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問題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也是讓人睏惑的一個問題。我們從哪裏來,百年之後又到哪裏去?為什麼會有不同的人生?這世界上真的有命運嗎?如果有的話,那麼,什麼是命,什麼是運?這些讓我們百思而不得其解的問題,都可以在南懷瑾先生的《人生的起點和終站》裏找到答案。
《人生的起點和終站》是南懷瑾先生在望九高齡所做的有關生死問題闡釋的錄音整理,南懷瑾先生以詼諧幽默的極具個人色彩的南氏語言,嚮我們揭示瞭生死這兩件人生大事的奧秘。南懷瑾先生運用佛法原理,結閤現代生命科學的知識,由死亡到齣生逆嚮講解瞭生命的整個過程;並用十二因緣說客觀地分析瞭生命的起源以及人類遭受種種苦痛的根本原因,為迷茫者解惑答疑,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好好活著,纔可以好好地死去。
南懷瑾(1918-2012),生於中國浙江樂清縣,學者、文化名人。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第一講紐約的寺廟從軍的和尚——顯明法師生死問題及因果的科學性變易生死分段生死生命問題什麼是悟道成佛變與不變道理分四種
第二講壽終正寢唯物加唯心的生命死前的四大變化輪迴的預現狀況五種無心地
第三講各種不同的安葬
墓地風水說的非科學性
風與暖壽識的關係四大的分化念佛怎麼念“念速”有多快中陰身生起後的光明中陰身的生死
第四講瀕死與悶絕夢遊的人獨影境陰神陽神王陽明的故事
第五講魂與魄中陰境界的行陰和想陰中陰境界的多生業識現象三個夢十二因緣到底是什麼等流和異熟的生命禪宗密宗性宗破山海明的故事三閤一——名色十個一切入
第六講人生十二苦
苦集滅道四諦如何成胎胎中的成長變化入胎的境界自殺的果報轉生不迷天人的境界風大觀轉化四大
附錄生死之間
修行,是智慧之學,不是這樣隨便的信仰就說是修行瞭;我今天能夠給你講齣來,是我的智慧跟你講,不是我看瞭佛經來跟你講的。佛經裏有啊!但你也看不懂。你們現在聽我講瞭,認為現在懂瞭,你懂個什麼啊!是我懂!你不過聽聽而已,這叫聲聞眾。聽到聲音以為自己懂瞭,你沒有證到,你是聽瞭我的言語告訴你的,是觀待道理,你沒有達到證成道理,你沒有求證到,你聽懂瞭有什麼用啊!不要騙自己。
我們這些朋友,每天晚上喜歡來,說:老師啊,看你一眼也舒服一點。舒服個啥!坐在那裏聽我吹牛,因為上茶館要花錢,去跳舞廳要付鈔票,到這兒有茶喝,又聽我亂吹。吹一頓好開心啊,一毛錢不花,當然高興來看我,自欺欺人!都在那裏騙,認為自己也在修行,修個什麼行啊。
所以我經常說,你們真修行就要懂永嘉大師兩句話:“實瞭因之所瞭,非生因之所生”,那是智慧的解脫,不是做工夫啊。這個道理要真懂瞭,你要智慧去解脫的,不是盲修瞎練的。所以說,修行是個科學,先把這個道理通瞭,再說求證,求證不到不行。
我們講瞭半天,這個死人還在死亡的無心境界中,中陰身還沒有醒轉來。因為要講這個中陰身,馬上就發現,還有許多相關的道理,必須先要知道的,所以岔過來講瞭半天。
現在迴來講這個人死過去瞭,在中陰身要生起的時候,忽然,好像人醒瞭一樣。這個時候,要醒來的時候啊,佛經上告訴我們,一個強烈的亮光就來瞭,非常強烈。可是你要注意,佛經那麼講,不要上當,這個光,不是太陽的光,不是月亮的光,不是電燈的光,不是一切的光,而是智慧之光。等於我問你,我們每個人睡醒瞭那個第一下,怎麼知道醒?大傢不知道,醒過來纔知道,那個是智慧的光明。我們現在普通睡醒瞭以後,眼睛還沒有張開,覺得醒瞭,這個已經是第二念瞭。第一念,我們睡夠瞭以後,啪!這是比方,啪!電燈開關一樣打開瞭,這個屬於光明,是智慧之光,不是有形有相的。不過有時候也有形有相,譬如我們早晨睡醒瞭,或者中午一覺睡醒瞭,哎哎……我醒瞭,你那個時候迷迷糊糊還有點亮光,有時候偶然有點經驗對不對?那個亮光是迷迷糊糊陰陰暗暗的。
所以,死後到中陰生起,像睡醒瞭一樣。這個階段叫中陰身,好像同活著一樣,自己感覺也有身體,也看得見,也聽得見,但卻發現:咦?他們都在哭……啊呀!我死瞭!自己也哭啊。哎呀,你們不要哭,他還來拉你,不要哭瞭,我走瞭,你不要傷心瞭。不但這裏聽得到,連在外國哭他的,他也聽見瞭,一起聽見,一邊勸你,一邊到外國去勸彆人,一念之間穿過去,那個神通真廣大瞭。
這個身體叫中陰身,跟夢中身一樣。你們想想看,你夢中有沒有身體啊?有。你看到好吃的,也會感到香啊,也會哭,也會笑,也覺得火燒會燙,水淋會冷,刀砍你一下,也流血會痛,這就是中陰身的道理。中陰身如夢如幻,夢中看到害怕的,怕死瞭,還會跑,對不對?中陰的道理也一樣。為什麼用這個“身”字呢?因為還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的作用,還有思想,這個是唯心所生的,可是它有這個作用。換句話說,他沒有真正的眼睛、鼻子、舌頭、耳朵、大腦、身體,但他可以看一切,色、聲、香、味、觸、法,他都會感應的,這個叫中陰身。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疊,更是思維的重塑。我一直認為,人生的起伏跌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起點”和“終站”。如果我們將其視為絕對的開始和結束,那麼中間的曆程便充滿瞭焦慮與不安,總是在追趕,總是在擔心。但這本書卻巧妙地打破瞭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它讓我意識到,每一個“終站”都可能是一個新的“起點”,每一次的結束都孕育著新的開始。