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文學的地理意象》共分四章,第一章“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區域”,屬於感覺文化區的研究。第二章“地名與文學作品的空間邏輯”,內容分四部分,圍繞的是“江漢”和“洞庭”兩個地名,強調的其實都是一個空間邏輯的問題。第三章“類型化文學意象的地理淵源”,是筆者關於文學地理的一種嘗試。第四章“‘禽言’與環境感知中的生態呈現”,旨在討論地理意象的深化過程。前三章基本上是將地理意象看作靜態概念,然後對其展開討論;而這一章則以鳥聲為中心,著重探討地理意象的動態變化。
評分不過相對而言,《中古文學的地理意象》特彆關注一些類型化的地理意象。這些意象之所以能類型化,顯然是可以反映一些特定的文化觀念,具有特彆豐富的文化地理價值。
評分北平曆史沿革錶
評分C. 高梁河
評分錶格Ⅰ 唐幽州城
評分C.古代大道的進一步發展與薊城的興起
評分很快
評分16.學問中的證與悟——陳寅恪、唐長孺先生對《桃花源記》的解讀,《中國政法大
評分3.行政建置對湖南文化發展的影響,《中國方域》1993年第6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