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 [Waking the Tiger: Healing Trauma: The Innate Capac]

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 [Waking the Tiger: Healing Trauma: The Innate Capac]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彼得·莱文 等 著,王俊兰 译
图书标签:
  • 创伤
  • 疗愈
  • 身体心理疗法
  • 自我疗愈
  • 本能
  • 神经系统
  • Peter Levine
  • 创伤释放
  • 觉知
  • 情绪调节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269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594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心理创伤疗愈经典畅销丛书
外文名称:Waking the Tiger: Healing Trauma: The Innate Capac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南茜唤醒老虎的故事
  1969年,作者彼得·莱文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人请他去看一位叫南茜的女士。南茜饱受严重恐慌症的折磨,连独自出门都不敢。
  在*一次咨询时,南茜的恐慌症就*面发作,她*身瘫软,心脏几乎像停跳了一般。那一瞬间,莱文仿佛看见一只猛虎向他们扑来,于是他大声叫道:"一只猛虎要攻击你。看,老虎向你扑过来了。跑到那棵树那儿,快爬上去逃命!"
  南茜的腿竟然开始以奔跑的姿态颤动,她发出了一声尖叫,开始发抖,然后开始抽泣,并*身抽动。
  她颤抖了将近一个小时。然后,她回忆起了3岁时,被绑在手术台上接受扁桃腺切除手术,当时因为麻醉而产生了可怕的幻觉,但身体完*不能动,这让她失去了安*感。20年后,这个事件的影响逐渐显现:在一个拥挤的房间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她突然爆发了严重的恐慌症,后来还有了开放空间恐惧症。
  经过这次颤抖,南茜完*被治愈了,她的恐慌症再也没有发作过。老虎的意象唤醒了她的本能,奔跑的动作使她释放了3岁时滞留在体内的能量,这些能量是她为应对手术带来的危险感受而调动起来的,但当时因为被麻醉而无法释放出来,从此它就一直蓄积在她体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本书的由来。
  心灵的伤,是因为我们用于应对危险的能量被困在身体里。通过体验身体感受来释放这股能量,你的心灵和身体都会回归平静。
  无论你正在经历何种心灵痛苦和身心失调的折磨,无须长时间治疗,无须重温痛苦回忆,也无须长期服药,通过书中的练习,激活你的身体,心里冻住的冰山就会融化。

内容简介

  我们所遭受的伤害能够深刻改变我们的意识和身体状态。例如,一个人在遭遇车祸的初几分钟里,他在情绪上不会做出任何反应,甚至他会试图逃避真正在发生的这段记忆或经验。这就是人体中绝妙的防御机制(即分离和否定),能帮助我们安然度过这些关键时刻,直到突发的危险状况消失,直到我们回到一个更安*的时刻与地点。而这种伤害对身体状态的改变在于:我们的身体会变硬,并随时准备做出反应,还会因恐惧而萎缩,或是在*度的无助与恐惧中进入休克状态。当危机事件结束时,我们的意识和身体就会逐渐恢复正常状态,这是我们的身心在应对危机时的自然反应过程。但如果这个过程不能自然且顺利地完成,我们的心灵就会遭受真正的创伤。彼得·列文在本书中展示了他对心灵创伤问题多年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身体在心灵恢复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作者简介

  彼得·莱文(Peter A. Levine),拥有医学生物物理学和心理学的双博士学位,身体体验疗法(Somatic Experiencing?)的创始人和发展者,人类福祉基金会(the Foundation for Human Enrichment)的主任。因为对身体心理疗法的创新性贡献,他于2010年获颁美国身体心理疗法协会终身成就奖。
  莱文博士拥有近50年在压力和创伤方面的研究和治疗经验。美国开发航天飞机项目期间,他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压力咨询顾问。他在*世界跨越各种文化培训身体体验疗法,并在欧洲和美国的医院和疼痛诊所教学。
  莱文博士的著作颇丰,对科学、医学和大众出版有巨大贡献。他的代表作《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于1997年甫一出版,即成为国际畅销书。
  莱文博士其他著作:
  解锁:创伤疗愈地图(In an Unspoken Voice)
  创伤与记忆(Trauma and Memory)
  透过儿童的眼睛看创伤(Trauma Through a Child's Eyes)
  帮助孩子走出创伤:父母指导手册(Trauma-Proofing Your Kids)
  释放疼痛(Freedom from Pain)

