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言
赋予身体以应有的重视 身体与心灵 1寻找解决途径 2
以身体为治疗手段 3如何使用这本书 6
第一部分 以身体为治疗手段
第一章
来自过去的阴影 大自然的规划 11
为什么要研究野生动物?因为心理创伤是生理性的 13心理创伤与能量有关 15
第二章
心理创伤的
神秘性 什么是心理创伤 17加利福尼亚州乔奇拉市 19心理创伤的神秘性 21唤醒猛虎:第一缕曙光 21
第三章
可以愈合的伤口 心理创伤不是疾病,而是一种身体失调 30
第四章
一片全新大陆 创伤不会伴随我们终生 33新大陆 34
心理创伤 35
我们的无知有时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37
心理受创者面对的现实 38继续你的生活 39
谁是心理受创者 39创伤的诱因 42
第五章
创伤治疗与社区 萨满教的治疗方法 47躯体体验疗法 50
承认自己需要接受治疗 51
让我们开始吧:召唤灵魂重新回到身体 52
第六章
在创伤的影响下 美杜莎 53“体验感受” 54让身为心言 59
利用“体验感受”倾听机体发出的声音 60
机体的沟通交流方式 66知觉和“体验感受” 67
节律:所有上帝子民都拥有的东西 68
第七章
动物体验 其他动物也这么做 71
倾听“爬虫类大脑”发出的声音 73
自然合一 74协调统一 75定向反应 77
逃跑、战斗或僵呆 79回归正常活动状态 81
第八章
生物学如何变成了病理学:僵直 舞台已经搭好 83大脑新皮层罪责难逃 84
恐惧和僵直 84“这样进去,就自然会这样出来” 85
跟死了一样 86这是一种累积效应 88
生物机能的病变原理 88
第九章
从病理到生理的转变:“解冻” 重新审视南茜的病例:再迈一步 91
一切都与能量有关 92马吕斯 93
重新协商 98
身体体验疗法:分步进行重新协商 99
重新协商的要素 101
第二部分 创伤的症状
第十章
创伤反应的核心 亢奋:有起必有落 107
创伤就是创伤,无论其诱因是什么 108
创伤反应的内核 111过度反应 112
绝望无助 119创伤形成 121
第十一章
创伤症状 症状 124我们一圈一圈地重复 127
脱离循环圈 129
第十二章
心理受创者面对的现实 无迹可寻的威胁 131泰勒夫人 133
失去合成新信息的能力/失去学习能力 135
长期的绝望无助 136
创伤性耦合 137创伤性焦虑 138
身心症状 139否认 139
格拉迪斯 140
创伤幸存者会进一步受害 141
最后一个转弯 142
第三部分 转化
第十三章
重复的蓝本 往事重演 1477月5日,早上6:30 154
意识所起的重要作用 155杰克 156
休克模式 157
没有清醒意识我们就别无选择 157
往事重演和重新协商 158
在身体“剧院”内 159
附言:往事究竟要追溯到何时何地 160
第十四章
转化 创伤的两面性 164
天堂、地狱和治愈:中间地带 165
顺其自然:重新协商 166玛格丽特 168
到底发生了什么 169重新协商和往事重演 171
什么是记忆 174大脑和记忆 175
但是感觉非常真切 177
但是我很为自己是个幸存者感到自豪 181
感受的勇气 182愿望和创伤治疗 183
借助朋友的帮助 183
第十五章
最关键的时刻:转化社会性创伤 动物间的攻击方式 186人类之间的争斗 187
人类为什么要互相杀戮、残害、折磨 188
创伤循环、慈悲循环 190
转化文化性创伤 190
结语还是墓志铭 193
大自然绝非傻瓜 193
第四部分 急救
第十六章
在事故之后实施情感急救 第一阶段:即时行动(在事故现场) 197
第二阶段:在受害者被送回家或送到医院之后 198
第三阶段:开始评估创伤,与创伤进行“重新协商” 199
第四阶段:体验撞击那一刻 201结束 202
车祸发生后的疗创方案 202
第十七章
针对孩子的急救 推迟出现的创伤反应 207
事故和摔跤之后的情感急救 209
解决某种创伤反应 212
我怎么知道我的孩子是否有了心理创伤 213
萨米个案史 215
创伤性玩耍、创伤性往事重演和重新协商 217
重新处理孩子的心理创伤时要注意的基本原则 219
跋 三重脑,一颗心 223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深沉的橙色和黑色搭配在一起,透露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我第一次拿起它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轻轻地牵引着,仿佛这本书不仅仅是纸和油墨的组合,更像是一个通往内心深处秘密花园的钥匙。书的装帧手感非常扎实,那种略带粗粝的纸质摸起来让人感到一种踏实和可靠,仿佛作者用这种方式也在暗示着,我们要面对的那些挑战,虽然艰难,但终究是可以被触摸和掌控的。在翻开扉页的那一刻,我被开篇引用的那句话深深地震撼了,它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像一个温和的引导者,在邀请读者做好准备,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探索。我特别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它不像某些自助书籍那样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更注重于铺陈情绪和氛围,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心理上的铺垫。整体而言,从阅读体验的物理感受上来说,这本书的用心程度是肉眼可见的,它成功地在第一时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庄重而又充满希望的阅读基调。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坦率地说,是那种需要我全神贯注才能跟上的类型。它不像那些网络畅销书那样,用大量直白的口号和简化的步骤来迎合快速阅读的习惯。