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伴月共生

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伴月共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藤井旭 著,韩天洋 译
图书标签:
  • 自然生活
  • 中国国家地理
  • 月亮
  • 民俗
  • 文化
  • 生活方式
  • 旅行
  • 摄影
  • 科普
  • 乡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716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661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伴月共生
  ·知名天文学家编写,语言优美,有趣好读
  ·从月龄0到月龄29,从朔月到晦日,认识每天不同样貌的月亮
  middot;了解世界各地与月有关的文化和习俗优点:每一个话题都与月亮有关,内容细致,文字通俗,由专家编写。注重介绍世界范围内与月亮有关的文化,穿插介绍月亮及其运动现象的天文学特征




内容简介

  《伴月共生》是一本具有观赏性又有丰富知识的有关月亮的书,以月亮本身及月面的美丽景观照片为主体,介绍月亮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月亮的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她所拥有的不可思议的引力影响着潮涨潮落、生物节律、以及历法的设定。《伴月共生》用极富艺术感染力的照片来表现这些有趣的现象。本书除了标注了基本的天文学注解外,还将围绕从月龄0到月龄29月亮所涉及到的历法及文化类话题介绍古往今来月亮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话题涉及艺术、占星、神话、历史等,比如月晕、白天出现的月亮、有关月亮的传统与文化习俗,是一本结合科学知识与文化韵味的月亮科普书。相信每一个愿意了解月球知识与月亮文化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清新、舒适的阅读感受。


作者简介

  藤井旭,日本山口县山口市人,知名天文摄影师、作家,著有多部天文及天文科普的著作。1963年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设计系,1969年与同事一起建立了白河天体观测所。1995年参与了澳大利亚奇罗天文台南天站的建设。

  藤井旭作为天体摄影领域的第*人享誉全球,著有《宇宙大全》等二十多部著作。第3872号小行星还被以他的名字命名为Akirafujii(旭·藤井)。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以前所未有角度解读月亮的书,大量的照片与插图,既能获得阅读的乐趣,又解答了我的疑惑。不愧是藤井旭!
  照片非常漂亮!提到的有关月亮的内容丰富又有趣!以全世界为舞台,以文学和科学的视角,全面解读月球!
  一本集美感、可读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完美科普书!


目录

望月之趣
月景·月出于东山之上
东升之月
黄昏中的娥眉月
云海月光
山中之月
破晓之月
月之光路
地球反照之辉
专栏:月的盈亏

月相·月有阴晴圆缺
月龄00 月龄速算法
月龄01 白道
月龄02 娥眉月
月龄03 地球反照
月龄04 伽利略的暗号信
月龄05 弓张月
月龄06 月亮的视大小
月龄07 上弦月
月龄08 季节之月
月龄09 环形山的大小
月龄10 月亮夫人
月龄11 “摇头”的月球
月龄12 阿利斯塔克台地
月龄13 栗名月
月龄14 夏冬之满月
月龄15 超级月亮
月龄16 十六夜
月龄17 立待月
月龄18 居待月
月龄19 地月的意外相逢
月龄20 更待月
月龄21 残月
月龄22 下弦月
月龄23 午夜之月
月龄24 明月光
月龄25 弓箭的方向
月龄26 二十六夜
月龄27 有明月
月龄28 星月夜
月龄29 晦
专栏 东日本大地震夜晚的月亮

月色·月出皎兮
月虹
月晕
由月球阴影造成的日食
2012年5月21日早上的日环食
红铜色的月亮
金星食
“月掩星”现象
专栏 月亮视大小的差异
说月·江畔何人初见月
满月上云遮盖,绽花上风涌起
月满则亏
镜花水月
蓝月亮日历
疯子
专栏 月亮与回文

叹月·举杯邀明月
月之歌
雪月花
月天子
《竹取物语》之月
《源氏物语》之月
《枕草子》之月
月亮大人您几岁?
月如玉盘
李白 《把酒问月》
杜甫 《月夜》
专栏 伽利略的手绘月面图


