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班岛与提尼安岛 1944:突破日军防线

塞班岛与提尼安岛 1944:突破日军防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戈登·L·罗特曼 著,霍华德·杰拉德 绘,程艳 译
图书标签:
  • 塞班岛
  • 提尼安岛
  • 1944年
  • 太平洋战争
  • 美军
  • 日军
  • 岛屿战役
  • 突破战
  • 军事历史
  • 二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906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704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3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塞班岛与提尼安岛1944:突破日军防线》1944,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动用两个师部发起两栖突击,而进攻对象就是中太平洋地区的塞班岛。自1914年以来,塞班岛和提尼安岛一直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人们几乎已把它们当作日本帝国的一部分。美军在这两座岛上的苦战是其在整个中太平洋地区作战情况的缩影。在这里,并肩战斗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亲眼目睹了太平洋战场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集体疯狂的“万岁”冲锋,以及为了避免成为俘虏,数以百计的日本平民一起跳崖自杀的恐怖场景。戈登?罗特曼在本书中详尽描述了美军夺取这两座重要岛屿的全过程。日军在这两场战役中均以失败告终,直接导致东条英机政府垮台。

作者简介

  戈登·L·罗特曼,1967年加入美国陆军,自愿服役于陆军特种部队并受训成为武器专家。1960-1970年,他随第5特种部队参加过越战。26年来,他先后效力空降步兵、远程巡逻队和情报部门直至退休。在这期间,罗特曼作为特种部队军事作家在联合备战训练中心勤勉笔耕12年,其目前的身份是自由撰稿人。

  霍华德·杰拉德,沃拉西艺术学院毕业,自由设计师,从事设计和插图创作超过20年。曾荣获英国航空公司学会奖和威尔金森军刀奖。杰拉德为鱼鹰出版社的战争系列丛书如《塔拉瓦1943》、《硫黄岛1945》、《冲绳岛1945》以及《佩莱利乌1944》创作过大量插图。杰拉德现居英国肯特郡。

