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鬆與《西域水道記》研究

徐鬆與《西域水道記》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玉麒 著
圖書標籤:
  • 徐鬆
  • 西域水道記
  • 曆史地理
  • 水利史
  • 敦煌學
  • 民國史
  • 學術研究
  • 地方史
  • 文化史
  • 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65567
版次:1
商品編碼:1185166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未名中國史研究叢刊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360
字數:356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徐鬆與<西域水道記>研究》以清代大學者徐鬆及其西域曆史地理的名作《西域水道記》為中心,對嘉道之際傳統學術的發展和西北曆史地理學的興起諸問題進行瞭深入研究。

內容簡介

  《徐鬆與<西域水道記>研究》從“徐鬆生平考論”“徐鬆著作敘錄”“《西域水道記》研究”三個方麵進行瞭實證性的考據研究,認為徐鬆不僅是傳統實學的繼承者,也是經世學術的開拓者;其《西域水道記》是乾嘉時期質實求證的考史風氣、經世緻用的社會風潮、西域開闢的政治環境、邊危四伏的時代隱憂、西學知識的引進利用等多種因素因緣際會的時代産物,是西北史地學的開山之作。

作者簡介

  硃玉麒,1965年4月生於江蘇宜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曆史係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西域文史》主編。主要從事清史與清代新疆問題、唐代典籍和西域文獻、中外關係史研究。

目錄

目 錄
序 言(榮新江)
緒 論
一 徐鬆及其西北史地研究的後世影響與學術定位
二 有關徐鬆的研究所體現的思想史與學術史偏頗
三 以往研究成果的概括與本書的重點和方法
四 嘉道之際西北史地學興起的背景與思潮
1 社會背景
2 學術思潮
第一章 徐鬆生平考論
一 繆荃孫與《徐星伯先生事輯》
二 早歲學行——師從與稟賦
1 徐氏傢族的興旺
2 早年求學和師承
3 地理學稟賦
三 通籍士林——編修與督學
1 進士齣身與翰林編修
2 督學湖南
四 遣戍新疆——幕府與考察
1 被劾革職
2 遣戍旅途
3 伊犁幕府
4 地理考察
5 賜環歸京
五 講學宣南——著述與交遊
1 京官再任
2 宣南講學
六 暮年宦遊——躁進與古風
1 榆林任上
2 敦切友朋
3 賫誌以歿
第二章 徐鬆著作敘錄
一 專著
二 編著
三 輯佚
四 《星伯先生小集》及續補
第三章 《西域水道記》研究
一 版本之一:徐稿本與瀋抄本
1 稿本的寫定時間
2 稿本的箋條與瀋抄本
3 從稿本到刻本
4 稿本的校勘價值
5 稿本的遞藏
二 版本之二:木刻本與排印本
1 刊刻年代考
2 與鄧廷楨的交誼
3 初刻本與挖補本
4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排印本
三 版本之三:《西域水道記校補》
1 《咫進齋叢書》本
2 《晨風閣叢書》本
3 《星伯先生小集》本
4 徐鬆手稿本
四 文本之一:清代西域流人與早期敦煌研究
1 敦煌學前史與徐鬆的敦煌研究
2 《西域水道記》敦煌記載的分析
3 流放者在敦煌研究中的影響
五 文本之二:清代西域地理文獻中的吐魯番
1 《西域水道記》不同版本的吐魯番記載
2 《漢書西域傳補注》《新疆賦》中的吐魯番記載
3 《西域水道記》中吐魯番記載的分析
六 文本之三:西域梵經石在清代的發現與研究
1 梵經石在喀什河的新發現
2 《西域水道記》關於梵經石的記載
3 傅斯年圖書館等的梵經石拓本與大榖大學的原石
4 江南文人對梵經石的考證與吟詠
5 小結
結 語
一 嘉道學術的領軍
二 經世意識與塞防危機
三 西學知識的引用
四 西北史地學的接力
附 錄 徐鬆年譜簡編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後 記

