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对“走路”知道得太少太少。现代人腰背或膝盖疼痛原来很大一部分源于“不会走路”——不正确的走路方式引起了腰背部疼痛、姿势不协调、摔跤……正确的走路不仅给我们美好的肢体表达,而且给我们健康、活力和轻松。你可以轻盈的走跑舞动,也可以连续站立数个小时却不感疲倦,秘密就在于作者创建的“支撑走路法”,它简单、易行,却蕴含温和的治愈力通过这种自然的、轻松的方法,你可以更深刻的了解“走路”和走路的乐趣。
走路,人人都会,但是怎样才是正确的?怎样走才有利于健康呢?我们身体中的骨骼以及肌肉的病痛很大一部分源于我们“不会”走路——不正确的走路方式引起了背部疼痛、姿势不协调、摔跤及其他运动紊乱症状。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法国整骨医生,书中总结了他三十多年来对行走的思考与研究,解释了他创建的“支撑走路法”的益处:消除病痛与部分不良基因,正确地使用身体,从而体验真正的活力、轻松与快乐。书中列举很多实例,有儿童、老师、舞者、雕塑家还有普普通通的人们,读者可以从中感受“支撑走路法”的温和治愈力,轻松易懂的文字也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自以为早就知道的“走路”!
雅克-阿兰·拉尚,法国知名整骨医生,巴黎Montlouis诊所行走部门负责人,曾治愈许许多多被“走路”困扰的患者。本书总结了他三十余年来对于走路的思考与研究,解释了正确走路的益处:消除身体的病痛与部分不良基因,正确地使用身体,从而体验真正的活力、轻松与快乐。
第一章 从婴幼儿的走路谈支撑走路
第二章 支撑走路的科学
第三章 支撑走路法是如何起作用的?
第四章 支撑身体和治愈疾病的走路
第五章 视觉、运动功能和走路
第六章 本体感觉意识的发展
第七章 学习有益健康的走路
……
这是十五年前的事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来我这里就诊。他是一位护士,在工作中经常高强度地奔走,如今他的背部和颈部常出现周期性的疼痛。
在观察中,我注意到他走路的方式有些奇怪:腹部与骨盆向前,双臂贴在身体两侧不动,两条腿僵硬笔直,分得很开。他从两边交替迈着步子,毫无灵活性可言。实际上,夸张点说,他的步态就像一个"喝醉了酒的水手",努力保持着平衡。
在经过几个疗程的整骨治疗后,我告诉他疼痛可能源于一些运动方面的原因。我模仿了他走路的样子;他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于是我们一起努力,寻找矫正他走姿的方法。
这是件困难而复杂的事,因为首先我需要找出他走路时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如何产生的,如此才能对症下药,进行纠正,就像学习跳舞一样。
我要求他摆脱手臂静止的状态,配合走路动起来。他做不到,于是我建议他走路时双臂和两只手摆出拳击运动员"防守"的姿势,握紧双拳。这样,他可以感觉到双臂是如何在交替扭摆中与胸腔配合的。
一点一点,一步一步,我要求他渐渐放下防守的姿势,两只手臂自然朝下,置于身体的中心线上。
之后我建议他腹部肌肉稍稍用力,我简单地用手接触他下腹部使他能感觉到。他的动作立刻变得更为流畅协调。
然而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双臂的摆动过于机械化,双腿仍旧太僵硬,距离太开,脚后跟触地时声音太响。我在寻找原因时发现他的步子迈得很重,于是立刻让他调整迈步的力度。我要求他在迈出第一步时,摒弃迄今为止用的方式,即一只脚向前迈出,接触地面时脚后跟重重地落地发出响声;正确的做法是,用身后的那只脚轻轻一推。
几番尝试后,我的眼前终于第一次出现了一个高贵完美的姿势。一个人完成某项动作时所展现出的优雅,深深打动了我。
从这天开始,这个动作的发现,让我对人类的现状产生了疑问。因为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理想化的自我,然而此地此时,他却无法用他的双脚感受到直立的轻松,也不能在现下的存在状态下好好行走。
这名病人的治疗延长了几个星期,因为他对于走路过程中手的"加入"还有些困难。
作为一名整骨医生,我的职业决定了无论是走动或工作,我需要一天12至15小时站着。这个在外科医生和骨科医生中的常见姿势,在世人眼里或许难以理解。但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它是保持健康的一张王牌。
保持直立,与工作中长期保持坐姿的人也有关系。我尤其想到了当今使用计算机工具的人们。对于他们,我们会见到,如果人坐着时没有一个特别的挺直的形态,坐姿很快成为整个肌肉-骨骼器官的致病元凶!
