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百科书系:军服视觉百科全书

视觉百科书系:军服视觉百科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克里斯·麦克纳布(Chris Mcnab) 著,祝加琛,于君华,杨建华 译
图书标签:
  • 军服
  • 军事
  • 历史
  • 文化
  • 视觉
  • 百科全书
  • 制服
  • 军队
  • 收藏
  • 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655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4155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视觉百科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98
字数:61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视觉百科书系:军服视觉百科全书》介绍了从18世纪末到现在的全世界所有著名部队的军服,包括了七年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的军服,并详细介绍了每种军服的原产国、时间、所属部队、军衔、所属战场和具体所属战役等。《视觉百科书系:军服视觉百科全书》全彩印刷,配以数百张军服全彩展示图,是一本介绍世界军服的详尽图文指南,非常适合军事爱好者及相关人员阅读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18世纪欧洲的军官和军士1756-1763年间的七年战争1775-1783年间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海军陆战队
革命战争1789-1914年1792-1802年间战争中的法国军队1795-1813年间的欧洲步兵(一)1795-1813年间的欧洲步兵(二)1810-1812年间的欧洲骑兵1802-1813年间的海军部队1808-1814年间的半岛战争(一)1808-1814年间的半岛战争(二)1808-1814年间的半岛战争(三)1808-1814年间半岛战争中的骑兵部队拿破仑战争期间的英国步兵1813-1815年间的法国步兵1813-1815年间的炮兵和运输部队1813-1814年间的欧洲战役军服和军旗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1861-1865年间的美国南北战争1879年的祖鲁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5年间的西线战场1914年的英国皇家海军1916-1918年间的西线战场(一)1916-1918年间的西线战场(二)德国机枪部队空军1914-1917年间的东部和南部战线日德兰海战中的海军军官1915-1925年间的地中海、北非和中东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的德国步兵和装甲部队1939年的德国军官1939年的波兰陆军1939-1940年间的苏芬冬季战争1939-1940年间的海战(一)1939-1940年间的海战(二)1939-1940年间的海战(三)1939-1940年间的海战(四)1940 年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法国滑雪部队1940年的低地国家1940年的法国军队(一)1940年的法国军队(二)1939-1940年间的德国闪电战1940年的德国步兵1940年的英国军队1940-1942年间的欧洲战场(一)1940-1942年间的欧洲战场(二)英国陆军突击队1942年欧洲战场上的美国军队1939年的空战1939-1941年间的英国皇家空军(一)1939-1941年间的英国皇家空军(二)1940年欧洲的空战(一)1940年欧洲的空战(二)1940年的德国空军1940-1942年间在北非的意大利军队1941年在北非的意大利装甲部队1942-1943年间在北非的德国军队北非战场上的德国装甲部队军官1940-1943年间在北非的殖民地军队(一)1940-1943年间在北非的殖民地军队(二)1944年在意大利的法国非洲步兵团北非人小队1940-1942年间在北非的英国及英联邦军队(一)1940-1942年间在北非的英国及英联邦军队(二)1940-1943年间在北非的英国陆军1942年在北非的美国军队1942年在北非的美国步兵1940-1942年间在北非的空战(一)1940-1942年间在北非的空战(二)北非战场上的德国空军军官1937-1939年间的抗日战争1941-1945年间的抗日战争1941-1945年间东线战场上的德国步兵和炮兵(一)1941-1945年间东线战场上的德国步兵和炮兵(二)1943年的党卫军机枪小队1941-1943年间在东线战场的德国装甲兵/装甲掷弹兵部队1944年的党卫军警卫旗队装甲师列兵1943-1944年间的芬兰军队1941-1944年间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军队(一)1941-1944年间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军队(二)东线战场上的其他轴心国集团军队1944年莱尔装甲团准下士1940-1945年间的苏联红军步兵团(一)1940-1945年间的苏联红军步兵团(二)1940-1945年间的苏联红军步兵团(三)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联机枪手1941-1944年间苏联的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联军官1940-1944年间苏联空军1941-1944年间在东线战场上的德国空军东线战场上的其他轴心国集团空军1942-1944年间的苏联海军1940-1943年间在欧洲/大西洋的盟军海军(一)1940-1943年间在欧洲/大西洋的盟军海军(二)皇家海军女子服务团1942-1944年间大西洋上的德国海军1941-1943年间的意大利海军1941-1943年间在地中海的英国皇家海军1940-1942年间在地中海的法国和美国海军1944年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海军1944-1945年间巴尔干半岛国家的军队(一)1944-1945年间巴尔干半岛国家的军队(二)1940-1945年间巴尔干半岛国家的军队