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导临:邓石如千字文》为碑帖导临丛书之一,精选了邓石如千字文,并对其进行新的技术加工,以墨迹的形式出现,并进行放大,让学习者能较好地领略原帖的笔法及整体风貌。
邓石如(1743—1805),清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因避嘉庆皇帝顒琰讳,遂以字行,号完白山人。
邓石如是清朝书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大家,后人对其书艺评价极高。他的弟子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他的书法列为“神品”,誉为“四体书皆国朝第1”。
邓石如书法四体皆能,以篆隶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李斯、李阳冰为师,却打破了自李阳冰以来僵化的传统格局,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其篆书结体灵动,用笔自然。他在书法理论上也颇多创见。“计白当黑”之论把“笔不到而意到”的道理具体化了。“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则把虚实对比的艺术理论阐释得明白如话。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为尤近。”赵之谦则认为:“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1,山人以隶书为第1;山人篆书笔笔从隶书出,其自谓不及少温当在此,然此正自越少温,善易者不言易,作诗必是诗,定知非诗人,皆一理。”康有为评价说:“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家之有孟子。”
《千字文》为梁周兴嗣撰写的四字韵语,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知识。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汉文化基础的启蒙读物。
在临习邓石如书《千字文》时,应注意其线条刚健婀娜,裹锋行笔,按中有提,切忌臃肿死板,结构上其造型重心偏上,中宫紧密,以达到朴茂的特征。
编者按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汉字的书体经过多次演变,从诡谲奇崛的甲骨文逐渐发展到苍茫浑厚的金文、再到规整匀净的篆书、严整肃穆的隶书、端庄成熟的楷书和连绵飞动的草书、不拘不放的行书等多种书体。每种书体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行草书具有更为广泛的实用价值,能快写,又易识别,同时优秀的行草书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孙过庭的《书谱》就分别是用行书和草书书写的,它们不但形体优美、而且意境高远。书家以娴熟的用笔技巧、精妙的笔法、塑造出完美多变的字体造型,营造出幽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行草书在我国的书法艺苑中和书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各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的行草书名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艺术技巧是书法创作的必要条件,它不仅是书家自身本质力量的一种外化和对象化,而且能充分体现创作者才能智慧的高低和创作能力的大小,影响着作品整体美的构成。书法学习的主要任务,一是学习范本的用笔技巧,二是学习范本的结字布白方法。我们学习笔法不仅仅是起、行、收笔处的运笔程式,笔法的目的是塑造线条质量,体现笔法自身的表现力,连接点画线条,使其间关系合理,以调整笔锋的状态。笔法的选择与线条质感直接相关,通过对笔触的分析,线条质感的判断,原作工具材料等客观因素的考查等为背景,通过点线轮廓将笔法还原到笔触面的笔锋着纸状态及决定笔锋的运笔动作层面,这样才能实现笔法的全过程。结构作为线条的框架,决定线条质量的有效程度,结构的审美是书家风格、品味、格调的反映。结构因时相传,更因时、因地、因书体风格而不同,但还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
本丛书选取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篆、隶、楷、行、草书法帖,采用高科技最新数码还原专利技术,进行放大处理,放大而不失真。并有简体释文,供临学者和书法教学工作者作教学辅导和参考,对于书法教学工作者和具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及初学者研习都不失为一本好书。对于书法教学工作者而言,由于原帖字普遍较小,对各种笔法和结构往往不太容易看清和理解,放大后,对帖中字每一个笔画的用笔细微之处如提按顿挫、方圆藏露、转折映带等的丰富变化都能清楚地看到,可以通过对笔画线条外轮廓的分析,还原其用笔过程。同时,对结构的比例、轻重,大小、疏密等也更为直观,更易分析和讲解。对学习者来说,一帖在手,不仅增加对帖的感性认识,而且对进一步理解技法有较大的帮助,让初学者少走弯路。
每种书体都有各自结字规律,每种帖都有自已的结字特色。我们对篆、隶、楷、行草书的结构规律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出每种书体十二种结字原则,同一种书体中不同书家和碑帖又有自已的个性。十二种法则包括大部分的共性原则(对比原则)和少量个性特征。每个结构原则又选用字帖中的十二个字来『图说』这个结字原则。这些原则均出自历代书论经典著作,归类总结后集聚起来,根据每种帖的特征进行举例讲解,深入浅出,帮助出帖。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前辈,时刻陪伴在我的身边进行指导。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亲切自然,没有那种生硬的教条感,读起来让人倍感放松,从而更容易接受其中的专业知识。在介绍某些难点时,那种娓娓道来的语气,仿佛是在与老友交流心得,而不是在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这种温暖而又坚定的引导,对于需要长期坚持的技能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写”,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体会到了学习书法的乐趣和坚持下去的内在动力。这本书成功地将枯燥的练习过程,转化成了一场充满启迪和享受的文化之旅。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是那种简单地把字帖内容堆砌起来,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从最初的基础笔画练习到结构布局的讲解,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导和清晰的示范。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似乎非常懂得初学者的困惑点,总能在最需要解释的地方提供详尽的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这种注重实操和细节的讲解方式,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来练习,很快就找到了入门的感觉,不再是那种无从下手的迷茫。特别是对于那些难以把握的笔锋转换和力度控制,书中的文字描述配上图示,让人豁然开朗,感觉自己离掌握这门技艺又近了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可以说是将“工具书”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非常贴心地考虑到了日常练习中的各种需求。例如,对于不同书写工具(毛笔、硬笔)的适应性调整,以及在不同书写载体(宣纸、毛边纸)上的注意事项,都有详细的说明。在实际操作环节,提供的临摹指导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只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多种可能的处理方式和分析,鼓励学习者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对于长期坚持练习的人来说,这种注重细节、面向实战的指导,是无比宝贵的财富,能有效避免在长期练习中走弯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那种温润的质感,摸上去就能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大气,配色沉稳,让人在翻阅时就能迅速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排版方面,也看得出设计者下了不少功夫,字体的选择既清晰易读,又带有古典韵味,与内容本身非常契合。尤其是一些关键示范部分的布局,留白恰到好处,既突出了重点,又不会让人感到拥挤。整体来看,这本书的视觉体验极佳,作为一本书法入门或进阶的工具书,它在硬件上的投入和用心,无疑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佳的第一印象和持续的阅读动力。即便是对书法不太了解的人,也会被它散发出的那种专业和精致所吸引。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学术深度和广度,让我这个略有基础的学习者也感到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照着写”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特定书家风格的形成脉络和用笔特点。在介绍技法时,作者引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理论依据,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我特别欣赏其中对“意境”和“气韵”的解读,这些抽象的概念,通过作者的笔触变得具体可感。它引导读者去思考,书法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而不是仅仅关注字体的外形。这种由表及里、由技入道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层次,让我明白,真正的书法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理解和感悟的过程。
评分真心不错的一本书,而且还是大本,纸张和书法超赞
评分书是好书,就是等了近一个星期才收到,包装不好,有皱折纹
评分很喜欢西泠印社的碑帖导临系列!排版很好 纸张讲究 字大小合适 讲解很详细 爱不释手啊!为了它 这月下月不吃零食了!
评分印刷清晰,纸张哑光,适合临帖使用
评分西泠印社的就是好。京东活动给力
评分印刷清楚,笔意清哳可见
评分西泠印社的就是好。京东活动给力
评分非常好,值得购买,推荐大家,印刷清晰,很好很好。
评分喜欢写毛笔字,买了很多字帖,几本都是抢到满120减20的优惠券就会下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