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史/杭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的写作是以宋代为中心展开的,通过对史料清理和解读,以宋代近世说为发生框架似合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文化和公民社会没有建立起来,更无从说后现代。因此,本书特别重视晚清民国以来的现代化问题,将它作为另一个写作立足点。而在这种意义上,宋代突变性的近世化仍然别具启示价值。
周膺,1961年生于浙江省建德市,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美学专业,师从叶秀山先生,研究方向为中西美学比较。现为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杭州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对中西美学、哲学和文化史的比较研究有较多积累,涉猎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较多学术领域。并对造型艺术有独特的领悟与解析,也善实际实验。已由中华书局等出版《美丽洲:良渚文化与良渚学引论》《美丽旧世界:良渚文化与杭州的缘起》《中国5000年文明第1证: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国》《东方文明的曙光:良渚遗址与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与中国文明的起源》《良渚文化与中国早期文化研究:何天行学术文集》《斜阳嘉树:宋史随笔》《华贵天城:宋版杭州》《宋朝那些事儿》《杭州史前史》《西溪湿地》《西溪湿地的文化与历史》《西溪湿地的保护利用模式研究》《洪氏家族与西溪湿地》《钱塘望族:杭州洪氏家族文化史》《韵含水石:杭州洪氏文化遗存》《烨烨斯文:杭州洪氏人物作品》《西溪望族》《西溪集古楹联诗词》《西溪的宗教文化》《文化遗产的制度性保护:杭州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南宋美学思想研究》《书法审美哲学》《生态城市美学》《现代城市美学》《后现代城市美学》《城市文化生态学》《创意时代:”创意良渚“的思想实验》《物联网经济与物联网文化》《中国的房地产消费文化》《晚清民国杭商研究》《杭商的文化学特征与杭州人文精神》《现代信息理念与写作》等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散文随笔100余篇。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周膺集》等美术专集,并举办美术个展。
我平时阅读的范围比较广,但对经济史这类题材接触不多。偶然间被《杭州经济史》这本书吸引,也是因为我对杭州这座城市本身有着浓厚的兴趣。读罢此书,我的感受可以用“豁然开朗”来形容。作者以非常清晰的逻辑脉络,将杭州漫长而复杂的经济发展历程梳理得井井有条。从古代的运河经济,到近代的手工业和商业,再到现代的高科技产业,每一个阶段的 transition 都被作者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杭州的商业发展时,不仅仅提到了发达的商业中心和繁荣的市场,还深入分析了当时的商业组织形式、信用体系的构建以及商帮的形成和演变。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对古代的商业活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看到了杭州在商业文明方面的深厚底蕴。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点,它不像一本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充满了分析和解读。作者常常会抛出一些问题,然后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发现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了解杭州的经济史,更是在学习如何分析和理解经济现象,这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评分不得不说,《杭州经济史》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严肃刻板的学术著作,但读起来却像是在听一位老者娓娓道来,将杭州波澜壮阔的经济画卷徐徐展开。作者对于不同历史时期杭州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更深入地挖掘了背后的原因。比如,在分析杭州古代发达的丝绸业时,他详细阐述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精湛的手工艺传承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如何共同作用,才造就了杭州在丝绸领域的辉煌。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一个产业的兴盛,从来都不是偶然。而书中对近代杭州经济转型的论述,更是让我深思。在上海的强势崛起之下,杭州如何另辟蹊径,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作者通过对一批具有远见的实业家和地方官员的介绍,展现了杭州人骨子里的韧性和创造力。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只要有远见、有魄力、有坚持,就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书写新的辉煌。
评分拿到《杭州经济史》这本书,我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阅读。一开始,我担心书中充斥着我无法理解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经济理论,但实际阅读后,我的担忧完全被打消了。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经济概念,让我这个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关于杭州如何从一个内陆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这个过程的阐述尤其精彩。作者不仅仅罗列了各个时期的重要经济事件,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分析了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例如,他对杭州在不同朝代的地理位置优势如何被充分利用,以及对外贸易和国内商业的演变过程的描绘,都让我对杭州的经济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作者在探讨杭州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挑战,以及杭州人民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这种全面而辩证的视角,让这本书更具深度和价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了解了杭州的经济史,更对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翻开了这本《杭州经济史》。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并不高,毕竟“经济史”这几个字听起来就有些枯燥乏味。然而,读下来之后,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没有像许多历史书籍那样,一开始就堆砌大量的数据和概念,而是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切入,描绘了杭州这座城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济形态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从最初的渔村小镇,到宋代的繁华都市,再到近代上海崛起后杭州的沉寂,直至改革开放后的再度腾飞,每一个阶段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刻画,比如他对南宋时期杭州商业格局的描写,不仅交代了市场的分工,还细致地描述了商人们的经营方式,甚至连当时的货币流通和金融活动都有所涉及。读到这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看到了那个“万商云集,车水马龙”的盛世景象。而且,作者在分析经济现象时,总是能巧妙地结合当时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让我深刻理解到经济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考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有一种在品味江南美景般的享受。
评分《杭州经济史》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他并没有将杭州的经济史局限于简单的数字和统计,而是赋予了它生命和温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经济主体——那些在经济浪潮中起伏跌宕的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的生动刻画。他们的人生故事,他们的经营智慧,他们的悲欢离合,都与宏大的经济变革紧密交织在一起。比如,在讲述近代杭州丝绸业的兴衰时,作者没有回避其中存在的困境和挑战,他分析了市场竞争、技术革新以及社会动荡对这个传统产业的影响,也展现了杭州人民在困境中寻求出路和转型的努力。这种立足于个体命运的叙述方式,让冰冷的经济数据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更能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力量。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合理,过渡自然,逻辑严谨,读起来感觉非常顺畅。作者对于史料的运用也十分娴熟,既有严谨的考证,又不乏生动的叙述,让历史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