目录

前言
序言
赋予身体以应有的重视 身体与心灵 1寻找解决途径 2
以身体为治疗手段 3如何使用这本书 6
第一部分 以身体为治疗手段
第一章
来自过去的阴影 大自然的规划 11
为什么要研究野生动物?因为心理创伤是生理性的 13心理创伤与能量有关 15
第二章
心理创伤的
神秘性 什么是心理创伤 17加利福尼亚州乔奇拉市 19心理创伤的神秘性 21唤醒猛虎:第一缕曙光 21
第三章
可以愈合的伤口 心理创伤不是疾病,而是一种身体失调 30
第四章
一片全新大陆 创伤不会伴随我们终生 33新大陆 34
心理创伤 35
我们的无知有时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37
心理受创者面对的现实 38继续你的生活 39
谁是心理受创者 39创伤的诱因 42
第五章
创伤治疗与社区 萨满教的治疗方法 47躯体体验疗法 50
承认自己需要接受治疗 51
让我们开始吧:召唤灵魂重新回到身体 52
第六章
在创伤的影响下 美杜莎 53“体验感受” 54让身为心言 59
利用“体验感受”倾听机体发出的声音 60
机体的沟通交流方式 66知觉和“体验感受” 67
节律:所有上帝子民都拥有的东西 68
第七章
动物体验 其他动物也这么做 71
倾听“爬虫类大脑”发出的声音 73
自然合一 74协调统一 75定向反应 77
逃跑、战斗或僵呆 79回归正常活动状态 81
第八章
生物学如何变成了病理学:僵直 舞台已经搭好 83大脑新皮层罪责难逃 84
恐惧和僵直 84“这样进去,就自然会这样出来” 85
跟死了一样 86这是一种累积效应 88
生物机能的病变原理 88
第九章
从病理到生理的转变:“解冻” 重新审视南茜的病例:再迈一步 91
一切都与能量有关 92马吕斯 93
重新协商 98
身体体验疗法:分步进行重新协商 99
重新协商的要素 101
第二部分 创伤的症状
第十章
创伤反应的核心 亢奋:有起必有落 107
创伤就是创伤,无论其诱因是什么 108
创伤反应的内核 111过度反应 112
绝望无助 119创伤形成 121
第十一章
创伤症状 症状 124我们一圈一圈地重复 127
脱离循环圈 129
第十二章
心理受创者面对的现实 无迹可寻的威胁 131泰勒夫人 133
失去合成新信息的能力/失去学习能力 135
长期的绝望无助 136
创伤性耦合 137创伤性焦虑 138
身心症状 139否认 139
格拉迪斯 140
创伤幸存者会进一步受害 141
最后一个转弯 142
第三部分 转化
第十三章
重复的蓝本 往事重演 1477月5日,早上6:30 154
意识所起的重要作用 155杰克 156
休克模式 157
没有清醒意识我们就别无选择 157
往事重演和重新协商 158
在身体“剧院”内 159
附言:往事究竟要追溯到何时何地 160
第十四章
转化 创伤的两面性 164
天堂、地狱和治愈:中间地带 165
顺其自然:重新协商 166玛格丽特 168
到底发生了什么 169重新协商和往事重演 171
什么是记忆 174大脑和记忆 175
但是感觉非常真切 177
但是我很为自己是个幸存者感到自豪 181
感受的勇气 182愿望和创伤治疗 183
借助朋友的帮助 183
第十五章
最关键的时刻:转化社会性创伤 动物间的攻击方式 186人类之间的争斗 187
人类为什么要互相杀戮、残害、折磨 188
创伤循环、慈悲循环 190
转化文化性创伤 190
结语还是墓志铭 193
大自然绝非傻瓜 193
第四部分 急救
第十六章
在事故之后实施情感急救 第一阶段:即时行动(在事故现场) 197
第二阶段:在受害者被送回家或送到医院之后 198
第三阶段:开始评估创伤,与创伤进行“重新协商” 199
第四阶段:体验撞击那一刻 201结束 202
车祸发生后的疗创方案 202
第十七章
针对孩子的急救 推迟出现的创伤反应 207
事故和摔跤之后的情感急救 209
解决某种创伤反应 212
我怎么知道我的孩子是否有了心理创伤 213
萨米个案史 215
创伤性玩耍、创伤性往事重演和重新协商 217
重新处理孩子的心理创伤时要注意的基本原则 219
跋 三重脑,一颗心 223

