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是生離也是死彆
在此之前我們從不知道自己走過那麼遙遠的路程;在此之後我們還不知道自己能走多遠,而我們的行裝是整個地球。
這一次我們揮彆的不隻是愛人,
還有太陽。
第六屆華語星雲奬人氣奬得主
第六屆全球華語星雲奬長篇小說人氣奬得主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人類帶著地球及所有物種尋找新太陽的故事。
一顆速度驚人的黑矮星闖入太陽係,軌跡直指太陽,沿途與它相遇的大小行星都被其無聲吞噬。九十天後,兩顆質量相當的星球將在驚天一碰中化為灰燼,人類在劫難逃!末日即將來臨,極度恐慌的人類亂作一團。於是,一場關乎地球命運的爭論在“地球拯救委員會”緊張進行:是用熱核武器去轟擊黑矮星?還是帶著整個地球逃離太陽係?故事的高潮圍繞“攔截”與“遷徙”這兩條並行交織的綫索驚心展開!終於,人類在“神”的“基因信”的指引下啓動行星推進器,踏上瞭尋找新太陽的黑暗徵程……
作者簡介
銀河行星,著名科幻作傢,重慶璧山人。
代錶作有《第三個太陽》《病毒紀元》《清洗人類》等。
《第三個太陽》獲得首屆和慧杯科幻小說大奬賽。《病毒紀元》獲得第六屆全球華語星雲奬長篇小說人氣奬。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道德並非一成不變,科學的發展必將改變人類的傳統道德,但這種改變並非是很詩意的過程,一定充斥著痛苦、無奈和失落。
——王晉康
★我們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證實的那一天,但如果人類得以延續萬年,以後的人將在我們的墓前灑下自己的眼淚,這顆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們永恒的紀念碑。
——劉慈欣
目錄
第1章 神秘引力源 001
第2章 L基因的秘密 006
第3章 吞噬者 011
第4章 南極金字塔 019
第5章 攔截與搬傢 029
第6章 攔截計劃 040
第7章 第六行星 051
第8章 吞噬冥王星 060
第9章 龜茲乾屍 065
第10章 神的禮物 074
第11章 行星遷徙計劃 082
第12章 揭開南極冰蓋 092
第13章 神的惡作劇 102
第14章 天纔的大腦 109
第15章 行星推進器 116
第16章 人類大遷徙 122
第17章 第一波核打擊 130
第18章 血洗拯救委員會 137
第19章 水晶球之謎 149
第20章 悲壯的殉難者 158
第21章 永彆太陽係 165
第22章 遙望地球 175
第23章 血色太陽花 184
第24章 極度冷卻 194
第25章 剿滅神罰教 205
第26章 生存危機 212
第27章 十個太陽 220
第28章 再現生機 229
第29章 可怕的病毒 238
第30章 死神的親吻 246
第31章 命運的十字路 253
第32章 能源危機 262
第33章 長夜漫漫 272
第34章 山窮水盡 280
第35章 南方的啓明星 291
第36章 第三個太陽 300
第37章 明月幾時有 310
精彩書摘
“大地大地!我是遊子!我是遊子!塞德娜附近齣現強大引力場,我們無法返航!無法返航……”
“大地大地!我是遊子!我是遊子!引力場急劇增強!急劇增強!我們正在墜落!我們正在墜落……”
“大地大地!我是遊子!我是遊子!我們無法解釋正在發生的事件!塞德娜正在和我們一起墜落,飛船完全失控,太陽係麵臨……”
國傢航天局外太空監測中心氣氛凝重,局長王浩啪地關掉前麵的大視屏,無比沉痛地說:“以上三段電文是從遊子號上發來的,在塞德娜附近的遊子號距離地球70多億韆米,也就是說從遊子號上發齣的時間應該是在七小時之前,電文之間的間隔時間均不超過兩分鍾,之後再也沒有收到遊子號的任何信息。各位,都想想看,這一切到底意味著什麼?”
全場鴉雀無聲,仿佛空氣都在那一瞬間凝固瞭。
過瞭好久,高天雲第一個打破瞭難堪的沉默:“王局,下命令吧!我立即帶領艦隊前往柯伊伯帶附近營救他們!”
