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商店遭到店员的粗鲁对待,
当伴侣不肯分担家务和教育孩子的责任,
当新买的商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当努力工作后没有等到承诺过的升职加薪……
与其压抑抱怨的冲动憋出内伤,不如学会抱怨的艺术有效沟通!
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结合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执业多年的临床案例,提出了关于抱怨的全新观念。抱怨绝非一无是处,相反,抱怨得当可以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并令人身心健康。温奇博士在本书中列出了过度抱怨的误区以及不抱怨带来的种种问题,他的研究也因此被誉为十年来这一领域中十分重要的贡献。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的越来越便利,可是抱怨却越来越多。人们一面认定“抱怨无用”,一面却又在现实中抑制不住地抱怨连连。其实,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压抑自我、克制抱怨,而在于积极寻找一种有效的抱怨方法,不让人反感,却又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在本书中提出了诸多简单而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判断哪些事情值得抱怨,如何用鼓励合作的方式表达抱怨,以及如何最终解决我们的问题。他的建议本质上是一种既利己又利他的沟通术。
盖伊·温奇博士(GuyWinch,Ph.D.)
1991年获得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完成了家庭与夫妻治疗的博士后研究,将抱怨作为一种治疗工具应用于心理治疗实践。他是研究减轻心理压力方面的专家,也是炙手可热的主持人和国际知名作家,作品《情绪急救》《抱怨的艺术》被译成20余种语言。他的演讲《为何我们都需要情绪急救》仅在TED官网就播放超过400万次,并入选鼓舞人心的TED演讲TOP5。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本跟风之书,那可大错特错了。它是如此好看并且实用,把常见的失败而痛苦的抱怨,提升到了身心健康的高度,做了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研究和讨论。让人忍不住一边读一边回忆起不成功的抱怨,思忖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迫不及待地想要实践本书所传授的方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心理咨询师、作家毕淑敏
《抱怨的艺术》一书非常精彩,它列举了很多实用的技巧,能切实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另外,这本书读起来也很有趣。
——《高效行动指南》作者丽塔?埃米特
有效抱怨者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锻炼出来的,“抱怨的指导者”盖伊·温奇博士这样说。读了这本书后,你就可以掌握这种难以捉摸却十分重要的技能。
——《普通人》作者珍妮·莎菲博士
——全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副主席约翰·古德曼
这本书非常适合所有不满的灵魂。
——《图书馆报》
致中国读者
前言有效抱怨可以改变世界
第一章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今天你抱怨了吗?/6
抱怨的黄金年代/9
有了委屈要说出来/12
情感宣泄的安全指南/15
抱怨是一种社交手段/16
不抱怨的世界更美好?/19
过时的投诉意见箱/21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抱怨?/23
不抱怨也会导致家庭不和/27
网络时代的抱怨/29
第二章别让无效抱怨伤害你
破镜重圆情更浓/35
网络抱怨的黑暗面—“哥怒了”/38
你可以做到有效抱怨/39
当心掉进自我实现预言的陷阱/40
集体性的自我实现预言/43
不要成为习得性无助的牺牲品/44
憋出来的抑郁症/48
谁该对问题负责?/50
不同态度造成巨大差异/52
你可以通过抱怨带来改变/53
第三章抱怨疗法——让抱怨为你树立自尊
因相亲不顺利而低自尊的女性如何重拾自信?/60
伤不起的自尊/64
有效抱怨帮你挽回自尊/68
开口抱怨可能救人一命/71
不做高危D型人/74
究竟该抱怨什么?/77
不需要医生的疗法/80
日常抱怨疗法指南/84
第四章什么时候才该抱怨?
