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诊断与用药(第3版)

常见病诊断与用药(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德银,黄茂涛,张德云 编
图书标签:
  • 医学
  • 临床
  • 诊断
  • 用药
  • 常见病
  • 内科
  • 外科
  • 指南
  • 处方
  • 医学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39693
版次:3
商品编码:1176423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临床医师、药师
  一线临床医师、药师结合具体临床实践编写而成对各科600余种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防治原则、具体用药等内容进行了简明论述收载药物2000余种,囊括《中国药典》、《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所收录的品种,以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内容简介

  《常见病诊断与用药(第3版)》为一线临床医师结合具体临床实践编写而成,对临床各科700余种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防治原则、具体用药等内容进行了简明论述,所载药物达2000余种,囊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所收录的品种,以确保安全合理用药。本书内容丰富,文字精练,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工作者、医学院校学生及关注健康的大众读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戴德银,解放军第452医院,主任药师,1965年就读于原华西医科大学。在从事医药卫生工作43年的实践中,一直注重知识更新,力求精益求精,在常见病防治方面有一定专长。先后获军队医药科技(进步)成果奖9项,全军医学科技大会奖1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传染病
第一节细菌感染与用药1
麻风1
炭疽2
破伤风4
气性坏疽5
布氏菌病(波状热)6
鼠疫(耶尔森菌病)8
土拉菌病(兔热病)10
鼻疽11
类鼻疽12
第二节螺旋体、立克次体感染与用药14
钩端螺旋体病14
莱姆病16
回归热17
梅毒18
立克次体病20
第三节病毒感染与用药22
流行性乙型脑炎23
狂犬病(恐水病)25
流行性出血热26
病毒性脑膜炎29
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30
塔希纳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感染)31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32
艾滋病33
登革热(登革病毒感染)37
埃博拉病毒感染(埃博拉出血热)41
马尔堡出血热(马尔堡病毒感染)43
黄热病(黄热病毒感染)46
拉沙热(拉沙病毒感染)48
西尼罗热(西尼罗病毒
感染)50
裂谷热(裂谷热病毒感染)53
第四节寄生虫病与用药55
阿米巴病55
疟疾57
黑热病(利什曼原虫病)60
血吸虫病61
华支睾吸虫病62
肺吸虫病62
姜片虫病63
蛔虫病64
蛲虫病66
钩虫病67
丝虫病68
绦虫病69
棘球蚴病(包虫病)70
猪囊尾蚴病71
贾第虫病71
蜱虫传播病(“蜱叮咬病”或
“蜱虫病”)73
第二章常见中毒性疾病急救
第一节日常生活中毒急救与用药75
永久性染发剂中毒75
干洗剂中毒76
天然气 (沼气)中毒77
石油液化气中毒78
一氧化碳 (煤气)中毒78
窖、池、坑、洞内有害气体中毒79
铅中毒81
酒精中毒与酒依赖83
亚硝酸盐中毒85
第二节常见农药中毒急救与用药86
有机磷农药中毒86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89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90
有机氯农药中毒91
有机汞农药中毒92
有机氮杀虫剂中毒93
有机硫农药中毒94
有机锡农药中毒95
有机砷农药中毒(砷中毒)96
401、402农药中毒97
第三节常见灭鼠药中毒急救与用药97
磷化锌中毒97
氟乙酰氨和氟乙酸钠中毒98
毒鼠磷和除鼠磷中毒99
氯化苦中毒99
氰类灭鼠药中毒(氰化物中毒)100
茚满二酮类灭鼠药中毒101
灭鼠安中毒102
杀鼠灵中毒102
安妥中毒102
普罗米特中毒103
毒鼠强中毒103
第四节毒瘾、药物中毒急救与用药104
毒瘾(阿片类药物中毒)104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106
氯丙嗪中毒(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108
苯二氮�ɡ嘁┪镏卸�109
甲喹酮(安眠酮)中毒110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110
避孕药物中毒111
第五节常见食物中毒急救与用药112
毒蕈中毒112
发芽马铃薯中毒115
白果(银杏)中毒115
木薯中毒116
河豚毒素中毒117
鱼胆中毒118
第三章肿 瘤 防 治
第一节呼吸系统肿瘤与用药120
肺癌120
第二节消化系统肿瘤与用药126
胃癌126
食管癌129
大肠癌132
肝癌135
食管平滑肌瘤138
食管血管瘤138
胃黏膜下肿瘤139
原发性胃淋巴瘤140
胃肠道血管瘤142
肝脏血管瘤142
胆囊良性肿瘤143
胆囊癌143
胰腺癌144
第三节浆细胞肿瘤与用药146
多发性骨髓瘤146
第四节妇科肿瘤与用药147
乳腺癌147
乳腺纤维腺瘤152
子宫颈癌153
子宫内膜癌156
子宫肉瘤157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58
绒毛膜癌(绒癌)159