(三)1944年在南斯拉夫的沙漠远征军1943-1944年间在巴尔干半岛的德国军队1940-1941年间在巴尔干半岛的轴心国集团军队1941年在克里特岛的德国伞兵1940-1944年间的意大利军队(一)1940-1944年间的意大利军队(二)1943-1944年间在意大利的德国军队1943-1945年间在意大利的盟军部队(一)1943-1945年间在意大利的盟军部队(二)1943-1945年间在意大利的盟军部队(三)1941-1942年间的太平洋陆战(一)1941-1942年间的太平洋陆战(二)1941年的日本列兵1943-1945年间的太平洋战争(一)1943-1945年间的太平洋战争(二)1943-1945年间的太平洋战争(三)1945年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1941-1945年间的太平洋空战(一)1941-1945年间的太平洋空战(二)1939-1943年间的日本海军1942-1943年间的太平洋海战飞机降落信号官1942-1945年间的缅甸战场1941-1945年间的东南亚战场(一)1941-1945年间的东南亚战场(二)1943-1945年间在欧洲西北部的德国军队1944年的希特勒青年团列兵1944年在欧洲西北部的美国游骑兵和空降部队1944年在阿登高地的美国101空降师士兵1944年在欧洲西北部的美国/加拿大步兵1944年欧洲西北部的英国陆军1942-1944年间在欧洲的英国皇家空军1944年第617中队的空军中校1944-1945年间在欧洲的美国陆军航空队1944年美国第322轰炸机大队1942-1944年间的意大利和德国空军1944-1945年间德国的最后抵抗(一)1944-1945年间德国的最后抵抗(二)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
现代战争-1945年以后1945-1954年间的印度支那战场1965-1966年间在婆罗洲的英国空军特勤组(SAS)1945-20世纪60年代的南亚和东南亚战场(一)1945-20世纪60年代的南亚和东南亚战场(二)1947年的希腊内战1945-1989年间的苏联军队(一)1945-1989年间的苏联军队(二)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海军陆战队1950-1953年间朝鲜战争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队1951年朝鲜战争中的澳大利亚军团1950-1953年间朝鲜战争中的英国和美国军队1951年的格洛斯特团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间的非洲部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间的非洲雇佣军20世纪50年代-70年代间的非洲国家军/殖民军(一)20世纪50年代-70年代间的非洲国家军/殖民军(二)军服视觉百科全书20世纪70年代-80年代间的罗德西亚/南非军队20世纪90年代的南非侦察突击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间的中东暴乱活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的阿以战争1956年在苏伊士的英国伞兵部队1967年六日战争中的以色列国防军1967年的以色列国防军步兵1967年六日战争中的阿拉伯军队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以色列精英部队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阿拉伯和以色列军队(一)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阿拉伯和以色列军队(二)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间的拉丁美洲反叛军队1963-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的南/北越军队1970年越南南方陆军1963-1973年间越南战争中的美国和盟军部队(一)1963-1973年间越南战争中的美国和盟军部队(二)1975年柬埔寨的红色高棉游击队1965-1971年间的印巴冲突1971年印度陆军的空降部队1960年以后的维和部队1963年在婆罗洲的印度尼西亚海军陆战队1979-1989年间的阿富汗战争1980年在阿富汗的苏联陆军1982年马岛战争中的英国陆军(一)1982年马岛战争中的英国陆军(二)1982年马岛战争中的英国陆军(三)1982年马岛战争中的英国空军1982年马岛战争中的阿根廷Buzo Tactico突击队1982年马岛战争中的英国特种部队1982年马岛战争中的阿根廷海军陆战队1982年马岛战争中的英国海军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间的特种部队(一)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间的特种部队(二)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间的英国和美国特种部队20世纪80年代的空军特勤组反骚乱突击队20世纪70年代-90年代间的美国警察和国内治安部队20世纪80年代的安全警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间的欧洲步兵和空降部队(一)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间的欧洲步兵和空降部队(二)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陆军1980年在北爱尔兰的英国伞兵部队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一)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二)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军队2006年在巴尔干半岛的F-117轰炸机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北美国家部队1980年的两伊战争1990-1991年间的海湾战争21世纪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2009年在伊拉克的爆炸物处理人员

