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因推理——从逻辑探究发现与解释

溯因推理——从逻辑探究发现与解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墨] 阿托卡·阿丽色达 著,魏屹东,宋禄华 译
图书标签:
  • 溯因推理
  • 逻辑学
  • 因果关系
  • 问题解决
  • 批判性思维
  • 科学方法
  • 哲学
  • 认知科学
  • 推理学
  • 分析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030477392
版次:31
商品编码:1190138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认知哲学译丛/魏屹东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页数:193
字数:2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溯因推理——从逻辑探究发现与解释》采取逻辑进路,首先探讨了科学哲学、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领域中发现的逻辑以及科学方法论中逻辑的作用。其次将溯因作为一种逻辑推论,运用语义树结构框架分析产生这种推理的计算过程。再次将科学哲学中的解释模型作为种溯因论证形式,提供了表征结构的逻辑分析。最后将溯因与信念修正相联系,表明了溯因与哲学工智能及实用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也表明了溯因作为一种逻辑探究的认识过程,自然构成了哲学和人工智能的基础。

目录

目录
丛书序 (i)
译者序 (vii)
前言 (xi)
第一部分 概念框架
第一章 产生与评价的逻辑 3
一、导言 3
二、启示法:古希腊的遗产 4
三、存在一种发现的逻辑吗? 5
四、卡尔 波普尔和赫伯特 西蒙 10
五、科学方法论的逻辑 17
六、讨论与结论 19
第二章 什么是溯因?概述与研究计划 21
一、导言 21
二、什么是溯因? 21
三、创始人:皮尔士 27
四、科学哲学 29
五、人工智能 30
六、更多的应用领域 34
七、溯因的分类学 36
第二部分 逻辑基础
第三章 作为逻辑推论的溯因 43
一、导言 43
二、逻辑:划界问题 44
三、溯因解释论证:逻辑推论 52
四、溯因解释推论:结构特征概括 60
五、讨论与结论 72
第四章 作为计算的溯因 78
一、导言 78
二、语义树结构 80
三、溯因的语义树结构 86
四、用树结构计算溯因 90
五、进一步的逻辑与计算问题 97
六、讨论与结论 106
第三部分 应用
第五章 科学解释 111
一、导言 111
二、溯因作为科学解释 111
三、讨论与结论 120
第六章 经验进步 124
一、导言 124
二、凯珀斯的经验进步 126
三、(溯因)语义树结构中的经验进步 130
四、讨论和结论 133
第七章 实用主义 136
一、导言 136
二、实用主义 136
三、溯因与认识论 139
四、重温实用主义 142
五、讨论和结论 144
第八章 认识变化 146
一、导言 146
二、溯因作为认识变化 147
三、语义树结构再探讨:关于信念修正的一个溯因模式 152
四、讨论与结论 161
参考文献 165
综合图书 180

