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者运用多学科研究成果加以综合性研究,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形容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开发,高度概括出竞技体育人才的特点:职业寿命具有明显的时限性;强烈的求胜欲望;团队意识强;高度的敬业精神;专业特色突出等;提出了“开放的大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充分结合;国内教育资源和国外教育资源的合理搭配;体育教育资源和非体育教育资源的相互融合;提出了“五结合”的激励原则。初步构筑了我国高校竟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体系。
作者简介
张志华,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自1999年以来一直从事网球的教学、科研、训练、裁判,和一些普及网球的社会工作。 网球国际裁判,国际网球一级教练。 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获冠军,全国大学生联赛包揽前三名;多次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球比赛。 担任多次联合会杯、戴维斯杯网球比赛的裁判。 中国网球公开赛04、05、06、07四届裁判。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网球裁判。 2008年中国大学生网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团体冠军。 2009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裁判。
目录
摘要1 绪论1.1 问题提出1.2 研究意义与目的1.2.1 研究意义1.2.2 研究目的1.3 研究理论基础1.3.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1.3.2 科学发展观1.3.3 需求层次理论1.3.4 资源基础与依赖理论1.4 研究步骤与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2.1 有关概念方面的研究2.1.1 高校竞技体育2.1.2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2.2 有关国内高校竞技体育及其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2.2.1 有关国内高校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2.2.2 有关国内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方面的研究2.2.3 有关国内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2.3 有关国外高校竞技体育及其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2.3.1 有关国外高校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2.3.2 有关国外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3 研究方法3.1 文献资料法3.2 实地调查法3.3 问卷调查法3.3.1 问卷设计与效度检验3.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3.3.3 问卷的信度检验与处理3.4 访谈法3.5 质的研究方法3.6 个案调查法
4 分析与讨论4.1 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组织机构分析4.1.1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组织机构分析4.1.2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组织机构分析4.1.3 中美两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组织对比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4.2 国内外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发展回顾及启示4.2.1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发展历史沿革4.2.2 国外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回顾4.2.3 国外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4.3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分析研究4.3.1 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布局现状分析4.3.2 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资源、条件与环境分析4.3.3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分析4.3.4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经验、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4.4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典型模式案例研究4.4.1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案例--“体教结合”模式研究4.4.2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案例--“一条龙”模式研究4.4.3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案例--“校企结合”模式研究4.4.4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案例--“三结合”模式研究4.5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理论构建与操作思路4.5.1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与要素4.5.2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理论模型构建与操作思路
5 结论与建议5.1 结论5.2 建议
附录附录1 2012(2013)年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等学校及项目附录2 调查问卷附录3 访谈提纲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