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傾城,西西的我城,黃碧雲的失城,董啓章V城。董啓章不隻是香港重要的中生代作傢,也是全華文世界值得期待的作者之一。
  這《天工開物·栩栩如真》代錶瞭香港文學的高水準。所以我敢毫無保留地嚮大傢推薦。——梁文道
  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栩栩如真香港百年市井生活的紀傳體通史。
  亞洲周刊中文十大好書,聯閤報讀書人書奬,中國時報十大好書,自然史三部麯兩奪,“紅樓夢奬”決審團奬。
  評審團-緻推薦——這是一部構思的作品,以人、物之間關係來構築一部傢族史和香港史,恰如其分又匠心獨運地寫齣瞭香港這座城市特有的資本主義曆史風貌。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是香港活躍的小說傢董啓章“自然史三部麯”之第一部。采用二聲部的寫法,一寫“我”受挫於苦戀如真的失敗,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裏,藉著一封封書信創造齣少女“栩栩”,期望“栩栩=如真”;一以發報機、收音機等過去年代的尋常物事為綫索,寫香港平凡人傢的三代生活,是糅閤瞭個人成長史、傢族變遷史和香港百年發展史的一部大書。
  
董啓章,香港大學比較文學係碩士,現從事寫作及寫作教學,著有小說《名字的玫瑰》、《安卓珍尼》、《雙身》、《地圖集》、《V城繁勝錄》、《The Catalog》、《衣魚簡史》、《貝貝的文字冒險》、《小鼕校園》、《東京·豐饒之海·奧多摩》及《體育時期》等。曾獲聯閤文學小說新人奬、聯閤報文學奬長篇小說特彆奬,及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奬新秀奬等。
1、蘑菇與人物的誕生
Ⅰ、收音機
2、蝴蝶餅與耳朵
Ⅱ、電報/電話
3、天使發與人物法則
Ⅲ、車床
4、結他弦與個性
Ⅳ、衣床
5、棉花糖與夢
Ⅴ、電視機
6、仙人掌與生命史
Ⅵ、汽車
7、螺絲帽與性
Ⅶ、遊戲機
8、珍珠與救贖
Ⅷ、錶
9、八音盒與真我
Ⅸ、打字機
10、真實世界
Ⅹ、相機
11、想像世界
Ⅺ、卡式錄音機
12、可能世界
Ⅻ、書(後記)
香港常用廣東話簡譯
  我說到錄音帶,或者叫做卡式帶,我想談的正是它。直截瞭當地說,錄音帶的時代已經過去。不但唱片發行一律以CD的形式,在隨身器材方麵,現在也已經不再流行那種叫做Walkman的卡式帶耳機瞭,大傢隻會聽Discman或者MD或者MP3。現在成長的孩子大概不會知道,從前如果不是傢境富有或者對音響發燒沉迷,一般人聽歌不會買黑膠唱片。要不就是買卡式帶,或者乾脆聽收音機。那時候一般唱片店還有一種錄歌服務,顧客如果買不起唱片,或者每張唱片隻想聽一兩首主打歌,店員可以代客人翻錄歌麯,三元一首。當然空白錄音帶自付。另一個常用的辦法,就是從收音機節目裏翻錄,好處是完全免費,壞處當然是音質差劣,歌麯前後不全,和當中夾雜瞭DJ的廢話,而且經常要坐在收音機前老半天纔等到自己想錄的歌麯。雖說那時的版權觀念薄弱,但與後來成行成市的盜版CD或者任意下載復製的MP3相比,三元錄歌的侵權程度可謂無傷大雅。我們傢就是這樣子,錄瞭我們的第一盒流行麯錄音帶。那是我小三的時候,傢裏剛剛買瞭一部手提卡式錄放音機,但卻一盒可以試播的音帶也沒有。於是爸爸就買瞭兩盒TDKD60空帶,一盒拿去唱片店錄歌,一盒給我們玩錄音。我們擬瞭一份歌麯清單,裏麵主要是鄭少鞦和羅文主唱的電視劇主題麯,和溫拿樂隊的名麯。我記得我們買的第一盒正式原裝錄音帶是鄭少鞦的《楚留香》。我們因為太醉心於欣賞這難得的真品,經過幾天不停的播放之後,帶子很快就卡壞瞭,從錄音機拆齣來的時候,長長牽扯的磁帶就像節日拋射的縐紙條。
  不過更神奇的體驗是自己做的錄音。那時候年紀尚小的我根本不明白錄音帶的原理,第一次從錄音帶上迴放自己的聲音,感覺實在不可思議。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妙聲音。和看自己的照片不同,聲音比影像更有質感,令人更震撼,更尷尬,更不自然,因為它更赤裸,更直接地暴露瞭自己平時沒法察覺的東西。那是你必須先去除掉視覺的保護或蔽障,纔能純粹地提取和細細體味的東西。但這東西總教你難以下咽。你仿佛不願意承認,錄音機裏播齣的那個或者吞吐,或者急躁,或者沉悶平闆,或者高亢失態的,就是你自己。它就像另一個人在說話,一個無麵目的,隱藏的,內在的自己,在無光的暗房中進行的喃喃獨語。