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雷插图本十字军东征

多雷插图本十字军东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古斯塔夫·多雷 著
图书标签:
  • 多雷插图
  • 十字军东征
  • 古籍
  • 历史
  • 插图
  • 中世纪
  • 欧洲历史
  • 宗教战争
  • 艺术
  • 版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349672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83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名著图文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要想具体说清楚“十字军东征”,首先要交代一下历史背景。我们知道,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也就是现在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的先知是耶稣,他被罗马帝国钉死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因此耶路撒冷被基督徒视为圣城。基督教产生后,就不断向四周传播,其中向当时罗马帝国的中心欧洲的传播,是为成功的地区之一,并且,基督教实现了“咸鱼翻身”,由受迫害的宗教,一跃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目录

千年回望"十字军"
古斯塔夫·多雷的插图艺术
布朗德尔听见理查的声音
野蛮人对朝圣者的款待
012 福尔克被他谋杀的人的鬼魂攻击
宣扬十字军东征的隐士彼得
016 十字军东征的号召
018 贫穷的沃尔特在匈牙利
020 福克曼牧师和艾米孔伯爵的军队攻打梅尔斯堡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遭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遗迹
024 天象
026 东方的财富让十字军震惊
028 戈弗雷发现隐士彼得军队的幸存者
030 牧师们向十字军布道
032 十字军向尼西亚城中扔掷人头
034 尼西亚之战
036 多里莱乌姆之战
038 多里莱乌姆之战后安葬死者
040 安条克之战
042 勃艮第的弗罗林
044 博希蒙德独自登上安条克的城墙
046 安条克的屠杀
巴特勒密承受火焰的折磨
050 通往耶路撒冷之路
052 第一次看到耶路撒冷时激动的十字军
054 对耶路撒冷的第二次进攻:十字军被击退
056 橄榄山上出现圣乔治的幻影
058 戈弗雷进入耶路撒冷
060 真十字架的发现
062 戈弗雷要求穆斯林统治者进贡
064 阿韦讷的杰拉德被绑在阿苏尔的城墙上
066 十字军屠杀凯撒里亚的居民
068 两百骑士向两万萨拉森人进攻
070 耶路撒冷拉丁国王鲍德温一世之死
072 伊尔札吉饶高迪尔一命
074 路易七世从克莱尔沃的圣伯纳德手中接过十字架
076 德国皇帝康拉德三世的军队在大马士革被击溃
078 土耳其人的突袭
080 路易七世
082 萨拉丁
084 圣殿骑士迈勒光荣战死
086 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之死
088 托勒密的围攻
090 托勒密围城战
092 狮心王理查报复性地屠杀俘虏
094 十字军被萨拉丁的军队包围
096 阿尔苏战场上的狮心王理查和萨拉丁
098 狮心王理查到达雅法
100 威尼斯总督丹多罗为十字军布道
102 慕特索夫洛给阿列克谢四世下毒,并将其扼死。
慕特索夫洛和丹多罗谈判
106 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
108 圣墓
110 十字军对战格拉纳达的摩尔人
112 儿童十字军东征
114 友好的邀请赛
116 为了保卫基督
118 亚西西的方济各试图让苏丹皈依基督教
120 异教徒的洗礼
122 路易九世的出发
124 十字军的战争武器
126 转化异教徒
128 真十字架
130 祈福
132 被沙尘暴打散的叙利亚军队
134 杜姆亚特城前的路易九世
136 胜利后的赞美诗
138 尼罗河畔的十字军
140 东方的来信
142 圣路易在埃及被俘
144 俘虏们到达开罗
146 在开罗被关押的基督教骑士
148 阿尔蒙丹之死
150 埃米尔的首级被展示
Chegger-Eddour 王后和 Saif-Eddin 埃米尔
天际的曙光
156 残暴的拜巴尔
158 战俘
十字军从埃格莫尔特出发
1270 年 8 月 25 日的夜晚
164 为逝者祈祷
166 日耳曼的亨利遇刺
168 英国王子爱德华三世杀死刺客
170 不光荣的停战
172 向穆罕穆德祈祷
174 萨努提向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展示东方的地图
176 老兵
178 君士坦丁·帕里奥洛格斯向君士坦丁堡的防守军队发表长篇演讲
180 穆罕默德二世到达君士坦丁堡
182 奥斯曼人入侵匈牙利
184 对战争的援助
186 十字军翻越托鲁斯山脉
188 十字军的一个敌人
190 勒班陀战役
192 出发
194 骑士规章
196 回归
198 犹太山地的基督教军队
200 忏悔
202 奇迹
204 阿苏夫之战
206 游吟诗人唱诵十字军的颂歌
208 关于多雷插图的一些题外话