前言/序言


《溯因推理:逻辑的探索之旅》 探寻隐藏的因果,揭示未知的奥秘 在浩瀚的知识宇宙中,我们总是渴望理解“为什么”。为什么星星会闪耀?为什么疾病会发生?为什么历史会沿着既定的轨迹演进?人类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不断追问,而“溯因推理”正是回应这一好奇心的强大工具。它并非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一种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引导我们从观察到的现象出发,逆向追溯其背后最可能的原因。 本书《溯因推理:逻辑的探索之旅》将带您踏上一段引人入胜的逻辑探索之旅,深入剖析溯因推理的精髓,解锁从表象洞察本质的能力。我们并非要教授您一个现成的答案库,而是为您提供一套思维的钥匙,让您能够自行开启通往理解的大门。 第一部分:洞悉现象的根源——溯因推理的基石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首先审视溯因推理的哲学基础,理解它与其他推理方式(如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异同。我们将探讨,何以在面对不确定和不完全的信息时,溯因推理能提供最富有洞察力的解释。 何为溯因推理? 我们将从溯因推理的定义入手,澄清它“反向推理”的核心概念。例如,当我们看到湿漉漉的地面,最合理的解释并非“地面在下雨”,而是“可能下雨了”。这种从“结果”推断“原因”的过程,便是溯因推理的初步体现。本书将系统地梳理这一推理过程的逻辑结构,帮助读者建立起清晰的认知。 溯因推理在现实中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示溯因推理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科学发现: 从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到现代基因测序对疾病成因的追溯,科学家们如何利用溯因推理,一步步从零散的观测数据中构建出宏伟的理论框架?我们将深入分析几个标志性的科学发现案例,揭示溯因推理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医学诊断: 医生面对患者的各种症状,如何运用溯因推理,排除多种可能性,最终锁定病因?我们将剖析医学诊断的逻辑过程,理解医生如何整合信息,进行假设,并最终做出最有可能的判断。 历史研究: 历史学家如何从有限的史料中,重建过去事件的图景?他们如何在众说纷纭中,找出最合乎逻辑的解释?我们将探讨历史学家如何运用溯因推理,填补历史的空白,还原真相。 日常决策: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在不自觉地运用溯因推理。例如,当我们发现冰箱里的牛奶变质了,我们会追溯原因,可能是储存不当,也可能是购买时已临近保质期。本书将引导您识别和优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溯因推理过程。 溯因推理的认知心理学基础 我们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类大脑是如何进行溯因推理的。它涉及到我们如何形成信念,如何评估证据,以及如何克服认知偏见。理解这些心理学原理,将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运用溯因推理。 第二部分:构建解释的链条——溯因推理的技巧与方法 本部分将进入溯因推理的实操层面,为您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您构建严谨、可信的解释。 假设的生成:创意思维的火花 溯因推理的第一步往往是生成合理的解释假设。我们将探讨如何激发创造性思维,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提出多种可能的解释。这包括头脑风暴、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的辅助应用等。我们将强调,好的假设不仅要能够解释现有证据,还要具有一定的“惊喜性”和“启发性”。 证据的收集与评估:辨别真伪的智慧 在生成假设之后,我们需要收集和评估证据来支持或反驳这些假设。我们将讨论如何识别有效证据,如何区分强证据和弱证据,以及如何避免被误导性的信息所迷惑。这包括对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评估、对统计数据的理性解读,以及对证词的可信度判断。 解释的优选:逻辑的权衡与选择 当存在多个可能解释时,我们如何从中选择最合理的那个?本书将介绍一系列评估标准,如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解释的简约性、解释的普适性、以及对未来预测的有效性等。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标准,进行逻辑的权衡与选择,从而得出最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不确定性的处理:承认局限,拥抱可能 溯因推理的本质在于处理不确定性。我们并非总能找到绝对的真理,而是寻找“最有可能”的解释。本书将引导您如何恰当地处理信息的不完全性,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出判断,以及如何避免过度自信或过度悲观。我们将探讨贝叶斯定理等概率工具在理解不确定性中的作用,但更多地将侧重于其在思维模式上的启示。 故障排除与诊断: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逻辑路径 故障排除和诊断是溯因推理在工程、技术和问题解决领域最直接的应用。我们将分析这一过程的典型模式,如从症状到根源的推理,以及如何通过逐步排除法来缩小问题的范围。 第三部分:超越推断的边界——溯因推理的深化与发展 在掌握了溯因推理的基础和技巧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其更深层次的应用和发展。 领域特定的溯因推理:专业知识的融合 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知识体系和推理惯例。我们将讨论,如何在特定领域(如计算机科学、法律、金融等)中,更好地运用溯因推理,并结合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形成更精深的解释能力。 溯因推理与人工智能:机器的“理解”之路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溯因推理在构建智能系统,尤其是可解释性AI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将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模仿和实现溯因推理,以及这对于我们理解智能本质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更明智的思考者 溯因推理是批判性思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书将强调,通过不断练习和运用溯因推理,读者可以显著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好地识别谬误,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并对信息保持审慎的态度。 