错误抱怨惹麻烦/91
别让抱怨塑造你的性格/95
过度抱怨等于作茧自缚/96
你是怎么变成“可怜虫”的?/98
抱怨不当会如何影响你的家庭?/101
普遍存在的虚假投诉者/107
讳疾忌医?你需要抱怨出来!/110
别怕抱怨你的心理治疗师/115
抱怨是把双刃剑/118
第五章一份美味抱怨的成分表
别让愤怒掌控你的抱怨/121
理智与情感/125
像禅师一样调节情感/126
重新建构,亲爱的,重新建构!/128
把抱怨做成三明治/130
一次只抱怨一件事/134
抱怨三明治的核心层/136
抱怨三明治的第三层/138
不是你的错,请说出来/139
影响真相的几个要素/140
找到投诉的正确路径/143
如何让陌生人乐于伸出援手/144
让抱怨三明治更美味的调料/147
第六章亲密关系中的抱怨法则
痛苦婚姻关系中的抱怨场景/153
带来婚姻末日的第五位骑士/159
怎样用关系改良剂促进夫妻感情/162
不幸婚姻的终结者/169
如何对青少年抱怨/171
亲子关系中的“要求/退缩”沟通模式/172
维持良好沟通的“二八原则”/174
男性间的友谊:无声胜有声/175
女性间的友谊:抱怨不嫌多/179
如何消化亲友的抱怨/180
第七章搞定电话另一端的秘诀
让人抓狂的电话客服/189
揭开电话客服的面纱/192
避免化身公车站狂人的电话投诉技巧/194
电话客服的八个步骤/196
为何我们会对客服人员怒吼/198
重要的是相互理解/202
一个天堂般的电话客服中心/205
第八章用抱怨改变社会
被抱怨推动的政府立法/215
赞美与抱怨同样重要/218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219
用抱怨拯救一棵树/222
发声比沉默更有力量/225
换一个灯泡需要投诉几次?/228
解救被作业淹没的孩子/229
如何缩短在医院排队的时间?/231
抱怨争取来的“如厕平等权”/233
有效抱怨带来完美世界/234
作者说明/237
致谢辞/239
我们的抱怨往往伴随着无法预测的后果。无效抱怨产生的影响会累积,它能够腐蚀我们的精神,破坏我们的幸福感。
现在,我们将抱怨视为一种没有多少实际功能的社交手段,但是如果我们都能够更有效地抱怨,我们就能从很多方面改善我们的生活。有效的抱怨能够为我们带来社区的重大变革,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改善婚姻关系,丰富人际交往。我们可能会出于对家人安全的关心而向市政当局抱怨在某个交通繁忙的路口缺少交通灯,但这会造福所有邻里。如果我们向一个公司投诉一件商品的质量问题,令他们对此进行改良,那么其他的顾客也会从我们的行动中获益。如果我们更严肃地对待我们的抱怨,令其更有效用,对我们个人和整个社会都会有好处。
在遭遇负面情感时不去表达,而是藏起来,绝对不是令心理健康的好办法。其实事实完全相反:压抑情感的宣泄并不可取。科瓦尔斯基指出,抑制我们的真实感觉会使一些人更易于陷入抑郁。
我们的“抱怨文化”里根深蒂固的真正问题不是我们抱怨得太多,而是相当多的抱怨都是无用的,是没有任何成果的。减少我们抱怨的最好方法不是停止抱怨,而是更有效地抱怨。如果我们的抱怨更有成效,那么引得我们恼怒和不满的事物就更有可能改进,哪怕进展缓慢。最终,我们抱怨的理由也会越来越少。
习惯性抱怨者从来不会否定自己,他们只会否定世界,并且认为自己仅仅是对这个世界做出了适当的反应。
个人抱怨是一个微妙的问题,一次抱怨能极大地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涉及我们的亲人或朋友时,有效的抱怨不仅意味着被倾听与受到关注,还意味着友情和爱情的纽带得到维系。有效的抱怨能长期巩固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为寻求情感安慰而抱怨之前,我们应经停下来问自己三个问题。首先,我们倾诉的对象能否理解支持我们?第二,我们倾诉对象的处境是否适宜表现理解和支持?比如去医院探望遇到车祸的朋友时,我们最好将找个停车位有多难的抱怨留给自己。第三,抱怨的话题是否与我们的倾听者有关系?大学时的老室友已经工作并小有成就,他抱怨去热带地区度寒假时被晒伤,大多数为综合考试忙得焦头烂额的研究生肯定不会给予他热切的回应。
慎重选择抱怨之事并做出明智的决定是有效抱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达到目的,我们不该同时抱怨两件或者更多的事情。
