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神笔马良》讲述了一个名叫马良的以打柴为生的穷孩子,酷爱画画,有一个晚上突然得到了一支神笔。
马良用它画出的鸟,能扑扑翅膀飞上天空,用它画出的鱼,能摇摇摆摆游进水里。马良用这支神笔天天为村里的穷人画出了许多犁耙、耕牛、水车、石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这一消息让财主和皇帝知道了,他们抓他去为他们画金元宝,画金山银山摇钱树。马良一次次地同强暴者的威逼利诱做斗争,并一次又一次地击败他们。最后,马良画了海水、大风,把在船上准备去“摇钱”的皇帝刮到海里淹死了。
作者简介
洪汛涛(1928—2001),浙江浦江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神笔马良”之父,与叶圣陶等齐名为“中国童话十家”之一,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为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主要作品有:童话《神笔马良》《狼毫笔的来历》《小花兔找食物》《鱼宝贝》《小芝麻历险记》《神笔牛良》,中长篇小说《蛇医传》《不平的舞台》,电影剧本《神笔》《大奖章》,理论专著《童话学》《童话艺术思考》《儿童·文学·作家》,主编《中国儿童文学十年》《童话选刊》《台湾儿童文学》《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等。洪汛涛的代表作童话《神笔马良》是享誉世界的经典文学名著,被载入文学和艺术史册,也被编入教材,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是儿童文学的瑰宝。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神笔马良
儿童版《神笔马良》
电影文学剧本《神笔》
低幼版《神笔马良》
课文《神笔马良》
朗诵诗《愿你也有一枝神笔》
作家与作品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主要著作目录
本书作品获奖记录
论洪汛涛的童话(摘录)
洪汛涛和他的童话(摘录)
精彩书摘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神笔马良》:
一个伙伴,知道马良想有一枝笔,可是他没有办法帮助他。这伙伴,不知从哪弄来一株木笔花,送给了马良。
马良将它栽在窑洞门外向阳的坡地上,很快成活了。
又一年过去了。就在一个严寒还没有完全过去的立春日,木笔树上,一枝枝笔似的紫色的花蕾,从枝干里伸出来了。不几天,紫白相问的木笔花,开了一树。
走过树下的人闻到这股淡雅的清香味,都说:“木笔树开花了,马良就会有一枝笔了。”马良很高兴。春天很快来了,会给大家带来暖和。他常常站在木笔树前面,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是,这木笔花,好看不中用,不能当笔使啊!要是这些花都是笔,那该多么好啊!”马良在困惑和希望中,渐渐长大。
他无日不想能有一枝笔,他太需要有一枝笔了。
一天,他挑着一担柴,走过一个财主家的庄园。
这财主,祖上也是朝廷的大官,后来告老还乡了,在这里购置了千顷良田,建造起这座大宅院。
庄园的侧门里面,财主盖起一个画馆,从皇京都城延请来一位画师,教自己的孩子学画画。这画师,本是个破落子弟,虽然画得一手好画,但在皇京都城人才济济处所,他没有能发迹,还是个未人流的无名之辈。他知道这位财主,家产雄厚,在名镇大邑都开有店铺,并且在皇京都城有许多做官的亲友。他在衣食不周、一筹莫展之时,找到这位大靠山,对主人自然十分忠心,十分巴结。他虽说是来教画画,很快成为财主的心腹。财主信任他,他卖力地为财主效劳。
庄园的侧门打开着,马良放下柴担,站住脚往里张望,只见一位尖下巴、有几根山羊胡子的小个子画家,手上拿着一枝笔,在纸上画着,画着,教孩子们画画。
他看那画师画得实在好,孩子们在跟着一笔一笔地画。
他羡慕极了,心里痒抓抓,真想跑进去,求求那画师,收下他学画画。
又一想,他是个穷人家的孩子,有钱人家庄园的大门槛,很高,很高,他的腿再长,也跨不进这高门槛啊!他直愣愣地看着,那枝笔,在画师的手上,那么自如,要粗就粗,要细就细,弯来曲去,像一把好锄头在一个好庄稼人的手上,太美妙了!太吸引他了!他甚至想,就是画师不肯教他学画,把那枝笔借给他,甚至让他的手去摸一摸,碰一碰,他也感到很高兴了。
画师画好一张画,正要收起那枝笔,在一只盆子里洗笔。马良忍不住了,像有人推着他,一脚跨进门槛,对那画师行了个礼,请求说:“我想学画画,那笔……”尖下巴画师见进来一个孩子。他斜着脸,一看,这孩子头戴竹编斗笠,天庭饱满,脑袋微微前突,椭圆形脸蛋,眉目中带有几分聪颖气,穿一身陈旧粗布蓝衣蓝裤,腰束布带,脚上一双破烂蒲鞋。虽说器宇不凡,却是个穷人家孩子。画师问道:“你是什么人,敢闯进画馆来喧闹?”马良一看,画师那拉长的脸,下巴变得更尖更尖,一双桃子般的大眼睛,瞪得圆圆的,还发着凶狠狠的绿光。
他立刻想起那张判官的脸,魁星的脸。画师的脸,比判官脸,比魁星脸,都难看,都可怕。不过,他想,脸难看,不一定是坏人,他听说,判官和魁星,脸难看,却是好人。
于是,他还是请求说:“我叫马良,我想有枝笔,我要学画画……”画师打断他的话,说:“什么马良,牛良,鸡良,狗良的,多难听的名字。学画,是达官贵人、大商富贾孩子们的事。砍柴娃子想拿笔,学画画,你在做梦吧!”画师一把将马良推出大门,马良一个趔趄,从门槛上栽出去。黑漆大门就“吱呀”地关上了。
马良爬起来,发觉那只斗笠没有了,又去打门,叫:“我的斗笠,我的斗笠……”……
……
