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摄影爱好者 李少白先生是摄影圈里公认的最有活力的摄影家,他在书中与大家分享的不是冰冷的摄影技术,而是充满激情的创作方式。作者在本书中首次系统、详尽地解说了他独特的摄影观察方式,正是这种不落俗套的观察方法,才令他能在众人认为没任何可拍价值的情况下,拍到真正的好照片!
内容简介
摄影名家李少白先生根据多年的创作经历,以一个风光摄影家的视角对如何培养摄影眼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书中精选了34个话题,结合大师拍摄的作品,围绕着如何观察,以及观察对于摄影创作的重要性展开,内容还涉及不同的光线、不同的天气等多种情况下的拍摄技巧,以及如何处理各种景别,怎样利用色彩等多方面的知识。 《解密摄影眼》内容丰富而实用,配图精美,李少白先生与何星女士以对答的形式,将许多貌似高深的摄影理论讲述得更轻松、浅显,十分适合摄影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少白,1942年出生于重庆市,曾就读于北京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多年专攻长城和故宫摄影,曾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等杂志的编委,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及多所相关院校摄影系客座教授。何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快乐影友网”创始人之一,《摄影世界》《中国摄影家》杂志专栏作者。曾就职于中国摄影家协会,现任摄影杂志《中国卫生影像》执行主编。
内页插图
目录
002 写在前面的话
018 看的方式决定了我们会获得怎样的照片·摄影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看”·分为3个阶段的摄影式观看·观察是解密的过程·与明察秋毫的眼睛合作,相机才能发现并复制隐藏的美丽
026 初识线条的魅力·摄影的形式美在很大程度上由线条决定·发现并抽离事物中隐含的线条形式·培养对形式之美的敏锐直觉·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去观看
034 线条的类型与组合·具有节奏感的律动线·最有魅力的蛇形线·必须注意的3种摄影线条的空间关系
040 线条的虚实动静·摄影技术可以记录隐藏的线条·快门速度也能创造出线条·线条具有动、静、虚、实的特性·根据线条的特性进行组合与创作
048 提炼隐藏的线条·在杂乱中寻找线条·利用裁切提炼线条·把握后期二次构图的机会·提炼隐藏的线条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
054 简而不凡的单点·点是构图时要优先考虑的视觉元素·画面中点的位置十分重要·单点能产生视觉的向心力·画面中的任一元素均可作为点的形式出现
062 多点的别样魅力·利用点的远近特性来营造空间感·利用点的聚散性令画面富于变化·利用点的重复性来获得力量感·点的组合还可以产生韵律感
070 点、线、面的相互转化·视觉感受才是确立构图要素的关键·点、线、面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高明的观察者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
079 色彩寥寥的非常魅力·极简的色彩也能产生非凡的感染力·单色具有简洁与安宁的魅力·寻找单色调画面的两种思路
090 令人愉悦的和谐色·和谐的色彩搭配会产生令人愉悦的效果·想营造和谐效果,应善于运用中性色·中性色可以平衡色彩之间的关系
100 活跃的非和谐色·什么样的颜色组合属于非和谐色·不和谐的色彩搭配也能产生视觉美·巧妙利用非和谐色强化视觉冲击力
108 醒目生动的戏剧效果色·戏剧效果色属于非和谐色·可以营造神秘氛围的色彩·运用戏剧效果色的注意事项
116 前景色彩是画面的关键·前景色彩首先吸引了观众的视线·前景色彩要与画面的主体相协调·可以借助光线来创造前景色彩·前景色彩能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124 突出主体的背景色彩·背景色彩的3种作用·背景色彩要与画面主体相协调·前进色与后退色的作用与特性·利用背景色彩控制景深感
134 光线决定色彩·对色彩的观察要与光线联系起来·从科学原理上正确理解色彩·光线色温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色彩
142 准确表现色彩的直射光·光线的方向会影响色彩的表现·直射光可以准确表现色彩的原因·用直射光可拍出明信片式的漂亮照片·以直射光拍摄人像的注意事项
148 色彩动人的低斜光·早晨和黄昏的光线都属于低斜光·低斜光的3个特点·让色彩拥有丰富的亲和力和情绪感·最大化地唤起人们对色彩美的感受
157 擅长变色彩魔术的逆光·如何利用逆光变色彩魔术·拍摄逆光人像的两种处理方式·风光摄影中如何巧用逆光·透明的物体在逆光中的表现
165 最容易控制色彩的漫射光
