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作品全集(第六卷)(原始版)

舒曼钢琴作品全集(第六卷)(原始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恩斯特·赫特里希 等 编,陆平等 译
图书标签:
  • 舒曼
  • 钢琴作品
  • 古典音乐
  • 浪漫主义
  • 钢琴曲
  • 乐谱
  • 全集
  • 第六卷
  • 原始版
  • 德奥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5523059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0470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舒曼钢琴作品全集(第六卷)(原始版)》由约尔格·德穆斯演奏的舒曼独奏钢琴作品全集,于1968~70年在位于维也纳阿根廷大街的奥地利广播公司(ORF)音乐厅录制,使用博森多夫“帝王”钢琴,当时是广播录音。它是迄今一套完整的舒曼独奏钢琴作品全集录音。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彩色的叶子
三首小品
1.不太快地,热情地
2.很迅速地
3.清新地
纪念册页(第1至5首)
4.第1首,相当慢地
5.第2首,快速地
6.第3首,相当慢地,极其歌唱性地
7.第4首,非常慢地
8.第5首,慢速地
9.新事曲
10.前奏曲
11.进行曲
12.夜曲
13.谐谑曲
14.快速进行曲

三首幻想曲
1.很迅速地,情绪热烈地
2.相当慢地
3.有力地,非常强劲地

三首少年钢琴奏鸣曲
儿童奏鸣曲,献给尤丽叶
1.快板
2.主题与变奏曲
3.玩偶摇篮曲
4.小回旋曲
奏鸣曲,献给埃莉泽
1.快板
2.卡农
3.夜曲
4.儿童聚会
奏鸣曲,献给
玛丽
1.快板
2.行板
3.吉卜赛舞曲
4.一个孩子的梦

纪念册页
1.即兴曲
2.悲伤的预感
3.小谐谑曲
4.圆舞曲
5.幻想舞曲
6.小摇篮曲
7.乡村舞曲
8.无尽的悲伤
9.即兴曲
……
七首小赋格形式的钢琴小品
早晨的歌
练习曲集(贝多芬主题练习曲集)
主题与变奏曲(幽灵变奏典)

