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营养师手册(第三版)

新编营养师手册(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敏 编
图书标签:
  • 营养学
  • 临床营养
  • 营养师
  • 膳食指导
  • 健康饮食
  • 营养评估
  • 营养诊断
  • 营养治疗
  • 食品营养
  • 公共营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7414
版次:3
商品编码:1184308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7
字数:4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营养师及从事与营养相关的工作人员;护理人员、临床医务人员;广大居民
  营养师日常工作的参考手册、工具书
  帮助营养师深入理解营养、食品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全面系统掌握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章,包括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各类食物的食品卫生、人群营养、公共营养、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临床营养等。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人体需要的基础营养素,人在不同生活和工作条件下需要的营养素;营养素不足或过量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各种疾病的临床营养以及食品的污染及防治等。同时将新版膳食指南、膳食平衡宝塔及各类简编食物成分表收录其中。本书是营养师日常工作的参考手册、工具书,也可作为广大居民的营养知识普及读本。

目录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
第一节人体构成及食物的消化吸收[2]
一、人体中主要消化液[2]
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3]
三、脂类的消化、吸收与代谢[5]
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7]
第二节热能[9]
一、概述[9]
二、人体的热能消耗[10]
三、人体一日热能需要量的确定[12]
四、热能供给[14]
第三节蛋白质[14]
一、概述[14]
二、蛋白质的组成[15]
三、氨基酸模式[15]
四、消化、吸收、代谢[16]
五、生理功能[17]
六、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17]
七、供给量、来源[20]
第四节脂类[20]
一、概述[20]
二、分类和特点[20]
三、消化、吸收、代谢[21]
四、生理功能[22]
五、供给量、来源[24]
第五节碳水化合物[25]
一、概述[25]
二、分类和特点[25]
三、消化、吸收、代谢[30]
四、生理功能[30]
五、供给量、来源[32]
第六节矿物质[32]
一、概述[32]
二、钙[33]
三、磷[35]
四、镁[36]
五、钾[37]
六、钠[38]
七、铁[40]
八、碘[42]
九、锌[43]
十、硒[45]
十一、铬[46]
十二、钼[47]
十三、氟[48]
十四、钴[49]
第七节维生素[50]
一、概述[50]
二、维生素A[51]
三、维生素D[53]
四、维生素E[55]
五、维生素C[56]
六、维生素B1[57]
七、维生素B2[59]
八、烟酸[60]
九、维生素B6[61]
十、叶酸[62]
十一、维生素B12[63]
十二、胆碱[64]
十三、生物素[65]
第八节水[66]
一、水的代谢[67]
二、生理功能[67]
三、缺乏与过量[68]
四、需要量和来源[68]
第二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70
第一节概述[70]
第二节谷类[71]
一、大米[72]
二、小麦[72]
三、小米[73]
四、糯米[73]
五、黑米[74]
六、燕麦[74]
七、薏米[74]
八、玉米[75]
九、红薯[75]
第三节豆类[76]
一、大豆类[76]
二、其他豆类[78]
三、豆制品[78]
第四节坚果类[80]
一、芝麻[80]
二、花生[81]
三、瓜子[82]
四、杏仁[83]
五、栗子[83]
六、榛子[84]
七、核桃[84]
八、腰果[85]
九、松子[85]
十、开心果[85]
第五节蔬菜及菌藻类[86]
一、萝卜[86]
二、胡萝卜[87]
三、莲藕[87]
四、百合[87]
五、洋葱[88]
六、菠菜[88]
七、芹菜[89]
八、竹笋[89]
九、茄子[90]
十、青椒[90]
十一、菜花[91]
十二、番茄[91]
十三、苦瓜[92]
十四、南瓜[92]
十五、黄瓜[92]
十六、冬瓜[93]
十七、丝瓜[93]
十八、瓠瓜[94]
十九、豆角[94]
二十、毛豆[94]
二十一、四季豆[95]
二十二、山药[95]
二十三、香菇[95]
二十四、黑木耳[96]
二十五、海带[96]
二十六、紫菜[97]
第六节水果类[97]
一、菠萝[97]
二、芒果[98]
三、桂圆[98]
四、荔枝[99]
五、橘子[99]
六、橙子[100]
七、柚子[100]
八、苹果[100]
九、梨[101]
十、葡萄[101]
十一、香蕉[102]
十二、猕猴桃[102]
十三、西瓜[103]
十四、桃[103]
十五、大枣[103]
十六、草莓[104]
第七节畜肉类[104]
一、猪肉[105]
二、羊肉[105]
三、牛肉[106]
四、狗肉[106]
第八节禽肉类[106]
一、鸡肉[107]
二、鸭肉[107]
三、鸽子肉[107]
四、鹌鹑肉[108]
第九节水产品类[108]
一、鲤鱼[109]
二、鲫鱼[109]
三、草鱼[109]
四、鳜鱼[110]
五、带鱼[110]
六、黄鱼[110]
七、螃蟹[111]
八、虾[111]
九、鱿鱼[111]
十、海蜇[112]
十一、墨鱼[112]
十二、牡蛎[113]
十三、甲鱼[113]
十四、黄鳝[113]
十五、泥鳅[114]
第十节蛋类[114]
一、鸡蛋[114]
二、鸭蛋[115]
三、鹌鹑蛋[115]
第十一节奶类[116]
一、牛奶[116]
二、常见奶制品[117]