前言/序言

  我今年50多岁,在迄今25年多的时间里,我都一直在努力,试图解开创伤中隐藏的巨大谜团。我的同事和学生常常问我,如何能长期对创伤这样的病态学科保持始终如一的热情,并且不疲不倦?事实上,尽管一直感受着彻骨的痛苦,接触“可怕的知识”,但我一直对这项研究热爱有加、欲罢不能,同时也获益良多。帮助人们理解各种心理创伤,帮助治愈各种心理创伤,已经成了我的终生事业。在种种创伤中,最常见的是车祸或其他事故、重大疾病、手术及其他侵入式医疗手术和牙科手术、殴打、遭遇或目睹暴力、战争或五花八门的自然灾难导致的心理伤害。
  我对心理创伤这门学科,对它与物理学、自然科学、神话学以及艺术之间的联系着迷不已。创伤研究帮助我理解了痛苦的含义,无论这种痛苦必要还是不必要。最重要的是,它帮助我深刻理解了人类精神之谜。我万分感激有这样独特的学习机会,我更感谢能有机会见证并参与创伤治愈过程中发生的深刻转变。
  心理创伤是人生中存在的一个事实。然而,它是可以治愈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使其发生转变。心理创伤完全有可能转化为心理、社会及精神觉醒和进化中最巨大的力量之一。我们(作为个体、群体以及社群)应对创伤的方式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会完全影响我们这个物种的存在方式,甚至会影响人类物种的存活。
  心理创伤一直被视为一种心理和生理紊乱。现代医学和心理学治疗虽然把身心相连挂在嘴上,但它们其实都极大地低估了身和心在创伤治愈方面的深层关联。一直以来,身心之间的紧密结合都是人类传统治愈系统中的理论和实践支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代创伤理解和治疗中却缺少了这种结合。
  千百年来,东方人和萨满教的治疗师不仅意识到心灵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一如在身心医学中的认知一样,而且还意识到身体中的每个器官在心灵中都有对应的代表。神经科学和心理神经免疫学近来取得的革命性进展确凿地证实了身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交流。在鉴定复杂的“神经肽信使”时,研究者如康迪斯·珀特(CandicePert)发现了许多身心双向交流路径。这一前沿研究成果与古代智慧一直以来的认知契合一致,即身体的每个器官,包括大脑在内,会诉说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受到的“刺激”,并且会倾听其他器官的“想法”“感受”及受到的“刺激”。
  大多数创伤疗法都是通过交谈、通过作用于心灵的小分子药物对心灵施加影响。这两种方法当然都有一定作用。然而,除非我们同时关注身体在心理创伤治愈中扮演的角色,否则我们永远不可能使心理创伤痊愈。我们必须明白,受创的不只是心灵,还有身体;身体在治愈创伤后遗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缺少了这个基础,我们在征服创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充其量只是有限的、片面的。
  生命不只是机械论和还原论中所说的那种状态,生命是有知觉、有情感、有认知的活生生的机体。所有有情众生都拥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机体。这个机体使我们知道,我们天生有能力从心理创伤中痊愈。本书将就如何驾驭并转换身体中那种令人敬畏的、原始的以及智能的能量展开讨论。这种驾驭和转换智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在克服创伤这种毁灭性的力量的过程中,我们的天生潜能会使我们掌握更多新知识。
  彼得·莱文1995年10月于美国铁路公司和风号上