·最简单好用的光线就是漫射光·不讨人喜欢的漫射光优点很多·漫射光是拍摄人像的绝佳光线·色彩复杂多样时,漫射光是首选
172 可营造情调和氛围的雾·雾对色彩的3种影响·即使是雾霾也可以利用·雾能令画面形成强烈的纵深感
181 奇妙的色彩因雨而生·色彩、水与光在雨中会共同发挥作用·雨中的世界色彩更明艳·细雨与暴雨对色彩的影响差异很大·利用好雨水形成的反光与倒影
188 能映射环境色温的雪·雪的颜色不能笼统地定义为白色·雪的颜色受环境光线的制约·雪会因曝光差异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198 在观看中将色彩抽象化·色彩可以脱离形象的束缚,成为画面的主角·可以直接用色彩来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感受·抽离色彩的6种方法
206 在水中寻找色彩·不要孤立地观察水,还要观察水所在的环境·倒影的失真效果会凸显色彩的丰富与微妙·聚焦于倒影,水面和倒影都清晰·聚焦于实物,倒影更模糊,色彩更抽象
215 识别事物的形状·影响形状准确表现的因素有哪些·导致形状失真的因素有哪些·未准确复制的形状有时更符合主观感受
220 影响事物形状的视点·视点、视角和视距的关系与差别·准确观察事物需结合视点与视距来考虑·视点的变化会让画面产生陌生感·不同的视点也能存在于同一个画面中
230 影响事物形状的视距·视距的变化会带来陌生感与新鲜感·事物的大小及其在画面中的作用会影响视距的选择·表现事物的全貌需要足够远的视距·近视距通过夸大被摄物,来改变构图的比例关系
238 “断章取义”的画框·所有摄影作品都是带有“边界”的·从互不相关的元素中发现审美秩序·画框意识应当产生于取景之前·将注意力集中在框定的区域内进行视觉思维
246 预见性的观察·发现隐藏于平常事物深处的真实与本质·想象力与预想力的区别·借助摄影技术实现“想看见的”画面·让预想力指导你的拍摄
254 难能可贵的错看·摄影领域的错看是艺术性创造的升华·忠实复制,难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错看是形式、意境与抽象美的高度结合·作品的灵性源于错看的启发
260 有目的的看·有目的的观看是一种预想性的观察·拍摄前,拍摄目标已潜伏在意识之中·有目的的看是避免视而不见的良策·预设主题不等于预设画面
270 无意识的看·不可预见性是摄影的魅力之一·随时留意更值得关注的主题·预想不到的画面往往更精彩·有目的与无意识的看相结合,效果最佳
278 摆脱先入为主·先入为主是普通人习惯的观看方式·先入为主对艺术创作是种束缚·摆脱固有印象,才能发现新奇之美·打破先入为主会带来奇妙的视觉反应
282 抽象的看·抽象的看是最特别、最难以掌握的观察方法·抽象视觉是摄影家必备的能力之一·摄影人利用抽象赋予影像更多的主观表达·抽象的不确定性使影像的内涵更宽广
287 观察,永不停止
前言/序言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放在摄影领域也同样适用,由此可见发现的重要性。摄影是视觉艺术,看,贯穿于摄影的整个过程。前期的观察与发现,就像深埋于泥土中的种子,对于最终的摄影作品这颗果实来说,种子的品质当然至关重要。 我参加过很多集体创作活动,如很多人在同一地点进行拍摄。大家所处的环境相同,光线也是一样的,但是最后拍摄的作品往往千差万别。有的人佳作不断,有的人成绩平平。为什么呢?关键就是缺少一双与众不同的“摄影眼”。优秀的摄影人在观察事物时,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摄影经验和想象力,采用多种视觉方式、不断变换视角来观察被摄物,从而寻找并发现值得拍摄的题材和构图,仿佛拥有一双有别于他人的“摄影眼”。 其实,摄影正是摆脱平庸视角、培养敏锐观察力的一种方法,借助镜头,可以弥补人们在视觉上的慵懒习惯,重新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 这本书是我根据多年的创作经历,从摄影观察的角度出发,与我的学生何星女士以对答的形式,对“摄影眼”的培养进行的分析和总结。之所以采用这种对答的形式,是希望能将那些貌似高深的摄影理论讲述得更轻松、浅显。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本书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摄影观察,还涉及了不同的光线、不同的天气等多种情况下的拍摄技巧以及如何处理各种景别,怎样利用色彩等多方面的知识,希望读者能有所收获。 在这里,也要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和书图文化,将我的摄影观察思想用一种时尚新颖的设计呈现出来,相信您在阅读时,一定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与众不同。