精彩书摘

  望月之趣
  月亮,是一个
  无论你于何时,
  于何地,
  无论用双目眺望,
  用双筒望远镜观测,
  还是从天文望远镜中窥探,
  抑或直接用心来感受,
  都有着无穷乐趣的天体。
  阴历与农历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历法,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阳历”。但是在此之前,人们使用的历法是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为基准而制定的“阴历”。
  月亮的圆缺现象具有周期性与规律性:蛾眉月、上弦月、满月……周而复始。于是人们发现,通过观察形状变化显著的月亮来计算日期十分方便。也就是说,当人们使用阴历时,只需观察当天月亮的形状,便能立刻知晓日期。
  然而,在阴历中,一年的长度比实际一年的365天少了11天左右。因此,每年季节更迭的日期都会出现偏差。为了避免由此产生的不便,人们制定了第十三个月——闰月的年份,并根据太阳的运动周期规律,思考出了让季节与历法相协调的新方法。这种新方法便是制定“阴阳历”。
  如今人们常说的“农历”,其实就是根据阴阳历制定的历法,但它与阴阳历的计算方法稍有出入。浅显地说,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农历就是模仿阴阳历制定的历法。日本曾经使用过名为“天保历”的阴阳历,但政府于1873年(明治六年)1月1日改变了历法,改为现在使用的阳历。
  月龄1的月牙
  在新月出现后的第23个小时,一条极细的月牙低垂在西方的天空中。据说在天文爱好者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竞争:他们互相挑战,比谁能发现新月后最早最细的月亮。目前的世界纪录是有人发现了新月之后的第12个小时的月牙。当然,他是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
  白道
  若仔细观察月亮,我们会发现它与太阳、星星一样,东升西落。这是因为地球每天都在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天体的运动轨迹也都是东升西落的。
  然而,如果我们在每天同一时刻观察月亮,还会发现它每天所在的位置会由西向东移动一些,让人感觉它似乎在远离太阳。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月亮在绕着地球公转。夜空中的月亮每天都会向东偏移12度左右。我们把月球在星空中的运行轨道称为“白道”,而太阳在地球上的视运行轨道就是“黄道”。
  残月
  正如“残月”之名,它是拂晓前残留在天际的月亮。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残之月”“去
  往清晨的月亮”“晓月”或者“拂晓之月”。
  在日本,有不少月亮的名称取自观测它的时间。例如,阴历初三、初四前后于黄昏时出现在空中的月亮被人们称为“黄昏月”或者“夕月”。
  此外,也有不少根据观测地点来命名的月亮。例如,有在连绵的山脊上升起的“山脊
  之月”,有在山坡的上方升起的“山月”等。
  还有根据月光的模样给月亮命名的。例如“胧月”就是指春日里朦胧暗淡的月亮。
  捏造月人事件
  发现了天王星的威廉·赫歇尔之子约翰·赫歇尔,曾于1834年为观测南半球星空而前往南非开普敦郊区。他在那里架设了一台口径为46厘米的大型反射望远镜。
  “当约翰·赫歇尔用这台出众的望远镜观测月面时,竟然发现了月球上生活着一群长着翅膀的蝙蝠人,他们无忧无虑……”纽约的新闻报社《纽约太阳报》上大幅刊登了这么一则新闻。
  这条重大新闻让《纽约太阳报》的销量猛增,使其迅速成为世界发行量第一的报纸,甚至超越了伦敦的《泰晤士报》。
  然而,自不用说,那则蝙蝠人的新闻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幻想外星人的存在,到现在这种对外星人的想象都没有发生改变。
  ……