比如,一次失敗的經曆,在我們看來可能是終結,但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它卻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教訓,指引我們走嚮更正確的方嚮,這本身就是一次生命的重啓。反之,那些看似輝煌的“起點”,如果沒有持續的努力和反思,也可能成為走嚮衰敗的開端。作者的語言樸實無華,但字字句句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讓我對“變化”和“永恒”有瞭全新的理解。它讓我不再懼怕變化,而是擁抱變化,相信生命是一個不斷流動、不斷重生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而我們要做的是,在這流轉中,保持內心的清明與堅韌。
評分我一直認為,“起點”和“終站”是人生中最具哲學意義的兩個概念,它們關乎生命的起源與歸宿。而這本書,並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領我進行瞭一場深刻的內心對話。它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所謂的“起點”,究竟是從何而來?是那個生理上的誕生,還是意識的覺醒?而“終站”,又意味著什麼?是肉體的消亡,還是精神的永恒?作者的文字,沒有給我任何預設的答案,而是讓我自己去感受,去體悟。我開始觀察身邊的萬物,從一棵樹的生長到一片葉子的凋零,都似乎在訴說著生命的輪迴。這本書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找到一個確定的“起點”或“終站”,而在於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去理解生命的真諦。它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的敬畏,也對自己的生命有瞭更清晰的認知。
評分我一直被“起點”與“終站”這兩個詞所睏擾,它們似乎劃定瞭生命的界限,讓我在中間的旅途中充滿瞭不確定。而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化解瞭我內心的糾結。它並沒有直接迴答生命的起點和終點在哪裏,而是通過引導我去關注生命的過程,去理解生命的本質。我開始意識到,每一個“終站”都可能是新的“起點”的序麯,每一次的結束都蘊藏著新的開始。比如,一段關係的結束,可能會開啓我新的自我認知;一次事業的失敗,也可能是我走嚮更高目標的轉摺點。作者的文字,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溫和而有力的方式,點醒瞭我內心的迷惑。它讓我不再執著於尋找一個確定的“終點”,而是更加享受當下,更加珍視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生命無限的可能性,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期待。
評分我總是覺得,人生的“起點”和“終站”是被賦予瞭太多意義的詞匯,它們往往承載著我們過多的期望和恐懼。而這本書,卻用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讓我重新審視這兩個概念。它並沒有試圖去定義生命是什麼,也沒有去描繪生命的終點會是怎樣,而是通過一種非常細膩、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引導我去感受生命本身。我開始理解,生命的“起點”並非僅僅是那個瞬間的誕生,而是每一個新的嘗試,每一次的覺醒,每一個積極的改變。而“終站”,也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一種成熟,一種放下,一種圓滿。作者的文字,像一股清泉,洗滌瞭我內心的焦慮和不安,讓我能夠更平和、更從容地麵對生命的起起伏伏。它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追求一個虛無縹緲的“終點”,而在於享受每一個“當下”,珍惜每一次的遇見,感恩每一次的經曆。
評分讀罷此書,我內心的迷霧似乎被驅散瞭不少。我一直對人生的“起點”與“終站”有著模糊而又深刻的認知,它們就像生命的兩極,既是起點,也是終點,又似乎是循環往復。這本書並沒有直接給我答案,而是通過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讓我自己去體會。我開始意識到,我們常常被“起點”的壓力和“終站”的恐懼所束縛,卻忽略瞭中間最寶貴的“過程”。作者的文字,讓我看到瞭“起點”的純粹與美好,也看到瞭“終站”的豁達與安寜。它教會我,生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意義,每一個經曆都值得被珍惜。我不再執著於尋找一個完美的“終點”,而是更加關注當下的體驗,更加珍視每一次的成長。這本書讓我對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讓我的內心更加平靜。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經曆瞭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它沒有枯燥的理論,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精闢的見解,引領我走進人生的“起點”與“終站”。我開始反思,我們常常過度關注“終站”的輝煌,或者對“起點”的渺小耿耿於懷,卻忽略瞭構成生命的最重要部分——“過程”。那些日復一日的平凡日子,那些瑣碎的點滴積纍,纔是真正塑造我們生命的基石。作者的文字,讓我看到瞭“起點”的純真與無限可能,也看到瞭“終站”的豁達與安寜。它教會我,不應過分執著於結果,而是要全然地投入過程,在每一個當下,盡力而為,坦然麵對。生命就像一場馬拉鬆,重要的不僅是衝過終點綫的瞬間,更是沿途的風景,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跌倒再爬起。這本書讓我對“人生”這個詞有瞭更深的敬畏,也讓我對自己的生命有瞭更積極的態度。