前言/序言


目录 卷首语:时代的回声与艺术的探索 第一部分:浪漫主义的火焰——早期作品与奏鸣曲的奠基 一、 童年与早慧:钢琴作品的萌芽(作品1-10) 1.1 《六首练习曲》(Op. 1):技艺的初试锋芒 1.2 《变奏曲》(Op. 2):主题的初探与和声的色彩 1.3 《浪漫曲》(Op. 3):抒情基调的形成 1.4 《谐谑曲》(Op. 4):狂想与克制的交织 1.5 《幻想曲》(Op. 5):结构实验与情感的奔放 1.6 《组曲》(Op. 6):体裁的探索与古典范式的挪用 1.7 《奏鸣曲》(Op. 7):宏大叙事的开端 二、 勃拉姆斯的影子与贝多芬的遗产:奏鸣曲的深化(作品11-22) 2.1 《奏鸣曲》(Op. 11):速度的张力与技巧的挑战 2.2 《幻想变奏曲》(Op. 12):对主题的多元化处理 2.3 《回旋曲》(Op. 14):形式的清晰与旋律的优美 2.4 《奏鸣曲》(Op. 22):内省与戏剧性的结合 三、 情感的风景:标题性小品的兴起(作品23-33) 3.1 《狂想曲》(Op. 23):即兴风格的初步确立 3.2 《圆舞曲》(Op. 33):维也纳精神的德奥化演绎 第二部分:抒情的中期高峰——幻想曲与叙事诗的辉煌 四、 “诗意”的成熟:幻想曲与即兴曲的精湛(作品34-49) 4.1 《六首大练习曲》(Op. 34):炫技与音乐性的完美平衡 4.2 《即兴曲》(Op. 36):瞬间情感的捕捉与细腻的触键 4.3 《三首幻想曲》(Op. 42):结构上的自由与情感的深度 4.4 《叙事曲》(Op. 49):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与德奥民间音乐的影响 五、 节庆与反思:风格的多样性探索(作品50-65) 5.1 《克莱斯勒·德·米涅》(Op. 52):对虚构角色的致敬与音乐性格的描绘 5.2 《夜曲》(Op. 58):对肖邦的继承与德语“夜曲”精神的阐释 5.3 《勃拉姆式的“幽默”》(Op. 60):对严肃主题的诙谐处理 5.4 《四首诙谐曲》(Op. 64):速度的对比与节奏的复杂性 5.5 《三首奏鸣曲》(Op. 65):晚期对大型结构的回归与内省 第三部分:晚期与总结——内心的沉思与艺术的边界拓展 六、 沉思与告别:晚期作品的简约与深度(作品66-77) 6.1 《五首诗歌片段》(Op. 68):对标题与纯器乐的模糊处理 6.2 《巴拉莱卡》(Op. 70):异域色彩的引入与织体的简化 6.3 《三首即兴曲》(Op. 74):对和声禁忌的试探与色彩的运用 6.4 《回声》(Op. 77):对早期主题的追忆与音乐哲学的探讨 七、 创作的尾声:对自身艺术遗产的总结(作品78-85) 7.1 《三首练习曲》(Op. 79):技术要求的提升与音乐表现的精炼 7.2 《狂想曲》(Op. 81):对狂想曲体裁的终极提炼 7.3 《组曲》(Op. 83):回归古典结构,赋予其浪漫主义的灵魂 7.4 《六首幻想小品》(Op. 85):最简短、最深刻的告别语 附录:舒曼钢琴作品的演奏实践与风格解析 演奏触键的“歌唱性”与“重量感” 踏板的运用:空间感与和声的晕染 速度的灵活性:自由与结构之间的平衡 对位法在小品中的体现 --- 卷首语:时代的回声与艺术的探索 本卷精选的舒曼钢琴作品,构成了浪漫主义音乐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坐标。它们并非单纯的炫技之作,而是作曲家内心世界的一部部详尽的“心灵日记”。舒曼以其独特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音乐感知力,将钢琴这一乐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表现深度。从早期对古典奏鸣曲结构的严谨探索,到中期对标题性小品(如《狂想曲》、《叙事曲》)的独创性发展,再到晚期对和声与形式的内省式简化,我们得以完整地追踪一位伟大心灵在音乐形态上的不断求索与最终沉淀。 本卷的重点聚焦于舒曼创作中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熟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确立了他作为“诗人”型作曲家的地位,更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勃拉姆斯、德彪西等音乐家。我们将深入解析这些作品中蕴含的诗意哲学、对李斯特和肖邦技法的吸收与超越,以及他如何通过音乐语言,构建起一个充满矛盾、热情与哲思的艺术宇宙。 --- 第一部分:浪漫主义的火焰——早期作品与奏鸣曲的奠基 舒曼的早期作品,展现出一种初生牛犊的激情与对既有传统的敬畏。他并未急于摆脱贝多芬和古典主义的框架,而是试图在既定的结构中注入新兴的浪漫主义情感内核。 一、 童年与早慧:钢琴作品的萌芽(作品1-10) 此阶段的作品,是舒曼音乐语言的初步试验场。作品1的《六首练习曲》虽然带有明显的炫技色彩,但其复调思维已初露锋芒,预示着他对对位法的偏爱。作品3的《浪漫曲》,则标志着抒情主题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旋律线条开始变得更加柔和、歌唱性增强。作品7的《奏鸣曲》是早期体裁上的重要尝试,它试图用古典奏鸣曲的宏大篇幅来承载革命性的和声色彩,尽管在结构处理上尚显稚嫩,但其中爆发出的能量已然惊人。 二、 勃拉姆斯的影子与贝多芬的遗产:奏鸣曲的深化(作品11-22) 在这一阶段,舒曼在大型结构上的探索更为深入。