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

建筑材料/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崇智,周文娟,王林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材料
  • 土木工程
  • 卓越工程师
  • 教育
  • 教材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 工程教育
  • 专业教育
  • 高等教育
  • 学科建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5967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78546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页数:20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筑材料/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是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的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之一,根据高等院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编写而成。本书主要介绍了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生产制备和使用方法及质量检测管理,结合工程实践编写了综合实训及面试典型问题对策、全国高等学校建筑材料自学考试习题等,采用最新标准和规范。每章设有小结与思考题。知识体系简明扼要,易于理解掌握,实用性强。
  《建筑材料/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教材》可用作土木建筑工程专业高等院校的教学、试验人员培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报考土木工程或结构工程建筑材料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习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建筑材料定义及其分类

1.2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1.3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1.4学习方法

1.5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2.1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2.1.1材料的组成

2.1.2材料的结构

2.2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2.2.1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2.2.2密实度与孔隙率

2.2.3填充率与空隙率

2.2.4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2.2.5材料的热工性质

2.3材料的力学性质

2.3.1强度与比强度

2.3.2弹性与塑性

2.3.3韧性与脆性

2.3.4硬度与耐磨性

2.4材料的耐久性

2.5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无机胶凝材料

3.1气硬性胶凝材料

3.1.1石灰

3.1.2石膏

3.1.3水玻璃

3.2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

3.2.1水泥的分类

3.2.2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知识

3.2.3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

3.2.4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

3.2.5硅酸盐水泥的抗侵蚀性

3.2.6含掺和料硅酸盐水泥的性质

3.2.7通用水泥的选用

3.2.8特性水泥

3.3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4章混凝土与砂浆

4.1混凝土分类及其特点

4.1.1混凝土的分类

4.1.2混凝土的特点

4.2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4.2.1水泥

4.2.2细骨料

4.2.3粗骨料

4.2.4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

4.2.5化学外加剂

4.2.6矿物掺和料

4.3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4.3.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4.3.2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4.3.3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4.3.4混凝土的耐久性

4.4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

4.4.1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4.4.2混凝土强度的评定

4.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5.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

4.5.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技术理念与参数

4.5.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与方法

4.5.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4.5.5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4.5.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例

4.5.7大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例

4.6特种混凝土

4.6.1轻混凝土

4.6.2纤维混凝土

4.6.3聚合物混凝土

4.6.4高强高性能绿色混凝土

4.7建筑砂浆

4.7.1砌筑砂浆

4.7.2普通抹面砂浆

4.7.3防水砂浆

4.7.4装饰砂浆

4.7.5特种砂浆

4.7.6商品砂浆与保温砂浆

4.8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5章建筑钢材

5.1钢材的分类

5.1.1脱氧程度

5.1.2化学成分

5.1.3其他分类

5.2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

5.2.1力学性能

5.2.2钢材的工艺性能

5.3钢材的技术标准与应用

5.3.1常用建筑钢种

5.3.2钢结构用钢

5.3.3钢筋混凝土用钢

5.4钢材的质量控制

5.4.1钢材化学成分对钢性能的影响

5.4.2钢材的锈蚀与防护

5.5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墙体与屋面材料

6.1天然石材

6.1.1常用的天然石材

6.1.2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

6.2砌墙砖

6.2.1烧结砖

6.2.2非烧结砖

6.3砌块

6.3.1混凝土砌块

6.3.2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6.3.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6.3.4粉煤灰小型砌块

6.4墙板

6.4.1GRC轻质多孔隔墙条板

6.4.2纸面石膏板

6.4.3轻型复合墙板

6.5屋面材料

6.5.1烧结类瓦材

6.5.2新型屋面瓦材与板材

6.6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7章防水材料

7.1概述

7.2沥青防水材料

7.2.1沥青

7.2.2沥青防水材料

7.3新型防水材料

7.3.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7.3.2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7.3.3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7.3.4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7.4防水材料的选用