相反,作者似乎非常珍视每一个词语的选择,句子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充满了深刻的哲学意味和心理学上的精确描述。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不仅仅是为了消化句子本身的意思,更是为了体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那种深层的洞察力。有那么几章,我甚至需要借助笔记本,把一些关键的观点抄写下来,然后对着镜子反复默念,直到那种感觉真正渗透到我的思维结构里。这绝不是一本可以放在咖啡桌上随便翻阅的书,它要求读者投入真正的“心力”,去与作者进行一场智力与情感上的高强度对话。这种略带挑战性的阅读过程,反而让我更加确信,我正在接触的是一套真正经过深思熟虑、体系严谨的理论框架,而不是浮光掠影的表面建议。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在构建其核心论点时,似乎非常注重类比和隐喻的运用,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生动性和可理解性。作者巧妙地从自然界的现象,比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物种在逆境中的生存策略,甚至是古老的文化符号中汲取灵感,用这些具体的、可见的例子来阐释那些抽象的心理机制。例如,书中描述“修复过程”时,不是简单地用“愈合”这个词汇,而是用了一个关于古老陶器修复的场景,强调了“痕迹的价值”和“重新连接的强度”。这种描述方式,让原本可能显得冰冷和学术的心理概念,瞬间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史诗般的厚重感。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一种可以被想象、被感知的过程。这种叙事上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直接告诉我“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构建一个丰富的心理意象世界,让我自己去发现“原来是这样运作的”,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自我领悟。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章节安排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流动性,就像一条精心规划的河流,从源头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广阔的江面。它不像很多自助指南那样,将所有的“工具”堆砌在前面,然后让读者自己去组合。作者更倾向于构建一个体验的阶梯,每一步都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确保读者在接触到更深层次的技术或概念之前,已经充分理解了基础的哲学前提。尤其是在中间部分的过渡章节,作者非常谨慎地处理了“脆弱性”和“安全感”这两个核心议题,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被阐述得极其清晰,没有丝毫含糊不清的地方。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法,使得阅读体验本身就变成了一种持续的、有组织的内在工作坊。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智地图被重新绘制了,过去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内在体验,现在都有了一个清晰的坐标系可以定位和理解,这是一种久违的、结构化的清晰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是,它对于“力量”的定义非常独特和颠覆性。在主流的观念中,力量往往被等同于控制、对抗或强行改变,但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解读。它似乎在探讨一种更深层次的、根植于生命本能的“韧性”——那种在面对巨大冲击后,不是选择粉碎或逃避,而是选择以一种更具适应性的方式重新整合自身结构的能力。书中对于“被动接受”与“积极响应”之间的微妙界限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鼓吹宿命论,而是提倡一种对当下现实的诚实面对,并从中发掘出潜在的、尚未被激活的内在资源。这种观点让我如释重负,因为它不再要求我必须时刻处于战斗姿态,而是允许我在适当的时候“放下防御”,转而信任身体和心灵深处早已内建好的、抵御危机的精密程序。这种对“软性力量”的赞颂,是本书中最具启发性的部分之一。
评分刚刚收到,老师推荐的书应该没错,收货的速度很快!
评分不错不错纸质很好。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看心理学这本书,特别推荐。
评分听了书,就马上下单,今天终于等到了!书的质量很好!
评分自1992年出版,本书就被誉为一部开创性的作品。它将个人经验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主张心理创伤只能在社会背景中加以理解。出版20多年来,它改变了人们思考和治疗创伤事件与创伤受害者的方式。
评分物流给力,快递小哥很热情,好评,京东服务棒棒!
评分听朋友说受益匪浅,买来还没看。质量非常好,是正版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
评分强迫症患者必备,自救手册。
评分这些书都是精品,都是学术权威著作!非常棒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