子宫肌瘤160
阴道癌161
外阴癌162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162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
(VIN)163
良性卵巢肿瘤163
卵巢上皮性癌164
输卵管癌166
第五节男性科及泌尿系统肿瘤
与用药166
前列腺癌166
睾丸肿瘤168
膀胱癌169
肾癌171
肾母细胞瘤(Wilm瘤)172
第六节头颈部肿瘤与用药173
鼻咽癌173
喉癌174
甲状腺肿瘤175
颅内肿瘤(脑瘤)177
第七节其他肿瘤与用药180
恶性淋巴瘤180
白血病184
垂体瘤191
嗜铬细胞瘤193
肿瘤副综合征194
一、内分泌系统综合征194
二、神经肌肉系统副综
合征198
三、皮肤副综合征198
四、骨骼系统副综合征199
五、血液系统副综合征200
第八节抗肿瘤用药新进展200
一、抗肿瘤西药新分类、新进展及合理应用200
二、中成药在抗肿瘤中的辅助治疗203
三、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206
第四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与用药207
脑血管病20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10
脑血栓形成212
脑栓塞213
腔隙性脑梗死214
脑出血215
蛛网膜下腔出血216
帕金森病217
重症肌无力219
面神经炎222
面神经麻痹223
面肌痉挛223
三叉神经痛225
坐骨神经痛225
枕大神经痛226
特发性震颤227
晕厥228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228
阿尔茨海默病229
第二节发作性疾病与用药230
偏头痛230
丛集性头痛233
紧张性头痛235
药物反跳性头痛236
低颅压性头痛236
癫痫237
发作性睡病与猝倒症244
第三节精神疾病与用药245
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综合征)245
癔症(歇斯底里)247
精神分裂症248
躁狂症252
抑郁症254
恐怖症257
焦虑症258
强迫症260
失眠症261
嗜睡症263
第五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心功能不全264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血管病(先心病)267
第三节高血压病与用药268
第四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与用药282
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隐匿型冠心病)282
心绞痛284
心肌梗死291
缺血性心肌病29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99
猝死304
第五节动脉粥样硬化与用药305
第六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用药311
第七节心律失常与用药314
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
心动过缓315
窦性心律不齐316
期前收缩(早搏)316
心房扑动317
心房颤动318
房室传导阻滞321
第八节感染性心血管疾病与
用药322
感染性心内膜炎322
病毒性心肌炎324
感染性心包炎325
梅毒性心血管病326
第九节周围血管疾病与用药327
多发性大动脉炎327
雷诺综合征329
闭塞性动脉硬化33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31
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332
静脉血栓形成333
第十节心脏神经官能症334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病毒感染与用药336
感冒336
流行性感冒339
人禽流感34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42
麻疹344
流行性腮腺炎345
其他呼吸道病毒性疾病345
第二节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与用药346
急性气管�仓�气管炎347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47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349
肺炎350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351
二、医院获得性肺炎352
肺脓肿354
肺结核病355
结核性胸膜炎360
结核性脓胸361
第三节呼吸系统其他疾病与用药362
慢性支气管炎362
支气管哮喘(附哮喘急性发作和持续状态)363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367
老年人肺炎369
呼吸衰竭370
肺动脉高压与慢性肺心病371
间质性肺炎374
特发性肺纤维化375
肺栓塞376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77
肺水肿37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82
农民“大棚肺”(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383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细菌感染性疾病与
用药385
细菌性痢疾385
细菌性食物中毒389
一、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食物中毒389
