作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它让我看到,生命的伟大,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平淡中的坚持;生命的智慧,不在于高深莫测,而在于日常的点滴。它让我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更深的体悟,也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温柔的视角。我不再对“起点”感到迷茫,也不再对“终站”感到恐惧,而是更加珍惜此刻,更加热爱生活。
评分我总是觉得,人生的“起点”和“终站”是被赋予了太多意义的词汇,它们往往承载着我们过多的期望和恐惧。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让我重新审视这两个概念。它并没有试图去定义生命是什么,也没有去描绘生命的终点会是怎样,而是通过一种非常细腻、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引导我去感受生命本身。我开始理解,生命的“起点”并非仅仅是那个瞬间的诞生,而是每一个新的尝试,每一次的觉醒,每一个积极的改变。而“终站”,也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一种成熟,一种放下,一种圆满。作者的文字,像一股清泉,洗涤了我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让我能够更平和、更从容地面对生命的起起伏伏。它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求一个虚无缥缈的“终点”,而在于享受每一个“当下”,珍惜每一次的遇见,感恩每一次的经历。
评分南大师南居士这几年对我影响蛮大的,十分感谢崇敬南老的引带,愿儒释道三家之学在东土深入发生成长,利益众生,南无阿弥陀佛!
评分這就是智慧呀,好好學習。從橫三大教。
评分好。。。。。。。。。。。。。。。。
评分不过还好,后来商家给联系补发了
评分正在阅读中,印刷质量不错!
评分很好,速度快,正品,值得购买,便宜实惠!下次还买!
评分书里引用不少实际例子加以说明人的一生中许多现象都是生死过程的一部分,看透人生也是很奇妙的
评分京东商城买书就是特别放心,放心,放心,重要的事说三遍!正版包装!
评分东方出版社的这一套南怀瑾著作,纸张优良,印刷精美,我很喜欢。京东很好,自己的快递,方便快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