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白话的方式,对传统格鲁派佛学院制前四年的佛教基础课程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是学习佛教因明学(尤其是藏传佛教)的优秀教材和必备基础工具书。内容包括:佛教哲学和心理学中主要名词的定义解释,主要因明术语的定义解释,佛教逻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主要的辩论技巧,是学习因明学的一部基础性入门读物。
本书是有关藏传佛教哲学和辩论术基础内容的综述著作。书中包含藏传佛教哲学大部分重要名词的定义解释,介绍了逻辑辩论的主要原理和技巧。它可以作为一本佛学入门教材或是佛学小词典使用。本书内容逻辑性强,说明简洁通俗,适合初入佛门且有志于系统学习佛教哲学的朋友使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兴趣了解藏传佛教严谨的逻辑学的朋友,本书可谓不容错过的入门书。而对于一些正在学习藏文经典且有志于未来直接阅读佛教逻辑学藏文典籍的朋友,本书也可用作翻译参考书。
作者: 本书第1部分的作者是毛尔盖·三木旦 (1913-1993). 当代藏族著名学者. 青年时就学于著名格鲁派拉卜楞寺, 32岁获格西学位. 其学术成就涵盖语言, 文学, 历算, 历史, 因明等方面. 其《因明学入门》一书, 成为当代藏族青年学习佛教逻辑学的一个重要参考. 第二部分的内容来源的主要作者是格鲁派著名的大师班禅索南扎巴 (1478-1554).
译者:罗劲松,法名宝僧. 汉族学僧(1969- ). 曾于藏人居住地游学近十年, 并在传统的藏传佛教寺院式教育中多受熏习. 后转入大学研究. 研究范围主要在佛教哲学和佛教逻辑认知论, 尤以《释量论》为主. 曾译出《大乘经庄严论宝鬘疏》, 《中观庄严论》,《因明问答宝藏述记》, 《心经释显义宝光论》及《因明学入门》.
本书介绍: 本书是学习佛教因明学(尤其是藏传佛教)的优秀教材. 也是必备基础工具书. 书中主要以白话的方式, 对传统格鲁派佛学院制前四年的佛教基础课程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其内容包括两部分: 一 佛教哲学和心理学中主要名词的定义解释, 主要因明术语的定义解释; 二 佛教逻辑学的基本理论, 以及主要的辩论技巧. 对于那些未有机会去佛学院进行系统因明学习, 但对佛教逻辑学饶有兴趣城市朋友(出家或在家), 本书在目前的汉译因明学作品中绝对是不应错过的一部.
坦白说,我本来对这类带有宗教色彩的学术入门书是抱有一丝保留态度的,但《因明学入门》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笔触非常克制和专业,完全聚焦于逻辑学和认识论的层面,很少涉及过多的教义阐述,这一点深得我心。书中对于“正因”、“似因”的辨析部分,处理得尤为精彩,清晰地划出了可靠论证与貌似可靠论证之间的界限。通过阅读,我发现自己过去在论证观点时,常常陷入“循环论证”或“以偏概全”的误区,而这本书像一面镜子,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思维中的漏洞。这本书的难度设置也非常科学,从基础概念到进阶的辩证技巧,循序渐进,让人在感到被挑战的同时,又充满了掌控感。对于那些希望建立起滴水不漏的论证体系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石。
评分读完《因明学入门》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如何将复杂的逻辑结构变得如此直观和易于掌握。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没有一味地堆砌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类比和生活化的场景,将因明学的精髓层层剥开。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能别”、“所别”等抽象概念时所下的功夫,他没有满足于给出标准的定义,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误区,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指引。在阅读过程中,我甚至会停下来,尝试用因明的结构去分析自己最近遇到的某个困境,发现这套逻辑框架确实能迅速帮助我梳理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一种严谨求真的思维方式。对于任何想要提升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
评分这本《因明学入门》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读完后感觉自己的逻辑思维一下子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阅读之前,我对因明学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星的碎片信息,总觉得它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古老学问。然而,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清晰,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带领我们走进了这座知识的迷宫。书中对“因”、“比喻”、“三支作法”等核心概念的阐释,既保留了原典的精髓,又结合了现代的思维模式,让人在理解的同时,能够迅速将其应用到日常的思考和辩论中去。特别是书中对“因明”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探讨,让我对这门看似“古老”的学问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古代佛教辩论的工具,更是一种强大的思维训练方法,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这本书的排版和示例也非常考究,每一个例子都精心挑选,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趣味性,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绝非枯燥的教科书式讲解。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心智“大扫除”。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时所展现出的宏大视野。他不仅仅局限于对“三支”的讲解,更是将因明学放置在了整个认识论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这使得读者能够理解这门学问产生和演变的必然性。书中的案例,有些是直接引用的经典辩论场景,有些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模拟对话,后者尤其生动,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场精彩的论战现场,亲身体验逻辑交锋的魅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新闻报道、商业分析甚至日常争论的方式都变得更加审慎和精细了。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赢”得辩论,而是如何确保自己的结论是基于最扎实、最无可指摘的逻辑推导,这种对真理的敬畏感,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古籍的解读一直比较头疼,总担心会遇到晦涩难懂的古文或过度解读。但《因明学入门》在这方面做得堪称典范。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现代,流畅且富有说服力,完全没有学究气。他巧妙地使用了现代的符号逻辑和图示来辅助理解那些复杂的判断关系,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比喻”作用的分析,它揭示了如何通过恰当的比喻来构建新的认知桥梁,这在创意和沟通领域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这本书没有把因明学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学术高峰”,而是把它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可以操作、可以运用的“思维工具箱”。对于那些想在职场沟通、学术写作中追求更高精确度的读者,这本书提供的技术支持是非常直接且有效的。它不只是“入门”,更像是一张通往高效思维世界的详尽地图。
评分一次买两本
评分藏文佛学书,现在还看不明白。屯着。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好
评分太难了
评分则不限于感官所得,其默识于不言之地,炯然自明。而万物之理,通于一而莫不毕者,故贞信而无所罔也。此思也,吾亦名为证会。如唯限于感官经验,则可以察物则之分殊,而万化根源终非其所可窥也。今人只知张目求见,不悟闭眼始有深会。东方学术归本躬得,孟子“践形尽性”之言,斯为极则。形谓身。身者道之所凝,修身以体道,此身即道之显也,是谓践形。性亦道也。人禀道以生,既生而能不拘于形气之私,乃有以复其性,即弘大其道,而性分无亏欠,故曰尽性。故“知行合一”之论,虽张于阳明,乃若其义,则千圣相传,皆此旨也。
评分好书
评分呵呵呵呵呵呵呵呵不怎样啊不怎样差评给京东
评分太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