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391
三、肉毒杆菌食物中毒392
四、沙门菌属食物中毒393
五、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394
六、变形杆菌食物中毒395
七、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395
八、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396
九、李斯特菌食物中毒396
霍乱与副霍乱397
伤寒和副伤寒399
幽门螺杆菌感染402
假膜性肠炎403
肠结核405
德国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406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与用药407
胃、十二指肠溃疡408
食管溃疡412
吻合口溃疡413
复合性溃疡414
幽门管溃疡415
球后十二指肠溃疡415
巨大溃疡415
老年消化性溃疡416
难治性溃疡416
应激性溃疡417
溃疡性结肠炎418
第三节食管疾病与用药419
反流性食管炎419
食管裂孔疝421
食管�碴诿攀С诨褐�422
食管息肉423
第四节胃部疾病与用药424
急性胃炎424
慢性胃炎426
嗜酸性胃肠炎428
疣状胃炎429
反应性淋巴滤泡性胃炎430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431
胃潴留(胃排空延迟)432
急性胃扩张433
胃黏膜脱垂症434
胃轻瘫综合征434
胃息肉435
第五节肝、胆、胰、腹膜疾病
与用药436
病毒性肝炎436
肝硬化447
门脉性肝硬化450
脂肪肝451
酒精性肝病452
药物性肝病454
肝性脑病456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45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59
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6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461
肝内胆汁淤积462
胆石病463
急性胆囊炎465
慢性胆囊炎468
急性胰腺炎469
慢性胰腺炎473
急性腹膜炎474
第六节消化系统其他疾病与用药476
消化道出血476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479
肠梗阻480
结肠息肉481
缺血性结肠炎481
麦胶性肠病483
热带口炎性腹泻484
Whipple病485
胃神经官能症486
癔球症487
弥漫性食管痉挛487
功能性呕吐488
神经性嗳气489
神经性厌食489
(结)肠易激综合征490
克罗恩病492
失蛋白性胃肠病494
第八章内分泌�泊�谢系统疾病
第一节糖尿病及并(伴)发症
与用药496
糖尿病496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515
一、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515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8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19
四、糖尿病肾病521
五、糖尿病坏疽523
六、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用药524
七、糖尿病合并感染与用药原则525
八、妊娠期糖尿病526
糖尿病高血糖危象528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529
第二节乳酸性酸中毒与用药530
第三节甲状腺疾病与用药53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3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34
甲状腺结节536
亚急性甲状腺炎537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38
第四节甲状旁腺疾病与用药539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539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540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541
甲状旁腺危象544
第五节下丘脑�泊固寮膊∮胗靡�545
下丘脑综合征545
空蝶鞍综合征546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546
高泌乳素血症549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550
成年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552
尿崩症555
第六节肾上腺疾病与用药557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艾迪生病)557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危象)559
皮质醇增多症 (库欣综合征)561
醛固酮增多症563
第七节性早熟与用药564
第九章泌尿生殖与妇科疾病
第一节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与用药567
急性肾功能衰竭567
急性肾小管坏死568
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570
慢性肾功能衰竭571
慢性肾小球肾炎573