大多数的抱怨根本不会在我们身体上造成伤害,可能受伤的是我们的情感和自尊,我们的骄傲和荣誉。避免被我们自己的抱怨反咬一口的唯一办法,就是充分利用我们的常识,考虑我们行为的后果。
当我们向自己所爱的人抱怨时,心中必须牢记的第一条规则便是:一定要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
具体来说,通常在我们的愤怒和挫败感到达顶峰之际,也就是我们抱怨的动机最强烈的时刻。因此,在感到怒火中烧而不得不猛烈抨击的时候,清晰的思路和理智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识告诉我们,激励别人来帮助我们解决投诉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可能地将我们的委屈调配得合他们的“胃口”。
……
前言
有效抱怨可以改变世界
乘坐马车的时代,生活从各方面来说都要简单一些。马车轮子缺了油,就会吱吱叫,我们自然会给车轮加油。人和马车之间的反馈系统运作完美。(原书名为TheSqueakyWheel,Thesqueaky
wheelgetsthegrease是一句美国谚语,意思为吱吱叫的轮子有油加。意近中国俗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那时,我们的生存条件远比现在严苛,而我们在抱怨上花的时间却少得多。
如今,喜欢抱怨的天才们都将大量时间和感情浪费在了那些既无法得到回应、也没办法解决的事情上。从严重的全球问题到琐碎的日常小事,我们什么都抱怨。我们抱怨糟糕的政客时和抱怨蹩脚的修甲师一样兴致勃勃、斗志昂扬,抱怨战争和抱怨天气一样频繁(实际上,对天气抱怨得更多)。我们抱怨喜欢的肥皂剧里的角色,像抱怨自己的配偶或朋友一样直接而充满了个人感情。
不知为何,几十年过去,抱怨从目的明确且有效的行为变成了全国性的消遣。我们的国家充斥着无效抱怨者,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挫折、愤懑和苦恼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有效地表达。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的抱怨行为是在大量浪费我们有限的感情资源。
没错,大部分抱怨对心理健康无碍,本身也无足轻重。但是它们就跟细菌一样,本身很微小,集聚在一起,规模就比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还要庞大。我们大部分的抱怨微不足道(例如“真热”,“你迟到了”,“又是靠走道的座位”,“盐放少了”,“现在又太咸了”),但是这些牢骚堆积在一起,能盖过所有积极的言论。结果,抱怨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商家花在处理消费者投诉上的金额高达几十亿,而现在,庞大的常规消费服务系统又多了竞争者。网络投诉行业在飞速膨胀,如“为我抱怨”网站(domycomplaining.com),你只需花费少量金钱就能获得投诉服务。现在,这些尝试者中有一部分已经吸引了数百万的投资。
由于累积的作用,抱怨行为对我们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是十分惊人的。无效抱怨伤害我们的自尊,导致抑郁和焦虑,妨碍我们的事业,浪费我们的金钱,摧毁我们的婚姻,令我们的孩子陷入吸毒的危险,某些情况下,还会严重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寿命。
多年过去,我开始将抱怨看做机会而不是障碍。我鼓励我的病人去更有效地进行有意义的抱怨,不再安于独自发泄,而是一定要得到结果。
说出抱怨而令问题获得解决,会让我们感觉自己有能力、有决断、有效率,而且充满智慧。它能提高我们的自尊,提升我们的自我评价;它能帮助我们和抑郁抗争,增进人际关系,挽救伙伴情谊,加深友谊。
抱怨不应只是用来发泄情绪,它还是一个工具,可以让生活的许多方面获得巨大改善。当我们投诉某项产品,促使其改进,其他消费者也将从中获益。70岁高龄的悉尼·霍泰德写信给路易斯安那州的泰勒博恩县县长米歇尔·克劳代投诉当地游乐场的危险设施,让社区中的孩子们享受到了更安全的设施和更先进的设备。
有效的抱怨者能让整个社区乃至整个国家受益。试想一下,如果大多数人都学会了有效地对真正重要的事情抱怨,我们将给整个世界带来多大改变?