唤醒内在的疗愈力量:一场关于生命韧性的深度探索 你是否曾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重担压在心头,一种无法摆脱的阴影笼罩着你的生活?你是否在生活的某个时刻,体会过身心深处的困顿与无力,仿佛有一股力量将你牢牢困住,阻碍了你前进的步伐?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长河中,都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创伤,无论是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还是内在的情感波澜。这些经历,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有时甚至会留下不易察觉却深刻的印记。 然而,人类的生命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令人惊叹的韧性与复原力。在我们最脆弱、最受困的时候,身体与心灵深处,是否潜藏着一股不为人知的力量,等待被唤醒?这股力量,不是外来的救赎,而是源自我们自身最本真的生命本能,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疗愈的智慧。 本书将带领你踏上一段深度探索生命韧性与内在疗愈潜能的旅程。它并非关于如何“摆脱”过去的痛苦,而是关于如何“转化”它,将曾经的伤痛转化为成长的养分,重拾生命的活力与光彩。我们将深入探讨,究竟是什么样的机制,使我们的身体在遭遇创伤后,能够本能地做出反应,又是什么样的智慧,引导我们走出阴霾,重新连接自我,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一、 理解创伤的语言:身体与心灵的深层对话 创伤,远不止是某个令人不快的事件。它是一种对我们生命系统产生的深刻影响,可能在生理、心理、情感甚至能量层面留下痕迹。这种影响,常常会以我们不易察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模式、思维习惯,甚至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本书将带领我们一同审视,创伤究竟是如何在我们的身心系统中留下印记的。我们将了解,当面对威胁或压力时,我们的身体会启动怎样的“战或逃”反应,而当这种反应无法完全释放时,能量又会以何种形式被“冻结”在体内。这些被冻结的能量,并非消失,而是以各种症状的形式,时不时地浮现,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消化系统,甚至是我们的人际关系。 我们将深入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些特定情境或信号产生强烈的、似乎“不合时宜”的反应。这并非是我们“有问题”,而是身体在试图保护自己,在执行它最古老的生存指令。认识到这一点,是我们走向疗愈的第一步。告别自我责备,拥抱对身体智慧的尊重与理解,是释放那些被压抑能量的关键。 二、 唤醒沉睡的本能:启动内在的疗愈引擎 生命并非注定要被创伤所定义。我们身体内部,蕴藏着一套精密的自我修复与平衡系统,一种与生俱来的疗愈本能。就像身体会本能地修复伤口一样,我们的心灵也拥有强大的复原能力,只是有时,这股力量被长期的压力、压抑或未被处理的创伤所掩盖,沉睡在潜意识的深处。 本书将聚焦于如何“唤醒”这股内在的疗愈力量。它不是通过外部的强力干预,而是通过引导我们重新连接身体最深层的智慧,倾听身体的声音,解读它发出的信号。我们将学习如何与身体的紧张感、不适感共处,并理解这些信号背后所承载的信息。 核心在于,我们是如何通过各种微妙的方式,帮助身体完成那些在创伤发生时未能完成的“防御”与“释放”过程。这可能涉及到一些简单而深刻的练习,旨在帮助身体释放被冻结的能量,恢复自然的流动与平衡。我们将探索,如何通过温和而有力的方式,引导身体从“生存模式”切换到“疗愈模式”,从而启动内在的修复机制。 三、 重塑内在的叙事:从受害者到生命主宰 创伤往往会扭曲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无助的受害者,是被命运捉弄的个体。这种被动的叙事,会让我们陷入无力感,难以看到改变的可能。然而,真正的疗愈,是关于重塑我们与自己、与过去、与世界的关系,是关于重新掌握自己生命的主导权。 本书将引导我们探索,如何从被动接受创伤影响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创造疗愈体验的主体。这不是要我们遗忘过去,而是要我们以一种更有力量、更具智慧的方式,去理解和整合过去。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并挑战那些限制我们成长的旧有信念和思维模式,这些模式常常是由过去的创伤所塑造。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方法,我们将学会如何培养自我同情,如何建立内在的安全感,以及如何重新连接那些我们可能已经失去的、属于自己的内在资源。每一次的觉察,每一次的温柔回应,都是在为内在的“大树”浇水施肥,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四、 连接生命能量:活出全然的自我 最终,疗愈的目标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全然、更自由地活出生命的体验。当内在的创伤得到处理,当沉睡的疗愈本能被唤醒,我们便能更清晰地看见自己,更勇敢地表达自己,更深切地连接他人。 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对创伤的理解与疗愈方法的介绍,更会触及生命能量的流动与转化。我们将探索,如何通过更深层次的自我觉察,去感受生命内在的流动,如何让那些曾经被堵塞的能量重新汇聚,滋养我们的身体与心灵。 最终,这是一场关于生命韧性的赞歌,一次关于内在潜能的深度挖掘。它邀请你,放下对“完美”的执着,接受生命的全部,并相信,在你内在,一直存在着一股强大的力量,等待着被唤醒,等待着引领你走向更健康、更喜悦、更丰盛的生命。 你,天生就拥有疗愈自己的能力。是时候,停止等待,开始倾听,开始唤醒,开始疗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深沉的橙色和黑色搭配在一起,透露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我第一次拿起它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轻轻地牵引着,仿佛这本书不仅仅是纸和油墨的组合,更像是一个通往内心深处秘密花园的钥匙。书的装帧手感非常扎实,那种略带粗粝的纸质摸起来让人感到一种踏实和可靠,仿佛作者用这种方式也在暗示着,我们要面对的那些挑战,虽然艰难,但终究是可以被触摸和掌控的。在翻开扉页的那一刻,我被开篇引用的那句话深深地震撼了,它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像一个温和的引导者,在邀请读者做好准备,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探索。我特别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它不像某些自助书籍那样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更注重于铺陈情绪和氛围,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心理上的铺垫。整体而言,从阅读体验的物理感受上来说,这本书的用心程度是肉眼可见的,它成功地在第一时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庄重而又充满希望的阅读基调。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坦率地说,是那种需要我全神贯注才能跟上的类型。它不像那些网络畅销书那样,用大量直白的口号和简化的步骤来迎合快速阅读的习惯。相反,作者似乎非常珍视每一个词语的选择,句子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充满了深刻的哲学意味和心理学上的精确描述。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不仅仅是为了消化句子本身的意思,更是为了体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那种深层的洞察力。有那么几章,我甚至需要借助笔记本,把一些关键的观点抄写下来,然后对着镜子反复默念,直到那种感觉真正渗透到我的思维结构里。这绝不是一本可以放在咖啡桌上随便翻阅的书,它要求读者投入真正的“心力”,去与作者进行一场智力与情感上的高强度对话。这种略带挑战性的阅读过程,反而让我更加确信,我正在接触的是一套真正经过深思熟虑、体系严谨的理论框架,而不是浮光掠影的表面建议。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构建其核心论点时,似乎非常注重类比和隐喻的运用,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生动性和可理解性。作者巧妙地从自然界的现象,比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物种在逆境中的生存策略,甚至是古老的文化符号中汲取灵感,用这些具体的、可见的例子来阐释那些抽象的心理机制。例如,书中描述“修复过程”时,不是简单地用“愈合”这个词汇,而是用了一个关于古老陶器修复的场景,强调了“痕迹的价值”和“重新连接的强度”。这种描述方式,让原本可能显得冰冷和学术的心理概念,瞬间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史诗般的厚重感。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一种可以被想象、被感知的过程。这种叙事上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直接告诉我“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构建一个丰富的心理意象世界,让我自己去发现“原来是这样运作的”,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自我领悟。