肾病综合征575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577
肾盂肾炎577
膀胱炎与膀胱过度活动症579
糖尿病肾病579
肝肾综合征581
高尿酸血症肾损害581
间质性肾炎583
肾结石病585
前列腺增生症587
急性附睾炎588
男性生殖腺功能减退症(不育)589
第二节常见妇科疾病与用药590
非特异性外阴炎590
真菌性外阴炎591
巴氏腺炎592
前庭大腺炎592
阴道感染与疾病593
一、滴虫阴道炎593
二、念珠菌外阴阴道病594
三、细菌性阴道病594
四、老年性阴道炎595
宫颈炎、宫颈糜烂595
盆腔炎性疾病596
功能性子宫出血597
痛经599
急性乳腺炎600
外阴营养不良改变601
第三节常见性传播疾病与用药602
淋病602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603
生殖器疱疹604
梅毒605
第四节不孕(不育)症与用药605
第十章结缔组织及骨关节疾病
第一节结缔组织和关节疾病与用药612
风湿免疫性血管炎612
风湿热613
类风湿关节炎617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621
赖特综合征623
成人斯蒂尔病624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625
风湿性多肌痛626
硬皮病和系统性硬化病627
干燥综合征629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附:混合结缔组织病)630
贝赫切特综合征(眼、口、生殖器综合征)632
系统性红斑狼疮633
骨关节炎635
强直性脊柱炎637
未定型脊柱关节病638
银屑病关节炎639
风湿性关节炎640
痛风性关节炎641
反应性关节炎643
肠病性关节炎644
莱姆关节炎645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646
其他四种感染性关节炎647
第二节常见骨科疾病与用药649
颈椎病649
腰腿痛654
骨质疏松症657
劳损性腰痛660
腰椎间盘突出症661
腰椎管狭窄症662
肩周炎(冻结肩)663
膝关节骨关节炎664
第十一章眼科、耳鼻咽喉及口腔、颌面部疾病
第一节眼科疾病与用药666
睑缘疖666
睑缘炎667
泪点及泪小管狭窄或阻塞667
慢性泪囊炎668
急性结膜炎669
翼状胬肉670
沙眼670
角膜溃疡671
角膜炎672
角膜软化症672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673
老年性白内障674
并发性白内障675
青光眼676
老年性黄斑变性679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80
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68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81
高血压视网膜眼病682
第二节耳部疾病与用药682
耳聋682
卡他性(非化脓性)中耳炎683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68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685
外耳湿疹686
弥漫性外耳道炎686
分泌性中耳炎687
第三节鼻部疾病与用药688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化脓性鼻窦炎)688
鼻出血689
萎缩性鼻炎(臭鼻症)690
慢性鼻炎690
慢性鼻、鼻窦炎691
变应性鼻炎692
鼻息肉693
第四节咽喉部疾病与用药693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急性扁桃体炎693
慢性咽炎695
慢性扁桃体炎696
急性喉炎697
慢性喉炎697
扁桃体周脓肿698
咽后脓肿699
第五节口腔、颌面部疾病与用药699
口腔感染699
颌面部感染701
牙周病702
根尖周炎703
牙髓病704
龋病705
口腔念珠菌病706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707
口腔扁平苔藓708
口腔白斑症709
牙本质过敏症710
口腔单纯性疱疹711
牙石711
第十二章皮肤科疾病
太田痣样斑713
体癣(股癣)713
头癣与黄癣714
手、足癣715
花斑癣716
甲癣(甲真菌病)717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717
毛囊炎718
疖及疖病719
单纯疱疹720
带状疱疹720
间擦疹(皱褶红斑)721
稻农皮炎722
脓疱病(黄水疮)723
接触性皮炎与湿疹723
淤滞性皮炎725
干性湿疹725
婴儿湿疹725
疣726
汗疱症728
大疱性类天疱疮728
荨麻疹729
药疹(药物性皮炎)730
日光皮炎731
痱731
冻疮732
鸡眼733
胼胝733
手足皲裂734
玫瑰糠疹734
日光性角化病735
银屑病(牛皮癣)735
多形性红斑737
结节性红斑738
神经性皮炎738
皮肤瘙痒症739
寻常性痒疹740
结节性痒疹741
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41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742
老年性紫癜与黑子743
白癜风744
寻常性鱼鳞病745
毛囊周角化病745
雀斑746
黄褐斑746
脂溢性皮炎746
酒渣鼻747
斑秃748
男性秃发749
虫咬皮炎749
蜂蜇伤750
蜈蚣咬伤、蝎蜇伤750
第十三章婴幼儿疾病
新生儿破伤风751
新生儿败血症752
新生儿硬肿症753
佝偻病(软骨病)754
婴儿手足搐搦症754
婴幼儿营养不良755
营养性小细胞贫血757
营养性大细胞贫血757
小儿消化不良症(婴儿腹泻)758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760
小儿支气管肺炎761
手足口病764
小儿急性喉炎765
附录
中东呼吸综合征767