7.5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8章建筑塑料

8.1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

8.2塑料的组成与特性

8.2.1塑料的组成

8.2.2塑料的特性

8.3常用建筑塑料及制品

8.3.1热塑性塑料

8.3.2热固性塑料

8.3.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8.4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9章木材

9.1木材的分类与构造

9.1.1木材的分类

9.1.2木材的构造

9.2木材的性能及应用

9.2.1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

9.2.2木材及其制品的应用

9.3木材的防护与防火

9.3.1木材的腐朽与防腐

9.3.2木材的防虫

9.3.3木材的防火

9.4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0章装饰材料

10.1绝热材料

10.2吸声材料

10.3装饰材料

10.4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1章常用建筑材料性能检测试验

11.1检测试验室管理

11.1.1检测室管理

11.1.2试验室安全管理

11.2水泥试验

11.2.1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11.2.2凝结时间试验

11.2.3安定性试验

11.2.4胶砂强度试验

11.3骨料试验

11.3.1骨料的取样与缩分

11.3.2砂的筛分试验

11.3.3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11.3.4砂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试验

11.3.5砂的含泥量试验(人工砂为石粉含量试验)

11.3.6砂的泥块含量试验

11.3.7石的筛分试验

11.3.8石的表观密度试验

11.3.9石的压碎指标值试验

11.4混凝土试验

11.4.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试验

11.4.2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11.5建筑砂浆试验

11.5.1砂浆稠度试验

11.5.2砂浆分层度试验

11.5.3抗压强度试验

11.6钢材试验

11.6.1热轧带肋钢筋原材的取样方法及样品的规格

11.6.2拉伸试验

11.6.3弯曲试验

11.7烧结普通砖试验

11.8石油沥青试验

11.8.1针入度试验

11.8.2沥青延度试验

11.8.3软化点试验

11.9SBS防水卷材试验

11.9.1试样制备

11.9.2拉力及最大拉力时延伸率试验

11.9.3不透水性试验

11.9.4低温柔度试验

11.9.5耐热度试验

11.10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2章课程实训

12.1目的与要求

12.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综合实训

12.2.1实训题目

12.2.2实训内容

12.2.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训步骤

12.2.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训系列报告

第13章本门课程求职面试可能遇到的典型问题应对

13.1试验管理等实际问题

13.2工程应用问题

13.3一般常识问题应对

13.4典型考试实例分析

13.4.1第一部分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与填空题)的应对

13.4.2第二部分主观题(简答和计算题)的应对

模拟试题1: 本科学生考试试题

模拟试题2: 全国高等学校自学考试试题

模拟试题3: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改革提倡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更大程度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社会需求。建筑材料是建筑工业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和新规范不断出现,因此建筑材料课程必须紧跟材料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
  本书重点阐明建筑材料基本性质,如胶凝材料、混凝土与砂浆、建筑钢材、墙体与屋面材料、防水材料、建筑塑料、木材及装饰材料等。内容上尽可能系统全面地反映土建类本科专业建筑材料学科基本知识及新成就、新技术和新标准,并编写了建材试验、综合实训、面试典型问题对策等内容; 本书还收录近年来全国建筑材料本科生考试、自学考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并提出应试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建筑工程材料的性质、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质量检测与控制方法,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试验人员培训、土木建筑工程各种上岗证考试以及全国建筑材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考研等基本要求。
  该书具有如下特点: 知识体系简明扼要,更突出本科水平考试知识点浅显易懂,便于学习。每章设有小结及思考题等,可供土木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学生参考使用,也可供水泥与混凝土企业以及土木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培训使用。
  本书配有全部课件供教师参考,由李崇智编写第1、2、3、8、9、10、13、14章,周文娟编写第5、6、7、11、12章,王林编写第4章,李崇智统稿。
  鉴于编写人员水平有限,书中不当及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3年5月