前言/序言


月光下的低语: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协奏 这是一本关于自然的邀约,一次深入生命脉络的探险,一段与星辰和土地对话的旅程。 《伴月共生》并非一本枯燥的科学报告,而是一曲流淌在山川湖海、草木虫兽间的生命赞歌,邀请您一同感受大自然的呼吸,聆听月光下的低语,并在其中发现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深刻连接。 我们常在仰望夜空时,被那轮皎洁的明月所吸引,它沉默地悬挂在苍穹,洒下银色的光辉,照亮了我们祖先的足迹,也陪伴着每一个时代的生命。月亮,这位最古老、最忠实的伴侣,以其周期性的盈亏,微妙地影响着地球上的潮汐,也深刻地塑造了无数生灵的节律。但月亮的魔力远不止于此。《伴月共生》将带您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探寻月亮与地球生命之间那古老而又动人的共生关系,揭示它们如何相互依存,共同谱写着地球生命的宏伟篇章。 从星辰大海到方寸泥土,生命在月光下绽放 本书的核心,在于呈现月亮与地球生命之间错综复杂却又浑然天成的联系。我们将一同追溯生命的起源,思考在早期地球的环境中,月亮扮演了何种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否如同一个巨大的守护者,稳定了地球的自转轴,为生命的孕育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我们将在宏大的宇宙视角下,感受月亮对地球演化的深刻影响,从而理解我们作为地球生命一部分的独特地位。 接着,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因月亮而生的奇妙现象。潮汐,这是最直观的月亮影响。但潮汐不仅仅是海水简单的涨落,它创造了独特的潮间带生态系统,孕育了无数顽强的生命。从在潮间带摇摆的棕榈,到在退潮时涌动的螃蟹,再到那些趁着高潮觅食的海鸟,每一个生命都在遵循着这古老的节律。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生物如何适应潮汐的变化,它们的生存策略,以及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生命适应性与韧性的赞颂。 月亮的光辉,也是许多夜行动物的隐秘指引。许多昆虫,如飞蛾,会追寻月光而舞;一些夜行哺乳动物,如狐狸和猫头鹰,会借助月光进行捕食;甚至在植物界,也有一些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开花时间与月亮的盈亏息息相关。我们将走进这些神秘的夜间世界,感受在月光下生命的另一种活力,理解光线如何成为生命活动的重要信号。我们会探讨蝙蝠如何在月光下利用回声定位寻找猎物,刺猬如何在夜间活动以躲避白天的捕食者,以及那些只在满月时才悄然绽放的夜来香,它们传递的芬芳又吸引着怎样的夜行使者? 人与自然的千年羁绊,月光下的文化回响 《伴月共生》并非仅仅局限于生物学和天文学的范畴,它更是一次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自古以来,月亮就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它既是思乡的寄托,也是浪漫的象征,更是无数神话传说、诗歌艺术的灵感源泉。我们将从人类学的角度,探寻不同文明中关于月亮的信仰与习俗,感受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团圆”、“思念”的象征意义,以及在其他文化中,月亮又是如何被赋予神性,与祭祀、占卜、农耕息息相关。 我们会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农事活动,例如“望月知天时”,即通过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位置来判断季节变化,指导农事耕作。这些古老的智慧,不仅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也展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卓越能力。我们会看到,人们如何根据月亮的周期来安排播种、收割,如何在特定的月相下祈求丰收。 本书还将探讨月亮对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虽然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但许多人都曾有过在满月之夜难以入睡的体验,或是在月光下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宁静与力量。我们将审视这些现象,思考月亮的引力、光线,甚至电磁信号,是否真的会对我们的身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探讨并非迷信,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未知,去理解我们与自然之间更深层次的连接。 自然的智慧,生命的启示 《伴月共生》旨在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通过对月亮与地球生命之间关系的细致描绘,本书希望传达一种重要的哲学理念:生命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构成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生态网络。月亮,作为这个网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它的存在与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所见所感的一切。 我们将看到,无论是参天古树的年轮,还是微小微生物的繁衍,都与月亮的周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将理解,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现象,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智慧和法则。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样受到这些法则的制约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与自然的联系似乎越来越疏远。高楼林立,灯火辉煌,我们渐渐远离了自然的节律,也渐渐忽视了那些曾经塑造了我们祖先生活方式的古老力量。 《伴月共生》正是一次对这种疏远的弥补,它邀请您重新走进自然,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生动、流畅,充满人文关怀,而非冰冷的科学术语堆砌。我们将用最贴近生活的比喻,最富有感染力的描写,带领您走进一个充满奇妙与奥秘的自然世界。您可能会在阅读中,想起童年时在乡间夜晚看到的满天繁星,想起海边退潮时留下的美丽贝壳,想起那些在夜色中低语的生命。 《伴月共生》是一本值得您在宁静的夜晚,伴着一盏微弱的灯光,或是坐在窗边,感受微风拂过时翻阅的书籍。它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自然深处的窗户,让您在那里,看到生命的顽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并最终,在与月亮和自然的共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力量。 这不是一本关于“失去”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发现”的书。 发现自然界隐藏的奥秘,发现生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发现我们与这个星球共同演化的深远意义。让我们一同跟随月亮的光辉,踏上这场与自然深度连接的旅程,在“伴月共生”的和谐旋律中,体会生命的 Truly 壮丽。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三:一种久违的、古老的故事感】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听长辈讲述那些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那种既亲切又带着一丝神秘感的叙事风格。作者似乎是站在一个非常高远的时间维度上俯瞰万物,用近乎于史诗的口吻来叙述大自然的变迁,但用词又极其生活化,平衡得恰到好处。我特别欣赏它叙事节奏的把握,时而急促如山洪爆发,时而又舒缓得如同溪水绕石。这种韵律感让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几乎没有让人感到枯燥或跳脱的地方。它不是一本“教你”知识的书,而更像是一本“引你进入”一个古老世界的邀请函。每一次阅读,都感觉像是在翻阅一本记录着地球漫长记忆的古籍,那些关于风、关于水、关于时间雕刻的痕迹,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对于那些渴望从快节奏生活中抽离,寻找一种更深沉、更有厚重感的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惊喜。