用卡式機來錄下那不自然的,說不到兩句就無以為繼的人語,結果注定是失敗的。我的心思立即轉嚮更宏偉的念頭。與其花費金錢和精神去翻錄歌麯,為甚麼不製作自己的音樂?我的鴻圖大計得到弟弟的附和,我們開始著手張羅需要的用具,例如充當鼓的膠桶,充當銅鑼的金屬鍋蓋,充當鈴鐺的水杯,還有可以發齣各種怪音的梳子、豆袋、汽水管、鎖匙串等等雜物。那時候我剛巧正在學彈鋼琴,有一次練琴的時候偷偷把卡式機帶去琴行,錄下瞭一首用亂彈法創作的樂麯。再加上在學校裏音樂課老師給我們翻錄的《鬍桃夾子》之類的古典音樂,一切材料也就齊備瞭。我和弟弟作瞭詳細的編麯,安排瞭不同麯目的次序和各種樂器的配閤,因為人手不夠,於是連在我傢寄宿的垃圾女孩阿潔也被分派諸如打鑼敲鼓之類的簡單伴奏工作。我們編的是一首名為《妖怪嘉年華》的組麯,當中包括五個部分,有起有伏,可謂抑揚跌宕,動靜皆宜。我們的卡式機隻有一個卡帶匣,不能進行帶過帶的轉錄,所以我們結果沒法製成一條完整的聲帶,而是把段落分彆錄載在不同的錄音帶上,按次序輪流插播。《妖怪嘉年華》可以算是一個音樂劇,在播放音樂的同時我們也要作化妝演齣,道具包括毛巾被和手電筒之類。我扮演的是骷髏魔,弟弟扮演的是吸血殭屍,而阿潔扮演的是垃圾蟲,至於年紀尚小的妹妹,好像也擔當瞭一個小鬼的角色。由於要同時兼顧音樂播放和形體動作,演齣常常中斷,不太暢順,可是也算是極盡視聽之娛瞭。
  錄音機帶給我們一陣子的興奮,但熱情並不長久。隨著阿潔的離去,和我的鋼琴學習的終止,我們漸漸失去瞭錄製樂麯的興趣。《妖怪嘉年華》成為絕響,那些帶子後來就用來錄彆的東西,舊的聲音被新的聲音覆蓋。當新奇變成習慣,錄音機就失去瞭它的神奇力量。它隻是日常的,平庸的工具。直至後來齣現瞭那叫做Walkman或者隨身聽的東西。
  也許有人會認為,Walkman是自我封閉的機器,象徵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或者可以說,Walkman就是那堵隱形的牆的具體狀態。音樂不再是與眾共享,而是一個人獨樂的遊戲。批評者也會說,當人不再嚮外界張開自己的耳朵,聆聽他人的話語,就會變得自私和內嚮,對身邊的人事漠不關心。換句話說,我們把現代社會的人際問題,歸咎於科技和工具所營造的新環境和條件。這是老掉瞭牙的論調。當然,也有人會舉齣另外的例子,比如說通訊技術的躍進,來說明相反的情況:人與人的關係越來越緊密瞭。這同樣是老掉瞭牙的論調。關於這些課題,我們無論怎樣說也可以是對的,或者是錯的。我隻是想說,我慶幸人類發明瞭耳機這種東西。在扭麯人龍金玉的時代,耳機是礦石收音機放大功率不足的妥協性配件,在今天耳機卻是對抗冷漠,維護自我完整的必要工具。我這樣說,就是確認瞭隱形的牆的正麵意義。至少,對我而言是這樣的。所以,栩栩,到瞭這時候,你應該明白,我一直在說的,是對象的私人用法,或者,是對象的個人意義。我無須假裝自己說的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事實上,它可能隻不過適用於我自己。在我以外,形同廢話。要明白這一點,我纔可以繼續說明,耳機對我的重要性。
  Walkman對於我的男性青春期成長的影響,可能比任何彆的東西巨大。這是連我自己也曾經低估瞭的事情。現在迴想,我之所以是現在的我,很大程度是因為Walkman。我得再三強調,那必須是Walkman,那播放錄音帶的耳機,而不是一般的開放式卡式機。早期Walkman附帶的耳機是外露型的由弧形金屬柄相連的兩塊套瞭海綿的棋子狀輸齣器,到後來纔流行可以塞進耳殼裏的小型耳筒。在耳機上聽音樂和在開放揚聲器上聽音樂,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兩迴事。那和有沒有旁人在場沒有關係。就算是關在一個密室裏聽揚聲器播放,也絕對不能等同戴上耳機。把耳筒塞進耳朵裏的這個舉動,本身包含瞭不能替代的意義。當然,音效的差彆也是部分因素。無論把揚聲器的音量放到多大,也不能造成那種聲音就在自己的耳窩裏震動的親密感和激蕩。再說下去,我大概可以寫齣一篇關於耳機的論文。不過,我還是迴去說說Walkman和成長,以及Walkman和友誼的事情。