《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 导言 在人类文明的漫漫长河中,建筑与工程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塑造生活空间的核心力量。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摩天大楼,从罗马的渡槽到如今遍布全球的高速铁路,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离不开对建筑材料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应用。土木工程,作为应用科学与工程技术的重要分支,更是承载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书《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旨在为读者,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从业者以及对建筑材料和工程技术充满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平台。我们力求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从材料特性到工程实践,全方位地展现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发展演变。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枯燥的公式和数据,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动态的知识体系,强调材料与工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材料创新如何驱动土木工程的进步。 第一部分:建筑材料的科学基础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构成现代建筑和土木工程骨架的各类关键材料,并从微观层面揭示其内在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 第一章:材料的宏观与微观世界 引言: 什么是建筑材料?它们如何影响工程的性能与寿命?我们将从宏观观察入手,理解不同材料的外观、质地和基本用途,进而引出对材料内部结构的探究。 原子、分子与晶体结构: 深入剖析构成材料的原子层级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与材料性能的关系。重点介绍晶体学基础,包括晶格、晶面、晶向等概念,以及这些微观结构如何决定材料的宏观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质。例如,为何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这与金属晶体中原子之间的滑移机制密切相关。 化学键与材料性能: 探讨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等不同化学键的性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材料的强度、熔点、导电性等关键指标。理解不同键合方式在陶瓷、聚合物和金属材料中的作用。 缺陷与性能: 阐述材料中的点缺陷、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的存在及其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例如,位错的存在是金属塑性变形的根本原因,而晶界的阻碍作用则影响材料的强度。 相变与热处理: 介绍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相变现象,以及热处理(如退火、淬火、回火)如何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来调控其宏观性能。 第二章:力学性能的精细解读 应力与应变: 详细阐述应力(内力与截面积之比)和应变(变形与原尺寸之比)的基本概念。引入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材料的弹性、塑性、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强度等重要力学参数。 材料的韧性与脆性: 区分韧性(吸收能量而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和脆性(在小变形下突然断裂的性质)。探讨影响材料韧性的因素,如温度、应变率和微观结构。 疲劳与断裂力学: 介绍材料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的现象——疲劳。阐述疲劳裂纹的产生、扩展及最终断裂过程。引入断裂力学基本原理,理解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效应以及断裂韧性的概念,这对于桥梁、飞机等承受循环载荷的结构至关重要。 蠕变与应力松弛: 探讨材料在恒定荷载下随时间发生的缓慢变形(蠕变)及其在高温工程中的重要性。介绍应力松弛现象。 硬度与耐磨性: 定义硬度及其测量方法(如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维氏硬度),并讨论硬度与耐磨性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环境因素与材料耐久性 腐蚀与防护: 深入研究金属在不同环境(大气、土壤、水体)中的电化学腐蚀机理,包括阳极反应、阴极反应和电解质作用。介绍常用的防腐蚀措施,如涂层保护、电化学保护(牺牲阳极法、外加电流法)和材料选择。 热稳定性与耐火性: 分析材料在高温或剧烈温度变化下的性能变化。介绍耐火材料在高温炉窑、烟囱等结构中的应用及其耐火度的概念。 冻融循环与抗冻融性: 探讨水在材料孔隙中冻结产生膨胀压力对材料造成的破坏机理。介绍影响材料抗冻融性能的因素,如孔隙率、吸水性以及抗冻融性能的测试方法。 化学侵蚀与耐久性: 研究材料在酸、碱、盐等化学介质中的侵蚀破坏机理,以及如何通过选择耐化学腐蚀的材料来提高工程结构的耐久性。 第二部分:关键建筑材料及其应用 本部分将聚焦于土木工程中最常用、最核心的几类建筑材料,详细介绍它们的组成、性能、生产工艺以及在各类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第四章:混凝土——现代工程的基石 混凝土的组成与性能: 深入分析水泥、骨料(粗骨料和细骨料)、水和外加剂这四大组分在混凝土中的作用。详细介绍水泥的水化反应机理,以及不同类型水泥(如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水泥)的性能特点。探讨骨料的级配、形状、表面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阐述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如何优化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 混凝土的拌合、浇筑与养护: 详细介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以及如何根据工程要求优化配合比。阐述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抹面等施工工艺,强调关键控制点。