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他们是穷苦出身的战将,有过五关的辉煌,也有走麦城的败战;有功有过,有得有失;
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
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家国情怀与党性本色、英雄主义与平民精神。他们这样的将军,以后可能不会再有了。
只要人类还存在苦难和死亡,叹服和邪恶,他们的故事就不会过时
内容简介
《开国战将》提供了许多经作者之手发掘的重要史料。其中较为珍贵的,有辽沈战役中和“文革”中有关林彪的史实(本书被访问者多为“四野”的老人),有诸多将领庐山会议后被卷入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军事俱乐部”的激流旋涡的情况,有的文章还涉及了1958年对刘伯承的所谓“教条主义”的批判,涉及了一些将领在“文革”中忽浮忽沉的人世跌宕。这样的将军命运在中国不是个别。他们不是西方意义上的职业军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条“政治生命”,他们每个人都是政治的密切参加者,旋涡裹挟,身不由己。他们举手投足,皆受制于那个控制力巨大的历史氛围。
作者简介
吴东峰,著名军旅作家、文史学者。1951年生于杭州,长于温州,曾任新华社军事记者,广州军区战士报社副社长、广州出版社副社长、广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广州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现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广州诗社社长等职。
精彩书评
★吴东峰采访的二百多位将军,如今不少人已相继作古。1982年采访许世友将军,三年后他带着未收集完的资料参加了将军的追悼会;写完《虎将微微笑》时,传来聂凤智将军去世的消息,他的文章发表时成了将军的悼文;刘震将军是在临终前的病床上让他写的,十多天后便离开了人世……他们的生命轨迹贯穿了中国现代史的各个时期,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陈湘安
目录
许世友:魂归大别山
神秘而匆忙的葬礼
令人遗憾的最后篇章
毛泽东留下邓小平签发的“特许通行证”
突降暴风雨——向遗体告别仪式中
最后一仗
归宿前的归宿
大别山的呼唤
皮定均:东南折栋梁
一辆军用吉普车从福州军区马鞍山一号大院急急驶出
飞机场上的大标语:“打倒闽赣两省太上皇!”
一架军用值班机从福州飞向漳州
米-8直升机缓缓飞离漳州,目的地东山岛
尾声
黄克诚:戴金边眼镜的大将
庐山会议——黄克诚“自投罗网”
一双难堪的眼睛
长征路上的“反对派”
黄克诚的电报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
黄克诚和林彪——英雄所见略同
报喜得喜报忧得忧
双目失明之后
钟伟:枪声远去了
与枪声结下了不解之缘
枪声意味着什么
“战场是你的乐园,枪炮是你的玩具”
卓越的军人应有卓越的抗命
枪声可以使人变坏,也可以使人变好
枪声远去了吗?
听到枪声心里就发痒
黄克诚说:若再打仗一定找你
邓华:草绿色的狐步
一封开城发来的绝密电报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
洪学智被“劫”前后
一颗耀眼的将星消失了
王近山:流泪的“疯子”将军
历史没有忘记
真正的男子汉
毛泽东说:“王近山敢打没有命令的仗。”
邓小平说:“那不叫‘疯’,那叫革命英雄主义。”
刘伯承说:“襄阳已在我掌中了。”
男子汉流泪了
刘震:蓝天没有空白
年轻上将
马谡为什么会失街亭?
“洋为中用”是红军的一贯传统
没有乘过飞机的人当上了空军司令员
志愿军空军首战告捷
王牌飞行员戴维斯之死
代表毛泽东冒险送苏联空军
温玉成:福祸两茫然,125
周恩来临终记挂的人
邓家花园里的“特殊犯人”
大起大落为哪般?
历史的谜在历史的幕后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走进政治漩涡
脚踩两只船
高处不胜寒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罗瑞卿:折不断的风帆
中国军队的盛大节日
大比武
政治型将军
“他的个子太高了!”
阎王点了名不去报到的人
在联邦德国去世
尤太忠:战将的风骨
王近山复出
那半个连队留在了草地
与邓小平政委“亲密接触”
龙书金:短臂将军与攻坚老虎
他用夹板夹着左臂打了10年仗
战争中的悟性
东总三调“攻坚老虎”
一幅幅残酷而壮美的画图
林彪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
我军唯一的短臂将军
梁兴初:“万岁军”军长
彭大将军临危受命四路劲旅并进入朝
人民军误报“黑人团”彭德怀怒骂“梁大牙”
梁兴初雪耻打德川张魁印闯关出奇兵
雪地飞兵三所里火海英魂松骨峰
彭德怀嘉奖“万岁军”毛泽东笑谈“纸老虎”
聂凤智:虎将笑微微
莱芜战役——错抓敌军长韩练成
济南战役——把“助攻”命令改为“主攻”命令
渡江战役——“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
解放上海一和刘昌义面对面谈判
指挥空战——“歪打正着”的“口袋战术”
面对癌症——虎将依然笑微微
胡奇才:虎啸塔山
他匆匆走向塔山
林彪发往塔山的电报
从新开岭到塔山
一份珍贵的军事地图
塔山,无塔也无山
准备伤亡一万人
四纵,就是塔,就是山
陶汉章:七本书走向战场
说三国,论孙子
一本书一个故事
难忘刘帅教诲恩
坐着轿子参加革命
陈士榘:十万大军神秘进出罗布泊
一次惊险的秘密飞行
“我内心总有一种自豪和不安的复杂感觉”
向“死亡之海”挑战
毛主席说:“你们做窝,他们下蛋。你们都立了大功!”
