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冷气病、电脑病、司机病、妈妈病,现代病无处不在;开刀、吃药、理疗、偏方,现代病难以根治。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朱增祥行医五十余年心血力作,披露现代病判断小妙招、现代病预防小习惯、现代病治疗新方法,教你受用一生、即学即用的现代健康法。香港前立法会议员周梁淑怡鼎力推荐,香港注册中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内科教授查良镒亲笔作序。朱增祥医师医治过的患者包括:杜琪峰、许鞍华、钟楚红、汪明荃、金城武、袁咏仪、张卫健、周润发夫人、许志安、苏永康、蔡澜等。
海报:
内容简介
头晕头痛、肩颈不适、手脚发麻、腰膝酸软、久睡不醒、总是疲劳,你有这些症状吗?要小心,现代病可能已经悄悄地缠上了你。如今,现代病成为热门词汇,它不单指某种疾病,而是包含众多分支,从冷气病到妈妈病,无一不是现代生活环境造成的新式病。这种病,不严重的时候不好查,普通人去医院往往会被过度检查,却得不到确切的诊断结果。人们不仅耗材费神,还耽误了对自身情况的认识,耽误了治疗。但如果我们能早发现,早预防,健康的选择权就能重新回到我们手上。
医师朱增祥出身四代行医的中医世家,是香港注册中医师,已有五十多年的中医诊疗经验,致力于改进传统中医疗法,倡导新病新治。在本书中,朱增祥医师不仅披露了现代病防治的小习惯,还详细介绍了朱氏拉筋复位法,对防治现代病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作者简介
朱增祥,香港注册中医,出身于四代行医的中医世家,曾祖父朱南山曾被上海中医学院称为“十大近代名医”,祖父朱鹤皋及父亲朱南荪都是香港很多名人的御用中医。朱增祥从医五十多年,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他的“朱氏拉筋复位法”和拉筋凳等,更是帮助无数患者恢复健康。因其曾医治过前港督夫人,故被香港媒体称为“出入港督府的中医”。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从不拖症的好医生!
——前立法会议员周梁淑怡
他身怀绝技,是为有特殊本领的中医大师。
——查良镒教授
目录
01 章 | 吹出来的怪病——冷气病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小结
02 章 | 用出来的问题——电脑病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病例六
病例七
病例八
病例九
小结
03 章 | 坐出来的麻烦——司机病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小结
04 章 | 养出来的病症——妈妈病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病例六
小结
05 章 | 器官移植病
药医不死病——癌症
对癌症病人治疗方法的几点看法
有关癌症治疗的几个病例
06 章 | 朱氏复位手法
颈椎复位手法
胸椎错位复位按压手法
腰椎错位复位手法
关节拔伸法
有关手法不得不提的问题
07 章 | 杂谈随记
生活中的小误区
血尿
高烧不退
痔疮
减肥
退休病
后记
附录 《群言堂》之患者群言
精彩书摘
“与时俱进”的现代病
什么叫现代病?
由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生了新的元素变化。近五十年,人们在生活中已经普遍使用冷气,在工作上则很多都用电脑,不少癌症患者借助器官移植来治疗,大部分家庭都有了汽车,而近年来,使用手机联络、看书、听歌、玩游戏的人到处都是。
现代的人们,一方面享受着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承受了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带来的疾病。例如,现代女性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工作中又大多使用电脑,加上工作场所的冷气,很容易得电脑病和冷气病,等她们做了妈妈以后,还会出现妈妈病。很多男性长时间开车,常会得前列腺炎,这是因为长时间坐着容易压迫前列腺。而女性长时间开车,则容易憋尿,形成尿道感染,如果小便刺痛,就是需要看医生治疗了。尤其是开长途车的人,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加上坐姿不正,还会引起筋缩和错位。而长时间玩手机,则容易导致劲椎、肩椎的毛病,并且会出现“手机手”,即拇指腱鞘炎。还有很多新奇而古怪的毛病,可以说不一而足。
鉴于上述这些病症,我觉得有必要写一本书,以介绍这些病痛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让人们少受折磨。年轻人身体好,常常不把这些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但最好引以为鉴,防患于未然。
另外,合理的生活安排,对于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在社会上工作几十年,一步步迈入老年,六十岁左右退休,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很多人在当时身体和精神状况都很好,但是退休以后生活安排得不好,既没有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也没有常规的学习和社交,常常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这就像一块自动手表,不戴在手上,光放在桌子上,就会慢慢停下来。这就是现在常见的“离退休综合征”。所以,我认为退休的人应该是“退而不休”,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妥善安排生活,包括运动、娱乐、学习、饮食,甚至社交,以确保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过去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而现在是人生八十不稀奇,只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人生九十也是多多的。