前言/序言

  《常见病诊断与用药》自第1版2008年面市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并获省部级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二等奖,编者们甚感欣慰。我们坚信,从维护大众健康素质的立场出发,由临床医务人员著书是会有广大读者的。
  本书不仅对第2版进行了全面修订,而且新增了近3年来临床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及疗效显著的新药,还增补了2014年以来在国内外令人关注并重点防治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急性冠脉综合征”“农民大棚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及“登革热”“埃博拉病毒感染(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黄热病(黄热病毒感染)”“拉沙热(拉沙病毒感染)”“西尼罗热(西尼罗病毒感染)”“裂谷热(裂谷热病毒感染)”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的有效防治及用药,供读者参考。书中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上的药物品种约2000种,在其通用名称右上角“[]”中标注“典”(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保甲”或“保乙”(指属于医保药品目录中的甲类或乙类品种),“基”(指国家基本药物品种),以方便临床用药参考和查询,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可控。
  在编著本书过程中,特别注意各种感染性疾病及各系统常见、多发和难治性疾病的经典疗法和防治新成果、新进展,尤其对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防治措施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可控用药的翔实内容,力求简明精练,尽可能控制篇幅,降低成本,让读者受益。但愿新版能给基层一线医药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广大患者朋友自疗康复提供一点帮助,为人民大众防治疾病增加保健知识。
  如发现书中谬误之处,殷切希望并非常欢迎及时批评指正。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主任药师戴德银
  2015年10月

