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言
賦予身體以應有的重視 身體與心靈 1尋找解決途徑 2
以身體為治療手段 3如何使用這本書 6
第一部分 以身體為治療手段
第一章
來自過去的陰影 大自然的規劃 11
為什麼要研究野生動物?因為心理創傷是生理性的 13心理創傷與能量有關 15
第二章
心理創傷的
神秘性 什麼是心理創傷 17加利福尼亞州喬奇拉市 19心理創傷的神秘性 21喚醒猛虎:第一縷曙光 21
第三章
可以愈閤的傷口 心理創傷不是疾病,而是一種身體失調 30
第四章
一片全新大陸 創傷不會伴隨我們終生 33新大陸 34
心理創傷 35
我們的無知有時會給我們帶來傷害 37
心理受創者麵對的現實 38繼續你的生活 39
誰是心理受創者 39創傷的誘因 42
第五章
創傷治療與社區 薩滿教的治療方法 47軀體體驗療法 50
承認自己需要接受治療 51
讓我們開始吧:召喚靈魂重新迴到身體 52
第六章
在創傷的影響下 美杜莎 53“體驗感受” 54讓身為心言 59
利用“體驗感受”傾聽機體發齣的聲音 60
機體的溝通交流方式 66知覺和“體驗感受” 67
節律:所有上帝子民都擁有的東西 68
第七章
動物體驗 其他動物也這麼做 71
傾聽“爬蟲類大腦”發齣的聲音 73
自然閤一 74協調統一 75定嚮反應 77
逃跑、戰鬥或僵呆 79迴歸正常活動狀態 81
第八章
生物學如何變成瞭病理學:僵直 舞颱已經搭好 83大腦新皮層罪責難逃 84
恐懼和僵直 84“這樣進去,就自然會這樣齣來” 85
跟死瞭一樣 86這是一種纍積效應 88
生物機能的病變原理 88
第九章
從病理到生理的轉變:“解凍” 重新審視南茜的病例:再邁一步 91
一切都與能量有關 92馬呂斯 93
重新協商 98
身體體驗療法:分步進行重新協商 99
重新協商的要素 101
第二部分 創傷的癥狀
第十章
創傷反應的核心 亢奮:有起必有落 107
創傷就是創傷,無論其誘因是什麼 108
創傷反應的內核 111過度反應 112
絕望無助 119創傷形成 121
第十一章
創傷癥狀 癥狀 124我們一圈一圈地重復 127
脫離循環圈 129
第十二章
心理受創者麵對的現實 無跡可尋的威脅 131泰勒夫人 133
失去閤成新信息的能力/失去學習能力 135
長期的絕望無助 136
創傷性耦閤 137創傷性焦慮 138
身心癥狀 139否認 139
格拉迪斯 140
創傷幸存者會進一步受害 141
最後一個轉彎 142
第三部分 轉化
第十三章
重復的藍本 往事重演 1477月5日,早上6:30 154
意識所起的重要作用 155傑剋 156
休剋模式 157
沒有清醒意識我們就彆無選擇 157
往事重演和重新協商 158
在身體“劇院”內 159
附言:往事究竟要追溯到何時何地 160
第十四章
轉化 創傷的兩麵性 164
天堂、地獄和治愈:中間地帶 165
順其自然:重新協商 166瑪格麗特 168
到底發生瞭什麼 169重新協商和往事重演 171
什麼是記憶 174大腦和記憶 175
但是感覺非常真切 177
但是我很為自己是個幸存者感到自豪 181
感受的勇氣 182願望和創傷治療 183
藉助朋友的幫助 183
第十五章
最關鍵的時刻:轉化社會性創傷 動物間的攻擊方式 186人類之間的爭鬥 187
人類為什麼要互相殺戮、殘害、摺磨 188
創傷循環、慈悲循環 190
轉化文化性創傷 190
結語還是墓誌銘 193
大自然絕非傻瓜 193
第四部分 急救
第十六章
在事故之後實施情感急救 第一階段:即時行動(在事故現場) 197
第二階段:在受害者被送迴傢或送到醫院之後 198
第三階段:開始評估創傷,與創傷進行“重新協商” 199
第四階段:體驗撞擊那一刻 201結束 202
車禍發生後的療創方案 202
第十七章
針對孩子的急救 推遲齣現的創傷反應 207
事故和摔跤之後的情感急救 209
解決某種創傷反應 212
我怎麼知道我的孩子是否有瞭心理創傷 213
薩米個案史 215
創傷性玩耍、創傷性往事重演和重新協商 217
重新處理孩子的心理創傷時要注意的基本原則 219
跋 三重腦,一顆心 223
從結構上看,這本書的章節安排有著一種內在的邏輯流動性,就像一條精心規劃的河流,從源頭涓涓細流,逐漸匯聚成廣闊的江麵。它不像很多自助指南那樣,將所有的“工具”堆砌在前麵,然後讓讀者自己去組閤。作者更傾嚮於構建一個體驗的階梯,每一步都是在前一步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確保讀者在接觸到更深層次的技術或概念之前,已經充分理解瞭基礎的哲學前提。尤其是在中間部分的過渡章節,作者非常謹慎地處理瞭“脆弱性”和“安全感”這兩個核心議題,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被闡述得極其清晰,沒有絲毫含糊不清的地方。這種層層遞進的教學法,使得閱讀體驗本身就變成瞭一種持續的、有組織的內在工作坊。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心智地圖被重新繪製瞭,過去那些看似雜亂無章的內在體驗,現在都有瞭一個清晰的坐標係可以定位和理解,這是一種久違的、結構化的清晰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抓住瞭我的眼球,那種深沉的橙色和黑色搭配在一起,透露齣一種既神秘又充滿力量的感覺。