目录

战争背景 5

战役筹谋·马里亚纳群岛

大事记 12

双方作战计划 16

美军“征粮者”行动计划

日军“阿号”作战计划

双方指挥官 33

美军指挥官·日军指挥官

双方兵力 41

美军兵力·日军兵力

攻占塞班岛 56

攻占提尼安岛 94

后记 115

塞班岛和提尼安岛战役: 118

美军、日军战斗序列

战地今貌 129

译后记 131

精彩书摘

  《塞班岛与提尼安岛 1944:突破日军防线》:
  日军兵力
  北马里亚纳集团军
  第31军成立于1944年3月,负责统管日本陆军在马里亚纳托管地的驻军。按日本陆军编制,“军”等同于西方部队的军团。第31军对其广泛分布的部队几乎没有进行过战术管理。作为托管地驻军的统帅部队,第31军下辖5个师团,6个独立混成旅团和5个独立步兵联队,规模超过正常编制。美军攻打塞班岛时,总司令小畑刚结束对帕劳群岛的视察正在返回的途中。由于塞班岛周边已被封锁,他不得不改道去了关岛。他在那里临时组建了一个指挥部,但总指挥部仍在塞班岛,由参谋长代为行使职责。
  第43军团于1943年6月在日本名古屋正式成立,其前身是第63独立步兵团。1944年5月底至6月初第43师团分为两个梯队陆续部署至塞班岛。第1梯队平安到达,第2梯队在途中不断遭到美军潜艇攻击,7艘运输船中有5艘被击沉,剩下的运输船搭载着幸存者继续赶路,最终约有80%的官兵抵达塞班岛。然而,第118步兵联队已严重受创,兵员损失多达1400人,而幸存者可用的武器也所剩无几,再加上指挥官损失惨重,这支部队的作战能力已极其有限。第43师团经过这番折腾兵力减至12900人,且没有成建制的炮兵部队。
  派往塞班岛的其他部队同样遭到潜艇攻击,结果导致多达4000名士兵成了散兵游勇,且不少人还丢了武器,几乎无法执行任何防守任务。而时间上已来不及对这些士兵进行重组和武器配备。2月底,第29师团搭乘3艘运输船驶往关岛,其中1艘被击沉。第18步兵联队的3080名官兵中,仅1688名获救。他们最后登上了塞班岛,但装备几乎损失殆尽。这些幸存者中约有600名被重新编入第18联队第1大队。
  ……
序章:太平洋上的烽火 1944年,太平洋战场进入了一个决定性的阶段。经过两年多的艰苦鏖战,美军在“跳岛战术”的指引下,步步紧逼,将战线不断推向日本本土。每一次登陆,都意味着一场血与火的洗礼;每一次推进,都伴随着无数生命的牺牲。在这场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军事行动中,太平洋上那些曾经宁静的热带岛屿,如今变成了残酷的绞肉机,而“塞班岛”和“提尼安岛”,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也是最令人心悸的两个名字。 本书并非专注于描绘海滩上铺天盖地的登陆战,亦或是空中俯冲轰炸的烈焰,更不会沉浸在炮弹呼啸而过的声响之中。它试图深入肌理,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宏大叙事之下的细节,那些塑造了战役走向、影响了无数命运的深层力量。我们将目光投向战略家的沙盘推演,倾听前线指挥官耳畔的战情报告,感受基层士兵在枪林弹雨中的求生本能,甚至去洞察那些默默无闻的后勤人员,是如何在远离硝烟的后方,支撑起这场席卷整个太平洋的战争机器。 本书要做的,是拨开历史的迷雾,重构一场战役的立体画卷。它不满足于仅仅罗列伤亡数字和战线推进图,而是要深入挖掘这场战役背后的思想脉络、技术革新、后勤保障、心理博弈,以及被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命运。我们将穿越时空,置身于1944年的太平洋,去理解那些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决策是如何做出的,去感受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是如何汇聚成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第一章:战略的棋局——“跳岛战术”的演进与确立 “跳岛战术”,这个曾经被视为大胆创新的军事战略,并非一夜之间横空出世。它的形成,是无数次战役经验的总结,是情报分析的成果,更是对日军在太平洋地区防御体系的深刻认知。在本书的开篇,我们将追溯这一战略的起源,从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血战,到塔拉瓦的惨烈登陆,再到夸贾林环礁的初步成功,一步步解析“跳岛战术”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成为解放太平洋的关键钥匙。 我们将深入探讨“跳岛战术”的核心理念:避开日军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选择战略价值高、防御相对薄弱的岛屿作为登陆点,建立前进基地,再以此为跳板,继续向下一个目标前进。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效率”和“有限牺牲”,它规避了日军“玉碎”战术带来的巨大消耗,将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美军手中。 然而,理论的完美并不等同于实践的顺畅。我们将探讨在战略层面,如何权衡各个登陆点的战略意义,如何进行情报侦察,如何平衡陆海空三军的配合。是什么样的情报信息,让战略家们锁定了塞班岛和提尼安岛?它们的地理位置、战略价值、日军的防御部署,在当时是如何被评估的?我们将解析这些决策背后的复杂权衡,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案和它们的风险。 第二章:情报的迷宫——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在现代战争中,情报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对于塞班岛和提尼安岛这样的复杂登陆战役,情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是生死攸关。本书将深入探讨在1944年,美军是如何获取关于塞班岛和提尼安岛日军部署的情报的。 我们将考察各种情报手段的应用:从空中侦察的飞机侦照,到潜艇在近岸的侦察活动;从战俘审讯中获取的信息,到截获的日军电报;甚至可能包括太平洋岛屿原住民提供的零散信息。这些信息是如何被整合、分析和解读的?“情报迷宫”中,哪些信息被证明是准确的,哪些是误导性的? 我们将重点分析情报在选择登陆点、确定攻击方向、制定作战计划中的作用。例如,对塞班岛马皮角和苏里巴奇海滩的了解,是如何影响登陆兵力的部署?对提尼安岛南部滩头和机场的侦察,又如何促成了后续的登陆计划?本书将尝试还原情报人员的辛勤工作,以及他们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拼凑出日军防御的真实图景。 第三章:技术的较量——钢铁洪流中的创新与突破 1944年的太平洋战场,是一场技术的较量。