评分

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章节安排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流动性,就像一条精心规划的河流,从源头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广阔的江面。它不像很多自助指南那样,将所有的“工具”堆砌在前面,然后让读者自己去组合。作者更倾向于构建一个体验的阶梯,每一步都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确保读者在接触到更深层次的技术或概念之前,已经充分理解了基础的哲学前提。尤其是在中间部分的过渡章节,作者非常谨慎地处理了“脆弱性”和“安全感”这两个核心议题,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被阐述得极其清晰,没有丝毫含糊不清的地方。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法,使得阅读体验本身就变成了一种持续的、有组织的内在工作坊。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智地图被重新绘制了,过去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内在体验,现在都有了一个清晰的坐标系可以定位和理解,这是一种久违的、结构化的清晰感。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是,它对于“力量”的定义非常独特和颠覆性。在主流的观念中,力量往往被等同于控制、对抗或强行改变,但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解读。它似乎在探讨一种更深层次的、根植于生命本能的“韧性”——那种在面对巨大冲击后,不是选择粉碎或逃避,而是选择以一种更具适应性的方式重新整合自身结构的能力。书中对于“被动接受”与“积极响应”之间的微妙界限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鼓吹宿命论,而是提倡一种对当下现实的诚实面对,并从中发掘出潜在的、尚未被激活的内在资源。这种观点让我如释重负,因为它不再要求我必须时刻处于战斗姿态,而是允许我在适当的时候“放下防御”,转而信任身体和心灵深处早已内建好的、抵御危机的精密程序。这种对“软性力量”的赞颂,是本书中最具启发性的部分之一。

评分

刚刚收到,老师推荐的书应该没错,收货的速度很快!

评分

不错不错纸质很好。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看心理学这本书,特别推荐。

评分

听了书,就马上下单,今天终于等到了!书的质量很好!

评分

自1992年出版,本书就被誉为一部开创性的作品。它将个人经验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主张心理创伤只能在社会背景中加以理解。出版20多年来,它改变了人们思考和治疗创伤事件与创伤受害者的方式。

评分

物流给力,快递小哥很热情,好评,京东服务棒棒!

评分

听朋友说受益匪浅,买来还没看。质量非常好,是正版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

评分

强迫症患者必备,自救手册。

评分

这些书都是精品,都是学术权威著作!非常棒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