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易经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易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经书,它是古先贤观察自然的结果,学习《易经》可以培养孩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易经》的核心是六十四卦象,通过学习认识卦象可以培养孩子的认知力和想象力。《易经》中所蕴含的道,博大精深,有利于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三字易经:孩子也能读懂的<易经>入门书》是作者为孩子和《易经》初学者写的基础教材,采用“三字经”形式,每句三字,每行六句,每卦一行,朗朗上口,利于记诵。作者力所能及地写出了《易经》的精华所在:《易经》的来源和总体意义,八卦的基本内容,六十四卦的特点和基本含义,以及循环往复、博大精深的宇宙规律。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是当今最基础的《易经》普及读物。
张树旗,中华易学大会副主席,中华易学研究中心主任,昆仑书院院长,北大、清华、复旦等12所重点大学特聘教授。幼承家学,为张氏梅花风水学派第五代传人、中国时空风水学派创始人、唯象解易法创研人,任国内外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高级顾问。
2013年在中华易学大会北大论坛上获“2012年度中国易学界最值得信赖人物”“2012年度中国风水堪舆界最值得信赖人物”双项殊荣。在2014年中华易学大会泰山论坛上,获“近十年来中国易经堪舆界最具实力人物” 奖。
著有《中国城市风水一点通(省会篇)》《易论天下》。
张心静,张树旗之女,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易经》与风水,近几年主要致力于《易经》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的研究。
《2014-2018年中国教辅类图书行业发展规模与行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显示,至2015年中国图书出版品种将增至41.9万种,图书出版总印数将增至79.2亿册,报纸出版总印数将增至552.3亿份,期刊出版总印数将增至42.2亿册,人均年拥有图书数量将上升至5.8册/人,每千人拥有日报份数将达100.6份/千人,国民综合阅读率将提高至80.0%。这预示着图书行业需求将稳步增长,行业销售规模有望持续扩大。[1]
评分我觉得易经最好在年龄大一些再去读,小孩子当然可以先背诵,但不必去理解。这本书对于初学易经者来说还是有点深,最好先读原本的传,再去读就好些。
评分六爻卦,更详细,识上下,知用体,通变化,合实际。
评分“图书”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萧相国世家》,刘邦攻入咸阳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里的“图书”指的是地图和文书档案,它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图书是有区别。进一步探求“图书”一词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易·上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这个典故上来,它反映了图画和文字的密切关系。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和文字确实是紧密相连的。古人称各种文字形态为“书体”,写字的方法为“书法”,“书”字还被作为动词,当“写”讲,如“罄竹难书”、“奋笔疾书”、“大书特书”等等。以后,“书”便进一步被引申为一切文字记录。如“书信”、“文书”“刑书”、“诏书”、“盟书”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图书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到了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把一切文字记录都称作“书”了。例如文书、书信、诏书、盟书,虽然都带有“书”字,但已不包括在图书的范围之内。古文记载,其内容多是记事性质的,如甲骨卜辞、青铜器铭文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其作用主要是为帮助记忆,以便需要时检查参考,其性质相当于后世的档案。以后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些记录的材料可以改变成总结经验、传授知识的工具。于是便出现了专为传授知识、供人阅读的著作。这样,图书一词便取得了较新而又较窄的意义。到后来,凡不以传播经验、传授知识、供人阅读为目的的文字记录就不算图书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文字来宣传思想,传播知识,同时也逐步地形成了一套书籍制度,而处理日常事务的文件又形成了一套文书制度。于是,图书与档案就逐渐被区分开了。
评分张树旗,中华易学大会副主席,中华易学研究中心主任,昆仑书院院长,北大、清华、复旦等12所重点大学特聘教授。幼承家学,为张氏梅花风水学派第五代传人、中国时空风水学派创始人、唯象解易法创研人,任国内外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高级顾问。
评分图书是以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
评分(易经启蒙第一书!国际易学联合会首席顾问龚心瀚先生亲笔题写书名并向青少年推荐!)
评分屯初生,多磨砺,破厚土,涉山水,要成长,靠自己。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