然而,我渐渐发现,如果我在出诊时处于连续动作的状态,并且姿态十分放松,那么我可以站一整天。但如果我在行动中持续地将重量压在两只脚上,处于一种全身紧绷,即像这样全身肌肉紧张的状态,我的身体就会异常地感到疲惫。
这涉及到一种心理和身体上的生命力,一种特殊、愉悦的状态。
我的病人们展示出的姿势、动作、用力、动作的好坏,使我能以个人身份,对自己的身体层面进行反思。并且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来向"身体"专家、保健医师就诊的人们,期待见到的这些专业人士本身充满了活力,他们对人体的知识应该首先在自己身上有所体现。这种期待并不全是有意识的,但是非常重要,因为医生本身的活力是一种助力,有点像一个好的弹簧所起到的作用。一个有活力的医生,能帮助病人找到自身的活力。
这种层面的关系,是护理行业固有的,而整骨医生的职业更是如此。对于病人来说,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身体上的体验。一种元沟通。我特意用了"体验"这词,是为了描述在医治过程中,除了口头上的交流外,这种有迹可寻的信息传递。
我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采用了支撑走路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向一小部分有健康问题的病人传授了这一个人的专业的方法。更长远地看,在人体精细运动机能的治疗学研究方面,支撑走路法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并与其他医生进行交流的临床机会,是临床和治疗的实体。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伊壁鸠鲁,尼采,康德,卢梭,梭罗,瓦尔泽,他们都是伟大的步行家,他们的作品见证了行走,如梁柱般支撑起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的来源。
苏格拉底在行走中传授知识。尼采只有在行走时才能思考和记录他的名言警句。菲利普·罗斯站着写作。维克多·雨果在根西岛流放时也一样。他们没有医学背景,但通过经验且远在我之前,都发现了走路和直立对于平衡思考的重要。
然而,必定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直立时两只脚要分前后站立。并不是走路就意味着身体以正确的方式被支撑着。我在本书中详述的案例,其中包括了著名的贾科梅蒂(Giacometti),都显示了这一点。往往地,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一个人的幼年时期(有时甚至更早些),这时每个人都在自己摸索"学习"走路的门道。在这里,我讲述人最初的学步历程,及其此后在一生各个年龄阶段造成的影响。
最后提一句:这本书涉及到很多感知方面的问题,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有些女性化。它描述了一种能够治愈疾病的走路方式。如果没有我的病人们,它就不会存在。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愿意出来分享亲身经历。在这里我要对他们和她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
走路,对某些人来说是兴趣爱好,而另一些人却觉得苦不堪言。对于治疗走路问题的雅克-阿兰·拉尚来说,走路是一项事业。作为整骨医生,他关心的不仅是躺在治疗台上的病人,而且还有在诊疗过程中收获的认知,以及对人体运动方式的研究。
当一个孩子第一次用双脚站立时,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个奇迹,这其中蕴含着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勇气:保持直立,努力平衡,仅仅依靠两只小脚勉力支撑,模样还有些滑稽。这景象看似平常,实则却为他奠定了基础,使他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走路,与声音、目光、指纹一样,将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见证过或是鼓励过孩子迈出第一步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只是不再记得罢了。谁会再向他提起这个他曾经历的特别时刻?
多少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人类,重复着这一孩童时期便习得的行为——双足行走。你也许会认为,从那时起,人类的行走也在趋于完善,变得更精确、迅速,或是更为优雅。然而,在雅克阿兰·拉尚的描述中,问题却频频出现,似乎我们的社会在急遽发展的同时,有些东西却渐渐失衡,无进步可言。当需要去更远的地方,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时,旅程就成了约束,需要缩减,能忘则忘。过程越短越好,我们越省力越好。
但是,如果一个人仍需要用两条腿走路来到达某地,他面临的问题就如同波德莱尔笔下的信天翁:
“一旦落地,起哄声四起,宽大的羽翼使步履更是艰难。在围观的目光中噤若寒蝉,许是身体不适,或是羞耻感作祟,可怜的它几欲崩溃。”
雅克-阿兰·拉尚对此做了直观的切入,并提出了“基本安全感”的问题。治疗身体的他,从不会忘记身体是人类的载体,它在生命交流的最初阶段便形成了。
谁能相信,人类有幸能够行走,仰仗的仅仅是骨盆和膝盖完美的生物动力学?
