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是作品在海外被翻译出版居首的中国女作家!是先锋派作家的一流代表,值得好好细读。
●残雪为读者所熟知的是她的精辟的短篇小说,此系列为残雪新的短篇小说全集,2003—2013年间短篇小说全集首次整体亮相。
●残雪作品系列设计讲究,风格独特,优于残雪所有版本,是残雪??尤为满意的版本。
●残雪的语言精练,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任何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都有她浓墨重彩的一笔。
●残雪具有世界性超强的影响力,本系列力图运用完美的装帧设计罕有的呈现效果让这种影响力更进一步。
《一株柳树的自白》是残雪作品系列之一。该系列一共五种,是残雪2003—2013年间的短篇小说全集。本书共10篇,16万字。有《鬼屋》《家园》《鹿二的心事》《一株柳树的自白》《外地人》《鲇鱼套》《道具》《爱思索的男子》《马》《去旅行》《旧居》《垂直运动》《医院里的玫瑰花》等篇目。这些作品是首次整体结集出版。残雪是以短篇小说打开与读者的沟通渠道的,这些奇思异想的篇什,短则几千字,长则一万多字。它们大多描写底层人们对生活充满独特性的体验。细细品味,可以感悟到残雪文字中浓郁的先锋意味和独特的文学情怀。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六百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等。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很多的中国女作家,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残雪从一个似乎是病入膏肓的世界里创造了一种象征的、新鲜的语言。
——[美国]《纽约时报》
残雪像佛朗西斯·培根的画那样,表现出中国的噩梦。
——[法国]《世界报》
残雪的作品不就是新的‘世界文学’的强有力的、先驱的作品吗?
——[日本]《读卖新闻》
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
——[美国]苏珊·桑塔格
我无法相信这样一位作家
——直率地说,她无可匹敌
——在英语文学世界里还未获得她应得的声誉。她的近期作品更是从手法上和感情上大大优于了她的早期作品。
——[美国]乔恩·所罗门
她沉浸于那些令人恐怖的意象中,同时又保留不动声色的仁慈。
——[美国]布莱德·罗马
残雪这位女性作家是中国的卡夫卡,甚至比卡夫卡更厉害,不断提出抗议,是位很特别的作家。
——[瑞典]马悦然
中国作家残雪,她绝对是中国作家中的特例。她的作家达到了我所说的完全自由的境界,在她的作家中,只有人。
——[俄罗斯]谢尔盖·托洛普采夫
作为空中楼阁的代表,大概推举残雪为妥吧。这楼阁,即使在形成 ’85高峰的作品中,也显得高不可攀。
——[日本]高岛俊男
残雪是一位真正进入文学状态的孤独者,是在城市的喧嚣中默默走进经典与历代大师相遇的奇才,她也是浮华时代里平实地生活和扎实地写作,而保持文学尊严与灵魂活力的“稀有动物”。
——刘再复
残雪发她冷僻的女性气质与怪异尖锐的感觉方式,不仅与此前中国女性的写作诀别,而且与同时代的男性作家分庭抗礼。
——陈晓明
我把残雪的小说当诗来读。
——王蒙
这部作品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沉默”的表达。很多重要的情感冲突和转折,都没有通过激烈的对白来完成,而是隐藏在人物的肢体语言、眼神的躲闪,以及那些没有被说出口的话语之中。作者巧妙地利用了空白和停顿,让读者的想象力去填补那些未被言明的张力。这种“留白”的处理,使得整个故事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惆怅感,仿佛所有人都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束缚着,只能以最克制的方式存在着。读到后期,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那不是情节上的孤立无援,而是精神层面的自我隔绝。这种对“不可言说之物”的捕捉和呈现,是这部小说最令人称道之处,它探讨了现代人如何在这种无声的重压下,依然努力寻找一丝微弱的光亮,即使那光亮微乎其微,也值得我们为之驻足。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像是一部精密的机械装置,每一个齿轮都在恰到好处的位置咬合,驱动着故事向一个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终点滑行。我通常不太喜欢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总觉得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但在这部作品里,时间仿佛被折叠了起来,过去与现在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振。