前言/序言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神笔马良 [8-12岁] [A Hundred Books of the Chinese Children Literary Classic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Magic Writing Brush] 书系总序:回溯百年,点亮童心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一段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文学创作时期。在这百年光阴里,中国儿童文学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才华,孕育了无数闪耀着人性光辉、启迪着智慧心灵的经典作品。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点亮了无数中国孩子的童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长。《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的编纂,正是为了回溯这段宝贵的文学长河,系统地梳理并呈现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精华,让这些蕴含着民族智慧、时代精神和普世价值的瑰宝,得以重现光芒,继续滋养新时代的中国少年儿童。 本套书系以“百年”为尺度,精选从新文化运动至今,在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均达到极高水准的一百部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这并非简单的作品堆砌,而是力求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代表性作品的遴选,展现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脉络与特色,折射出中国社会变迁的印记,以及儿童观、教育观的演进。从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早期作品,到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现实主义佳作,再到新世纪以来探索多元化表达与国际视野的创新尝试,本套书系力求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中国儿童文学的百年风貌。 我们深知,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是故事的讲述,更是情感的传递、价值观的塑造、想象力的启迪。因此,在作品的选择上,我们坚持以儿童的视角为出发点,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回应他们成长的需求。这些经典作品,有的讲述着感人至深的亲情、友情,有的描绘着少年儿童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的精神,有的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万物的思考,有的则通过奇幻的想象,带领孩子们遨游于无限的创造空间。它们或以质朴的语言,描绘生动的乡村生活;或以跌宕的情节,展现扣人心弦的冒险;或以深刻的哲思,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探讨。每一部作品,都如同一扇窗,让孩子们窥见更广阔的世界,感受更丰富的情感,激发更深邃的思考。 在内容呈现上,本套书系力求在最大程度保留原作风貌的同时,辅以高质量的导读与赏析。导读部分将深入浅出地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主要人物以及艺术特色,帮助小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赏析部分则旨在引导读者体味作品的语言魅力、思想深度与情感力量,鼓励独立思考与个性化解读。此外,部分作品还将配以精美的插图,或由原作插画大师执笔,或邀约当代优秀插画师重绘,以视觉化的语言,进一步丰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阅读体验更加多元与立体。 本套书系特别设置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细分,以确保内容的适宜性与阅读的有效性。本书精选的《神笔马良》即属于8-12岁年龄段。这一时期,儿童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都进入了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他们开始能够理解更为复杂的情节,对善恶美丑有更清晰的判断,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欲望。因此,这一年龄段的作品,在保留童趣的同时,更注重思想的启迪、价值观的引导,以及对儿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神笔马良》作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瑰宝,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它所蕴含的关于创造力、正义与善良的深刻主题,跨越时空,触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它以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认识到,真正的力量并非源于魔法本身,而是源于内心的善良与对正义的追求。同时,也传递了艺术的力量,以及它如何能够改变世界、造福人民的朴素真理。 本套书系的编纂,不仅是一项文化工程,更是一份对未来寄予厚望的期许。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套经典的集结,能够激发更多少年儿童对阅读的热爱,培养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出更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 我们相信,每一部经典的诞生,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每一次的重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将承载着这份责任与期盼,为中国少年儿童的成长,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文学的星辰大海,在经典的光辉中,点亮孩子们的童心,启迪他们的智慧,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百部经典之声——《神笔马良》的独特魅力(8-12岁) 在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百花齐放的璀璨星空中,《神笔马良》无疑是一颗历久弥新的明珠,以其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深深烙印在中国一代代孩子的童年记忆中。