推荐序
收朱增祥医生的《棒敲击疗法》一书不到一个月,我又收了朱医生的另一本新作。这本书是为“现代病”而写的,书中记录了朱医生综合运用拔火罐、笔形棍针、棒敲击治疗等多种疗法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实例。
现代病主要是指近五十年出现的一些新的疾病。近二十年来,科技发展迅速,提高并改善了工作和生活水平,同时也产生了“冷气病”、“电脑病”、“司机病”、“妈妈病”等一系列新生疾病。朱医生讲述了近年来他所遇到的这类病人是如何运用他所创造的独家手法治好病痛的,同时提供了这类病痛的预防方法,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本前无古人的健康手册。
全书共七章。
第一章讲的是冷气病。作者从不同角度、用四个具体病例说明了治疗经过和预防方法,例如拔火罐、花椒和生姜浸泡法、笔形棍针等传统疗法的现代应用。
第二章讲的是电脑病。电脑的应用日益广泛,电脑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朱医生列举了各种不正确的坐姿及带来的病痛,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第三章讲的是司机病,主要介绍了由于长途开车、坐姿不正、脊柱错位、筋缩、过度疲劳导致的司机病,亦通过病例介绍了治疗经过。
第四章讲的是妈妈病,即手臂无力、腰肌劳损等病痛。
第五章讲的是器官移植病,通过作者本人的亲身感受、具体治疗过程,说明了对抗排移药物应用的各种体会以及吃中药配合的问题。另外,作者还特别提出了癌症病人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朱氏拉筋拍打复位手法”,这是朱医生针对颈、胸、腰,以及肩、肘、腕、踝等关节的病痛而专门创造的治疗手法。朱医生既吸收了李春阳老师的少数手法,又经过独立研究、探讨和再改良,最终创造出了“朱氏复位手法”。因此可以说,这是朱医生独创的、经过实践的、精华的治疗手法。另外,朱医生也提出,病人需要全身与四肢协同用力,并介绍了操作方法、要点和原理。
第七章是杂谈随记,介绍了作者对一些常见疑问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供参考而已。
结尾附录群言堂的患者群言,也就是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的来信,共十一封,从不同角度道出了他们的病愈经过和感激之情。
我是一九五五年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的,之后做了五十多年的临床医生。北京著名老中医郗沛龄、宛海洪都是我的师傅,我也曾在美国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学习和工作了三年。我曾经陪同不少病人,亲眼见识了朱医生的快速、精彩、简单、疗效极好的治疗,因此特将本书介绍给亲爱的读者。
查良镒(LMCHK)
香港注册中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内科教授
……
《小习惯,大健康:身体的智慧,现代病的解药》 我们生活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各种“现代病”也悄然侵袭着我们的健康。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失眠、焦虑……这些曾经离我们遥远的词汇,如今却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的困扰。我们试图通过昂贵的药物、复杂的医疗手段来对抗它们,却往往忽略了,最强大的力量,其实就蕴藏在我们最微小的日常行为之中。 这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医学科普读物,它不罗列晦涩难懂的病理学名词,也不推崇激进的治疗方案。相反,它是一本关于“回归”的书,回归身体最自然、最本真的需求,挖掘那些被我们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小习惯”。我们相信,健康并非遥不可及的圣杯,也不是需要我们与疾病殊死搏斗的战场,而是一个可以通过日积月累的点滴善意,精心呵护而成的花园。 洞察现代病的根源:被遗忘的身心信号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常常处于一种“超速运转”的状态。熬夜加班、高油高盐的饮食、长时间的案牍劳形、信息爆炸带来的精神压力……这些都像一把把钝刀子,一点点地雕刻着我们的健康。我们习惯了压抑身体的疲惫,忽略内心的焦躁,把“忙碌”当成荣誉,把“透支”看作常态。殊不知,身体在发出无数个细微的信号,只是我们太过匆忙,无暇倾听。 本书将深入剖析,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生活方式,是如何一步步为现代病的滋生埋下隐患。我们将从身体运作的根本原理出发,讲解为什么缺乏运动会导致新陈代谢紊乱,为什么不规律的睡眠会扰乱激素分泌,为什么压力下的长期紧张会引发免疫系统的失衡。这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真正理解,身体是如何与我们互动,又是如何被我们的习惯所影响。 “小习惯”的力量:化繁为简的健康之道 “小习惯”,顾名思义,是指那些易于实施、不需巨大投入、却能产生长期积极影响的日常行为。它们可能只是每天多走几步路,睡前放下一小时的手机,或者是一顿晚餐的简单调整。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能够撬动健康的巨大杠杆。 本书将围绕“小习惯”这个核心,为你构建一套全面的健康体系。我们将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展开,探寻那些被低估的健康力量: 一、 身体的“重启”:睡眠的艺术与科学 睡眠,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能量补充的关键时期。然而,在现代社会,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常常将熬夜视为勤奋的标志,却不知道这正在一点点地偷走我们的健康。 解锁高质量睡眠的密码: 从调整睡前习惯,创造最佳睡眠环境,到理解身体的昼夜节律,本书将提供一套实操性的睡眠改善指南。