精彩书摘

  千年回望“十字军”
  李维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可以说,一提起“十字军东征”,不管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都有说不完的话。一方面,他们看法各异,各执一词,都有批评和谴责对方的“铁证”;另一方面,他们也会“满眼都是泪”,他们的祖先,因战争的残酷,疾病的折磨,无数人殒命疆场,数不清的财富化为乌有。不仅如此,“十字军东征”的背后还有宗教的身影,世界上两大普世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了宗教间的竞争,不惜挑起战争,或为了捍卫所谓宗教尊严,不惜激起两大文明间的对抗与仇恨。时至今日,这种对抗与仇恨,仍绵延不绝,深深地埋入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最核心,并时不时地冒出来,击打着无数基督徒和穆斯林“脆弱的心”。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小布什发表演说,誓言严厉打击恐怖主义,却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十字军东征”几个字,将美国的反恐战争类比为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显然,这是小布什的口误,但是,这种口误却生动地反映了小布什背后的现代西方基督教群体,对穆斯林群体的某种对立、对抗乃至隐隐的仇恨。
  那么,“十字军东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为什么能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欧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乃至东方和西方之间,产生如此巨大而影响深远的芥蒂、龃龉、怨恨?简单地说,“十字军东征”是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世界对东方的伊斯兰世界发起的一场延续近200年的战争(1096—1291年),战争以基督徒的失败而告终。
  要想具体说清楚“十字军东征”,首先要交代一下历史背景。我们知道,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也就是现在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的先知是耶稣,他被罗马帝国钉死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因此耶路撒冷被基督徒视为圣城。基督教产生后,就不断向四周传播,其中向当时罗马帝国的中心欧洲的传播,是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并且,基督教实现了“咸鱼翻身”,由受迫害的宗教,一跃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来,基督教又分裂为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为中心的东正教。正当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诞生,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在创教的过程中,也与耶
  路撒冷建立密切的历史联系,所以穆斯林也把耶路撒冷视作圣地。穆罕默德的后继者们,
  继续向四周传播伊斯兰教,这样,作为后起之秀的伊斯兰教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以基督教的损失为代价的,因此,早在那个时候,两大宗教的冲突,已经不断发生,并因此为后来的宗教冲突埋下了隐患。
  ……