美军强大的工业实力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为登陆作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撑。本书将关注登陆作战中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我们将聚焦于登陆舰艇的进化。从最初粗糙的登陆艇,到能够承载坦克的LST(坦克登陆舰),再到专门设计用于快速卸载的LCI(步兵登陆舰),这些钢铁巨兽是如何成为登陆作战的“生命线”的?它们在塞班岛和提尼安岛的登陆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除了舰艇,我们将探讨两栖战车的研发与应用。两栖坦克、装甲运兵车等装备,如何在登陆作战中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和兵力投送能力?它们在突破日军海岸线的过程中,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不会忽视空中支援的力量。舰载机和陆基航空兵在登陆作战中的配合,是如何为登陆部队提供掩护,压制日军火力?本书将探讨当时的空战技术、对地攻击能力,以及美军是如何利用制空权,为登陆行动保驾护航的。 第四章:后勤的支撑——看不见的战场 战争不仅仅是前线的冲锋陷阵,更是后方庞大而精密的支撑体系。登陆作战,尤其是像塞班岛和提尼安岛这样远离本土的作战,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极为严峻的考验。本书将把目光投向这场战役中“看不见的战场”——后勤。 我们将深入探讨补给线的建立与维护。从珍珠港到塞班岛、提尼安岛,跨越数千英里的漫长航线,如何保证弹药、粮食、医疗用品的持续供应?我们将关注海军运输舰、油轮、医院船等关键装备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审视码头建设、物资转运等工程保障。登陆部队如何在敌后迅速建立临时港口,将物资卸载并运往前线?这些看似枯燥的工程,却是决定战役成败的基石。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转。伤员如何被迅速运往后方医院?现代医学在战场上的应用,又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这些细节,往往被宏大的战役叙事所掩盖,却承载着无数士兵的希望。 第五章:战术的博弈——滩头、丛林与地洞 登陆作战的胜利,并非一蹴而就。从滩头阵地的血腥厮杀,到丛林中的艰难推进,再到日军工事内的殊死抵抗,每一步都充满了战术上的博弈。本书将详细解析塞班岛和提尼安岛登陆战役中的具体战术运用。 我们将分析登陆兵力是如何被部署的,登陆点是如何被选择的,攻击方向是如何被确定的。在实际登陆过程中,士兵们是如何克服日军的火力压制,突破障碍,建立立足点的? 在滩头阵地被巩固之后,我们将关注丛林战的特点。茂密的植被,崎岖的地形,如何为日军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工事?美军的步兵、炮兵、坦克,又是如何在这种复杂环境下协同作战,逐步肃清日军的? 而对于塞班岛和提尼安岛,日军构筑的地下工事系统是其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深入探讨日军如何利用天然洞穴和人工挖掘的坑道,构建起难以攻克的防御体系。美军是如何利用火焰喷射器、炸药等手段,一点点拔除这些“老鼠洞”的?这种巷战般的残酷,又对士兵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六章:人性的光辉与阴影——士兵的视角 战争是残酷的,但战争也塑造了无数平凡人的不平凡。本书将尝试从士兵的视角,去呈现这场战役的真实面貌。我们不回避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但也同样关注士兵们的勇气、牺牲、友谊,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挣扎与光辉。 通过翻阅大量的士兵日记、家书、回忆录,本书将力图还原士兵们在登陆前的心态,他们在炮火中的恐惧与决心,他们在战友倒下时的悲痛与愤怒,以及他们在硝烟散尽后的迷茫与期盼。 我们将关注不同兵种的士兵,从步兵、海军陆战队,到炮兵、飞行员,再到医疗兵、工兵。他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考验?他们的个人经历,又是如何汇聚成这场宏大历史的一部分? 同时,我们也将触及战争中人性的阴影。日军在防御战中表现出的“武士道”精神,其背后的含义和对战局的影响;以及在极度紧张和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士兵们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和道德困境。 第七章:战役的影响与遗产——太平洋格局的重塑 塞班岛和提尼安岛的胜利,是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为美军开辟了直驱日本本土的战略通道,更对整个太平洋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将分析这场战役在战略层面的意义。塞班岛的失陷,意味着日本本土失去了重要的战略屏障,并为B-29战略轰炸机的起降提供了重要的基地。提尼安岛的占领,则为原子弹的投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我们将探讨这场战役对日本战争机器的沉重打击。日军损失了宝贵的海空力量,其本土防御的信心受到严重动摇。 同时,本书也将审视这场战役对战后太平洋格局的影响。美军的胜利,为战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优势奠定了基础。而这场战役所带来的巨大伤亡和破坏,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尾声:历史的回响 塞班岛与提尼安岛,这两个名字,不仅仅是地图上的坐标,它们更是承载着无数故事、无数牺牲、无数精神的符号。本书试图通过对这场战役的深入剖析,让读者理解,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战略、情报、技术、后勤、战术,以及最重要的人类勇气与牺牲的总和。 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唤起读者对那段历史的深刻记忆,对战争的残酷有更清醒的认识,也对那些为和平付出巨大代价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塞班岛与提尼安岛,1944年的烽火,将永远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警示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