深入分析混凝土养护的重要性,介绍湿养护、薄膜养护等方法,以及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 详细解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重点分析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如碳化、冻融破坏、碱骨料反应、钢筋锈蚀等,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特种混凝土: 介绍高性能混凝土(HPC)、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自密实混凝土(SCC)、轻骨料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FRC)等特种混凝土的特点、性能优势及其在特殊工程中的应用,如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地下工程等。 第五章:钢材——承重结构的脊梁 钢材的种类与性能: 介绍建筑钢材的基本分类(如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用钢筋)及其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解读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焊接性能等关键指标。 钢结构的连接技术: 详细阐述螺栓连接、铆钉连接和焊接连接等不同连接方式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重点分析焊接工艺,包括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以及焊缝质量对钢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钢结构的防火与防腐: 探讨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衰减,介绍钢结构的防火涂料、防火板、防火包等防火措施。深入分析钢材的锈蚀机理,介绍钢结构的防锈涂装、镀锌、不锈钢等防腐蚀技术。 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钢结构在房屋建筑(高层、超高层建筑)、桥梁(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隧道、水工结构等各类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分析钢结构相对于其他结构形式的优势。 第六章:木材与竹材——可持续的工程材料 木材的结构与性能: 介绍木材的细胞结构、纹理、年轮等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木材的强度、刚度、耐久性等。分析不同树种木材的性能差异。 木材的防腐与防火处理: 探讨木材易受虫蛀、腐朽的缺点,介绍防腐剂的种类、防腐处理工艺。分析木材的易燃性,介绍防火处理方法。 木结构工程: 介绍木框架结构、木屋架、木梁、木柱等木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及受力特点。展示现代木结构在建筑(住宅、公共建筑)和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竹材的力学性能与应用: 介绍竹材作为一种快速生长的可再生材料,其独特的力学性能(高抗拉强度、良好的韧性)。探讨竹材在结构工程、装饰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第七章:其他重要建筑材料 石材: 介绍天然石材(花岗岩、大理石、砂岩等)的种类、性能特点、开采与加工工艺,以及在建筑装饰和结构中的应用。 砌体材料: 详细介绍砖、砌块等砌体材料的种类、性能及砌体结构的构造与施工要点。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讲解沥青的性质,以及其在道路工程、防水工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性能要求、拌合与摊铺施工工艺。 玻璃与金属制品: 介绍建筑用玻璃的种类(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及其功能。讨论金属制品(如铝合金、不锈钢)在门窗、幕墙、栏杆等方面的应用。 第三部分:土木工程中的材料应用与发展趋势 本部分将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建筑材料在不同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并展望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沿。 第八章: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材料 路基材料: 介绍土、砂、石等路基材料的选择、处理和压实技术。 路面材料: 详细讲解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路面等不同类型路面的结构组成、材料性能要求及施工工艺。 桥梁材料: 综合应用前面章节介绍的混凝土、钢材、石材等材料,重点分析大跨度桥梁(斜拉桥、悬索桥)中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桥梁伸缩缝、支座等构件的材料选择。 第九章:建筑与地下工程中的材料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 重点介绍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轻质高强材料在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地下工程材料: 探讨隧道衬砌材料(预制混凝土管片、喷射混凝土)、防水材料(卷材、涂料)、衬砌钢筋等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 基坑工程材料: 介绍桩基、地下连续墙、土钉墙等支护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及其施工技术。 第十章: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与环保材料: 介绍竹材、再生骨料、绿色混凝土、生物基材料等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节能保温材料: 探讨保温隔热材料(如岩棉、聚苯乙烯泡沫板、气凝胶)在提高建筑能效方面的作用。 循环经济与废弃物再利用: 研究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技术,如废旧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应用,以及废旧材料在工程中的创新使用。 可持续设计理念: 强调材料选择的生命周期评价(LCA),以及如何通过材料的绿色化设计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新材料与未来展望 纳米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介绍纳米材料(如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碳管)如何改善混凝土、涂料等材料的性能。 智能材料与自修复材料: 探讨能够感知环境变化并作出响应的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压电材料),以及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材料在提高结构耐久性方面的潜力。 3D打印建筑材料: 介绍3D打印技术在建筑材料制造和施工中的应用前景,以及相应的材料开发需求。 新工艺与新技术的融合: 展望材料科学与先进制造技术(如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的融合,将如何推动土木工程行业的变革。 结论 《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一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建筑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系统性知识框架。