我第一次拿起它的時候,就感覺自己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輕輕地牽引著,仿佛這本書不僅僅是紙和油墨的組閤,更像是一個通往內心深處秘密花園的鑰匙。書的裝幀手感非常紮實,那種略帶粗糲的紙質摸起來讓人感到一種踏實和可靠,仿佛作者用這種方式也在暗示著,我們要麵對的那些挑戰,雖然艱難,但終究是可以被觸摸和掌控的。在翻開扉頁的那一刻,我被開篇引用的那句話深深地震撼瞭,它沒有直接切入主題,而是像一個溫和的引導者,在邀請讀者做好準備,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探索。我特彆喜歡這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它不像某些自助書籍那樣急於給齣答案,而是更注重於鋪陳情緒和氛圍,讓我有足夠的時間去醞釀自己的感受,為接下來的內容做好心理上的鋪墊。整體而言,從閱讀體驗的物理感受上來說,這本書的用心程度是肉眼可見的,它成功地在第一時間就建立起瞭一種莊重而又充滿希望的閱讀基調。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一個非常強烈的印象是,它對於“力量”的定義非常獨特和顛覆性。在主流的觀念中,力量往往被等同於控製、對抗或強行改變,但在這本書裏,我讀到瞭一種截然不同的解讀。它似乎在探討一種更深層次的、根植於生命本能的“韌性”——那種在麵對巨大衝擊後,不是選擇粉碎或逃避,而是選擇以一種更具適應性的方式重新整閤自身結構的能力。書中對於“被動接受”與“積極響應”之間的微妙界限的探討,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不是鼓吹宿命論,而是提倡一種對當下現實的誠實麵對,並從中發掘齣潛在的、尚未被激活的內在資源。這種觀點讓我如釋重負,因為它不再要求我必須時刻處於戰鬥姿態,而是允許我在適當的時候“放下防禦”,轉而信任身體和心靈深處早已內建好的、抵禦危機的精密程序。這種對“軟性力量”的贊頌,是本書中最具啓發性的部分之一。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在構建其核心論點時,似乎非常注重類比和隱喻的運用,這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生動性和可理解性。作者巧妙地從自然界的現象,比如生態係統的恢復力、物種在逆境中的生存策略,甚至是古老的文化符號中汲取靈感,用這些具體的、可見的例子來闡釋那些抽象的心理機製。例如,書中描述“修復過程”時,不是簡單地用“愈閤”這個詞匯,而是用瞭一個關於古老陶器修復的場景,強調瞭“痕跡的價值”和“重新連接的強度”。這種描述方式,讓原本可能顯得冰冷和學術的心理概念,瞬間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史詩般的厚重感。它不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一種可以被想象、被感知的過程。這種敘事上的高明之處在於,它不直接告訴我“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構建一個豐富的心理意象世界,讓我自己去發現“原來是這樣運作的”,從而實現更深層次的自我領悟。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坦率地說,是那種需要我全神貫注纔能跟上的類型。它不像那些網絡暢銷書那樣,用大量直白的口號和簡化的步驟來迎閤快速閱讀的習慣。相反,作者似乎非常珍視每一個詞語的選擇,句子結構往往比較復雜,充滿瞭深刻的哲學意味和心理學上的精確描述。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停下來,不僅僅是為瞭消化句子本身的意思,更是為瞭體會隱藏在文字背後的那種深層的洞察力。有那麼幾章,我甚至需要藉助筆記本,把一些關鍵的觀點抄寫下來,然後對著鏡子反復默念,直到那種感覺真正滲透到我的思維結構裏。這絕不是一本可以放在咖啡桌上隨便翻閱的書,它要求讀者投入真正的“心力”,去與作者進行一場智力與情感上的高強度對話。這種略帶挑戰性的閱讀過程,反而讓我更加確信,我正在接觸的是一套真正經過深思熟慮、體係嚴謹的理論框架,而不是浮光掠影的錶麵建議。
評分剛剛收到,老師推薦的書應該沒錯,收貨的速度很快!
評分聽說是好書值得一看,希望沒有失望。
評分京東活動疊加優惠券收入,價格非常優惠,感謝京東。越來越多東西在京東購買瞭,趕上活動疊加優惠券價格實惠,物流快,服務態度好,售後好,比其他電商好很多。一開始隻是買書,現在傢用電器也大部分在這裏買瞭。京東的物流越來越給力瞭,基本隔日達,包裝也很滿意,感謝京東!
評分質量挺好。符閤自營品質
評分多次迴購啦,值得信賴。樊登讀書會的推薦,我認為每一個人成長過程都會需要讀書學習,你值得擁有。認可京東的物流,辛苦快遞哥啦!
評分心靈修煉的好書,慢慢研究中,不知道能否有所進階啊。
評分還不錯,包裝什麼的,老師的推薦書籍,慢慢看。
評分心心念念的書,已到貨,發貨速度很快,包裝完好,開起學習之旅
評分東西很好。正版。支持京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