用户评价

评分

塞班岛与提尼安岛 1944:突破日军防线 这本书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深入剖析了二战太平洋战场上最关键的战役之一。作者不仅仅罗列了战役的时间、地点和参战部队,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将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的个体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从基层士兵的恐惧与勇气,到指挥官们在巨大压力下的决策,再到那些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后勤人员,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读这本书,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硝烟弥漫下的炙热,听到了炮火连天的轰鸣,也体会到了胜利来之不易的喜悦。作者对战术细节的描绘尤其令人称道,他详细解读了美军如何克服日军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又如何应对敌军顽强的抵抗。那些关于登陆艇冲滩时的惊心动魄,在丛林中与敌人周旋的紧张,以及最终占领战略要地的过程,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之捏一把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牺牲、关于意志力的史诗。

评分

我一直对二战太平洋战场的历史充满好奇,尤其对那些改变战争走向的关键战役情有独钟。当我拿到《塞班岛与提尼安岛 1944:突破日军防线》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的标题所吸引。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提供了一个极为详尽而又引人入胜的视角,来审视这次战役。作者的研究工作显然是极其扎实的,从大量一手资料中挖掘出的细节,使得整个叙述充满了可信度。我特别欣赏他对双方战略意图的深入分析,以及战前复杂的政治和军事考量。当读到美军登陆部队在初期的混乱与伤亡时,那种无力感几乎要将我吞噬。但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展现了美军如何在绝境中重整旗鼓,如何依靠协同作战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一点一点地蚕食日军的防线。书中对日军守备力量的描绘也同样深刻,他们并非只是简单的“顽固”和“狂热”,而是有着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和作战理念,这使得战役的复杂性和惨烈程度更加凸显。这是一本真正能让读者理解战役背后“为什么”的书,它不仅仅讲述了“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发生”。

评分

作为一个对军事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独特见解和深刻分析的读物。《塞班岛与提尼安岛 1944:突破日军防线》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作者巧妙地将宏观的战略格局与微观的战术执行相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历史画卷。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日军防御工事的细致描绘,那些隐藏在山体中的炮位,那些纵横交错的地下工事,都仿佛让我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攻坚的艰难。而美军在面对如此强大的防御时,所展现出的创新战术和顽强斗志,更是令人敬佩。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从最初的侦察和登陆准备,到激烈的滩头争夺,再到最后的扫荡和巩固战果,整个过程扣人心弦,让我几乎无法放下。作者还深入探讨了战争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以及战后对这些岛屿的重建,这使得这本书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更具人文关怀。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历史读物,不仅仅在于呈现事实,更在于引发思考。《塞班岛与提尼安岛 1944:突破日军防线》做到了这一点。作者通过对这场战役的详尽梳理,让我看到了战争的复杂性,以及决策者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书中对日军士气和作战方式的分析,让我对“武士道”精神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同时也看到了这种精神在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时所显露出的局限性。美军在战役中展现出的陆海空协同作战能力,以及他们不断学习和改进战术的决心,是他们最终获胜的关键。我尤其被书中描绘的士兵们的日常,那些在紧张战斗间隙的疲惫、恐惧、思乡,以及相互之间的支持和鼓励所打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场战争的胜利,更是关于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意志和集体力量的体现。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一次历史性的胜利,都凝聚着无数人的付出和牺牲。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战役的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的完美结合。作者并没有仅仅满足于描述大规模的部队调动和战略决策,他同样花费了大量篇幅来描绘战争中的个体经历。我读到那些在狭窄登陆艇中挤压在一起的士兵,听着他们低声的祈祷和不安的交谈;我也读到那些在炮火轰鸣中,依然要坚持完成任务的通讯兵,他们用微弱的信号传递着生死攸关的信息。书中对于双方指挥官之间的博弈,以及他们如何在不断变化战场局势下调整部署的描述,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仿佛能看到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等高级将领们在地图前,脸上凝重的表情,以及他们每一次决策背后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性,他对伤亡的描写是直观而真实的,这种真实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珍贵。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塞班岛和提尼安岛战役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战争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东西不错,双11满199-100价格比较便宜。

评分

京东商品正宗,快递也够迅速。

评分

战争历史记录资料 记录很详细

评分

珍惜和平,不惧战争。军事类大众书籍吧,适合军事爱好者看看,书的质量还可以,物流给力,好评。

评分

还可以吧?,,,,,,,,

评分

二战太平洋海战,很喜欢的一套书,全铜版纸印刷,值得收藏。

评分

东西不错,双11满199-100价格比较便宜。

评分

翻译中规中矩,尚可接受。

评分

书很好,是正品,有的看了,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