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三統》體現瞭作者近年的主要關切即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明自主性問題,認為唯有自覺地立足於中國曆史文明的連續統中,方有可能在全球化時代挺拔中國文明的主體性。為此,本書上篇提齣瞭“新時代的通三統”問題,強調孔夫子的傳統,毛澤東的傳統,鄧小平的傳統,是同一個中國曆史文明連續統;中篇則提齣,全球化加速帶來的所謂“空間化”和“當代性”導緻文明空洞化和庸俗化的危險,對此必須自覺地拉長時間和曆史的長度來強化文明的厚度和深度;下篇論述瞭以經典閱讀為中心的通識教育主張,認為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促成中國人的文化自覺即中國文明主體性意識。
甘陽,三聯書店“現代西方學術文庫”主編、“西學源流”叢書主編,譯有《人論》、著有《八十年代文化意識》、《中國改革的政治經濟學》(與崔之元閤編)、《古今中西之爭》等。本書是作者所寫的隨筆文章結集,分八輯,近一百六十餘篇。
好髒好髒好髒好髒好髒好髒好髒好髒
評分原版,推薦
評分有個段落,我是第二次聽到瞭,說到從“政治”“行政”分離的角度看政治體製,中美兩國的共性比美法共性要大,都是“政治集權”“行政分權”的國傢。平時熟知的說法是中國是中央集權國傢,美國是聯邦製,沒有半毛錢關係。這不是去跟美帝套近乎,不是給自己貼“民主”的金。這是剋林頓第二屆政府主管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Susan Shirk根據她1980到1990每年到中國實地考察寫成的The Politicql Logic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一書裏提齣的。當然我們知道有句詩說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通共。所以有這種逆天的論調,也不用驚詫。
評分京東商城,快,好,及時
評分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瞭。這將被後代懷著敬仰之情來朝拜的聖地,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蔭裏。順著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瞭墳墓前。這隻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隻有幾株大樹蔭蔽。他的外孫女跟我講,這些高大挺拔、在初鞦的風中微微搖動的樹木是托爾斯泰親手栽種的。小的時候,他的哥哥尼古萊和他聽保姆或村婦講過一個古老傳說,提到親手種樹的地方會變成幸福的所在。於是他們倆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上栽瞭幾株樹苗,這個兒童遊戲不久也就被忘掉瞭。托爾斯泰晚年纔想起這樁兒時往事和關於幸福的奇妙許諾,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得瞭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啓示。他當即錶示願意將來埋骨於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評分非常好的書,是社科文學類的必讀經典
評分很不錯的書,值得一讀
評分服甘陽,非常精彩。活動期間買到,質量不錯
評分這本書是甘陽05,06兩年在清華三個演講的集子,第一個講“通三統”的又是最關鍵,他強調最多的。“通識教育”的演講是甘陽對大學教育改革的主張,最終是為瞭從大學教育著手實現“通三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