大多数人都不反对成为有效的抱怨者,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培养这些技能。我踏上自己的抱怨之旅时,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经历过许多尝试和失误,我的抱怨技巧也获
得了改进和提高。开始时,我用这些技巧来处理自己在日常生活和消费过程中的抱怨,随后,我在咨询过程中指导我的病人处理他们的抱怨。
这本书是我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帮助大家完成这个任务的工具箱。是时候让抱怨恢复它原本的作用了,它曾经是,现在也应该是一个有用的沟通方式。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宣称能“改变人生”的书籍通常抱持着十二分的警惕,总觉得它们大多是空泛的口号堆砌。然而,这本读物的切入点着实巧妙。它没有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微小冲突”。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情绪标签化”的论述,作者指出,当我们直接指责对方的“行为”时,往往会激发对方的防御心理,而如果我们能准确地描述自己因该行为产生的“感受”,对话的基调就会立刻变得柔和。这种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人际互动的深刻洞察。比如,我一直学不会如何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请求,总是担心拒绝后关系破裂。书中提供了一种“三明治反馈法”的变体,教你如何在表达拒绝的同时,首先肯定对方的出发点,中间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立场和限制,最后再给予积极的展望或替代方案。读完这个章节,我立马在下一次的会议中进行了实践,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冲突没有升级,我的诉求也得到了尊重。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非常睿智的长辈在生活经验分享会上说话,既有智慧的深度,又不失幽默的温度。我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奇妙的平衡感:它既承认了人类负面情绪的普遍性,认可了“抱怨”作为一种自然反应的合理性,但同时又巧妙地引导读者去探索更具建设性的出口。比如,书中提到“抱怨的有效期”,提醒我们不要让不满情绪在心中发霉变质,从而腐蚀掉原本美好的初衷。这对我这个容易沉溺于过去不快的人来说,是非常及时的提醒。我发现,自从读完这本书,我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反应速度明显慢了一拍——不是迟钝,而是多了一层“我该如何表达”的思考过程,这层“缓冲垫”极大地减少了冲动言语带来的负面后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慢思考”的模式,让我们的语言输出更有效率,也更具人情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朴素,但内页的排版却充满了匠心。字体选择适中,段落间距恰到好处,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我这种习惯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论述理论时,总是会穿插一些简短而有力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并非杜撰的故事,更像是从真实的咨询案例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我发现自己阅读时的代入感非常强,仿佛作者正坐在我对面,用一种非常清晰的逻辑框架,帮我梳理着那些原本混乱不堪的思绪。特别是关于“边界设定”的那几章,它教会我如何温柔而坚定地划清界限,而不是采取攻击性或逃避性的姿态。过去,我常常因为害怕承担后果而默默忍受,结果就是内心怨气越来越重。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心理工具箱,帮助我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让我明白维护自己的权利并非自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对自身负责的表达策略,而不是临时的“止痛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引人注目,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让人在书店里一眼就能注意到它。我当时正在为如何更好地与同事和家人沟通而苦恼,特别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摩擦,积累起来却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这本书的书名《抱怨的艺术》让我感到好奇,抱怨难道还有“艺术”可言?这不就是负能量的代名词吗?但翻开扉页后,我才发现,它并非鼓励无休止地发泄不满,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将那些积压在心头的不快,转化为一种建设性的表达方式。作者似乎深谙人情世故的复杂性,文章的行文流畅自然,不带说教的口吻,反而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娓娓道来。书中提到了很多生活中的小场景,比如工作中对不合理安排的反馈,或是家庭生活中对伴侣习惯的不满,这些都是我日常会遇到的困境。我特别喜欢它探讨“有效倾诉”的部分,它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认为抱怨的起点往往是对被理解的渴望。这种将“抱怨”提升到“沟通技巧”层面的视角,真的让我耳目一新,感觉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评分我必须承认,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期望它能带来什么革命性的变化。毕竟,改变根深蒂固的沟通习惯谈何容易?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沉默的成本”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它没有美化“忍耐”,反而将长期的自我压抑描述为一种对个人精神能量的巨大消耗。这种直击痛点的分析,促使我开始正视自己过去那些因为“怕麻烦”而选择吞咽下去的委屈。书中有一段话写道:“有效的抱怨,是对关系的投资,而非破坏。”这句话像一记警钟,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因为害怕一时的不适,而错失了改善长期关系的机会。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停下来,拿起笔在书页空白处写下我的个人联想和反思。这种强烈的互动感,让我感觉这不是在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在主动参与一场自我疗愈的过程。它不仅是关于如何对外界说话,更是关于如何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给予那个声音表达的许可。
评分很好,一直购买,,,,
评分书本封面出现了折叠
评分还可以不错,速度很快哈
评分书本封面出现了折叠
评分知乎上别人推荐的,看看吧,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
评分还可以不错,速度很快哈
评分不错还行
评分还可以不错,速度很快哈
评分抱怨也是艺术,学习啦,很好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