《家庭健康指南:常见疾病的识别与家庭护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广大普通家庭读者的健康实用指南,旨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常见疾病,掌握基本的识别方法,并学习如何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初步的护理和管理。本书内容严谨、通俗易懂,力求为您提供最实用、最贴近生活的健康知识,让您在面对家人健康问题时,不再束手无策,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 第一部分:认识常见疾病,知己知彼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将聚焦于大家最常遇到的几类常见疾病。我们深知,很多时候,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判断是有效干预的关键。因此,我们将从疾病的定义、典型症状、发病原因、易感人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呼吸系统疾病: 这一部分将深入介绍感冒、流感、咳嗽、咽喉疼痛、鼻塞、支气管炎、肺炎等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我们会详细讲解它们的区别,例如感冒和流感在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起病速度上的差异;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风险。此外,我们还会提及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日常管理和预防措施。您将了解到如何通过观察体温、咳嗽的性质、呼吸的状况来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性。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酸反流等是许多人常有的不适。本部分将详细解释这些症状背后可能的原因,例如食物中毒、肠道菌群失调、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我们会指导您如何通过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变来缓解不适,并区分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我们还会探讨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阑尾炎的典型症状,以及胃肠道出血的警示信号。 皮肤疾病: 湿疹、荨麻疹、痤疮(青春痘)、真菌感染(如脚气)、蚊虫叮咬反应等是影响美观和舒适度的常见皮肤问题。本部分将介绍不同皮肤疾病的发生原因、形态特征,以及如何在家庭环境中进行清洁、止痒、消炎等基础护理。我们会强调避免抓挠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天然的缓解方法。同时,也会提示一些需要警惕的皮肤病变,例如痣的异常变化。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等问题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都有发生。本部分将解释其常见诱因,如个人卫生、憋尿习惯等,并提供相应的家庭护理建议,例如增加饮水量、注意个人卫生等。我们还会简要提及一些男性和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问题,如前列腺炎和盆腔炎的初步认识。 眼耳鼻喉科常见问题: 结膜炎(红眼病)、麦粒肿、耳屎过多、中耳炎、鼻出血等问题虽看似小病,但处理不当也可能引起不适。本部分将教您如何安全地清洁眼睛和耳朵,如何应对鼻出血,以及在出现眼耳鼻喉不适时,哪些是可以在家处理的,哪些是需要寻求专业医生帮助的。 肌肉骨骼系统常见不适: 腰背疼痛、颈部僵硬、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等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本部分将介绍导致这些不适的常见原因,如长时间伏案工作、不良睡姿、运动损伤等,并提供一些简单的居家舒缓方法,例如热敷、冷敷、拉伸运动等。我们还会指导您如何正确处理跌打损伤,区分扭伤和骨折的初步迹象。 第二部分:家庭护理策略,科学应对 了解了常见疾病的基本情况后,本书的第二部分将为您提供一套系统的家庭护理策略。我们强调,家庭护理并非替代专业医疗,而是作为专业医疗的补充,旨在提高生活质量,加速康复,并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基础护理技巧: 体温测量与解读: 详细介绍不同年龄段正常体温范围,不同测量部位的差异,以及发烧时如何通过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和保证水分摄入来缓解。 伤口清洁与包扎: 教授如何正确清洗小伤口,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伤口包扎,以预防感染。 测量生命体征: 除了体温,我们还将指导您如何初步观察和记录呼吸频率、脉搏等,这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可能非常重要。 识别和处理呕吐物与排泄物: 了解不同性状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可能预示的健康问题。 居家康复辅助: 饮食调理: 针对不同疾病,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例如腹泻时的清淡流质饮食,便秘时的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及如何通过饮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休息与睡眠: 强调充足休息和高质量睡眠对于身体恢复的重要性,并提供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 适度运动与康复训练: 在疾病恢复期,介绍一些可以进行的、有助于身体恢复的低强度运动和简单康复训练,例如呼吸运动、简单的关节活动度练习。 家庭用药的智慧: 理解家庭常备药品: 介绍一些常用的、非处方类药品,如退烧药、止痛药、止泻药、感冒药等,阐述它们的适应症、禁忌症、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 安全用药原则: 强调“对症下药”、“遵医嘱或说明书”、“不混用药物”、“注意药物保质期”等基本用药原则。 儿童用药特别关注: 针对儿童的特殊生理特点,提供更细致的用药指导,强调儿童用药剂量的准确性,以及如何避免因家长疏忽而造成的用药风险。 识别“危险信号”——何时需要就医: 这是本书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我们将为您详细列出需要立刻寻求专业医生帮助的“危险信号”。例如,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剧烈腹痛、意识改变、持续呕血或便血、严重的过敏反应、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突然的视力改变等。 我们会指导您如何区分哪些症状是可以通过家庭护理缓解的,哪些症状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潜在疾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部分:健康生活方式,预防为先 健康不仅在于疾病的治疗,更在于疾病的预防。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引导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患病风险。 均衡饮食的艺术: 介绍食物的营养价值,如何搭配出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强调粗细搭配、蔬果多样化、适量摄入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重要性。 规律运动的益处: 鼓励您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讲解运动对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健康、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好处。 充足睡眠的科学: 探讨睡眠的重要性,介绍不同年龄段所需的睡眠时长,并提供帮助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如规律作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等。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注情绪健康,介绍如何应对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支持对整体健康的重要性。 环境卫生与个人防护: 强调保持居家环境清洁的重要性,教授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以及在流感季节或传染病流行期间的防护措施。 本书的特点: 通俗易懂的语言: 全书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医学术语,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贴近生活的情景设置: 内容设计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场景,让您在阅读时能产生共鸣,并能立刻学以致用。 实操性强的指导: 提供的护理方法和建议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方便您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尝试。 强调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 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关爱,共同维护家庭健康。 适度的信息量: 在保证内容全面性的同时,力求不让信息量过载,让读者能够聚焦于最重要的健康知识。 《家庭健康指南:常见疾病的识别与家庭护理》 是一本陪伴您和家人健康生活的贴心助手。通过阅读本书,您将成为自己和家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健康挑战。愿本书能为您和您的家庭带来更多的健康与安宁。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想象,完全不是我以为的那种“工具书”。我以为会看到一些很基础的疾病介绍,比如如何退烧,如何止咳,但它里面更多的是探讨一些当下医学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一些慢性疾病的新型疗法,以及如何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辅助诊断。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微创手术”的章节很感兴趣,它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和图示,解释了这些手术的原理、优势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让我对现代医学的进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很多实际的临床案例,并且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读到了一些关于疑难杂症的诊断过程,医生是如何一步步排除可能性,最终找到病因的。这对于我理解疾病的复杂性非常有帮助,也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简单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这本书让我对医学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同时也激发了我学习更多医学知识的兴趣。