雅克-阿兰·拉尚既像是一个发现问题的哨兵,又像是一位熟悉齿轮运转的钟表匠,他关注人们走路时出现的问题,这种观察始于其幼年时期。今天,他邀请我们分享他的诊疗过程,来一同见证在这家小诊所里发生的不同于别处的变化。此外,这并不仅仅是一位整骨医生的心得体会,他同时还是一位“触觉疗法医生”、一位雕塑家。他尤其清楚,在帮助别人之前,首先自己需要经历危险,在未知领域摸索前进,最终找到立足点。
这也许解释了,对于一些重度残疾病人的治疗,现代医学无能为力,而以机械论观点看来几乎无解的临床症状,为什么在这里得以取得成果。因为对于一些病重虚弱、情况岌岌可危的病人来说,走路甚至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病情。而雅克-阿兰·拉尚提出的走路方法(终于可以提到了)为骨科,甚至为整个医学界,增添了一门独创的课题。
但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传承给未来的整骨医生们?在这里我们学到了不能再僵着身体工作。一名医生站着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身体的张力,能感觉到自身的支撑,这样的体验可以用来分享与交流。
归根结底,“支撑行走”只是一种说法,它向医生们提供了一个活用资源的机会,这样的资源往往不容易被想到。甚至它还会让徒步发烧友们突然意识到他们所忽略的:无论是欣赏美丽的风景,还是感受群山的沉寂,或是运动后的酣畅淋漓,是走路使这一切变为可能……走路的乐趣,体力恢复的欢愉,以及感觉自己活着的美好。
获得这样的体验,说简单也简单,说艰巨却也十分艰巨。引导我们获得这样的体验,正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热纳维耶芙·巴尔比耶博士
初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那简洁的插画,配合着书名《怎样走路才有益于健康》,仿佛是一种对内心深处健康需求的精准捕捉。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健康,并非来自高科技的医疗手段,也不是依赖昂贵的营养品,而是源于我们对身体最本能的尊重和最简单的呵护。而走路,无疑是其中最容易被实现、也最被低估的一种方式。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常常被各种“必须”压得喘不过气,运动也变得像是另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然而,我总觉得,如果能将健康融入到每天的行程中,让走路本身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自我关怀,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这本书的书名,正是给我这样的启发。它没有使用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词汇,而是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语气,邀请我们去重新认识走路的价值。我希望它能告诉我,如何才能让每一次的行走,都成为一次有益于健康的“投资”,而不是仅仅从A点走到B点。我渴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小贴士,比如,如何调整呼吸?如何选择合适的鞋子?如何避免走路过程中的误区?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是我通往健康之路上一位值得信赖的向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朴实而又充满活力的绿色调,瞬间就让人联想到生机勃勃的户外,以及那种挥洒汗水的畅快淋漓。书名《怎样走路才有益于健康》简洁明了,直击人心,仿佛是多年来我一直寻找的答案,又或者是内心深处对一种更健康生活方式的渴望的具象化。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扉页,想要一探究竟,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走法”,才能真正地将健康融入到日常的点滴之中。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下,我们常常被各种繁杂的事务裹挟,运动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然而,走路,这个最基本、最普遍的出行方式,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其蕴含的巨大健康能量。我一直认为,健康的获得并非一定要去健身房挥汗如雨,也不是要参加什么高强度的运动项目。它更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一种融入生活的习惯。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这一点,它没有用那些令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也没有承诺某种神奇的速成方法,而是以一种亲切、实用的姿态,邀请读者一起探索走路的奥秘。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让我在通勤路上、午间休息、甚至是在社区散步时,都能有意无意地将健康“走”出来。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怎样走路才有益于健康》简直就像一句心灵的呐喊,击中了许多和我一样,在追求健康路上徘徊、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人。我是一个很容易被各种健康潮流影响的人,但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又回到了原点。走路,这个最简单、最容易被忽视的动作,我一直觉得它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只是我从未真正地去深入了解和实践。我渴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走路的“正确打开方式”,让我不再是漫无目的地行走,而是带着目的、带着对身体的关怀,去感受每一步带来的变化。我希望它能告诉我,怎样的走路节奏、怎样的路线选择、甚至怎样的心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走路的健康效益。我不想再被那些复杂的理论所困扰,我只需要一些切实可行、并且能够融入我日常生活的建议。这本书的书名,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束光,它承诺着一种简单却有效的健康之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和改变,让我真正地“走”出健康,走出品质。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眼就被它朴实却充满力量的书名《怎样走路才有益于健康》所吸引。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追求速度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忽略那些最基础、最自然的身体需求。而走路,这个人类最古老的出行方式,也常常被我们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工具,而非一种能够滋养身心的活动。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健康,往往藏匿在那些最平凡的生活细节之中,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解读。这本书的书名,就仿佛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最温和的语言,点醒了我内心深处对健康生活的渴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真正落地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我希望它能够告诉我,如何在繁忙的日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步行时间;如何通过调整走路的姿势、速度、甚至路线,来达到不同的健康目标;如何让每一次的行走,都成为一次与身体的和解,一次对心灵的疗愈。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走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活出更健康、更精彩人生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非常出色,纸张的触感温润,油墨的颜色饱满,即使是书的细节之处也透露着一种认真的态度。我喜欢这种沉甸甸的质感,它让我觉得捧在手中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个承载着智慧和关怀的载体。书名《怎样走路才有益于健康》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最平易近人的语言,向我讲述着一个最古老而又最容易被遗忘的健康秘诀。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健康”,并不是因为缺乏某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因为我们丢失了那些最基本、最简单却又最有效的生活方式。走路,就是其中之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各种健康资讯轰炸,各种“科学”方法层出不穷,反而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回归本源,不炒作、不夸大,用最朴实的笔触,揭示走路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的步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我希望它能给我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南,比如,在走路时要注意哪些姿势?不同速度和方式的走路,分别对身体有什么样的益处?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训练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走路的健康效益?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探索健康步行世界的启蒙之书,引领我走向更健康、更充实的生活。
评分从头学起
评分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订单详情
评分好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本书提到如何正确走路的姿势,从一个外国骨科医生的角度提出。
评分书的质量排版很差
评分非常好!走路从哪里发起动作,实用之作!
评分非常好!走路从哪里发起动作,实用之作!
评分推荐大家看看,矫正走路姿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