《奏鸣曲》(如Op. 11和Op. 22)显示了他对技巧与情感张力的驾驭能力的提升。Op. 11的乐章布局充满了内在的戏剧性冲突,仿佛是个人内心世界的舞台化呈现。同时,他对变奏曲(Op. 12)的运用,不再是简单的装饰性变化,而是主题思想的哲学性展开,预示着日后对叙事性发展的执着。 三、 情感的风景:标题性小品的兴起(作品23-33) 随着舒曼创作的成熟,他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更具个人化和文学色彩的短小篇幅。作品23的《狂想曲》,其结构松散、情绪多变,标志着他开始摆脱古典束缚,追求“即兴”的真实感。这些小品如同从日记中直接截取的片段,每一首都精确地捕捉到一种特定的心绪或文学意象。作品33的圆舞曲则展示了他对维也纳音乐传统的德奥式理解,在欢快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 --- 第二部分:抒情的中期高峰——幻想曲与叙事诗的辉煌 中期是舒曼创作的鼎盛期,此时,他完全确立了自己作为“钢琴诗人”的地位。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是技巧的复杂性还是情感的丰富性,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四、 “诗意”的成熟:幻想曲与即兴曲的精湛(作品34-49) 此阶段的代表作,如作品34的《六首大练习曲》,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音乐逻辑的典范。它们在炫技的背后,隐藏着精妙的复调织体和严谨的和声进行。作品42的《三首幻想曲》,结构自由而内在逻辑紧密,它们是对“幻想”这一概念的音乐性诠释,色彩对比强烈,情感的起伏跌宕。 作品49的《叙事曲》是舒曼对钢琴文学体裁的重大贡献。它们不再是传统的叙事诗,而是融入了德意志民间传说、英雄史诗或个人经历的音乐化转译。这些作品要求演奏者具备宏大的呼吸感和对细节的精微把控,以表现出史诗般的气氛和复杂的人物情感。 五、 节庆与反思:风格的多样性探索(作品50-65) 舒曼在这一时期展现了他对不同音乐母题的广泛涉猎。作品52的《克莱斯勒·德·米涅》,是对虚构人物霍夫曼笔下“疯狂乐师”的致敬,其音乐充满了跳跃、怪诞与狂热,展示了舒曼对音乐性格化描绘的非凡能力。 而作品58的《夜曲》,则是在继承肖邦抒情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更深的德意志沉思。这些夜曲往往更加内向、沉静,和声的处理更具探索性,仿佛在月光下进行的哲学思辨。作品65的三首奏鸣曲是舒曼对大型结构的一种晚期回顾与深化,它们是对古典奏鸣曲精神的再造,充满了更为成熟的个人风格和对位技巧的运用。 --- 第三部分:晚期与总结——内心的沉思与艺术的边界拓展 晚期作品的特点是风格的趋于简约、情感的内敛,以及对音乐本质的回归。在经历精神的动荡后,舒曼的音乐语言变得更加精炼和直指人心。 六、 沉思与告别:晚期作品的简约与深度(作品66-77) 作品68的《五首诗歌片段》具有极强的实验性,它们模糊了练习曲、小品和叙事曲的界限,往往篇幅极短,却蕴含着巨大的音乐信息量。这些作品常常以一种极其朴素的织体出现,但其和声的色彩和解决方式,却充满了对传统规则的微妙挑战。 作品74的《三首即兴曲》标志着舒曼对传统调性约束的进一步解放。和声进行往往出人意料,充满了色彩性的瞬间爆发,显示出作曲家对音乐语言边界的最后试探。作品77的《回声》,其标题本身就充满了自传色彩,它像是在回顾自己音乐旅程中的片段,但处理方式已是洞悉世事的平静。 七、 创作的尾声:对自身艺术遗产的总结(作品78-85) 在生命最后的阶段,舒曼的创作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势。作品79的《三首练习曲》与其早期的同名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它们不再强调炫技,而是将技术作为表达深邃情感的工具。作品81的《狂想曲》是对他一生钟爱的体裁的最后一次深情回望,少了早期的冲动,多了沉稳的哲思。最后的作品85《六首幻想小品》,以其极度的精炼和内省,构成了对读者最为直接而深沉的告别。 --- 附录:舒曼钢琴作品的演奏实践与风格解析 演奏舒曼的作品,需要超越单纯的音符和指法,进入到其内在的“诗意场域”。 演奏触键的“歌唱性”与“重量感”: 舒曼的旋律必须具有德奥“Lied”(艺术歌曲)的连贯性和歌唱性,要求手指触键时富有弹性,仿佛在与琴弦对话。然而,在复调织体和戏剧性段落中,又必须展现出如同管风琴般的“重量感”,以确保对位线条的清晰和和声的厚度。 踏板的运用:空间感与和声的晕染: 踏板的使用是舒曼演奏的关键。它并非用于单纯地延长音符,而是用来构建“空间感”——营造出一种回响室或梦境般的声场,使和声色彩得以自然晕染、融合,而非生硬并置。 速度的灵活性:自由与结构之间的平衡: 舒曼的表情术语(如 Sehr lebhaft, Etwas langsamer)往往是情绪驱动的。演奏者需要在遵守基本节奏框架的同时,允许速度在乐句内部进行细微的、呼吸式的变化,以突出浪漫主义的“自由即兴”精神。 对位法在小品中的体现: 即使在最简单的段落中,舒曼也常常嵌入两声部或三声部的对位。演奏者必须清晰地区分这些层次,确保不同声部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和对比,使音乐的逻辑结构得以显现。