评分

说实话,我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它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医学教科书,充斥着各种术语和复杂的公式。但翻开之后,我被它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脉络所吸引。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疾病,而是将相关的疾病进行归类,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比如,它在讲到心血管疾病时,不仅仅是讲了高血压、心脏病,还会详细分析导致这些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基因遗传,甚至环境因素的影响,并提供了多方面的干预建议。 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是,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预防医学”的内容,而且非常具体。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注意饮食”,而是详细列举了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应该如何通过饮食、运动、作息来预防特定疾病的发生。我一直觉得健康是“治”出来的,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防”才是最重要的。它提供的很多预防建议,都是基于科学研究和大数据分析,非常具有说服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维持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能根据书中的指导,制定出更科学的生活方式。

评分

这本书简直太出乎意料了!本来是抱着一丝希望,想找一本能帮我解决日常小病小痛的书,没想到打开之后,里面充满了各种关于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治疗方案。我以为它会像我以前看过的那些“家庭医生”手册一样,只是简单列举一些症状然后告诉你吃什么药,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甚至还涉及了一些基因层面的分析,这对于我这种对医学原理充满好奇的人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且,书里关于药物的部分也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某个病症该用哪种药,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甚至还有一些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前景的新药介绍。我经常会因为一些小毛病跑去医院,医生开药后我心里总会有些忐忑,不知道这个药到底好不好,有没有更好的选择。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药物的选择背后有这么多门道,而且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治疗方法,其实在医学界已经有了更优化、更精准的替代方案。它让我在面对健康问题时,不再是盲目听从,而是能带着更多的问题和思考去和医生沟通,感觉自己对身体的掌控力大大增强了。

评分

我真的没想到,一本叫做“常见病诊断与用药”的书,竟然会给我带来如此颠覆性的体验。它完全跳出了我之前对这类书籍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内容,更多的是在探讨医学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非常规的诊断思路。比如,它会深入分析一些新兴的医学检测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诊断疑难杂症中的应用。我读到了一些关于“精准医疗”的章节,它解释了如何根据个体的基因信息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也让我对未来的医学发展充满了期待。 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医学范畴,而是跨界地引入了心理学、营养学甚至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来阐述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身心一体”的章节很感兴趣,它详细分析了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调适来辅助治疗一些生理疾病。这让我意识到,健康的维度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关注身体的症状。这本书让我对“健康”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医学的魅力远不止于我们日常所见的表象。

评分

我真心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一本“常见病”的指南,不如说是一份深入的医学科普读物,但又比单纯的科普读物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它没有罗列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感冒发烧”之类的简单病症,而是着重于一些更容易被忽视但却可能发展成严重问题的初期症状和潜在风险。比如,它会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的头痛,并不仅仅是告诉你止痛药,而是深入探讨了引起头痛的神经学原因,以及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警惕的早期癌症信号。这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身边就有人因为长期头痛而不以为意,最后发现是比较严重的疾病。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里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老年常见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都写得非常细致,并且提供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我父母年纪大了,总会有一些慢性病,这本书里的一些关于慢性病管理的建议,比如饮食调整、运动方案,甚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都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并且和当下最新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吃这个药”,而是从整体健康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评分

高大上的感脚太好了 我很喜欢

评分

知识就是财富?一直支持京东,感谢快递速送.

评分

好全啊。。。。。。 超厚。

评分

感觉常见病例再完整一点就好了

评分

非常实用的医学书籍,不错

评分

12345

评分

太差了,浪费钱,学医的千万别买

评分

很好,很有学习价值

评分

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