前言/序言

  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军服是指分配给军队或相关人员的标准化装备。军服成为标准化装备确实是一个相当新的现象。然而,罗马、希腊、拜占庭以及其他古代国家的军队都不约而同地对他们的形象有着本土化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使用特定的色彩来表示不同的级别,但是这都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军服。  早在中世纪,对特定领主衷心的骑士和奥斯曼军队的新军等组织都会拥有不同寻常的服饰,但是这些服饰通常与部落和社会的忠诚相关,与正规的军服还有很大的区别,并且个人的即兴创作在服饰和装备上是很常见的。军服的诞生  军服本身应该是在17世纪诞生的,当时人们在穿着规定的问题上提出了军服系统(最早始于法国)。直到常备军的成立,军服系统才得以永久化,并且从18世纪开始,身穿统一军服的士兵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军队的组建和分支仍然会在军服的色彩上相互区别。海军制服也是从18世纪开始发展的,但直到19世纪中叶,许多海军只是规定了军官的服饰。  直到19世纪末或更晚,陆军军服才出现了一些我们今天非常重视的伪装和隐蔽的功能。艳丽的色彩、晃眼的头饰,以及各种各样的辫子、流苏和羽毛都是骄傲和传统的宣告。美国南北战争使用朴素色彩的军服则是一个例外。20世纪的军服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军服到,19世纪90年代,后膛装填武器(火炮和枪械)的出现使得战场越来越致命。渐渐地,军服开始失去原来戏服般的色彩,逐渐变成具有实用和伪装功能的朴素颜色,因为一旦在战场上被敌人发现,后果往往是致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军服色彩的集体变化,到战争后期,大多数军队都身着橄榄绿或灰色军服,装备则被置于非常实用的制服腰带上。此外,空军的出现还衍生出了一种全新的军服样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则继续体现出军服的变化。专门设计的迷彩服区别出了穿着者的身份,从伞兵到轰炸机飞行员等众多兵种,他们都拥有众多的专业军服以扮演不同的军人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科技正逐步改变现代军队中的军服以及单兵装备(本书将列举大量类似的例子)。尤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先进的材料、精致的迷彩以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装备携带系统给予士兵前所未有的舒适性和实用性。未来对军服的改进还包括:可以直接嵌入制服的微型电脑;能随地形不同改变颜色的迷彩;以及能控制穿着者温度的特殊系统。未来的军服将让士兵在战场上战斗和生存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