三、牛奶引发的病症[119]
第十二节调味品及其他食品[119]
一、酱油[119]
二、醋类[120]
三、食用油脂[120]
四、酒类[121]
五、茶叶[122]
第三章各类食物的食品卫生124
第一节食品污染及其预防[124]
一、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125]
二、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137]
三、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152]
第二节食品添加剂[154]
一、抗氧化剂[155]
二、漂白剂[156]
三、着色剂[156]
四、护色剂[157]
五、酶制剂[158]
六、增味剂[158]
七、防腐剂[159]
八、甜味剂[161]
第三节各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162]
一、粮豆的卫生及管理[162]
二、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163]
三、畜肉的卫生及管理[164]
四、禽肉、禽蛋的卫生及管理[165]
五、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165]
六、奶类的卫生及管理[166]
七、冷饮食品的卫生及管理[167]
八、酒类的卫生及管理[168]
九、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170]
十、罐头食品的卫生及管理[172]
第四节食物中毒及其预防[173]
一、食源性疾病[173]
二、食物中毒[173]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174]
四、动植物性食物中毒[179]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180]
第五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182]
一、概述[182]
二、食品卫生法律规范[182]
三、食品卫生法律体系[183]
四、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
关键控制点管理方法[184]
第四章人群营养187
第一节婴幼儿营养[187]
一、婴儿的生理特点[187]
二、婴儿的心理发育特点[188]
三、婴儿的营养需要[190]
四、婴儿的膳食指南[191]
五、婴儿常见营养缺乏病及其预防[194]
六、幼儿营养与膳食[195]
第二节学龄前儿童营养[196]
一、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196]
二、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197]
三、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要[197]
四、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指南[201]
五、学龄前儿童的合理膳食[201]
六、学龄前儿童建议每日供给食物[202]
第三节学龄儿童营养[202]
一、学龄儿童的生理特点[203]
二、学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203]
三、学龄儿童的营养需要[203]
四、学龄儿童的膳食指南[206]
五、学龄儿童的合理膳食[206]
六、学龄儿童建议每日供给食物[207]
第四节青少年营养[207]
一、青少年的生理特点[207]
二、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点[207]
三、青少年的营养需要[208]
四、青少年的合理膳食[210]
五、青少年应注意的营养问题[211]
第五节孕妇营养[213]
一、孕妇的生理特点[213]
二、孕妇的心理特点[215]
三、孕妇的营养需要[215]
四、孕妇的膳食指南[217]
五、孕妇建议每日供给食物[218]
六、妊娠期营养不良的影响[219]
第六节产妇营养[220]
一、产妇的生理特点[220]
二、产妇的心理特点[221]
三、产妇的营养需要[221]
四、产妇的合理膳食[221]
第七节哺乳期女性营养[222]
一、哺乳期女性的生理特点[222]
二、哺乳期女性的心理特点[222]
三、哺乳期女性的营养需要[223]
四、哺乳期女性的膳食指南和合理膳食[225]
五、哺乳期女性建议每日供给食物[227]
第八节老年人营养[228]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229]
二、老年人的营养需要[229]
三、老年人的膳食指南[232]
第九节运动员营养[233]
一、运动员的生理特点[233]
二、运动员的营养需要[234]
三、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需要[236]
四、运动员的膳食营养[236]
第十节特殊环境与特种作业人群营养与膳食[238]
一、高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238]
二、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239]
三、高原环境人员的营养与膳食[240]
四、接触电离辐射人员的营养与膳食[241]
五、接触化学毒物人员的营养与膳食[242]
第五章公共营养245第一节概述[245]
第二节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46]
第三节居民营养状况调查[248]
一、营养调查的目的、内容和组织[248]
二、营养调查方法[248]
三、营养调查结果的分析评价[259]
第四节居民社会营养监测[260]
一、社会营养监测工作的特点[260]
二、社会营养监测的分类[261]
三、资料的来源与监测指标[261]
第五节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261]
一、膳食结构[261]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63]
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64]
