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即使他的继承人们享有这种权力,但是由于没有自然法,也没有上帝的明文法,来确定在任何场合谁是合法继承人,就无从确定继承权因而也无从确定应该由谁来掌握统治权。
评分二 政治哲学与历史
评分很好,长见识了
评分可以。。。。。。。。。。。
评分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了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文献。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评分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了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文献。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评分这些设想(我只能对此给出最粗略的概要)指明了里茨勒探寻历史根基的方向:历史的根基是作为发生的存在性。据我所知,里茨勒并未尝试从这个观点出发理解历史或者他所看到的存在论的命运:在哲学的诸开端中出现的存在论问题,在亚里士多德思想中被宇宙论问题遮蔽的存在论问题,现时代对存在论问题的遗忘,以及它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再度出现。至于艺术或美的问题,里茨勒说,这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但是否提出、能否提出这个问题则取决于历史。每个自信的时代对什么构成美或艺术精华都有一种特定的理解;每个健康的时代都有一种特定的风格,并将其视为唯一的好风格。只有衰朽的时代才会对所有其他时代或地方的艺术精华完全开放;在这样的时代,没有任何风格能说占绝对优势地位。只有在这样的时代,人们才会充分提出什么构成这样的艺术精华这一问题。那么,正如里茨勒所说的,迫使他提出艺术问题的是一种当前的需要或困境。这里说的当前的需要显然是以前从未感觉到的需要:为了回应当前的困境,现在第一次能充分提出艺术的永恒问题。因此,人们不由得想知道,当前的独一无二的需要与永恒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否是永恒问题本身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人们能否正当地或严格地说到一个永恒的问题。当然有必要在其独一无二的特点中反思当前的需要。我们在里茨勒的演说《论现时代的宿命和自由》中发现了这种反思。在其中,里茨勒提到作为历史意识直接后果的相对主义或虚无主义。
评分第三、即使他的继承人们享有这种权力,但是由于没有自然法,也没有上帝的明文法,来确定在任何场合谁是合法继承人,就无从确定继承权因而也无从确定应该由谁来掌握统治权。
评分《什么是政治哲学》是施特劳斯学述的标志性著作,尽管看起来是一部松散的论文集而非专著,其中有的篇章是书评,最后还附有十六则书介性的简短书评——在施特劳斯的著作名目中,“政治哲学”这一提法出现过两次:“什么是政治哲学”与“柏拉图式的政治哲学”,看起来有如一对问答式,而且两书都是文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