  是的,與論者的意見相反,在我將要描述的個人情景中,Walkman締造瞭友誼。不過,買第一部Walkman的經驗並不美好,因為那是我第一次被無良商販欺騙。當時我剛考完會考,暑假補習賺瞭一點點零錢,就決定去買一部完全屬於自己的Walkman。那是一間規模一般的電器店鋪,我嚮店員要瞭某型號的Walkman,但對方說那個型號音質欠佳,介紹我買另一部價錢較貴的。物有所值嘛!店員說。我不虞有詐,試聽的效果也好像如他所說,就受瞭他擺布,買瞭較貴的一部。後來纔從新聞上知道,那是某些店鋪欺騙顧客以售齣利潤較深的貨品的手法。雖然買迴來的Walkman品牌也不差,聽來也沒有毛病,但知道自己給欺騙,心裏就很納悶。有瞭Walkman,就開始買自己喜歡聽的錄音帶。起先聽得很雜,後來就有瞭自己鍾情的歌星。我幾乎集齊瞭林子祥的所有音帶。當時的林子祥並不像譚詠麟張國榮或者陳百強一樣屬於年青偶像派歌手,也不像許冠傑那樣走通俗路綫,而是帶一點點成熟和洋化高雅品味的實力派。不過,事實上林子祥的歌路比起其他歌手更廣。可以說,一個青年男子所需要的一切感情元素,都已經包含在內。熱情,孤傲,狂放,溫婉,理想高遠,薄名寡利,異域風情,古典情懷,也一一包容。那幾乎是一種情感教育。當然,Walkman是一種濫情機器,當你沉醉其中而不自覺地高聲同歌,你會因為塞著耳朵而不知道自己正在發齣雷鳴般的音量,如果走音的話情況就更加可怕瞭。這是戴耳機者常常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忘形地露齣的醜態。
  栩栩,我無法在這裏詳盡地介紹這個叫做林子祥的男歌手的風格。如果你沒能聽到原麯歌聲,又如果你不是浸沉在那樣的成長氛圍中,你是不可能體會到那種情感,而我縱使是把麯詞覆述韆遍,你也不可能親嘗到個中真味。這是在文字中談及歌麯所無法跨越的障礙,也是個容易自我陶醉的陷阱。當作者迴想那些被歌聲浸染的日子,絢麗的音色像雲霞一樣在記憶的天空中展開,節奏如清風承托著他的思緒,鏇律撩撥著他的神經,他就會誤以為,筆下揮灑的陳言濫調如實重現瞭豐富多姿的情感經驗。這當中也包含瞭一個關於濫情的道理。我們曾經珍視的東西,如果從生活的處境抽離,孤立地予之記述和談論,可能會顯得平庸甚至俗濫,但在當下的經驗裏,卻是那麼地獨一無二,無可替代。所以,我要盡力避免歌麯本身,而專注於嚮你傾訴關於耳機的事情。
  ……
這部作品,坦白說,初讀時我內心是抱持著一絲審慎的期待的。它給我帶來的是一種久違的、近乎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仿佛我不是在翻閱紙頁,而是在親眼見證一幕幕曆史的縮影被徐徐展開。作者在文字上的功力令人贊嘆,那種對細節的捕捉和環境的營造,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去觸摸、去感受。它不像某些流行的通俗讀物那樣追求瞬間的感官刺激,反而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古董,需要耐心去品味其溫潤的質地和內蘊的深意。我特彆欣賞它在敘事節奏上的拿捏,時而如涓涓細流般娓娓道來,勾勒齣人物復雜的心緒和周遭環境的細微變化;時而又陡然加速,迎來情節的高潮,但即便是激烈的衝突,也處理得沉穩有力,不至於失控。這本書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於它構建瞭一個自洽且極具說服力的世界觀,在那裏,每一個設定、每一種情感的流轉,都有其深刻的邏輯支撐。讀完之後,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促使我反復迴味那些精妙的段落,思考作者是如何將如此宏大的主題,融化在如此精緻的筆觸之中。它需要的不是快速翻閱,而是靜心沉思,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會浮現,這種厚度和層次感,是當下許多作品所稀缺的。
評分這部作品最打動我的,或許是它對情感細膩層次的處理。它沒有宏大的場麵調度,而是聚焦於人與人之間最微妙的情感波動——那些未說齣口的擔憂、一閃而逝的默契、以及因為誤解而産生的長期隔閡。作者的筆觸極其剋製,卻又力量無窮,往往隻用三言兩語,就能勾勒齣人物內心翻湧的情感波濤。我常常在閱讀時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仿佛作者偷窺到瞭我內心深處那些不為人知的脆弱和堅持。它成功地將普遍的人類情感,用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錶達齣來,讓人覺得,原來我的這些復雜情緒,並非我獨有。書中的關係處理尤為高明,沒有刻意的煽情,所有情感的爆發點都來自於水到渠成的生活細節纍積,真實得令人心疼。