“天雲,我知道你這是在安慰我,也是在安慰大傢……”王浩站起來,在視屏上打齣瞭遊子號艦長林遠及其艦隊在五個月前齣發時的畫麵,“已經沒有用瞭,他們應該在電波剛剛發齣不久就不在人世瞭,可以想象,當時他們麵臨如此強大的引力場,僅憑遊子號那樣的動力……唉!”王浩嘆息一聲,“全體起立,為林遠和飛船上另外六十七名太空兄弟默哀!”
默哀未畢,天體學傢周際急匆匆跑進來,迫不及待地報告道:“王局,我們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已經鎖定瞭塞德娜的方嚮。看來,我們原來的猜測是對的。”
“快說!你看到什麼瞭?”王浩急迫地問。
周際的眼中掠過一絲恐懼,哭喪著臉:“我……我什麼都沒有看見。”
高天雲大吃一驚,搶著問道:“什麼都沒有看見?你的意思是說那顆跟月亮一般大小的塞德娜不見瞭?”
“應該是這樣的,我已經反反復復搜尋瞭好多遍,連周圍上韆萬韆米的空間都搜索過瞭。更讓我吃驚的是,運行在塞德娜附近的數百顆小行星也不見瞭,太陽係邊沿的柯伊伯帶好像被什麼東西咬開瞭一個大口子,足足有兩億韆米長!”
“天啊!這怎麼可能?”在場的好多人幾乎同時發齣瞭這樣的驚問!
王浩也被驚得愣愣地站著,活像一個沒電的仿真機器人似的。但他的大腦卻並沒有停,一位法國科學傢在五十年前預言的世界末日畫麵正在他腦中不斷閃現:一顆神秘天體直奔太陽,碰撞,爆炸,行星奔逃,光綫消失,一切陷於虛無……
“王局,你怎麼瞭?是不是哪裏不舒服?”高天雲怕他高血壓發作,趕緊扶住瞭他。
王浩清醒過來,搖瞭搖頭說:“各位,這樣看來,我們那支新能源探測艦隊的覆沒就算不瞭什麼瞭,一個更大的威脅,一個可能關乎整個人類存亡的威脅,已經實實在在地齣現。遊子號電文的最後一句沒有說完,但那意思非常清楚,我們太陽係已經麵臨一場有史以來最大的威脅,這個威脅來自於那個連塞德娜那樣大的矮行星都可以一口吞沒的引力源。而更為可怕的是,那個引力源在吞沒瞭柯伊伯帶兩億韆米範圍內的小行星之後,我們卻看不見它的蹤影!大傢想想看,它會是一個什麼東西?”
嚮下屬發問是王浩的習慣,但今天的每一個發問都問得在場的人頭皮發麻,膽戰心驚!
在場的人麵麵相覷,無言以對,最後還是周際硬著頭皮解釋說:“從它引力的大小來看,它的質量應當跟太陽的質量相當,但既然是這麼大的天體,我們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就應該把它看得清清楚楚,可是我們卻什麼都沒有看到,因此就隻能有一種解釋,它是一個類似於黑洞的天體,而這個看不見的神秘天體正朝著太陽係的內側呼嘯而來。”
“周際,你說得有點危言聳聽瞭吧?我倒覺得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嚴重。”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語的王欣發言瞭。王欣是高天雲的助手,一嚮以思想活躍、想法新奇著稱,“各位前輩也許聽說過宇宙巨鯨的傳聞,那是一種跟恒星一般大小的球形怪物,浩渺的宇宙是它遊弋的海洋,整顆整顆的行星是它果腹的美食,也許柯伊伯帶的缺口就是它一口咬下的,就像一個麥圈兒被一個小孩兒咬去一小段那樣。因此我認為……”
“無稽之談!”高天雲及時製止瞭他,“你小子,是不是看科幻小說走火入魔瞭?”
王欣白瞭他的上司一眼,固執地說:“隊長,我說的是真的,也許真是這樣呢,那個宇宙巨鯨在太陽係邊沿輕輕咬瞭一口,嘗瞭嘗,覺得我們太陽係的口味不行,不是它的菜,於是就有些掃興地遊到彆的地方去瞭。這樣一來,我們就安全瞭,所以我們纔再也找不到它的蹤影。”
高天雲哭笑不得,厭煩地嚮他擺瞭擺手,“好瞭好瞭,彆再說瞭,你那智商怎麼就跟看動畫片的孩子差不多呢?”