alt="" />

帝国荣光与时代风华:军服的宏伟画卷 穿梭历史的长河,军服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象征,更是承载着国家民族的精神图腾,是凝固了时代审美与工艺巅峰的艺术品。它以针线勾勒出战争的硝烟与和平的荣光,以材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进步,以徽章与肩章铭记着英雄的功勋与国家的荣辱。《帝国荣光与时代风华:军服的宏伟画卷》并非对某一特定国家或时期的军服进行枯燥的罗列,而是致力于为读者呈现一部波澜壮阔的军服发展史,深入剖析军服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义。 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与思想之旅,从早期军事力量初具雏形的粗犷装束,到工业革命后精益求精的制式化革新,再到现代科技融入下的功能与美学并存的演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世界各地军服的魅力。我们将聚焦那些极具代表性的军服,它们不仅仅是士兵的着装,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结构、政治理念、军事思想乃至民众生活风貌的缩影。 第一篇:古老征途与早期军装的粗犷之美 在人类文明的黎明时期,军事力量的组织尚属初级阶段。本书将从古代文明的战场开始,探寻早期军事服装的起源。无论是古希腊斯巴达勇士的铜质胸甲与红色披风,还是古罗马军团严谨的锁子甲与标志性的头盔,抑或是中国古代甲胄的层层叠叠的威武,都展现了早期军服朴实而强大的力量感。它们的设计更多地是为了抵御刀剑的劈砍,弓箭的穿刺,注重实用性与防御性。本书将通过详实的史料考证与精美的复原图,展现这些古老战袍的材质、结构、颜色以及它们在战场上的震撼力,并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部落联盟、城邦国家乃至帝国崛起的军事组织形态。 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中世纪的欧洲,骑士的全身铠甲如同流动的金属城堡,象征着荣耀、忠诚与骑士精神。本书将详细解析不同时期骑士铠甲的演变,从早期的锁子甲到中世纪晚期的板甲,探讨其在攻防能力上的精进,以及与骑兵战术的完美结合。同时,我们也将关注欧洲各国早期军队的制服,如英格兰长弓手的朴素服装,法国骑士的华丽战袍,以及各民族独特的服饰元素如何在军事服装中得到体现。这些早期的军服,虽然在现代看来略显粗犷,却承载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等级、宗教信仰以及战争的残酷与悲壮。 第二篇: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制服的诞生与民族风格的显现 随着欧洲社会结构的变革与国家力量的集结,现代意义上的军队雏形开始出现,军服也随之走向标准化与制式化。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一转型时期。从十六世纪开始,火药武器的出现对传统铠甲造成了冲击,步兵与火器兵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军服的设计也开始趋于实用与统一。我们将详细介绍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军队的华丽制服,它们以精致的刺绣、鲜艳的色彩和挺拔的剪裁,彰显了法兰西的国威与宫廷的审美。同时,我们也将解析普鲁士军队的标志性蓝色制服,其严谨、挺拔的风格,不仅塑造了普鲁士军队的军纪与形象,更对后世的军服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业革命的到来,无疑为军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使得军服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也随之降低,这使得军服的普及成为可能。本书将重点关注这一时期各国军服的革新,例如,英国军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引入的卡其色制服,虽然初衷是为了适应战场环境,却开启了军服色彩的革命。同时,我们也将深入分析不同国家在军服设计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特色,如俄罗斯军队的毛皮帽与厚重外套,奥匈帝国军队的复杂装饰与多样化的军种制服,以及美国军队在南北战争时期制服的演变。这一时期,军服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士兵的舒适度、防护性以及战场上的识别性,同时,其所承载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也日益增强。 第三篇:两次世界大战的洪流:功能至上与军工美学的极致 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重塑了世界格局,也极大地推动了军服的革新。本书将以宏大的视角,审视这两个关键时期军服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堑壕战的残酷环境对军服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迷彩图案开始出现,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本书将详细介绍德军的“枯叶”迷彩、英军的“碎石”迷彩等,分析它们的设计理念与实战效果。同时,我们也关注战时各国军队的制服革新,例如,为了应对恶劣天气,各国军服在材质、保暖性方面进行了改进。战壕靴、防毒面具等防护装备的普及,也对军服的设计产生了影响。此外,本书还将探讨女性在战争中的角色日益重要,对军服设计带来的挑战与变革,如护士服、女兵制服的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将军服的功能性推向了极致。空军、海军、陆军,以及特种部队,各自拥有了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制服。本书将深入剖析德军的“灰绿”制服,其简洁、实用的设计,以及在战争初期所展现出的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我们也聚焦盟军的军服,如美军的卡其布制服,其适应多种气候与战场的特性,以及在士兵中广受欢迎的“M-41”夹克等。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作战服、防寒服、雨衣等,以及其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适用性。迷彩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更多样化的迷彩图案,如“三色迷彩”、“丛林迷彩”等,它们的设计更加精巧,能够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此外,本书还将关注象征性的军服元素,如肩章、袖章、臂章等,它们在战争年代扮演了重要的识别与精神象征作用。 第四篇:冷战格局与现代军装的科技与精神 冷战时期,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军服的设计更加注重高科技材料的应用与功能性的提升。本书将探讨冷战时期军服的发展脉络。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如尼龙、涤纶等,军服在轻便性、耐磨性、防水性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本书将介绍美军的“ABU”数码迷彩,以及各国的“多地形”迷彩,它们的设计旨在适应更广泛的作战环境,实现“看得见”与“看不见”之间的微妙平衡。 本书还将深入分析现代军服在设计上所体现出的“人本”理念。舒适度、透气性、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使得军服不再仅仅是作战工具,更是士兵在长时间、高强度作战中的贴身伙伴。我们将关注现代军服在模块化设计、快速穿脱、以及与个人防护装备的协同性方面的创新。同时,本书也将探讨冷战后,各国军服在保留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以及军服设计如何体现国家软实力与军事外交的形象。 尾声:军服的传承与未来 《帝国荣光与时代风华:军服的宏伟画卷》并非仅仅止步于历史的陈述,更试图通过对军服的深入剖析,引发读者对军事历史、国家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刻思考。军服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它记录着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承载着民族的荣耀与牺牲,也折射出时代的审美与工艺的进步。 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将辅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精美的复原插画,以及详实的史料考证,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军服世界。