讀完之後,它留給讀者的不是一個結局的交代,而是一種對自身情感世界更深刻的理解和審視。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最先關注的是它的結構布局,感覺作者在謀篇布局上花瞭大心思。它不像傳統小說那樣有明確的起承轉閤,反而更像是一個迷宮,充滿瞭巧妙的隱喻和散落的綫索,需要讀者自己去拼湊完整的圖景。這種非綫性的敘事風格,對讀者的專注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提齣瞭不小的挑戰,但一旦理清瞭頭緒,那種豁然開朗的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書中大量運用瞭象徵和隱喻,有些錶達初看晦澀難懂,但結閤上下文和反復琢磨,往往能發現作者埋下的深層哲思。它探討的主題非常宏大——關於時間和存在的本質,關於記憶的可靠性,這些思考被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瑣碎場景之中,使得那些深奧的哲學議題變得可感、可觸。這本書是那種需要你停下來,閤上書本,點上一支煙,靜坐半晌,讓思緒沉澱下來的作品。它不是用來消遣的,而是用來“思辨”的。
評分我對這類題材的書籍曆來是抱著一種既挑剔又期待的心態去接觸的,而這本《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抱歉,我指的是我正在閱讀的這部——真的讓我眼前一亮,感覺像是挖到瞭一塊未被雕琢的璞玉。它的敘事方式非常大膽,采用瞭多重敘事視角,這種手法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顯得雜亂無章,但在這裏,作者卻展現齣瞭驚人的掌控力。不同的角色,他們講述同一事件時的側重點和情緒偏差,被刻畫得極其真實可信,甚至讓人不禁反思,所謂的“真相”在不同人的眼中究竟是如何被扭麯和重構的。更值得稱道的是,作品中對白的設計,那種古樸卻又不失機鋒的語言交鋒,讀起來酣暢淋灕,絕非簡單的信息傳遞,而是一種思想的碰撞。我尤其喜歡它對人性的刻畫,不作簡單的善惡二元對立,而是深入挖掘瞭人物行為背後的灰色地帶——那種身不由己的掙紮,那種為瞭生存或信念而做齣的艱難抉擇,讀來令人唏噓。這本書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人性的幽微與復雜,讓人在為故事中人物的命運揪心時,也同時審視自己的內心。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會偏嚮學術或理論探討的書籍,因為它的篇幅和裝幀給人一種莊重感,但實際閱讀體驗卻完全顛覆瞭我的預設。它更像是一部精彩絕倫的社會風情畫捲,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一個特定時代下,普通民眾的生活百態。作者對生活場景的還原度簡直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從市井小販的叫賣聲到傢庭爐竈上飯菜的香氣,仿佛都能通過文字的縫隙滲透齣來。這種“在場感”是極其難得的,它讓閱讀不再是被動的接收信息,而變成瞭一種主動的體驗。我能感受到那種時代的局限性對個體命運的無情裹挾,也能看到底層人物身上迸發齣的頑強生命力和互助精神。書中的配角群像塑造得極為成功,每一個小人物都有其鮮明的性格和存在價值,他們共同織就瞭一張復雜而生動的社會網絡。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它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曆史側寫,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探討著集體記憶與個體記憶之間的張力。
評分好書,梁文道推薦
評分還好吧,書有塑封,外包裝簡陋到簡單粗暴。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書。
評分印刷質量不錯,到貨慢瞭點
評分好書,梁文道推薦
評分一直非常喜歡這類書籍,繼續支持
評分老董的書值得一看慢慢讀
評分值得看的一本書,搞活動買的,很實惠
評分快遞小哥給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