前言/序言







《絲綢之路的綠色脈絡:古代中亞水利工程的輝煌與變遷》 內容提要: 本書聚焦於絲綢之路上,橫跨廣袤乾旱地區的中亞腹地,對古代綠洲文明的生命綫——水利工程體係進行瞭深入、細緻的考察與梳理。不同於傳統的曆史地理研究側重於宏大政治事件或商貿路綫的描述,本書將視角精準定位於“水”這一核心要素,探討瞭古代居民如何憑藉卓越的智慧和堅韌的毅力,馴服極端自然環境,構建起一套復雜而精密的灌溉、引水和水土保持係統。全書以考古學發現、曆史文獻的交叉印證為基礎,輔以現代地理信息係統(GIS)的空間分析,力圖重構古代中亞綠洲的“水網絡圖景”。 第一章:乾旱的召喚與綠洲的誕生:中亞水文化的地理基石 本章首先界定瞭研究區域——自費爾乾納盆地西緣至呼羅珊山脈以北的廣闊地帶,強調瞭該地區氣候的極端性和水資源的稀缺性。我們將探討史前時期人類如何識彆和利用季節性融雪、山地徑流和地下水資源。核心內容包括:對古代河道變遷(如阿姆河、锡爾河及其支流的古代流嚮)的追溯;以及不同文化階段(如巴剋特裏亞-馬爾吉阿納文明、粟特商業城邦)在水資源利用上的地域性差異。本章特彆分析瞭自然環境對早期定居點選址的決定性影響,指齣水是決定綠洲文明興衰的根本動力。 第二章:地下之河的藝術:坎兒井係統的演進與區域特色 本書將大量篇幅獻給中亞地區最具代錶性的水利工程——坎兒井(或稱地下渠道、剋洪)。我們將詳細闡述坎兒井的結構原理、修建工藝以及其在不同地理條件下的適應性改造。研究涵蓋瞭從波斯語係影響下的呼羅珊地區到突厥語係影響下的東突厥斯坦邊緣地帶,坎兒井的技術傳承與本土化創新。通過對現有遺址的測繪和水力學原理的分析,揭示瞭古代工程師如何精確計算坡度、水頭損失以及維護排水係統的復雜知識體係。此外,本章也探討瞭坎兒井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形式的意義,它不僅是工程技術,更是一種基於社區協作的水權分配機製。 第三章:地錶之上:引水渠、水壩與水庫的宏大工程 相較於隱蔽的地下渠道,地錶水利工程更直觀地體現瞭古代國傢或強大社群的組織能力。本章係統考察瞭大型引水渠的修建技術。重點分析瞭古代王朝(如薩珊王朝在呼羅珊的工程遺産、帖木兒王朝對河流的改造)如何通過修建堅固的堰塞壩和分水閘,將河流引入遠離主河道數十乃至上百公裏的農田。書中細緻對比瞭不同時期水壩的選材與結構,從早期的土石壩到後期可能齣現的磚石結構。同時,本書也關注瞭水庫的建設,探討瞭其在調節季節性水量波動、保障旱季灌溉方麵的關鍵作用。這些工程不僅是農業的保障,更是區域政治權力的象徵。 第四章:灌溉的精細化管理:從河流到田埂的水權分配 水利係統的效率,不僅取決於工程的宏大,更取決於精細的管理。本章深入剖析瞭中亞綠洲灌溉體係的層級結構——從乾渠到支渠,再到田間毛渠。我們考察瞭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水權分配規則,例如輪灌製度、優先取水權等,這些規則如何平衡上遊與下遊、大田主與小農戶之間的利益衝突。通過分析留存的碑刻、契約文書,本書勾勒齣古代水利管理者(如“水官”或“渠長”)的職能與權力範圍,展示瞭水利管理如何與地方司法、稅收體係緊密結閤。 第五章:變遷與衰落:氣候、衝突與工程的命運 中亞的水利係統並非一成不變,它們的興衰緊密關聯於區域的政治穩定和氣候變化。本章著重探討瞭以下幾個關鍵因素對水利工程的影響: 1. 環境驅動的衰退: 近代氣候記錄與古氣候學的證據錶明,中亞部分河流徑流量的長期減少,如何迫使灌溉係統逐步廢棄或遷移。 2. 戰爭與政治動蕩: 遊牧民族的入侵、地方割據和王朝更迭,往往伴隨著水利基礎設施的破壞(如故意破壞堤壩以阻礙敵軍或報復)。本書分析瞭這些衝突事件對水網的連鎖反應。 3. 鹽堿化與水土退化: 長期、單一的灌溉方式導緻的土壤鹽漬化問題,是許多古代綠洲最終走嚮荒蕪的重要內部因素。我們探討瞭古代居民對此問題的認識程度和采取的緩解措施。 結語:被遺忘的工程智慧與現代啓示 本書最後總結瞭中亞古代水利工程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並探討瞭這些“被遺忘的綠色脈絡”對當代水資源管理可能提供的藉鑒意義。它不僅是一部關於古代工程技術的史著,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生存智慧的史詩。 本書特色: 本書打破瞭單一學科的研究壁壘,融閤瞭曆史學、考古學、水利工程學和環境地理學的多重視角,通過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精確的遺址數據,為讀者構建瞭一個立體、動態的中亞古代水利世界。它詳實地記錄瞭在缺乏現代機械的條件下,人類如何以極高的效率和可持續性,在這片被沙漠包圍的土地上創造齣輝煌的農業文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關於曆史地理和文獻考證的作品,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紮實的史料功底,著實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在梳理相關史料時,展現齣一種近乎苛求的細緻,對於每一個地名、每一條記載的來龍去脈都進行瞭一番細緻入微的探究。尤其是在對一些模糊不清的地理概念進行界定時,作者沒有滿足於簡單的引用前人觀點,而是深入文本語境,結閤相關考古發現和現代地理數據進行交叉印證。這種跨學科的視野和融會貫通的能力,使得整部研究不僅停留在文獻層麵的解讀,更具有瞭鮮活的地理實踐意義。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跟隨作者的筆觸,穿越迴那個特定曆史時期,去觸摸那些古老的水係變遷與人文活動痕跡。這種沉浸式的體驗,遠非一般學術著作所能比擬,它成功地將枯燥的考據工作轉化成瞭一場引人入勝的探索之旅。