第六节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265]
一、营养配餐[265]
二、各类人群营养配餐的原则[267]
三、食谱编制[269]
第七节营养教育[270]
一、营养教育的定义[270]
二、营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270]
三、营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270]
四、营养教育相关理论[270]
五、营养教育的方法和步骤[271]
第六章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272
第一节营养强化食品[272]
一、食品强化与食物新资源的开发[273]
二、食品强化技术[277]
第二节保健食品[278]
一、保健食品的概念[278]
二、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概况[280]
三、保健食品的功能及分类[281]
四、保健食品标识[283]
第三节保健食品常用的功效/标志性成分[284]
一、碳水化合物及磷脂类[285]
二、含氮化合物(生物碱除外)[293]
三、酚类化合物[296]
四、萜类化合物[299]
五、维生素类[302]
六、矿物质类[305]
七、真菌及益生菌类[307]
第四节保健食品的功能介绍[310]
一、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310]
二、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312]
三、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的保健食品[314]
四、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316]
五、减肥功能的保健食品[318]
六、改善生长发育功能的保健食品[320]
七、对辐射危害的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321]
八、辅助降血脂功能的保健食品[323]
九、辅助降血糖功能的保健食品[324]
十、辅助降血压功能的保健食品[326]
十一、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保健食品[327]
十二、增加骨密度功能的保健食品[329]
十三、美容功能的保健食品[330]
十四、改善睡眠功能的保健食品[332]
第七章临床营养335
第一节医院膳食[335]
一、基本膳食[335]
二、治疗膳食[337]
三、特殊治疗膳食[340]
四、儿科膳食[341]
五、诊断和代谢膳食[342]
第二节住院患者的营养评价[343]
一、膳食调查的内容[343]
二、人体测量[344]
第三节营养缺乏病的营养治疗[345]
一、蛋白质�踩饶苡�养不良[346]
二、维生素A缺乏病[349]
三、维生素B1缺乏病[351]
四、维生素B2缺乏病[353]
五、烟酸缺乏病[355]
六、维生素C缺乏病[357]
七、维生素D缺乏病[358]
八、巨幼细胞贫血[360]
九、铁缺乏与缺铁性贫血[363]
十、钙缺乏病[367]
十一、锌缺乏病[369]
十二、碘缺乏病[371]
十三、硒缺乏与克山病[374]
第四节代谢性疾病与营养[375]
一、糖尿病[375]
二、肥胖症[381]
三、痛风[390]
第五节循环系统疾病与营养[396]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96]
二、高血压病[400]
三、高脂(蛋白)血症[404]
四、心肌梗死[407]
第六节消化道疾病与营养[409]
一、食管炎[409]
二、消化性溃疡[410]
三、胃炎[412]
四、慢性结肠炎[414]
五、腹泻[414]
六、便秘[416]
第七节肝胆胰疾病与营养[418]
一、肝胆胰与营养[418]
二、肝硬化[422]
三、脂肪肝[425]
四、肝性脑病[428]
五、肝豆状核变性[430]
六、胆囊炎和胆石症[431]
七、胰腺炎[434]
第八节呼吸系统疾病与营养[437]
一、肺炎[437]
二、支气管炎[438]
三、哮喘[439]
四、肺结核[440]
第九节泌尿系统疾病与营养[440]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441]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442]
三、肾病综合征[443]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444]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445]
六、泌尿系统结石[447]
第十节内分泌疾病与营养[448]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48]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50]
三、骨质疏松症[452]
第十一节骨科疾病与营养[456]
一、骨折[456]
二、颈椎病[458]
三、腰肌劳损[460]
四、类风湿关节炎[461]
第十二节儿科疾病与营养[464]
一、小儿营养不良[464]
二、感冒[466]
三、儿童糖尿病[468]
四、婴儿腹泻[471]
五、苯丙酮尿症[475]
六、蛔虫病[477]
七、遗尿[479]
八、水痘[481]
九、麻疹[484]
第十三节妇产科疾病与营养[486]
一、妊娠剧吐[486]
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88]
三、妊娠水肿[489]
四、回乳[490]
五、乳汁分泌障碍与催乳[491]
六、痛经[493]
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95]
八、白带异常[497]
九、更年期综合征[499]
附录501附录A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501]
附录B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504]
附录C各类简编食物成分表[506]
参考文献527