《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落:帝国荣耀与命运的交织》 一、帝国初现: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嬗变 本书深入剖析了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的复杂历史进程。我们追溯了早期罗马城邦的起源,考察了其在意大利半岛的扩张,以及与迦太基等强权的激烈角逐。重点探讨了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败、马略与苏拉的军事对峙,以及最终凯撒的崛起与遇刺。本书不仅梳理了政治权力的转移,更细致描绘了社会结构、法律制度和军事组织在这一关键转型期所经历的深刻变革。读者将看到,庞大的内战如何耗尽了共和国的元气,为一位独裁者的登场铺平了道路。 二、奥古斯都的和平:元首制的建立与“罗马治世” 本书将大量篇幅用于阐述屋大维(奥古斯都)如何巧妙地终结了内战,并建立了元首制(Principate)。这并非简单的王位继承,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它保留了共和国的表象,却将所有实权集中于一人之手。我们考察了“罗马治世”(Pax Romana)的黄金时代,分析了财政改革、行省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公共工程的空前发展。从庞大的渡槽网络到遍布地中海的贸易航线,本书力图展现一个统一、高效的行政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并探讨了这种稳定对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深远影响。 三、帝国的边疆:军事的辉煌与持续的压力 罗马的强盛与其军事机器密不可分。本书详细考察了罗马军团的组织、战术和工程能力。我们跟随图拉真皇帝的军队穿越多瑙河与幼发拉底河,见证了帝国版图扩张的巅峰。然而,本书并未回避边疆防卫所面临的永恒挑战。从不列颠的哈德良长城,到莱茵河与多瑙河的防线,面对着日耳曼部落、萨珊波斯帝国的持续压力,帝国如何维持其漫长而脆弱的边境线?本书分析了军事开支对国家财政的影响,以及军团的政治化倾向如何成为日后动荡的根源。 四、社会生活与文化熔炉:罗马的日常生活 超越宏大的政治叙事,本书深入挖掘了罗马社会的肌理。我们将探访富丽堂皇的贵族别墅,对比平民窟中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详细描绘了罗马公共浴室作为社交中心的独特功能,以及角斗场上血腥表演对民众心理的塑造作用。奴隶制度在罗马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被置于审视之下,探讨了自由民阶层的发展轨迹。此外,本书还考察了罗马对希腊文化的吸收、改造与创新,从维吉尔的史诗到葛朗的医学,展现了罗马作为“文化熔炉”的复杂性。 五、从“五贤帝”到危机:内部的腐蚀与外部的挑战 本书随后转向了帝国的转折点——“五贤帝”时代(公元96-180年)的盛世之后。我们分析了马可·奥勒留皇帝晚年所面临的瘟疫与战争的双重打击,这预示着“罗马治世”的终结。随后的塞维鲁王朝虽然暂时稳定了局势,但内在的矛盾日益尖锐。本书重点分析了公元三世纪大动荡(Crisis of the Third Century)的深层原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地方割据、以及无休止的皇帝更迭。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的结构性弱点暴露无遗。 六、戴克里先的重塑与君士坦丁的信仰转变 面对崩溃的边缘,戴克里先皇帝推行了激进的改革,建立了四帝共治制(Tetrarchy),试图通过权力分散来确保帝国的稳定。本书详述了这些改革的成败,包括价格管制、行政区域划分的彻底改变,以及对官僚体系的空前膨胀。紧接着,君士坦丁大帝的登场带来了两个划时代的转变:米兰敕令与基督教的合法化,以及新都君士坦丁堡的建立。本书辩证地探讨了这些措施如何拯救了帝国,同时也为后世的“东西分裂”埋下了伏笔。 七、光照与阴影:西罗马的瓦解与东方的延续 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我们聚焦于西罗马帝国不可逆转的衰落。我们考察了蛮族移民(哥特人、汪达尔人、匈人等)的迁徙浪潮,并非简单地将其描绘为野蛮入侵,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地缘政治背景下进行分析。详细审视了阿提拉对帝国的威胁,以及西罗马中央权威如何一步步被地方化的军事领袖和异族将领所取代。最终,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终结,被视为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重组过程的自然结果。与此同时,本书亦简要勾勒了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如何继承并延续了罗马的法律、行政与文化遗产,继续屹立千年。 全书特点: 本书基于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古典文献研究,采用宏大叙事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力求还原罗马帝国从兴盛到分裂的复杂面貌。它不仅仅是一部编年史,更是一部关于权力、制度、文化适应与最终衰亡的深刻探讨。读者将在阅读中领悟到,一个统治了地中海世界近千年的帝国,其命运的齿轮是如何在内部的积累与外部的冲击中,一步步走向既定的终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它不像某些严肃的历史著作那样堆砌枯燥的年代和条文,而是巧妙地将学术的严谨性融入了一种近乎小说的叙事张力之中。我发现自己很难合上它,总想知道下一页会揭示哪一处未被充分挖掘的史实侧面。特别是在描述那些关键的战略转折点时,作者的笔力显得尤为老辣,几段文字便能将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军事部署梳理得清晰明了,不拖泥带水,却又不失深度。更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采取绝对化的视角,而是努力呈现了不同文化、不同阵营人物的行为逻辑,这使得整个故事读起来充满了张力和真实感,而非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读完后,我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刻板印象,而是一幅有血有肉、充满矛盾与人性的复杂画卷。这需要深厚的史学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才能达成。