对于8-12岁的少年儿童而言,这篇故事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神奇的想象,更是关于智慧、善良与力量的启迪,是对社会不公的直观批判,以及对创造力价值的生动阐释。 故事的主人公马良,是一个生活在旧社会贫苦家庭的放牛娃。他善良淳朴,心地光明,却因为贫困而无法追求自己内心对绘画的热爱。在这里,故事的开端就触及了孩子们能够理解的“不公平”——有的人可以轻松拥有想要的,而有的人即使有着天赋和热情,却因为出身而处处受限。这种现实的描绘,虽然朴素,却能轻易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对马良的处境产生同情,对那些不公的现象产生朦胧的愤慨。 马良的“神笔”的出现,是故事最引人入胜的奇幻之处。这支神笔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源于马良对绘画的执着与热爱,以及他内心深处渴望帮助他人、改变现状的善良愿望。当他用神笔画出的东西都能变成真的时,孩子们会立刻被卷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奇妙世界。马良并没有用这支笔来满足自己个人的私欲,而是选择为穷苦的人们画出他们所需要的一切——画出粮食,画出农具,画出耕牛,画出房屋。这与那些贪婪的官员们用神笔为自己画金山银海、绫罗绸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里,故事清晰地展现了“善”与“恶”的对立。马良的画,是为了“与民同乐”,是“替穷人画”,是“救济灾民”。而故事中的贪官污吏,则利用神笔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妄图独霸天下。这种对比,对于8-12岁的孩子来说,是极易理解的道德判断。他们能够清晰地辨别出马良的无私与贪官的自私,从而在心中树立起对善良与正义的认同。 神笔的使用过程,也充满了智慧的较量。故事中的贪官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欺骗、威逼,甚至最终以武力来夺取神笔。然而,马良并非一个被动的受害者,他利用神笔的特性,巧妙地应对着贪官的每一次刁难。他画出的船,被贪官强迫去装金银,最终被画出的风浪吞噬;他画出的刀枪,用来抵御贪官的士兵;他画出的天宫,让贪官在恐惧中灭亡。每一次的反击,都充满了想象力,也展现了马良在困境中的机智与勇敢。孩子们在惊险刺激的情节中,体会到“邪不压正”的道理,并且学习到,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可以用智慧和勇气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神笔马良》的语言风格,极为适合8-12岁的儿童阅读。它没有过于复杂的句式,故事推进节奏明快,情节紧凑,同时又不失生动形象的描绘。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正处于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这种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能够帮助他们轻松地进入故事的世界,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同时,故事中对于人物的刻画,虽然简练,却十分到位,马良的善良、勇敢、机智,以及贪官的贪婪、愚蠢、残暴,都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语言得到了鲜明的展现。 更深层次来看,《神笔马良》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魔法的故事,它更是一个关于“创造力”的寓言。马良的画笔,象征着人类的创造力,而神笔的魔力,则放大了这种创造力的潜能。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外在的魔法,而是来自我们内心的创造力、智慧和善良。一个拥有善良之心和创造力的人,即使没有神笔,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世界带来改变。这种对创造力的赞美,对于正在塑造自我认知和发展潜能的少年儿童来说,具有极大的鼓舞意义。它鼓励孩子们去发现自己内心的“神笔”,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美好的事物,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这个故事也巧妙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现实。马良的贫穷与贪官的富有,以及神笔被用来为民请命,这都隐喻着当时社会阶级的不平等和对压迫者的反抗。虽然故事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但其中蕴含的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培养他们明辨是非、追求公平正义的品质。 总而言之,《神笔马良》以其简洁的艺术形式,承载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8-12岁的读者,它是一场奇幻的冒险,是一次智慧的较量,更是一次关于善良、正义与创造力的深刻启蒙。它教会孩子们,真正的神奇,在于一颗善良的心,在于一种不断创造的精神,在于一种敢于与不公抗争的勇气。这正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致力于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勇敢地去描绘自己心中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