解方:志愿军中“小诸葛”
土肥原贤二的阴谋
51军摆开了“鸿门宴”
长春城的最后枪声
“叫小诸葛来谈谈”
难得的外交人才
附录:田炳信专访吴东峰
一名大校记者与200位开国将军
精彩书摘
《开国战将:让尘封的历史成为新闻》:
国庆前夕,在南京市人民大会堂举办军民联欢晚会是每年的惯例,并没有什么值得注目的奇特之处。然而,经常参加这一活动的代表们却似乎从节目表上感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变化。因为往年上演的无非是《龙凤呈祥》《空城计》《三岔口》《四郎探母》《雁荡山》等传统京戏或昆曲剧目,而今晚台上演出的每一支歌、每一曲舞、每一出戏,如果放在往年,都是绝对不能登台的,更不敢妄演昆曲《牡丹亭·寻梦>o
舞台上的百花竞放,在这里并不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因为那时通俗歌曲和迪斯科等新潮歌舞早已风靡全国城乡。稍微细心一点的观众会发现,这一变化似乎和前排贵宾席上一位大人物的缺席有关。在演出过程中,那位其貌不扬、身材不高、衣着普通但却威风凛凛、令人怵然的将军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因为他是这个地区职务最高的属于中央首长级的领导人,以往的每次演出几乎是为他办的专场,内容也往往是满足于他的需求和爱好。
这就是许世友将军。此刻,他再也不能欣赏自己所喜爱的民族传统节目了——那曾经使他心醉神往的鼓点,那曾经使他目不转睛的亮相,那曾经使他大声喝彩的唱腔,那曾经使他热血沸腾的武打……躺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急救室病床上的将军面色灰暗,满脸胡须,头发散乱,两颊深陷,身体发着高烧,眼前一片昏暗。
室内空气像铅块一样沉重。从医护人员的匆匆脚步声和亲人的喃喃细语中,许世友将军被明白地告知:肝部已经被病魔彻底吞噬,生命已是弥留之际,死神正在一步步逼近。曾多次勇猛打退敌人千军万马进攻的将军,此刻却在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病毒细菌的侵占、攻击下彻底败退,痛苦万分。他有时甚至想自杀以提前结束那无法忍受的痛苦。医生给他打了一针强心针后,将军从昏迷中苏醒。他略微动了一下身子,双唇轻轻张合着,似乎在说什么。
亲人们立即围上去,静静地倾听、猜测、议论……
人们期望着一个辉煌的生命顶点显现——一首石破天惊的诗篇,一曲惊世骇俗的乐章,如叶挺在狱中写下“面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诗句那样;如周总理要求把骨灰撒向祖国山河那样;如老红军陈洛平要求把自己身上的三块弹片留给子女当遗产那样……
是啊,将军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曾经在死神面前写下了多少泣鬼神惊天地的壮丽篇章:
23岁那年,担任农民自卫军炮队队长的许世友奉命攻打一座地主武装的山寨。这是一个由青石垒墙筑在两个相连山峰上的土围子,险峻无比,易守难攻。在一阵锣鼓声和呐喊声中,许世友将小褂子一甩,举起削得尖尖的顶端涂着猪血并用油炸过的长竹竿,第一个往上冲(据说这样的竹尖锋利无比,可以致人死地)。当他快攀上墙顶时,却被寨上的敌方用竹竿把他捅下来。
掉进深山沟里的许世友竟昏迷了两天两夜,事后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醒来后,虽然浑身疼痛,心里却感到说不出的舒坦,好像睡了一大觉。死里复生,这是奇事。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人死如吹灯,没什么了不起!”
在大别山进行反“围剿”的商潢战役时,那还是一个白雪皑皑的冬日,当时担任红12师34团团长的许世友奉命坚守豆腐店。第二天上午,该团一营就与敌人接上火了。许世友一听说一营打响了,立即带着通讯员往一营赶。这是他的老习惯,哪儿战斗最激烈,他就会赶到哪儿。许世友刚到,敌人就冲上来了。他挥舞着大刀,和战士们一起,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与敌人厮杀着,扭打着,追逐着……鲜血染红了白茫茫的山坡。
……
前言/序言
null
开国战将:让尘封的历史成为新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