创造力与溯因推理的协同:从解释到创新的飞跃 我们也将探讨,解释性推理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有时,对现有现象的深入解释,本身就能孕育出创新的想法。本书将鼓励读者将溯因推理作为激发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起点。 结语:开启您自己的逻辑探索之旅 《溯因推理:逻辑的探索之旅》并非一本终结性的指南,而是一份邀请。邀请您踏上一次充满发现的逻辑探索之旅,去理解世界,去解决问题,去激发创新。通过掌握和运用溯因推理,您将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探究、去分析、去解释。您将学会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丝剥茧,找到隐藏在背后的因果链条,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是为所有渴望更深入地理解世界、提升思考能力的人士而准备的。无论您是学生、研究人员、专业人士,还是仅仅对逻辑和推理充满兴趣的探索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实用的工具。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关于“为什么”的精彩探索,用逻辑的力量,点亮认知的火炬。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跨学科研究的人士,我一直在寻找能有效连接不同知识体系的桥梁,而《溯因推理》似乎正提供了这样一座桥。这本书的叙述节奏非常流畅,它从古老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起点出发,稳步过渡到现代认知科学对人类直觉的剖析,过渡得浑然天成。我发现,书中提出的“反事实推理”的章节对我启发最大。它没有用晦涩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一系列假设性的场景,展示了我们大脑是如何在“如果A没有发生,B还会不会出现”这个维度上进行高效运作的。这种将严谨的逻辑与生动的案例结合起来的能力,使得这本书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大众的可读性。它成功地将一个通常被认为属于专家领域的概念,普及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受众面前,这一点值得大加赞赏。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多维度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推理方法的书,更像是一部思维的“解剖学”指南。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解释力”的部分,作者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某些解释在科学界或学术界能够被广泛接受,而另一些则被迅速淘汰。这种讨论并非简单的对错评判,而是涉及到了证据的质量、解释的简洁性以及预测的有效性等多个维度。书中对“奥卡姆剃刀原则”的阐述尤为精彩,它不是被僵化地奉为圭臬,而是被放置在一个动态的框架内进行衡量和使用。这让我意识到,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最容易理解的那个答案,而这本书则鼓励我们去挑战这种舒适区,去拥抱那些可能需要更多努力去构建但解释力更强的模型。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思维的“深潜”,不断挖掘自己认知的盲区。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有一种古典美学,层次分明,但又充满内在的张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审慎态度,他从不轻易下定论,而是总是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是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书中关于“概率性结论”的讨论,对我日常工作中的风险评估非常有帮助。它教会我,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构建一个“最可靠的链条”,而不是追求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这种对不确定性的坦然接受,反而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决策信心。不同于市面上许多宣扬“速成思维”的书籍,这本书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去消化和内化,它更像是一本需要被“磨”的工具书,每次使用都会发现新的锐利角度。

评分

读完《溯因推理》,我感觉自己的“好奇心雷达”被重新校准了。这本书最独特之处在于,它将逻辑推理不仅仅视为一种分析工具,更视为一种发现新事物、创造新解释的“驱动力”。作者在探讨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时,展示了那些伟大的发现往往不是因为收集到了更多的数据,而是因为有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更具解释力的框架去容纳这些数据。这种对“范式转换”的深入剖析,让我对“创新”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更优越的溯因过程。它让我开始用一种“解释优先于事实”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专注于构建能解释最多现象的、最优雅的模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点燃了一种探求真理的内生动力。

评分

这本《溯因推理——从逻辑探究发现与解释》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严肃、深邃的感觉。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哲学或逻辑学教科书,但翻开第一页后,才发现自己完全错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他巧妙地将那些看似高深的“溯因”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实例中。比如,他分析了一个家庭医生如何通过一系列看似不相关的症状,最终锁定病源的过程,那种层层剥茧的思维过程,让人在阅读时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最佳解释”的讨论,它不仅仅是逻辑上的推导,更包含了对现有知识边界的审视和对新颖观点的开放态度。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可以实操的方法论,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因果关系,而是去探寻那些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根本驱动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