作者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我们穿梭于不同的时空片段,让真相如同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展现。特别是那几段穿插进来的心理独白,视角转换得极其流畅自然,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作者对叙事节奏的掌控力。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解谜游戏,当你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全貌时,总有新的线索跳出来,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之前的一切判断。读完后,我甚至忍不住回头重读了开头的几章,去寻找那些最初被我忽略的“伏笔”,那种发现的乐趣,是阅读体验中难得的享受。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它呈现出一种近乎古籍般的凝练与韵味,却又不失现代文学的敏锐。作者的遣词造句极具考究,但绝非故作高深,而是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种既疏离又亲密的阅读距离。我注意到,在描绘自然景物时,他偏爱使用一些不常被提及的意象,使得那些熟悉的景物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这种对文字的“匠人精神”在当代文学中已属罕见。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的描写,都似乎经过了反复的打磨,使得文本的密度非常高,几乎没有一处可以被轻易跳过。这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一旦分神,很可能就会错过作者埋下的微妙的暗示。对于追求阅读深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值得反复咀嚼的文本宝库。
评分与那些追求华丽辞藻或惊悚情节的作品不同,这部小说的魅力在于它的“朴素”与“真实”。它没有宏大的背景设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一切都聚焦于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这种“贴地气”的写作风格,反而更容易击中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作者似乎对生活中的微小失落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度,那些日常的疏离、未竟的对话、以及那些被时间冲淡的记忆碎片,都被他捕捉得丝丝入扣。我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一些影子,那种在人群中努力维持体面,却在独处时被无力感包围的瞬间。这种共鸣感是极其强烈的,它不是那种廉价的煽情,而是基于对生活本质的洞察。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周围的世界似乎多了一层理解的滤镜,那些原本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日常,似乎都染上了一层新的意味。
评分这本小说,说实话,初读时差点就把它搁置了。那种沉浸式的叙事方式,初看之下,总觉得有些散漫,像清晨迷雾中看不清前路的旅人。然而,随着情节的缓缓展开,那种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描写,如同春日里被雨水洗刷过的青苔,愈发显露出它深沉的生命力。作者的笔触细腻到近乎苛刻,每一个场景的构建都仿佛有着精心的布局,即便只是描绘一个物件的纹理,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时间的厚重感。我尤其欣赏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矛盾与挣扎,不是那种戏剧化的爆发,而是如同水滴穿石,在日常的琐碎中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角色的认知。读到后来,我甚至开始期待每一次翻页,那种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更深层含义的冲动,几乎无法抗拒。它要求读者付出耐心,但回报你的,是一种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更深刻理解,让人在合上书页后,仍久久地沉浸在那种独特的氛围里,久久无法自拔。
评分——王蒙
评分残雪是先锋派作家的权威代表
评分残雪的作品在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短篇,印象极其深刻。这次觉得有必要多看看。