评分

【评价五:结构之美与情感的温度】 尽管主题是自然,但这本书的情感表达却异常的温暖和人性化。它成功地将冰冷的环境科学数据,转化成了具有温度的故事。书中的结构组织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或地域来划分章节,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的主题概念进行螺旋式上升和拓展,每一次回归都能带来新的理解和视角。这种结构上的精妙设计,使得阅读体验层层递进,每次都有“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叙述中巧妙地穿插了个人体验和情感投射,使得冰冷的自然现象拥有了可供共鸣的人性温度。我尤其欣赏它处理“脆弱性”的方式,它没有美化自然的残酷,但却在展现这种残酷的同时,凸显了生命本身的坚韧和对生存的渴望。读完后,心中留下的不是沉重,而是一种充满希望的宁静,仿佛得到了某种来自大地的祝福和抚慰,让人对未来的探索充满信心。

评分

【评价一:沉浸式的山水画卷】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惊叹,仿佛是直接将读者的灵魂抽离出现实世界的喧嚣,投入到一片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山林之中。作者对自然细节的捕捉,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你几乎可以闻到清晨林间泥土的湿润气息,感受到阳光穿过茂密枝叶洒下的斑驳光影。那些关于植物生长、动物习性的描述,并非干巴巴的科普,而是融入了诗意和哲思的叙述。我尤其喜欢其中几处对光影流动的描写,那种细腻得近乎于透明的笔触,让我脑海中自动生成了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无声的冥想,每一次翻页,都仿佛是走入了新的场景。它带来的不只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审美上的极大满足,让人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时常忽略的自然之美。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假设有),也恰到好处地烘托了这种氛围,没有丝毫的喧宾夺主,而是成为文字最好的注脚。合上书本,窗外的景色似乎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这才是真正优秀的自然文学作品所能达到的境界——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

评分

【评价二:对生命哲学的深刻叩问】 这本书的视角极其独特,它不满足于表面的观察,而是深入挖掘了自然界中那些看似微小却蕴含着宏大规律的互动关系。读完后,我开始思考人与环境之间那种复杂、互赖的共生关系。作者似乎总能抓住那些最不起眼的生命体,然后通过层层剥茧的观察,揭示出它们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这种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将原本松散的自然现象串联成一张巨大的、相互连接的网。有一段关于菌类与树木间隐秘交流的描写,读起来简直像在阅读一部充满智慧的地下史诗,颠覆了我过去对“生命竞争”的单一理解。它引导我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强大”?也许不是征服,而是和谐共存。对于长期在都市生活中迷失方向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照系,提醒我们人类文明的根基依然在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顺应。文字中流淌着一种内敛的坚定,没有激烈的呼喊,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引人深思。

评分

【评价四:对观察者心态的极致推崇】 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它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位观察者所具备的近乎于虔诚的耐心和专注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这种“慢下来”的记录方式显得尤为珍贵。作者似乎拥有比常人更敏锐的感官,他能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并将之转化为永恒的文字。例如,书中对某种昆虫迁徙路径的选择原因分析,完全基于长期的、不间断的现场记录,而非简单的理论推导。这体现了一种对“事实”的尊重,一种对自然界复杂性的敬畏。阅读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全身心的投入,他不是一个旁观者,更像是一个谦卑的参与者。这种“在场感”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理解,往往需要我们放下预设的框架,仅仅是去观察,去倾听,让自然本身来完成自我阐释。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愿意放下手机、真正去看世界的读者的礼物。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里面的植物很美,步骤很详细。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好?!

评分

纯属凑单,现在对这些的兴趣不那么大了。

评分

非常精美的一本书,包装很棒,送货很快,京东购物就是好。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书,以前不知道评价,每次活动都买很多觉得麻烦,现在才知道评价有豆豆送,统一评价一下吧,京东自营的图书质量好,保证正版,物流超快,碰上活动特别划算,尽情屯屯屯吧。以前买过1,孩子很喜欢,出来2了,收了本继续看

评分

印刷设计非常精美的图书,翻看的感觉很好。作为《清宫海错图》的辅助读物,很不错。

评分

有很多天文类的书,对月亮有精确观测的科普书籍不多,我买了这一套两本的月亮这一本,星座类观测的书已经够多了。内容非常好,图片清晰,专业知识足够。

评分

康宝于1988年创立,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在消毒柜行业中被公认为是消毒碗柜行业的标志性品牌;康宝是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的品牌,市场竞争力很强。

评分

不要和我说什么活动叠券,耍猴东,缺货当,高冷逊,老夫身经百战,早买早享受,晚买哭着求,买了悔三天,不买悔三年,当时不入手,事后贵成狗。什么423、618、双11,抢券?不存在的。买!就是硬撸!必须精装,必须套装。Kindle就是用来积灰的,电子书也叫书?人文上译书局三光政策,理想国甲骨文片甲不留。读书?我是以买书为乐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