評分

這部研究的深遠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對“地方史”與“宏大敘事”之間關係的重新審視上。它沒有將目光局限於某一帝國的興衰或某場戰役的勝負,而是聚焦於區域性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存要素——水源的利用與管理。通過對特定區域水利實踐的深入剖析,我們得以窺見古代社會在麵對自然環境挑戰時所展現齣的適應能力和技術智慧。這種將“小切口”做到極緻的治學方法,反而摺射齣更廣闊的曆史圖景:水資源的分配如何影響瞭聚落的興衰、文化的分野,乃至邊疆的穩定。這種由微觀推及宏觀的思維路徑,提供瞭一種看待曆史發展的新穎視角,讓人不禁反思,在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我們對“基礎設施”的理解是否也遺漏瞭某些同樣重要的基礎性要素。

評分

從裝幀設計和排版來看,這部書也體現齣一種對知識的尊重。紙張的選擇,使得墨色在不刺眼的前提下保持瞭極佳的清晰度,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更為難得的是,注釋的編排極為考究,它們既沒有過於突兀地打斷主體文本的流暢性,又在需要時能夠提供充足的延伸閱讀綫索和原始齣處。這種對閱讀體驗的細緻考量,常常是學術齣版物中容易被忽略的環節。它傳遞齣一種明確的信息:作者和齣版方都將讀者的接受程度置於重要位置。這讓閱讀過程本身,也成為瞭一種享受,而非單純的信息獲取任務。這樣的細節處理,足見其製作的用心良苦。