“你說什麼?我智商低?難道你連自己的口頭禪都忘瞭?—一切皆有可能,意外時有發生。”
“你……”高天雲氣得揮瞭揮,再次示意王欣閉嘴。
“是的,一切都有可能發生,很多事情往往會超齣我們的想象。”王浩嘆瞭口氣,然後轉身看瞭看一臉無奈的高天雲,問道:“天雲,恐怕接下來就要看你的瞭,你說說我們該怎麼辦吧?”
高天雲有一副一米九十的魁梧身材,一張帥氣十足、劍眉斜飛的臉。他曾經是之江大學航天專業的高材生,現任國傢航天局太空攔截大隊隊長,號稱“世界頭號攔截專傢”,曾經兩次對飛臨地球的小行星成功實施攔截。
他的人生信條是:變一切不能為可能。
他的最大願望是:實現大行星級的天體攔截,保證地球不受任何天體侵犯。
此時的高天雲一副苦臉,他看瞭看錶情凝重的王浩,又看瞭看身邊那些不知所措的專傢們,沉聲說道:“我們還得耐心地等等,要等到看清瞭那個引力源的廬山真麵目纔好說。我建議立即和美國航天局交流信息,看他們對此有何看法。如果真像王欣說的那樣倒好,這樣大傢都省事,隻當是一場虛驚,但如果它是衝著太陽係內部來的,那就太可怕瞭,僅憑我們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我們根本沒法攔截它。”
“難道你們太空攔截艦隊都對付不瞭它?你們不是有核彈嗎?你們可以立即齣動去改變它的運行軌道啊!”王浩顯然不滿意高天雲的說法。
“是啊是啊,你們趕快齣動吧!”周際跟著附和說,“對這樣的大天體來說越早齣動越有把握啊!”
其他人也跟著“是啊是啊”的附和起來。
高天雲哭笑不得,他的腦中不停地閃現著林遠艦隊連同塞德娜被那神秘引力源吞噬的畫麵。等大廳再度安靜下來,他纔不無沮喪地說:“我想請教王局和在場的專傢們,我們該往哪裏齣動?我們要攔截的對象是誰?它長什麼樣子?它的體積是多大,質量是多少?它的空間坐標確定瞭沒有?它的運行軌跡指嚮哪裏?……”
高天雲一連串的問話,把在場的專傢們問得個個麵帶懼色,好像那個吞噬行星的宇宙怪物已經飛到瞭傢門口。
見一嚮自信從容的下屬們都被嚇得不輕,王浩趕緊安慰說:“大傢也不必驚慌,天大的問題總有解決的時候。今天是元月二十九日,還有四天就是春節瞭,恐怕大傢都隻能留在基地過年嘍。”
……
前言/序言
耐住寂寞纔見陽光
在中國有這樣一批科幻作傢,當他們開始動筆時,如今一些新銳作者都還沒齣生。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他們默默地培育著一到兩三部長篇。不追時尚,不務虛名,精心剪裁,反復打磨,一定要把它寫到爐火純青。銀河行星就是這樣一位作者。
多年前,銀河行星參加過一次網絡科幻徵文大賽。投稿前,他問過我一些網絡徵文評奬活動的基本情況。銀河兄比我年長幾歲,但那時他還不為圈中人熟悉,所以我就擺起老資格,沒少給他潑冷水。好在最終沒有澆滅他的執著,他堅持參加瞭那次活動,並且獲得瞭一個大奬。
那次,他的獲奬作品是《第三個太陽》,一部打磨瞭將近二十年的硬派科幻。小說講瞭這樣一個故事:“吞噬者”即將闖入太陽係,世界麵臨毀滅,以高天雲、王浩為代錶的一些人開始實施“攔截計劃”,而這時,江臨楓和葉知鞦卻從人類閑置基因中破譯齣一段驚天秘密。於是以此為基礎,另一批人極力主張實施“行星遷徙計劃”,也就是帶著地球飛離太陽係。是“攔截”,還是“遷徙”?人類開始在生與死、血與火、善與惡、希望與絕望、人性與獸性之間遊走與掙紮。終於,在“吞噬者”即將撞上太陽前夕,地球在傷痛中踏上瞭漫漫的流浪徵程……
作者思路清晰,宏觀理論架構嚴密,細節處理謹慎,情節更是環環相扣,使得讀者頗有酣暢淋灕之感。現在迴想起來,這部作品又與去年年末的熱門電影《星際穿越》有異麯同工之妙。在那次參評作品中,這是一部少見的鴻篇巨作,獲得瞭眾位評委的一緻好評。銀河行星因此終於浮齣水麵。
此後自然約稿不斷,但以銀河行星的創作速度以及他對作品質量的追求,短時間內是交不齣作品的。特彆是對於科幻創作來說,好作品不但需要反復打磨,還需查閱大量科技資料,以使自己的創意能在科幻層麵上站得住腳,經得起時光的驗證。另外銀河在體製內外均有繁雜工作,擠占瞭不少時間,所以這樣一等又是六七年,銀河的病毒係列《病毒紀元》和《AISS城堡》纔終於麵世。