我们坚信,对建筑材料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是每一位有志于投身土木工程事业的从业者和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基础。从微观的原子结构到宏观的工程实践,从传统材料的优化到前沿新材料的探索,本书贯穿始终的是材料的性能、应用及其对工程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 我们希望本书不仅能够作为一本教科书,更能激发读者对建筑材料科学的浓厚兴趣,引导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探索材料的无限可能,为建设更安全、更宜居、更可持续的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攻读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而一本优秀的教材,正是连接这两者的关键桥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完美融合。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清晰的图表展示,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土木工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而建筑材料又是其中的基础和核心。这本书的编写,是否能够涵盖当前土木工程领域最新、最前沿的材料技术和应用?例如,在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重大工程中,哪些新型材料正在发挥关键作用?它们在性能、耐久性、施工便利性等方面又有哪些优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这些问题的答案,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厚重感,也让我对其中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一直对建筑材料的创新发展趋势非常感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也在不断革新。这本书的出版,是否能够及时反映这些前沿动态?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当前备受关注的新型建筑材料,例如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等。它们在哪些方面展现出超越传统材料的优势?在实际工程中,它们的应用前景如何?此外,我也对材料的生产过程和环保性有浓厚的兴趣。了解材料的生产工艺,不仅能够帮助我理解材料的特性,更能够让我认识到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从而推动我思考如何选择和使用更环保的材料。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了解建筑材料“前世今生”的窗口,让我看到材料领域的无限可能?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严谨的逻辑结构所吸引。仿佛每一章、每一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精心安排,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材料力学性能的深入剖析。众所周知,材料的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与稳定,而理解这些性能背后的原理,对于做出合理的材料选择和设计至关重要。我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介绍各种材料的抗拉、抗压、抗弯、抗剪等性能,以及影响这些性能的因素,例如成分、结构、加工工艺等。此外,对于材料的耐久性,也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建筑材料需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抵御各种自然因素的侵蚀,因此,了解材料的耐候性、耐腐蚀性等性能,对于保证工程的长久使用寿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这些奥秘,让我对建筑材料的“寿命”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个正在建筑行业摸索前进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的“及时雨”。尽管我已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对于建筑材料的系统性理论知识,我一直感觉有所欠缺。这本书的编写,是否有考虑到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材料的选择和应用过程中,如何权衡成本、性能和施工便利性?在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时,如何进行检测和判断?在特殊的工程环境下,又该如何选择最适用的材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从实践出发,解答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提升我的专业判断能力。此外,作为一名渴望进步的工程师,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我对建筑材料行业的前景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一本厚重的书,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主色调是沉稳的砖红色,象征着建筑的坚实与可靠。拿在手里,分量十足,给人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仿佛里面蕴含着建筑行业的智慧与结晶。我一直对建筑材料这个领域充满好奇,想了解从原材料的采集到最终成品的形成,中间经历了怎样的科学原理和工艺流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户。它的出版,不仅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建筑材料的方方面面梳理得井井有条。从天然材料的特性,到人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再到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这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期待书中对绿色建筑材料的探讨,毕竟在当今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可持续发展是建筑业的必然趋势,了解和掌握环保型材料的知识,对于未来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可以

评分

买来做大学教材书,比美好前程要便宜!

评分

可以

评分

买来做大学教材书,比美好前程要便宜!

评分

买来做大学教材书,比美好前程要便宜!

评分

买来做大学教材书,比美好前程要便宜!

评分

买来做大学教材书,比美好前程要便宜!

评分

买来做大学教材书,比美好前程要便宜!

评分

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