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丕称帝到西晋灭吴,匆匆六十年,三国只是秦汉与两晋之间的小插曲。这段因《三国演义》妙笔生花而家喻户晓的历史,其真实面貌究竟如何?请读《易中天中华史 第十卷:三国纪》,品三国严肃正史,还原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的历史面目。
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易中天中华史 第十卷:三国纪》:汉室倾颓,战乱连绵;群雄逐鹿,天下三分。这段由于《三国演义》的妙笔生花而家喻户晓的历史,本性究竟如何?它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支配力量是什么?为什么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史,会有三个汉民族政权的“第三者插足”?曹操、孙权、刘备和诸葛亮身上,分别体现出怎样的风采和精神?在本书中,并没有什么忠义与奸邪的斗争,只有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
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五部共三十六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一部《中华根》(先秦),第二部《*一帝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宋元》,第四部《明清》,第五部《近现代》,现已出版前十九卷。
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1-19卷)。
第一章 袁绍揭幕
大开杀戒
揭幕人
引狼入室
从门阀到军阀
曹操出手
第二章 魏武挥鞭
迎奉天子
曹袁之别
降张绣
放刘备
官渡之战
第三章孙刘联盟
荆州告急
诸葛亮出山
鲁肃设谋
孙权拍板
赤壁之战
第四章 三分天下
称王不称帝
刘备入蜀
讨荆州
走麦城
夷陵之战
第五章武侯治蜀
刘备托孤
诸葛亮执政
蜀汉之亡
东吴之路
殊途同归
第六章 桃园惊梦
千年一梦
再说孙权
再说刘备
再说诸葛亮
再说曹操
大开杀戒
汉灵帝死后的洛阳,满城都是杀气。
这是东汉王朝最后的岁月。用不了多久,首都洛阳就会变成一片火海和废墟,统一的大帝国也将在实际上不复存在。然而统治集团却浑然不觉。他们正忙于内讧,并用那满城的杀气来加速自己的灭亡。
仇恨和杀戮是在外戚与宦官之间展开的,这当然不是第一次。实际上,从第四任皇帝刘肇算起,一部东汉宫廷史就差不多有半部是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史。
这并不奇怪。我们知道,东汉十三个皇帝,有十个没活过四十岁,四个去世时没有儿子。继位的则有十一个不到二十岁,其中年龄最大的章帝十九岁,最小的殇帝不过百日,冲帝只有两岁,质帝只有八岁。
这就留下了两个问题。第一,先帝没有儿子,就只能到宗室藩王中找继承人。第二,天子不能亲政,就只能由太后临朝,外戚执政。这是吕后时期留下的传统。
于是,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窦宪执政;汉安帝时,邓太后临朝,邓骘执政;北乡侯时,阎太后临朝,阎显执政;汉桓帝时,梁太后临朝,梁冀执政;汉灵帝时,窦太后临朝,窦武执政;少帝时,何太后临朝,何进执政。
呵呵,六次太后临朝,六次外戚执政。
外戚掌权,皇帝当然不高兴。所以,这些少年皇帝亲政以后,就要夺权。能帮忙的,则是宦官。宦官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帮着甚至代替皇帝杀外戚。比如阎显,便是宦官自作主张杀掉的,没汉顺帝什么事。
汉灵帝时的外戚窦武,也为宦官矫诏所杀。
梁冀倒是被汉桓帝杀掉的,但整个过程惊心动魄。众所周知,梁冀是有名的跋扈将军。他和他的父亲梁商担任大将军二十四年,经历了三任皇帝。其中有两个皇帝是梁冀的妹夫,有两个为梁冀所立,一个为梁冀所杀。
不难想象,汉桓帝过的是什么日子。
事实上桓帝那位梁皇后,跟她哥哥一样跋扈。皇帝喜欢哪个女人,皇后就把她毒死。因此熬到梁皇后去世,年满二十八岁仍不能亲政的汉桓帝决定动手。
密谋却是在厕所里。
汉桓帝把宦官唐衡叫进厕所问:诸位当中,有谁是跟外面那人搞不来的?
唐衡说了单超等四个人的名字。
汉桓帝又叫来单超,要他想办法灭了梁冀。
单超说:办法不难,只怕陛下狐疑。
汉桓帝说:奸臣胁国,罪该万死,除之何疑?
于是汉桓帝亲自上殿指挥,一面让尚书令守卫宫省看护符节,一面让近卫军包围梁府。结果梁冀夫妇自杀,梁氏家族全部斩首示众,门生故吏罢官三百多人,这才把政权从外戚手里夺了回来。
桓帝以霹雳手段消灭梁冀有两个原因。第一,梁冀过于跋扈;第二,桓帝是宗室入主汉廷,与太后和外戚并无骨肉之亲。那么,灵帝去世后的形势也如此吗?
不,两样。
说起来汉灵帝还是蛮灵的。他活到三十四岁,还留下了两个儿子刘辩和刘协,哪里会有问题?
何太后临朝,何进执政,也没问题。因为刘辩是何太后的亲儿子,何进的亲外甥。何况何太后与宦官的关系相当不错,刘辩也并无铲除何进之意。那么,为什么这一回动静会闹得更大,后果也更严重呢?