用户评价

评分

自从收藏了这套《舒曼钢琴作品全集(第六卷)(原始版)》,我的音乐学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以往听舒曼的作品,总感觉隔着一层纱,而现在,我仿佛能直接触摸到他创作时的脉搏。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清晰的乐谱,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得以窥见作曲家最原始的创作意图。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舒曼灵魂深处的对话,那些标记、那些反复、那些细微的表情记号,都在诉说着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故事。

评分

作为一名舒曼的忠实乐迷,我一直在追寻那些最接近作曲家原始构思的演奏版本。这套《舒曼钢琴作品全集(第六卷)(原始版)》的出现,无疑是我音乐探索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曾阅读过许多舒曼作品的乐谱,但往往会因编辑的修改和加工而感到些许遗憾,总觉得少了些原汁原味的韵味。然而,这套“原始版”却让我眼前一亮。它所呈现的乐谱,似乎是对作曲家内心最纯粹的表达,没有丝毫多余的修饰,一切都忠实地还原了舒曼创作时的情感和技巧要求。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伟大的音乐作品,其魅力在于其原始的生命力。而这套《舒曼钢琴作品全集(第六卷)(原始版)》恰恰展现了这种生命力的极致。它不仅仅是一本乐谱集,更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舒曼创作时的原始冲动和情感激荡。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休止符的细致呈现,它们都如同精心雕琢的宝石,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通过这套书,我开始重新审视和理解那些我曾以为熟悉的舒曼作品,仿佛每一次的演奏都充满了新的发现和惊喜。

评分

这套舒曼钢琴作品全集(第六卷)(原始版)真是让我惊喜不已!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深入理解舒曼创作初衷的版本,而这套书无疑满足了我的需求。拿到手后,我立刻被它精心设计的装帧所吸引,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印刷,都散发着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气息。翻开第一页,我便沉浸在舒曼那些跳跃而又充满诗意的音符之中,仿佛能听到作曲家本人在指尖流淌的旋律。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对音乐细节有着极致追求的钢琴爱好者来说,能够拥有一套《舒曼钢琴作品全集(第六卷)(原始版)》简直是如获至宝。我曾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各种版本的舒曼钢琴作品,试图从中找到最贴近作曲家原意的诠释。这套“原始版”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我的探索过程。它就像一把钥匙,直接打开了通往舒曼音乐内心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以最纯粹、最直接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他那些充满激情与哲思的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