評分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份沉靜而深邃的東方智慧。我一直在思考,生命的起點究竟是什麼?是那個懵懂無知的嬰兒啼哭,還是更早之前,那個在母體中孕育的生命?而終點,又會是什麼?是肉體的消逝,還是靈魂的升華?這本書似乎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引領我進行瞭一場深刻的自我探索。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一路走來的足跡,那些曾經的歡笑與淚水,那些堅定的選擇與迷茫的徘徊,它們共同構成瞭我獨一無二的生命軌跡。我開始理解,生命的起點並非僅是生理上的誕生,更是一種意識的覺醒,對世界的好奇,對未來的期盼。而終點,也不應隻是對死亡的恐懼,而是一種對圓滿的追尋,對生命意義的體悟。作者通過那些看似平常的敘述,卻蘊含著洞察人心的力量,讓我在字裏行間,仿佛看見瞭自己靈魂深處最真實的模樣,也看到瞭人生旅途中那條既平凡又壯麗的道路。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被忽略的角落,也點亮瞭我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起點”與“終站”的意義。我一直以來都認為,“起點”是過去的總結,“終站”是未來的期許,而中間的過程,則是為瞭達到那個“終站”而努力。然而,這本書卻讓我意識到,每一個“起點”都充滿瞭未知與可能,而每一個“終站”也並非是虛無,而是一種成熟與升華。作者的文字,讓我看到瞭生命的神奇之處,在於它的不斷循環與變化。每一次的結束,都是為瞭下一次的開始;每一次的成熟,都孕育著新的生機。它讓我不再畏懼生命的結束,而是以一種更加坦然的心態去麵對。我開始理解,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追逐一個遙不可及的“終點”,而在於在每一個“起點”上,用心地去創造,去體驗,去感受。這本書讓我對生命有瞭更深的敬畏,也對自己的生活有瞭更積極的態度。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平靜。我一直認為,人生的“起點”和“終站”是兩個遙不可及的概念,充滿瞭神秘和未知。而這本書,卻將它們拉迴到瞭最樸實的生活之中。它沒有教我如何去“開始”或“結束”,而是教我如何去“生活”。我開始理解,每一個微小的善意,每一次真誠的付齣,都可以視為生命的“起點”;而每一次的放下,每一次的釋懷,則是一種“終站”的智慧。作者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它讓我看到,生命的偉大,不在於轟轟烈烈,而在於平淡中的堅持;生命的智慧,不在於高深莫測,而在於日常的點滴。它讓我對自己的生命有瞭更深的體悟,也對周圍的世界有瞭更溫柔的視角。我不再對“起點”感到迷茫,也不再對“終站”感到恐懼,而是更加珍惜此刻,更加熱愛生活。
評分我一直是一個對生命起源和終結充滿好奇的人,而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層次思考的大門。它讓我不再僅僅從科學或宗教的角度去理解生命的起點與終站,而是從一種更貼近人心的角度去感受。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生命是從哪裏來,到哪裏去,而是通過引導我觀察自然,體悟生活,來讓我自己去尋找答案。我開始留意身邊的每一個細節,一粒沙,一滴水,都似乎蘊含著生命的密碼。我反思自己是如何從一個懵懂的孩子成長為一個成年人,這其中的每一個變化,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起點”的消逝,也是一個“終站”的到來。而這些,又何嘗不是新的“起點”呢?這本書讓我不再害怕未知,而是擁抱未知,相信生命是一個無限循環、不斷演化的過程。它讓我認識到,真正的智慧,不在於知道一切答案,而在於敢於提齣問題,並且在探索中不斷成長。
評分質量好,便宜。質量好,便宜。
評分買瞭29本書。很滿足趁著618特價的時候買的。買瞭一堆。所以挑書的時候挑瞭一個下午。猶豫癥拖延癥一起發作的結果。各個方麵的都有。心理學。養生類。雞湯類。可以看好久瞭。贊
評分喜歡南師的作品,慢慢看!
評分很好看的書,非常喜歡。推薦閱讀。
評分值得購買值得購買值得購買值得購買值得購買
評分國學大師的經典之作,值得細細品讀。
評分南懷瑾老先生一定要讀
評分快遞員非常給力,書本的質量還不錯
評分書的質量好,包裝完好,南懷謹是治學嚴謹求實,莊子之譯從其人生感悟來解讀,處處體現作者學識博大精深,不錯。另送貨速度快,最喜歡京東這點,和同城購沒什麼區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