《病毒紀元》描寫SX病毒,《AISS城堡》描寫的則是一種比艾滋病毒更厲害的超級病毒,兩部作品均講述瞭人類在麵臨重大災難的時候所做齣的不同抉擇。作者把人置身於無路可退的絕境,在此基礎上考察人類的劣根性,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以及人性中光輝的一麵,比如親情、友情、愛情等等,讀來酣暢淋灕,感人肺腑,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
《病毒紀元》圍繞“囚屋”這個病毒紀特有的場景展開,讓男女戀情在“囚屋”的隔絕中經受考驗,讓人性在“囚屋”的禁錮和SX病毒的威脅中經受拷問。該書構思獨特,情節跌宕,戀情纏綿悱惻,既有對人性的詰難,又有哲學上的深層次思考。而在《病毒紀元》的最後,已經與人類“和解”的SX病毒又開始變異,人類到底何去何從,無人知曉,作者為此埋下瞭伏筆,引發讀者無限遐想。
第二部《AISS城堡》亮點更多,科幻構思更為精妙,每一章節都描寫得十分有趣,讀者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會情不自禁地被裏麵的故事所吸引。就像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裏所講的那樣:“我隨手翻到《瞭不起的蓋茨比》其中一頁,它總會帶給我驚喜。”銀河的《AISS城堡》也同樣如此。我曾把這部小說的原稿拿給一個經常寫作的朋友看,他看瞭之後不停地追問我剩下的部分能不能給他看。我隻能告訴他這要經過原作者的同意纔可以。可見這部小說的精彩。
銀河偶爾也會參加科幻活動,在交流中吸取彆人的經驗,無論是前輩大傢,還是後起之秀。記得在去年重慶大學科幻工作坊活動裏,銀河曾充當瞭攝影記者的角色,很認真地記錄著那些比他小許多的年輕作者們。
銀河的成功,也讓我想起那些半途而廢的朋友。近二十年的科幻生涯裏,我遇到過很多半途而廢的科幻作者,他們有纔氣,有靈感,但事實證明,對於創作來說,熱愛與執著纔是最可貴的品質。
——中國未來研究會科幻藝術分會會長:鄭軍
《蒼穹之下》 這是一個關於遠古的低語,關於被遺忘的文明,關於一種宏大到令人戰栗的自然偉力的故事。它不是一個關於英雄的崛起,也不是一個關於國與國的爭鬥。它更像是一幅被時間磨蝕得模糊不清的壁畫,等待著有心人去捕捉那些細微的綫條,去解讀那些沉默的符號。 故事的起點,藏匿於一片被漫長嚴鼕覆蓋的土地。那裏,生命以一種近乎頑強的姿態存在著,它們適應瞭冰雪的永恒,適應瞭稀薄的空氣,也適應瞭那永遠不會升起、隻會偶爾在陰沉天空投下微弱光芒的“第三個太陽”。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神秘和隱喻。在大多數文明的認知裏,太陽是唯一的,是生命之源,是光明與溫暖的象徵。而“第三個太陽”,意味著顛覆,意味著未知,意味著一個我們所熟知世界的根基,可能隻是一個不完整的碎片。 書中的敘事,並非綫性地展開。它更像是從一個又一個碎片化的記憶,一段又一段古老的傳說中拼接而成。作者以一種近乎考古學傢挖掘真相的耐心,將這些零散的綫索編織在一起。我們跟隨的,不是一個明確的主角,而是一種尋找。尋找那些曾經存在的證據,尋找那些早已消失的答案。 起初,我們接觸到的,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少數族群。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信仰,他們的技藝,都深深地烙印著這片土地的痕跡。他們講述著祖輩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大崩塌”,關於“寂靜”,關於“陰影的低語”。這些詞匯,每一個都像一把鑰匙,試圖開啓塵封已久的門。他們對“第三個太陽”的理解,並非齣於科學的觀測,而是源於一種與生俱來的直覺,一種與這片土地融為一體的感知。他們認為,“第三個太陽”並非一個天體,而是一種能量,一種存在,一種周期性的改變。 隨著故事的深入,我們會發現,這片土地並非孤立存在。在古老的文獻中,在一些被認為是最不可信的民間傳說裏,隱約指嚮瞭更廣闊的世界,以及一個更加宏大的過去。那些曾經繁榮的城市,那些如今隻剩下斷壁殘垣的遺跡,它們所承載的信息,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我們仿佛能聽到風吹過石柱時發齣的哀鳴,能看到那些曾經輝煌的文明,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逐漸黯淡。 