前言/序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解读与实践》 前言 饮食健康是维护生命、促进成长、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营养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全民健康的重大课题。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是国家层面指导居民膳食营养的核心文件,其内容紧密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营养状况和健康需求,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全面、实用、易于理解的膳食营养指导。 本书并非是简单地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条文的堆砌,而是力求将其核心理念、科学依据、实践方法深入浅出地传达给读者,并结合当下中国居民普遍面临的营养健康挑战,提供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健康饮食解决方案。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营养观念,掌握健康的饮食技能,从而更好地管理自身和家人的营养健康,提升生命质量。 第一章:膳食指南的核心理念与时代背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是在前几版膳食指南基础上,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以及社会发展趋势而修订的。本章将深入探讨新版膳食指南的几大核心理念,例如: “平衡膳食、多元化食物”: 强调食物的种类多样性是获取全面营养的关键。不同食物提供不同的营养素,单一食物无法满足人体所有需求。我们将详细解析为什么多样化如此重要,并提供不同食物类别(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肉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的推荐摄入量及选择原则。 “食物制作,学会有选择”: 关注烹饪方式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健康的烹饪方法,减少不利健康因素的产生。本章将探讨蒸、煮、炖、炒等不同烹饪方式的优劣,并提供减少油脂、盐、糖摄入的实用技巧。 “健康生活,常运动”: 膳食与运动是健康的两大支柱。我们将阐述规律运动对于维持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性,并结合膳食指南的要求,给出适宜的运动建议。 “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饮料”: 水是生命之源,充足的饮水对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本章将详细解读每日饮水量的推荐标准,以及如何区分健康饮水和不健康的饮品。 “食物是最好的营养品”: 强调通过日常饮食摄取营养素,而非过度依赖营养补充剂。我们将分析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素,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来满足人体需求。 “食育,从小开始”: 关注儿童和青少年膳食营养教育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一生健康打下基础。 同时,本章还将回顾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的最新数据和趋势,分析导致当前营养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慢性病的年轻化、肥胖率的上升、微量营养素缺乏等,从而凸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的重要意义和时代背景。 第二章:精细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具体内容 本章将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13条核心推荐进行逐一、详细的解读和阐释。我们将结合最新的营养学研究成果,深入剖析每一条推荐背后的科学依据,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建议。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详细介绍谷薯类食物的种类、营养价值,以及推荐摄入量。我们将重点讲解粗粮、杂粮的健康益处,以及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实现粗细搭配。 “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选择坚果”: 深入分析蔬菜水果的营养组成,不同颜色蔬菜水果的特点,以及每日推荐摄入量。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当季、新鲜的蔬果,并阐述坚果的营养优势及其适量食用的好处。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加工肉类”: 详细介绍鱼、禽、蛋、瘦肉的营养价值,以及推荐摄入量。我们将重点关注加工肉类的潜在健康风险,并提供选择健康蛋白质来源的指导。 “奶类、豆类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阐述奶类和豆类食物的营养特点,推荐摄入量,以及它们在膳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介绍不同种类豆制品(豆腐、豆浆等)的营养价值。 “减盐、限油,控糖,健康烹饪”: 详细解读盐、油、糖的健康摄入量标准,并提供实际操作中的减盐、限油、控糖方法。例如,如何识别隐藏的盐、油、糖,如何在家中改良烹饪方式。 “足量饮水,首选白水”: 再次强调白水的饮用重要性,并给出不同人群的饮水建议。我们将探讨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结合膳食和运动,提供控制和管理体重的科学方法。我们将介绍基础代谢率、能量消耗等概念,并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和饮食调整建议。 “少油、少盐,烹调油烟少暴露”: 重点关注烹饪过程中油烟的危害,以及如何减少油烟暴露,例如使用抽油烟机、选择健康的烹饪油等。 “珍惜食物,按需购买、适量备餐”: 强调节约食物的重要性,减少食物浪费。我们将提供家庭采购和备餐的建议。 “注重食品安全”: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包括如何识别不安全食品,如何安全储存和处理食物,如何避免食源性疾病。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涵盖了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心理健康等方面,强调整体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主动、健康地享受食物”: 鼓励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保持健康的饮食态度,不偏食、不挑食,体验食物的原味。 “食物制作,学会有选择”: (此条在第一章已提及,此处将更侧重于具体的烹饪技巧和家庭实践) 第三章: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实践指导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是普适性的,但不同人群由于生理特点、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因素,在营养需求上存在差异。