评分我们家族里的人并不是本地人,我们是好多年以前因为战乱从城里面逃到这边乡下来的。祖先们在这里安顿下来,建立了这个名叫水村的村子。水村的人们的记忆力是十分顽强的,关于祖先的事他们知道得很多,村里不论男女老少,只要被问起多年前的那一场战乱,都能信口讲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来。据说逃来的祖先是三男两女,那两个女的是两兄弟的妻子,流传下来的逸事,大都是关于那四个人的。关于外地人的故事也很多,那一拨又一拨的外地人来水村定居,于是村子繁衍起来。犬叔并不是我们这里的人。我听老人们说没人知道他的来历,不过他的前生很可能是一条狗(这是他自己说的)。他来的时候,连个名字都没有,被追问了好久,这才文绉绉地回答说,他姓“犬”,他还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犬”字。当时围观的人都哄笑起来,将这位少年闹了个大红脸。我们村里的人都姓“水”,就是邻村,或方圆几百里的人们,也只听说有“树”姓、“梅”姓、“泥”姓、“文”姓、“武”姓等等。甚至有人还拜访过老祖宗所生活过的城市,似乎那里头也没听说过有姓“犬”的人。但犬叔还是顶着这个“犬”姓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然而这位犬叔虽然不姓水,对于我们水族的家史却了如指掌。村里人将这一点归结为他的知书达理,勤奋好学。我却在这件事上头有些怀疑。这位犬叔在外貌上同我们家族的人毫无相似之处,他是三角脸,身材干瘦,而我们的男子都是长脸的大汉。他的眼神也和我们不同。我们喜欢很委婉地、似看非看地望人,就好像害羞似的。这个犬叔却总是瞪着一双三角眼,直愣愣地看着对方。每当这种情形发生,被看者总是恼羞成怒,悻悻地走开去。我不相信这样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会去钻研我们的家谱,而且我也从来没看到他静下心来钻研什么东西。他总是很忙,总是在活动,不是帮这家出主意,就是帮那家干活儿,和村里人的懒惰形成鲜明对照。大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他这个外姓人看作“自家人”的根本原因吧。可以这么说,犬叔一直全身心地融入村里的事务。大家虽不喜欢他的眼神和长相,但看到他的身影出现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他往往可以帮人解决一些问题,而且不考虑回报。老人们总是说:“阿犬的前身是一条狗啊。”我想,同一条狗比起来,他是太有主见了。我不喜欢太有主见的人。在这个偏僻的乡下,大家都是混日子,至多也就消遣似的讲一讲从前祖先的逸事,你不防着我,我也不防着你,现在忽然来了个胸有城府的人,当然是会别扭的。不过犬叔并不让人感到别扭,他有种本事,能让人不知不觉地采纳他的意见。我从来没有看到犬叔读任何一本书,村里人为什么要说他知书达理呢?不错,他是认得字的,但那都是他来水村之前就学会了的啊。认得一些字就称得上知书达理了吗?还有,他看人的样子不但算不上知书达理,简直就是粗鲁。再说他也不会像常人一样同人保持一种彬彬有礼的距离。他总是什么事都介入,什么事都自作主张。我们不习惯他,最后又都容忍了他。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水永公公是村里最老的长辈,先前个子很高大,现在已缩得像个土地菩萨。水永公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智慧,只会重复大家的意见,但不知为什么,村里人凡事都要跟他商量。我觉得这是村人的一种惰性吧,完全没有道理,何况他也出不了什么主意。在对水永公公的看法上,犬叔和我刚好相反。他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水永公公的支持能成功么?”在我看来,他是外来人,所以才要巴结村里这个长辈吧。就是这个性格平庸的水永公公,昨天忽然向村里人提出来,要将村子前面的这座荒山全部种上果树苗。他的意见立刻得到了犬叔的赞同。可是这一次,村里人一反常态,都不赞成水永公公的计划。为什么呢?一来我们都很懒,不想生活中有什么变动;二来我们当中并没有谁是果农,大家都只会种粮食、种菜,要是冒冒失失种上果树,非得死掉不可。于是村里人都装作没听见水永公公的话,一些人还躲着水永公公。犬叔却不知为什么兴奋得很,他逢人就宣讲水永公公的计划,不断向人们描述花果山的未来美景。他甚至挨家挨户去劝说,对每一家都说这句相同的话:“如果我们不赶快行动,就会失去机会了。”我已经说过,犬叔一直是全身心地融入村里的事务的,大家对他也很欢迎。所以到了今天上午,虽然人人心里都有怨气,但还是一个个肩着锄头、铲子和二齿锄上山了。我注意到在村人履行他的计划之时,水永公公却躲在屋里不出来,就好像做了什么值得惭愧的事一样。犬叔大呼小叫地吆喝着,上蹿下跳,指挥着村人放火烧灌木。
评分好书 很值得买 推荐呢
评分名家推荐
评分读一读中国的先锋派
评分活动觉得很合算就买了好多书,希望能写得不错,现在没时间看这么多的书呀。
评分残雪的作品在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短篇,印象极其深刻。这次觉得有必要多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