書中對於“文明”的定義,也呈現齣一種非主流的視角。它不再局限於技術的發展,不再糾結於政治的興衰。它更多地關注文明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注它們如何理解並迴應宇宙的宏大規律。我們看到瞭一些技術,它們超齣瞭我們現有的認知,並非源於精密的機械,而是源於對某種“自然律”的深刻理解。比如,那些能夠改變物質形態的“共鳴石”,那些能夠引導能量流動的“光之網”,它們都暗示著一種與我們所理解的科學截然不同的智慧。 “大崩塌”是一個貫穿始終的謎團。它究竟是自然災害,是人為的浩劫,還是某種宇宙級彆的調整?書中的描述,給齣瞭各種可能的解釋,但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它可能是一場地質劇變,將大陸撕裂,將文明埋葬;它也可能是一場能量的失衡,導緻整個星球的生態係統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而“寂靜”,則緊隨其後,仿佛是一種生存的代價,一種對曾經輝煌的沉寂。 “第三個太陽”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是否是導緻“大崩塌”的誘因?它是否是“寂靜”的産物?又或者,它是一種周期性的重生,是舊文明消亡後,新文明得以萌芽的契機?作者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將這些可能性,像星辰一樣,散落在文字的宇宙中,等待讀者自己去點亮。 書中對於“時間”的描繪,也並非一成不變。在某些古老的傳說中,時間被描述成一種流動的,甚至是可以被感知的存在。一些古老的儀式,似乎能夠觸碰到時間的脈絡,能夠窺探到遙遠的過去或模糊的未來。這種對時間的理解,與我們現代科學的綫性時間觀形成瞭鮮明的對比,引發我們對時間本質的思考。 而“陰影的低語”,則是對未知的一種隱喻。它代錶著那些我們無法理解的現象,那些隱藏在邏輯之外的力量。它們或許是某種古老的生命形態,或許是宇宙深處的某種未知規律。它們的存在,如同一種恒久的威脅,也如同一種未知的可能性,讓故事充滿瞭懸念和想象空間。 《蒼穹之下》並非一個故事的結束,而是一個問題的開始。它邀請我們審視自己所處的現實,審視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它告訴我們,我們所見的,或許隻是冰山一角;我們所知的,或許隻是滄海一粟。那些被遺忘的文明,那些失落的智慧,它們可能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繼續存在著,影響著。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留白,在於它的開放。它不提供廉價的答案,不強加既定的觀點。它隻是鋪陳,隻是展示,隻是引導。它像一片廣袤的星空,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屬於自己的那顆星。它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不斷地質疑,不斷地構建屬於自己的理解。 那些生活在“第三個太陽”下的生命,它們所展現齣的堅韌與智慧,也讓我們反思人類自身的渺小與傲慢。在宏大的宇宙麵前,我們所追求的,所執著的,是否真的那麼重要?或許,真正的智慧,就隱藏在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中,隱藏在對未知的好奇與敬畏之中。 這本書,就像是一麵古老的鏡子,映照齣我們對宇宙的無知,也映照齣我們對真理的渴望。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所擁有的,隻是一個片段,而真正的宏大,卻在我們看不見的蒼穹之下,靜靜地展開。它是一個關於發現的旅程,一個關於理解的開端,一個關於對我們所處的世界,進行一次徹底的重新審視的邀請。它不是一個故事的終結,而是我們探索未知,追尋真相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