本章将结合膳食指南的精神,为不同人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营养实践指导。 婴幼儿与儿童青少年: 关注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以及儿童生长发育期的营养需求。针对挑食、偏食、肥胖等儿童常见营养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孕期与哺乳期妇女: 强调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的特殊营养需求,例如叶酸、铁、钙等的补充,以及如何通过膳食保证母婴健康。 老年人: 关注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慢性病高发等特点,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膳食建议,以及如何预防和管理老年常见营养相关疾病。 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 根据不同活动强度,提供能量和营养素的合理分配建议。 特殊疾病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在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专业指导下,结合膳食指南原则,提供辅助治疗和康复的饮食建议。例如,如何选择低GI食物,如何控制钠和胆固醇的摄入。 素食者: 针对素食者可能出现的营养素缺乏风险(如维生素B12、铁、钙等),提供合理的膳食搭配和可能的补充建议。 第四章:从理论到实践——家庭与社区的营养健康行动 营养健康并非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事情,更需要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本章将探讨如何将膳食指南的理念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以及如何在社区层面推广营养健康知识。 家庭餐桌上的健康革命: 提供制定家庭食谱、准备健康食材、优化烹饪方法、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健康饮食的实用技巧。例如,如何让孩子爱上蔬菜,如何在家中准备低盐低油的美味佳肴。 学校与托幼机构的营养工作: 探讨学校和托幼机构在儿童青少年营养教育和膳食管理中的责任与实践。 社区健康讲座与宣传活动: 介绍如何开展有效的社区营养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营养健康素养。 利用现代科技助力健康饮食: 介绍一些有用的健康饮食APP、食物成分查询工具等,帮助读者更科学地管理自己的饮食。 第五章:常见营养误区辨析与科学辟谣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营养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许多营养误区流传甚广,对公众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章将针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营养误区进行科学辨析和有力辟谣。 “xx食物能治百病”的迷思: 揭示夸大食物疗效的虚假宣传,强调食物的营养功能和辅助保健作用。 “减肥=不吃”的极端认知: 纠正过度节食或单一食物减肥的危害,强调健康减肥应建立在科学饮食和适度运动的基础上。 “天然无添加=绝对安全”的误解: 解释“天然”、“无添加”的含义,以及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生产过程的规范和质量控制。 “某种营养素越多越好”的片面看法: 阐述营养素的平衡性和适量性,过量摄入某些营养素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对食物标签的科学解读: 帮助读者理解食品标签上的信息,如营养成分表、配料表等,做出明智的购买选择。 结语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为我们指明了通往健康饮食的道路。本书希望能够成为您在这条道路上的忠实伙伴,为您提供清晰的指引和实用的方法。通过深入理解和践行膳食指南的原则,我们每个人都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健康,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科学的饮食,为生命注入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成为一名合格的营养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知识储备。《新编营养师手册(第三版)》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不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更新迭代和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我发现,书中针对一些新兴的营养学概念,如精准营养、个性化营养方案的制定,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操作指南。这对于我理解和运用这些前沿理论,非常有帮助。另外,书中对于不同职业人群(如运动员、IT从业者、孕产妇等)的特殊营养需求和膳食建议,都有深入的探讨,这拓展了我对营养学应用领域的认知。我特别赞赏书中在“食物与健康”章节中,对一些常见食物的功效进行了科学的解读,并区分了科学证据和民间传说的界限,这对于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至关重要。这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剖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案例和数据说话,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名对健康饮食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购买《新编营养师手册(第三版)》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更科学、更系统地了解营养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民,尽管内容专业,但作者在撰写时非常注重通俗易懂,避免了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这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生活化”的讲解,比如如何根据食物的季节性来选择食材,如何解读食品标签上的营养信息,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烹饪方式来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食谱建议,不仅美味,而且营养均衡,这让我能够轻松地在家中实践科学饮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一些营养素的功能时,会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如缺乏某种维生素可能导致哪些身体不适,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重视。它让我意识到,营养不仅仅是关于“吃什么”,更关乎“怎么吃”,以及“为什么这么吃”。这本书让我对食物有了更深的敬畏,对健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彻底改变了我对日常饮食的看法,让我从一个被动的“吃货”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健康管理者”。