《光影织语:看见的艺术与未见的可能》 在这个信息爆炸、视觉盛宴充斥眼球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收着海量的信息,而摄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视觉语言,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记录当下,更承载着情感、故事与思想。然而,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见”画面背后的深层含义?有多少人能够透过镜头,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独特视角?《光影织语:看见的艺术与未见的可能》并非一本教授你如何掌握快门速度、光圈大小的摄影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场深入心灵的对话,一次对“观看”本质的探索,一次对影像背后潜藏无限可能的召唤。 这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纯粹的技术层面,进入到一个更广阔、更富哲思的摄影维度。它探讨的是,如何炼就一双能够洞察事物本质、捕捉转瞬即逝之美的“眼睛”,以及如何运用这双眼睛,去创造出能够打动人心、引发思考的影像作品。它不拘泥于某一特定摄影流派或题材,而是从更宏观、更具普适性的角度,剖析摄影艺术的魅力所在,以及它在我们理解世界、表达自我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一、重塑“看见”的维度:超越表象,触及本质 摄影的起点,是“看见”。但“看见”并非简单的物理感知,而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充满解读性的过程。《光影织语》将首先带领读者重新审视“看见”的含义。它会探讨,我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固有的观看模式,那些“想当然”的视角,又是如何限制了我们捕捉到新意和惊喜。 书中会深入剖析“观看”的心理机制,比如“注意力的过滤器”、“先入为主的认知”、“文化背景的影响”等。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同一场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境下,所“看见”的,可能截然不同。作者会鼓励读者去挑战这些固有的观看模式,学会“慢下来”,去观察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去感受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元素。 例如,在描述日常街景时,很多人看到的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而《光影织语》会引导我们去关注,一个人匆忙的背影中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一扇斑驳的窗户,又诉说着怎样的岁月沧桑?一个被遗弃的物件,是否拥有着被遗忘的生命?这种对细节的敏锐捕捉,对“看不见”的关注,是培养独特摄影眼的第一步。 书中还会强调“情境”在“看见”中的作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其视觉意义和情感表达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作者会通过对比不同情境下的同一主体,来阐释如何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来丰富画面的内涵。这不仅仅是构图的技巧,更是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洞察。 二、构图的哲学:秩序、节奏与情感的编排 构图,是摄影语言的核心骨架。但《光影织语》所谈论的构图,并非是生硬的“三分法”、“黄金分割”,而是更深层次的,关于秩序、节奏与情感的编排。它探讨的是,如何通过画面的组织,来引导观者的视线,传递特定的情感,甚至激发特定的思考。 书中会深入解读,为何某些构图能够带来稳定、和谐之感,而另一些则能制造紧张、动荡的氛围。这涉及到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运用、光影的调度,以及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作者会以大量艺术史上的经典摄影作品为例,分析其构图的精妙之处,以及这些构图如何服务于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例如,对于“负空间”的运用,《光影织语》会阐释其并非是“空无”,而是能够增强主体表现力、制造呼吸感、引发想象力的重要元素。它会鼓励读者去尝试打破常规的“填满式”构图,去拥抱留白,去让画面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书中还会讨论“节奏”在摄影中的体现。线条的重复、色彩的呼应、光影的明暗对比,都能在画面中形成一种视觉的节奏感,引导观者在画面中“行走”,从而获得沉浸式的体验。作者会教授如何去感知和创造这种视觉节奏,让画面不再是静态的陈列,而是富有生命力的流动。 三、光影的叙事:捕捉“刹那”的永恒 光,是摄影的灵魂。