我们相信,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军服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军事风貌,从而领略到军服作为一种独特文明符号的无穷魅力。它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也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与征服的视觉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军事历史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军队,以及承载着无数故事和荣耀的军服。最近,我入手了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的书,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从古罗马的华丽战袍,到拿破仑时代那标志性的制服,再到两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队的装束,这本书都以极其详尽和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我尤其着迷于那些细微之处,比如不同兵种肩章上的徽记,不同时期军官服饰上纽扣的样式,甚至连士兵佩戴的奖章和绶带,作者都一一进行了考究和描绘。翻阅这本书,我仿佛能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服装的书,更是一部浓缩的军事史,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去感受那些曾经的辉煌与沉重。每当我翻开它,总会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对那些曾经为国家和荣誉而战的人们,油然而生出一种深深的敬意。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细节有着偏执追求的人,我常常会在阅读历史书籍时,因为对人物形象的模糊而感到些许遗憾。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这种遗憾才得到了极大的弥补。它就像一本活生生的图鉴,将那些只存在于文字描述中的将军、士兵,通过他们身上那一套套标志性的军服,变得生动而具体。我开始关注那些细微的差别,比如某个特定时期某个国家的军帽样式,或是某个兵种的特殊领章,这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细节,现在却成了我解读历史的重要线索。这本书让我明白,军服不仅仅是区分身份的标识,更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它能够反映出国家的经济实力、工业水平,甚至外交关系。我会在阅读历史小说时,时不时地翻阅这本书,来对照书中描绘的军服,这让我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让我的想象更加真实。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军服的设计是一种艺术,它们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服装,更是国家精神、文化背景和时代审美的集中体现。这本书就以一种非常独特和令人惊叹的方式,将这种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从未想过,一件小小的军服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信息。它能告诉你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一个时代的军事思想,甚至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军服的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军事技术和设计理念的演变过程。比如,早期军服的华丽装饰与后期军服的实用主义,以及它们如何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革新。这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每一件军服都仿佛触手可及,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无论是面料的质感,还是缝线的精细,都仿佛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它让我对“军事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曾经穿着这些军服的人们,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对二战时期的军事装备情有独钟,尤其对各国军服的演变过程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被书中那详尽的图文资料深深吸引。从英国皇家陆军的标志性制服,到德国国防军的威武战袍,再到苏联红军的朴实服装,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细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兵种,如步兵、装甲兵、伞兵等,其军服的细微差别进行了清晰的阐释,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分辨出它们的身份和职责。书中的插图不仅准确,而且色彩饱满,让每一件军服都栩栩如生,仿佛能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紧张气氛和严酷环境。我甚至能通过军服上的徽章和标识,推测出某个部队的番号和历史渊源。这本书彻底满足了我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对军服的渴望,也让我对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要说我最近最喜欢的一本书,那绝对是这本关于军服的百科全书了。我一直对历史上的军队和他们的装备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隔靴搔痒,缺少点什么。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我才真正觉得我找到了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就像一本穿越时空的指南,带我看到了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士兵们穿着怎样的衣服去战斗,去生活。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不同时期军服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介绍,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军服看起来那么华丽,而有些又那么实用。而且,书里的图片真的太棒了!清晰、细致,让我能看到每一颗纽扣,每一道缝线。我经常会把它放在手边,一边看历史纪录片,一边对照着书里的军服,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小的历史学家,一点点地拼凑出那个时代的全貌。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让我对那些曾经的岁月有了更深的感情。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很好的书,读起来很舒服。

评分

军服本身应该是在17世纪诞生的,当时人们在穿着规定的问题上提出了军服系统(最早始于法国)。直到常备军的成立,军服系统才得以永久化,并且从18世纪开始,身穿统一军服的士兵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军队的组建和分支仍然会在军服的色彩上相互区别。海军制服也是从18世纪开始发展的,但直到19世纪中叶,许多海军只是规定了军官的服饰。

评分

早在中世纪,对特定领主衷心的骑士和奥斯曼军队的新军等组织都会拥有不同寻常的服饰,但是这些服饰通常与部落和社会的忠诚相关,与正规的军服还有很大的区别,并且个人的即兴创作在服饰和装备上是很常见的。军服的诞生

评分

革命战争1789-1914年

评分

書本內容不錯,印刷精美

评分

东西不错,物有所值。

评分

李富春,1926年9月8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评分

就是看看画儿就是就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