评分

收到《新编营养师手册(第三版)》后,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细读。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它的全面性和系统的性。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百科全书”。从最基础的食物分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到复杂的营养代谢途径,再到各种疾病的营养支持,这本书都给予了详尽的阐述。我特别喜欢它在“疾病营养治疗”这一部分的处理,不仅列出了各种常见疾病(如癌症、肾病、肝病等)的饮食禁忌和原则,还给出了具体的治疗性饮食处方和食谱示例,这对于临床营养师的日常工作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此外,书中对于膳食调查方法的介绍也非常专业,包括多种调查方法的原理、操作流程以及数据分析方法,这为我进行科研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它还关注到了营养学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及如何与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这让我在理解营养师的角色定位和职业发展上,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营养学知识体系,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地掌握营养学的精髓。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从业者,一直以来都希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的书籍,而《新编营养师手册(第三版)》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深度和广度的完美结合。它没有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营养学在疾病预防、康复以及体重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例如,书中对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营养干预策略,给出了详尽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指导,这对于指导客户的健康生活方式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阐述理论知识时,引用的都是最新的科研文献和权威机构的指南,这保证了其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此外,书中对膳食评估方法、营养调查技术以及健康教育策略的讲解也十分到位,这些都是营养师在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经验的提炼和智慧的结晶。比如,在谈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营养咨询时,书中所提供的沟通技巧和行为改变理论,都非常有指导意义。这本书帮助我巩固了理论基础,拓宽了专业视野,并在实践层面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专业地服务于客户。

评分

这本《新编营养师手册(第三版)》确实是为我这种刚入行的新手量身打造的。当初选择它,最看重的是它的“新编”和“第三版”这两个关键词,毕竟营养学领域日新月异,旧的知识体系很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翻开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条理清晰的结构。从基础的营养素分类、生理功能,到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分析,再到不同人群(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的营养需求和膳食指导,内容覆盖得非常全面。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加入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比如关于微生态、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时下流行的功能性食品的科学解读,这些都是我在其他教材上很少看到的。而且,书中的图表和配图都做得非常精美且实用,将复杂的概念具象化,大大降低了理解难度。比如,关于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分配比例,用形象的图示一目了然;针对不同疾病的饮食建议,也配有详细的食谱示例,这对于日常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尤其欣赏它在“特殊人群营养”这一章节的处理,不仅细致地划分了不同年龄段和生理状态,还针对一些常见慢性病的营养管理给出了具体的方案,这为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营养学的专业世界。

评分

包装简陋,书封面之类与四级英语单词一样的材质。

评分

是本工具书,很不错。

评分

书已到手,质量不错,慢慢看慢慢学

评分

学习

评分

可以!

评分

还没开始读,应该还不错吧,有时间认真研究下

评分

非常不错,实用,接下来的时间就要开始努力学习!!!看书是一种习惯!!!

评分

默认好评一般

评分

很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