評分

讀完此書,留給我最深切的感受是那種經久不散的“曆史的厚重感”。它不僅僅是記錄瞭某條古代水路的興衰史,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與自然持續博弈的史詩。作者在闡釋過程中,總能適時地穿插一些對古代士人、官員在處理水利事務時所體現齣的道德睏境和實踐智慧的描述,使得冰冷的地理名詞和工程數據開始有瞭溫度和人性。它引導我們去思考,在古代那種信息傳遞和技術受限的環境下,做齣一個關乎韆萬人生死的工程決策,其背後所承受的壓力與承擔的責任是何等巨大。這種對曆史人物精神世界的挖掘與體察,使得這部研究超越瞭一般的地理考證,觸及到瞭曆史哲學的層麵。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這部論著在行文風格上的張弛有度,也為其增添瞭獨特的魅力。起初,作者以一種近乎新聞報道般的清晰和簡潔,迅速勾勒齣研究對象的時代背景與核心問題,節奏明快,引人入勝。然而,一旦進入到關鍵的論證環節,筆鋒一轉,又變得如同古典園林般麯徑通幽,細節豐富,邏輯層層遞進,需要讀者屏息凝神方能領會其中精妙的推演。這種文風的靈活切換,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晦澀難懂的專業內容,變得易於接受。特彆是對於那些涉及古代水利工程的復雜描述,作者匠心獨運地采用瞭類比和圖示(雖然我隻是想象,但文字的構建感極強)相結閤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讀者的理解門檻。它不像某些純粹的理論著作那樣高高在上,而是努力搭建一座堅實的橋梁,溝通學術前沿與普通讀者的認知。

評分

以清代大學者徐鬆及其西域曆史地理的名作《西域水道記》為中心,對嘉道之際傳統學術的發展和西北曆史地理學的興起諸問題進行瞭深入研究。

評分

她的其他著作尚有《法國前近代的社會與文化》(Society and Culture in Early Modern France: Eight Essays)、《馬丹?蓋赫返鄉記》(Return of Martin Guerre)、《邊陲地帶的婦女:三個案例研究》(Women on the Margins: Three Seventeenth-Century Lives)、《十六世紀法國的禮物》(The Gift in Sixteenth-Century France)等書。其中,《馬丹?蓋赫返鄉記》曾經締造哈佛大學齣版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齣版紀錄,並由好萊塢買下版權,在轉換瞭一些時空背景後拍成由理查 ?吉爾和茱蒂?佛斯特主演的賣座電影《男兒本色》!原書中文版由聯經齣版公司齣版。颱灣還有她的另一本譯作《奴隸?電影?曆史》由左岸文化齣版。

評分

《徐鬆與&lt;西域水道記&gt;研究》從&ldquo;徐鬆生平考論&rdquo;&ldquo;徐鬆著作敘錄&rdquo;&ldquo;《西域水道記》研究&rdquo;三個方麵進行瞭實證性的考據研究,認為徐鬆不僅是傳統實學的繼承者,也是經世學術的開拓者;其《西域水道記》是乾嘉時期質實求證的考史風氣、經世緻用的社會風潮、西域開闢的政治環境、邊危四伏的時代隱憂、西學知識的引進利用等多種因素因緣際會的時代産物,是西北史地學的開山之作。

評分

很好,優惠價買的!!不錯

評分

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哈好

評分

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很好很不錯。

評分

好書,內容值得一讀

評分

賺京豆評價,單位買的還沒看

評分

娜塔莉.澤濛.戴維斯為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是一位猶太裔的左翼女曆史傢。並曾於1987年榮膺美國曆史學會會長的學術桂冠。美國曆史學會一嚮是舉世最大的民間學術團體,會員有一萬五、六韆人,每年經由全員票選年度會長,這種全員直選的會長可說是實至名歸的一代大師。女性會長,更是曆屆獲得此專業桂冠中的少數,戴維斯曾說:「我希望,我是個知識分子,而不隻是專業人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