因为袁绍掺和进来了。
袁绍字本初,是汉灵帝近卫军的二号人物。这支部队共有八位将领,号称“西园八校尉”。其中二号袁绍,中军校尉;三号鲍鸿,下军校尉;四号曹操,典军校尉。一号人物宦官蹇硕既是上军校尉,也是元帅。
蹇硕跟何进是有矛盾的。因为汉灵帝心许的继承人不是长子刘辩,而是次子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灵帝临终前,把这件事情托付给了蹇硕,蹇硕也准备完成先帝的遗愿。没想到何进抢先一步,把刘辩扶上了皇位。
何进此举并不奇怪,因为刘辩是他妹妹的儿子。
蹇硕则只差一点就会成功。当时他的计划,是先杀掉大将军何进,再立刘协。可惜蹇硕没想到,他的一个部下是何进的老朋友。何进入宫时,这个部下迎面走来使了个眼色,何进掉头就跑,蹇硕的谋杀失败。
如此矛盾已不可调和,而蹇硕这边又再出叛徒。结果何进反戈一击成功谋杀蹇硕,并接管了西园上军。
此事如果就此打住,杀气也许就会散去,生活也将归于平淡,东汉王朝则将继续苟延残喘。然而袁绍却意犹未尽,他极力鼓动何进将宦官斩尽杀绝。袁绍说,将军如果能一举而为天下除此祸患,必将名垂后世。
何进却犹豫了。
老实说,我对易中天先生的解读风格一直抱有一种既期待又审慎的态度。读完这一卷,我必须承认,他对于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切入点非常独到和犀利。他没有陷入传统史书中那种单纯的帝王将相的叙事窠臼,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个时代复杂的人性博弈和社会思潮的涌动。比如他对某个关键人物动机的剖析,不再是简单的“忠”与“奸”的二元对立,而是深入挖掘了环境、压力和个人局限性共同塑造的复杂性。他的语言风格保持了一贯的幽默和洞察力,读起来非常流畅,一些晦涩的史实经过他的梳理,变得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就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在你耳边娓娓道来那些陈年旧事,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茅塞顿开。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廉价感。封面设计得很有古韵,那种淡淡的晕染效果,让人一下就联想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间距和行距把握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而且这次的“插图升级版”,看得出作者和出版社是下足了功夫的,那些历史场景的还原度极高,细节之处的处理非常到位,很多我过去在脑海中模糊的画面,通过这些精美的插图一下子变得清晰立体起来,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光是翻阅这些图画,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那种视觉上的享受,绝对是普通版无法比拟的。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让一本历史读物也拥有了艺术品的价值。
评分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史料的取舍和观点的论证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一些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时,并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清晰地罗列了不同的史料依据,然后给出他倾向性的判断,这种“呈现证据,引导思考”的处理方式,非常尊重读者的独立判断能力。对于那些对三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和校正固有认知的平台。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试图去挖掘历史背后的“为什么”,试图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这种探究精神,是真正优秀的历史著作所必备的品质。
评分我个人最欣赏的,是这本书中流露出的那种对历史局限性的深刻理解。易中天先生没有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苛责古人,而是努力地将自己置于那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背景下去考察。他清晰地指出,在特定的权力结构和生存环境下,很多被后世歌颂或唾弃的行为,其实都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这种去标签化、还原历史原貌的努力,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更加有温度和深度。它不仅仅是在讲“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讨“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我们能从中汲取什么”,这种对历史智慧的提炼和总结,让人读完后,不仅对三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我们身处的当下也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参照和反思。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节奏感拿捏得十分精准。它不是那种让人喘不过气的紧凑,也不是拖沓冗长的叙述。作者似乎深谙叙事张力的运用之道,在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叙述会变得非常凝练有力,如同快刀斩乱麻,将局势的突变交代得清晰明了;而在描述人物内心挣扎或社会风貌时,笔触又变得舒缓而细腻,充满了画面感。这种抑扬顿挫的节奏,使得即便是相对枯燥的政治斗争描写,也充满了戏剧张力。我常常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一口气读了好几十页,完全被故事的脉络牵引着走,很少有想停下来查阅资料的冲动,这足以证明其叙事技巧的高超。
评分易中天文笔还是可以的,叫兽啊
评分好 好 好。。。活动划算,质量好,内容棒 慢慢看
评分很好的书啊,就是这种感觉!
评分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历史,从历史的演变告诉我们一句欲说还休的话:中华文明到了和人文主义融合的时候了。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好,很好,非常好!好,很好,非常好!
评分趁着读书日活动 把购物车收藏夹里的都清空一下 价格很划算
评分书不错,很喜欢,还会继续购买
评分一直一直想好好看看历史,可是一直一直很懒很懒 ,这次终于拿下,本来是要买套装16本的 ,可是前两天总是抢不到200减100的券,活动的最后一晚京东疯狂放券,抢到一个,可惜套装书已假装下架,聪明如我,一本本的买呗,哈哈哈哈,16本,122.5拿下!虽然配送晚了点,但是没关系!!感谢京东!感谢京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