影,则是光留下的印记。《光影织语》将对光影的运用进行深入的探讨,但重点不在于技术操作,而在于光影所能承载的“叙事性”。它会帮助读者理解,光线不仅仅是照亮主体,它更是情绪的引导者,是故事的讲述者,是塑造空间感的利器。 书中会分析不同性质的光线,如“硬光”、“柔光”、“侧光”、“逆光”等,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力。例如,清晨柔和的散射光,能够营造出温馨、宁静的氛围;夕阳下斜射的暖阳,则能带来戏剧性的光影对比和浓郁的情感色彩。作者会强调,理解光线的“性格”,并善于利用它的“脾气”,是摄影师捕捉到“决定性瞬间”的关键。 《光影织语》还会探讨“阴影”的艺术。阴影并非仅仅是光线的缺失,它本身也具有丰富的形态和表现力。巧妙运用阴影,能够增加画面的神秘感、深度感,甚至能够暗示出主体的轮廓和质感。书中会展示如何通过对阴影的观察和捕捉,来为画面增添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故事性。 同时,本书还会引导读者去关注“光影的动态变化”。光影并非静止不变,它随着时间、季节、天气而变化,这种动态的捕捉,恰恰是摄影艺术最迷人之处。《光影织语》会鼓励读者去耐心等待,去观察光影在不同时刻的“表演”,从而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瞬间。 四、情感的传递:影像与心灵的共振 摄影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与观者的心灵产生共振。它不仅仅是客观的记录,更是主观情感的表达。《光影织语》将聚焦于如何通过影像来传递情感,如何让画面不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更能触及观者的内心。 本书会深入探讨,哪些视觉元素能够引发特定的情感反应。例如,色彩的心理学效应,暖色调通常带来温暖、活泼之感,冷色调则偏向宁静、沉思;线条的引导作用,柔和的曲线能够舒缓情绪,刚硬的直线可能传递力量感;人物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更是直接的情感载体。 《光影织语》会鼓励读者去思考,自己想要通过照片传达怎样的情感?是喜悦、是忧伤、是孤独、是希望,还是其他?以及如何利用构图、光影、色彩等元素,来最有效地实现这种情感的传递。它会引导读者去理解,好的摄影作品,往往能够激发观者内在的共鸣,让他们在画面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情感的寄托。 书中还会强调“真诚”的重要性。摄影师的情感投入,以及对拍摄对象的真实情感,是打动人心的关键。它会鼓励读者去建立与拍摄对象的连接,去感受他们内心的世界,并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这份真实。 五、看见的无限可能:摄影作为一种探索与创造 《光影织语:看见的艺术与未见的可能》最终要传达的核心理念是: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记录的工具,更是一种探索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一种创造无限可能的途径。 本书会打破题材的界限,从人文、自然、抽象等多个维度,展现摄影的广阔天地。它会鼓励读者去拥抱好奇心,去尝试不同的拍摄对象和风格,去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无论是记录宏伟的山川河流,还是捕捉城市角落的微小生命;无论是描绘人物的细腻情感,还是探索抽象的视觉语言,都能成为摄影的土壤。 《光影织语》还会探讨“视角”的重要性。每一个独特的视角,都可能打开一扇新的门,让我们看见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美。它会鼓励读者去尝试“不同寻常”的视角,比如低角度、高角度、或是从物体的内部去看世界。这些独特的视角,往往能让平凡的景物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最后,本书会强调“持续的学习与探索”。摄影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实践,我们的“摄影眼”会越来越敏锐,我们的创作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光影织语》希望成为读者在摄影旅程中的一位同行者,激发他们对影像艺术的热爱,引导他们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影织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见之可能”。 这本书,适合所有对摄影怀有热情,却又渴望深入探索其内在魅力的人。它不分年龄,不分经验,只关乎一颗渴望“看见”,并愿意用影像去讲述故事的心。它是一次对视觉世界的深度解读,一次对摄影艺术的哲学思考,一次对个人创造力无限可能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