你将学会如何让身体自然地进入深度睡眠,如何摆脱失眠的困扰,让每一晚都成为一次身心的“深度充电”。 午睡的黄金法则: 很多人认为午睡是懒惰的表现,殊不知,科学的午睡能够极大地提升下午的工作效率和身体状态。我们将探讨不同人群的午睡时长和最佳时间,让你在短暂的休息中获得持久的精力。 远离“睡眠债”: 长期睡眠不足会累积“睡眠债”,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本书将教你如何识别睡眠债,以及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偿还,恢复身体的正常节律。 二、 饮食的“减法”与“加法”:身体最直接的养料 我们吃下去的,不仅是食物,更是身体的养料和能量。然而,我们往往被精致的包装、诱人的广告所迷惑,选择了那些“看起来美味”却“对身体有害”的食物。 “反向饮食”的智慧: 告别复杂的饮食理论,本书将提倡一种“反向饮食”的理念。我们不强调“不能吃什么”,而是聚焦于“应该多吃什么”,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调整,让每一餐都成为滋养身体的源泉。 餐桌上的“健康过滤器”: 学习如何辨别食物的真相,如何通过简单的食物搭配,提升营养吸收效率,避免能量堆积。我们将为你揭示那些隐藏在日常食物中的“健康陷阱”,以及如何巧妙地绕过它们。 “情绪性进食”的克星: 压力、焦虑常常让我们不自觉地寻求食物的慰藉。本书将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你识别并管理情绪性进食,让饮食回归理性与健康。 “微量营养素”的秘密: 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虽然需求量少,却对身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我们将教你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轻松获取这些“隐形能量”,全面提升身体机能。 三、 身体的“苏醒”:运动的乐趣与效益 “运动”听起来像是件耗时耗力的大工程,但其实,它也可以是融入生活的小确幸。告别那些“必须去健身房”的刻板印象,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运动之门。 “微运动”的奇效: 每天只需几分钟的微运动,就能显著改善身体循环,提升新陈代谢。我们将为你介绍各种适合不同人群的“微运动”,让你在不经意间,让身体动起来。 “行走”的艺术: “日行万步”并非一句口号,而是我们与健康对话的开始。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科学地行走,如何通过行走改善体态,缓解压力,甚至帮助消化。 “碎片化”的运动方案: 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能找到运动的缝隙。我们将提供一套“碎片化”的运动方案,让你在工作间隙、等待时间,都能轻松完成一次有效的身体“充电”。 让运动成为一种乐趣: 摆脱运动的枯燥感,我们将教你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何将运动融入社交,甚至如何利用游戏化的方式,让运动充满乐趣。 四、 心灵的“呼吸”:压力管理与情绪调适 现代病,很多时候源于我们心灵的“不堪重负”。长期的压力、焦虑、负面情绪,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情绪减压”的实用工具箱: 学习识别自身的情绪信号,并掌握有效的疏导方法。从正念练习到情绪日记,从深呼吸技巧到冥想引导,我们将为你提供一套完整的“情绪减压”工具箱。 “边界感”的重塑: 学会设定清晰的界限,对不必要的消耗说“不”,是保护心灵的盾牌。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人际关系、工作生活中,建立健康的边界感。 “感恩”的力量: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能够显著提升幸福感,对抗负面情绪。本书将引导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感恩的心态。 “正念”的生活方式: 将正念融入日常,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我们将通过简单的练习,帮助你提升专注力,减少焦虑,活在当下。 五、 环境的“微调”:我们身边的健康密码 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能够为我们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居家健康”的小窍门: 从调整室内空气质量,到选择健康的家居用品,再到利用自然光线,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简单易行的“居家健康”小贴士。 “办公空间”的能量升级: 长期伏案工作,如何让你的办公空间更健康,更具活力?本书将为你揭示办公桌上的“健康秘密”,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布置,提升工作效率和身心舒适度。 “科技”的双刃剑: 适度使用科技,避免过度沉迷,以及如何利用科技辅助健康,我们将提供平衡之道。 本书的独特之处: 回归本质: 专注于最基础、最易被忽视的“小习惯”,而非复杂的理论。 实践导向: 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让你能够立即开始行动。 科学佐证: 融合最新的健康研究成果,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 积极赋能: 强调个人力量,鼓励读者主动掌握自己的健康。 holistic approach (整体观): 关注身心整体健康,而非仅针对单一疾病。 这本书,是为你量身打造的一份“健康生活指南”。 它不会承诺让你一夜之间脱胎换骨,但它会陪伴你,用最温柔、最有效的方式,一点点地改善你的生活习惯,让你重新找回身体的智慧,拥有对抗现代病的强大力量。 翻开这本书,你将发现,健康的钥匙,就握在你的手中,而解锁它的,正是那些日复一日,你愿意为自己付出的“小习惯”。让我们一起,用最简单的方式,拥抱最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