评分

我向来对长篇叙事类书籍的索引和注释部分格外关注,因为它们往往是衡量一部作品学术态度的试金石。在这方面,这本大部头的诚意是毋庸置疑的。注释详实到令人敬佩,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出处,还时不时地对一些历史争议点进行简短但有力的辨析,让你清楚地知道作者的观点是基于何种证据链条建立起来的。更赞的是,它的地图绘制水平达到了专业制图师的标准,清晰地标示出了行军路线、关键战役的部署以及地理地貌对战局的影响,那些复杂的山脉和河流走向,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障碍。对于希望深入研究特定战役路线的朋友来说,这些地图和精确的地理参考,比任何文字描述都要来得直观和有效,这无疑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会比较偏向于军事装备考证的书籍,但它的内容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涵盖了兵种的演变、攻城器械的改进这些硬核内容,更深入探讨了宗教狂热是如何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中的。书里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描述沿途的地理环境和社会风貌,比如东方城市的繁华景象与西方乡村的贫瘠对比,这种环境的渲染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现场感。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个人日记或书信的片段翻译,虽然可能只是只言片语,但正是这些微小的声音,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推着历史巨轮前行的小人物的恐惧、期盼与绝望。这使得原本宏大的“东征”主题,变得可以被个体的情感所承载和理解,让阅读体验从纯粹的知识吸收,转变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体现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感,纸张的质地非常厚实,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重量感。内页的字体选择和行间距经过精心设计,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的疲劳感也比阅读普通平装书要轻得多。我特别注意到,在章节切换或主题转换的地方,设计师们运用了非常雅致的装饰性边框或题花,这些装饰元素并非随意添加,而是仔细考量了其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地域风格,使得每一页都像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关注,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提供信息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可以世代传承的珍贵文献,即便只是将其摆放在书架上,也散发着一种古典而沉静的力量。

评分

这本装帧精美的历史画册,简直是穿越时空的一把钥匙。甫一翻开,就被那些细腻入微的插图深深吸引住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人物神态捕捉的精准,那种饱经风霜的骑士面容,或是远处城墙上守望者的坚毅,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不仅仅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连日常行军的琐碎细节,比如士兵们围坐在篝火旁的情景,或是补给马匹的场景,都处理得毫不含糊。光是看着这些图画,我就能想象出当年漫长旅途中的艰辛与荣耀。色彩的运用非常考究,既有沙漠阳光的炽热,也有欧洲初春的微寒,层次感极强。可以说,它不是简单地描绘历史事件,而是用视觉语言在讲述一个关于信仰、野心与牺牲的史诗。对于任何一位对中世纪艺术和军事史感兴趣的爱好者来说,这都是一份不容错过的视觉盛宴,光是研究这些插画的构图和用光,都能让人沉浸良久,仿佛能听到远古的战鼓声。

评分

以为是插图,结果书基本是全图……

评分

多雷版本,大家都说不错

评分

与君你就看看你不能好好和 v

评分

呃 怎么说呢 和想象不一样。。。

评分

收货还算比较快

评分

呃 怎么说呢 和想象不一样。。。

评分

不错,好书。

评分

一直想买的书,好!

评分

书非常不错,值得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